首页 > 历史与传奇 > 君王天下

中国历代帝皇 ——英宗朱祁镇

历史大观园 君王天下 2020-06-26 14:43:04 0


明英宗档案:

生卒年:1427~1464年

父母:父,宣宗朱瞻基;母,孙皇后

后妃:钱皇后、周贵妃等

年号:正统,天顺

在位时间:1435~1449年;1457~1464年

谥号:睿皇帝

庙号:英宗

陵寝:裕陵

中国历代帝皇 ——英宗朱祁镇

性格:温和软弱,待人真诚

英宗朱祁镇像

点评:

明英宗信用宦官王振,以致开启了明皇朝宦官擅权乱政的先例,并直接导致了“土木之变”的惨败。

——白寿彝《中国通史》

明英宗名叫朱祁镇,是宣宗的长子,明王朝的第六位皇帝。他先后两次登基,共在位22年,却没有什么政绩,反而开了明朝宠信宦官的先河,为日后明朝的灭亡,埋下了祸患。

身世成迷宠信宦官

朱祁镇生于宣德二年(1427年)冬,他的身世一直有些神秘。宣宗的后宫有胡皇后和孙贵妃等数位后妃,胡皇后贤良淑德,宣宗却不喜欢,他最宠爱的是孙贵妃。孙贵妃得宠后,就想夺得皇后宝座。因为宣宗子嗣不旺,快30岁了还没有儿子,所以孙贵妃就在子嗣上做文章。她打听到宣宗临幸过的一名宫女怀了身孕,就派人将这名宫女幽禁在密室,然后又买通御医,自己装出怀孕的样子。等到宫女产下一子后,孙贵妃就杀死宫女,将孩子据为己有。这个孩子就是后来的朱祁镇,不过他的生母是谁,已经无人得知。宣宗得知自己最宠爱的孙贵妃“生”下儿子后,龙颜大悦。朱祁镇仅4个月大,就被宣宗册封为皇太子,而孙贵妃也母凭子贵,取代了胡皇后之位。后来吴妃也为宣宗生下了一个儿子朱祁钰,就是后来的明代宗。宣宗一生,也就只有这两个儿子。宣德十年(1435年)正月,宣宗病逝,9岁的太子朱祁镇即位,即明英宗,次年改元正统。

英宗即位时,只是个几岁的孩子,根本无法理政。父亲宣宗也早就想到了这一点,所以他临死前留下了一道遗诏,命大臣们凡有国家大事,都须请示张太后。张太后是仁宗的皇后、宣宗的母亲,品性贤淑,德高望重。英宗当了皇帝后,尊母亲孙氏为太后,祖母张太后为太皇太后。大臣们得了宣宗的遗诏,就请太皇太后垂帘听政,可张氏并不贪恋权势,就严词拒绝了。不过朝中事务,都要先禀告她,然后再送由内阁决议施行。宣宗还为儿子留下了杨士奇、杨荣和杨溥等一班德才兼备的老臣辅政。有了老太后和一批老臣的辅佐,英宗前期的政治十分稳定,基本承袭了宣宗时期的各项政策,整个明王朝的中央政权也正常运转。

英宗前期一直当着安乐皇帝,过得十分惬意。他自幼就与太监们在一起,所以对他们很亲近。自小照顾他的宦官王振,很善于察言观色,逢迎英宗的喜好,所以英宗对他非常宠信,甚至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明朝自太祖朱元璋开国以来,就对宦官的管束十分严厉,以防重蹈历史上多次宦官专权的覆辙。王振十分有心计,他一边讨好英宗,获得了司礼监太监的职务;一边骗取内阁的好感,他每次到内阁传旨,都装得恭恭敬敬地,大臣们也逐渐对他消除了疑心。司礼监是明朝宫廷24个宦官衙门中最重要的部门,皇城里的一切礼仪、刑事和各种杂役都由它负责。不过,它最特殊的权力就是替皇帝管理奏章,并代皇帝批答大臣们的所有公文。皇帝口述的旨意也要先由司礼监记录,然后交由内阁施行。王振有了这样一个重要的职务,就开始悄悄地培植自己的势力,将许多部门都换上了自己的亲信。随着三朝元老“三杨”等老臣的相继离世和退隐,王振的权势激增。正统七年(1442年),太皇太后张氏病故。英宗的母亲孙太后根本无力管束这个儿子,王振就更加花言巧语地骗取英宗的信任,并开始肆无忌惮地壮大自己的势力。

土木惊变帝王成囚

英宗在王振的哄骗下,只专注于玩乐,对王振的弄权视而不见,甚至将朝政大事全部交给他去处理,王振很快就权倾朝野了。不少朝臣也逢迎谄媚这位新贵,而正直的大臣们敢怒不敢言,朝廷上下一片混乱。而此时的边境已经很不安定了。曾被成祖朱棣打压的北方蒙古贵族瓦剌部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逐渐强大起来。正统四年(1439年),瓦剌首领脱欢去世,他的儿子也先继位,就开始大肆扩张。也先从继位之初,就开始每年向明朝进贡,以迷惑明朝廷,掩饰自己的野心。接着,也先首先开始向西北扩展,到正统九年(1444年),他设置了甘肃行省。正统十年(1445年),也先又打败了明朝敕封的忠顺王倒瓦塔失里,由此西域要道和哈密也在他的控制下了。同时也先还向东发展,攻占兀良哈三卫,扩展到辽东地区。也先的崛起严重威胁到明王朝的统治,可英宗却沉溺于享乐,对此漠不关心。不少有识之士纷纷上书,提醒英宗要警惕瓦剌,可揽权的王振完全不当回事,很多奏疏也根本没有送到英宗面前。

正统十四年(1449)二月,也先又遣使来明朝进贡马匹,他们像以前一样,2000人的贡使团谎报为3000人,以冒领赏赐。王振以前对此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这次他一时心血来潮,想要显示自己的权威,就命礼部按实际人数给赏赐,还自作主张将马匹的价格减去了五分之四。使团回到瓦剌后,向也先做了汇报。也先勃然大怒,就借口明朝曾答应将公主嫁给他的儿子,最后却失信了,于这年七月起兵,向明朝腹地大举进攻。驻守塞外的明军,早已多年不修战备,根本没有战斗力。也先的瓦剌军一路横扫明军的各个城堡,很快就将塞外的最后一座城堡大同城围得水泄不通。

战败、告急的讯息频频传回北京,英宗终于慌了手脚。他急忙派驸马都尉井源等率兵万人前去迎敌,不料井源很快就全军覆没了,英宗只好召集宦官王振和文武大臣商议对策。王振祖籍蔚州(今河北蔚县),离大同城比较近,他担心自己在老家的大批田宅财物会遭到破坏,就极力怂恿英宗御驾亲征。此时朝廷的主力都在外作战,一时难以调集精锐军马,朝臣们就纷纷劝阻英宗不要亲征。而23岁的英宗年少气盛,也很羡慕那些曾立下赫赫战功的祖辈们,就不顾大臣的反对,同意立即出征。七月十六日,英宗就命弟弟朱祁钰留守京都,自己带着仓促拼凑的50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御驾亲征了。

中国历代帝皇 ——英宗朱祁镇

土木堡之役示意图

英宗出征后,正赶上连日大雨,道路难行,加上仓促出兵,粮草接济不上,士兵们都很有怨言。大军行至大同附近,又看到满地都是被也先杀死的明军尸体,军士们更是没了任何士气,英宗和王振也心生怯意,决定撤军。王振这时还想着衣锦还乡,他决定大军绕道自己的老家蔚州撤退,借皇帝“临幸”来使自己耀武扬威一番。虽然随军大臣们都反对,但英宗还是同意了。谁料启程不久,王振又想到大军经过会踩坏庄稼,自己会遭到家乡人的唾骂,于是又建议原路撤回。

如此反复,就耽误了不少时间。正统十四年(1449年)八月十三日,英宗带着大军来到怀来(今河北怀来)城外的土木堡。因为辎重车辆还没有到,王振就下令原地扎营。14日,瓦剌军就追上了明军,也先连夜包围了土木堡。土木堡是宣府通向居庸关的重要驿站,位于狼山西麓,周围是连绵起伏的群山,地势很高,根本没有水源。土木堡南十五里的一条河是唯一的水源,已经被瓦剌军控制了。明军就地掘井2丈多深,也没有找到一滴水。到了十五日,明军士兵和战马都已断水两日了,饥渴难熬。也先占尽了优势,却并不骄躁。他派使者前往明军营讲和,并命军队后撤,佯装退兵,以麻痹明军。英宗深陷困境,自然巴不得讲和,也派人随瓦剌使者去也先营议和。英宗见瓦剌撤军,就立即下令移营取水。明军士兵得了命令,立刻乱哄哄地奔向水源地,根本没有队形。而也先的瓦剌军突然从四面八方攻来,惊恐的明军来不及抵抗,纷纷逃命。这样明军未经激战,就全军溃败,死伤数10万人,英国公张辅、兵部尚书邝野等50多位随军大臣均战死。英宗带着亲兵几次突围,都没有成功,他就干脆下马,盘腿坐在地上。不料一个瓦剌兵冲过来,就这样轻而易举地俘虏了英宗。皇帝被俘,50万大军全军覆没,这就是明朝历史上有名的“土木之变”,它也是明王朝由盛转衰的分水岭。

兄弟夺位归国被幽

英宗被俘后,护卫将军樊忠将一腔怒火都发泄在宦官王振身上,他高呼:“我为天下诛此贼!”接着便用铁锤砸死了王振,也算为明朝社稷除了一个大害。而抓住英宗的瓦剌兵,本来是想剥了他的衣甲就杀掉的,可是却发现这个俘虏的服饰与众不同,就带着他去见也先的弟弟赛利王。塞利王见到英宗也很吃惊,就立即告诉了哥哥也先,接着又叫前来议和的明朝使者上面辨认,确认就是大明皇帝英宗。也先兄弟欣喜若狂,认为奇货可居,就将英宗软禁起来,每天好吃好喝的招待,打算用他来要挟明朝政府。

大明朝廷因为皇帝被俘,曾一度混乱。不过英宗的母亲孙太后和大臣于谦等人顶住了压力,很快就让明朝政权重新运转起来。他们先册立英宗年仅2岁的长子朱见深为太子,让英宗的弟弟郕王朱祁钰监国,同时又将朝中王振的党羽全部铲除,并加强了北京城的防卫,准备抵抗瓦剌的进攻。当也先派来使臣,以英宗要挟朝廷时,群臣又联名上书孙太后,拥立郕王朱祁钰为皇帝。九月六日,距英宗被俘仅20天,朱祁钰就登基为帝了,即明代宗,并改年号为景泰,同时遥尊英宗为太上皇。

明朝新帝即位,让也先手中的英宗失去了价值。不过也先仍然没有死心,这年十月,也先打着送英宗回京的旗号,率领瓦剌大军直逼北京。而京师明军在于谦的指挥下,英勇应战,经过7天的激战,也先只好又带着英宗回去了。就在英宗继续过着囚徒生活时,瓦剌内部逐渐出现了分化,可汗脱脱不花不服也先,私自派人向明朝献马议和。而连年征战,致使瓦剌百姓死伤惨重,也先也只好向明朝提出议和,并愿意送归早已毫无价值的英宗。

面对瓦剌的求和,代宗朱祁钰却不热心,他实在不想放弃刚刚到手的皇位,所以根本不想迎回英宗。大臣于谦等人就劝说代宗,说皇位已定,迎回英宗有利于消除边境战乱,不会威胁到代宗的帝位。英宗明白弟弟的心病,也让前来瓦剌的明朝使臣转告代宗,说自己回去后愿意看守皇陵,绝不觊觎皇位,代宗这才放心。景泰元年(1450年)八月,做了1年囚徒的英宗终于回到北京。代宗率领文武百官在东安门迎接这位昔日的帝王,兄弟相见后,英宗就被送往南宫(今北京南池子)幽禁起来,成了弟弟的囚徒。

南宫复辟再宠奸佞

英宗在南宫一住就是7年,从未踏出宫门半步。代宗对他很苛刻,所以英宗的日子过得很窘迫。代宗为了确保自己的皇位,一面对这位“太上皇”哥哥严加看管,一面册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而英宗的长子朱见深被废黜为沂王。不料朱见济才做了1年太子就夭亡了,而代宗就这么一个儿子,他又不愿将皇位传给英宗之子,想着自己才20多岁,以后还会有儿子,所以就不提再立太子之事。不料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代宗还没等来儿子,就病倒了。每年正月的郊祀大典都是十分隆重的盛事,可代宗已经病入膏肓,根本无法出席,就命武清侯石亨代行郊祀礼。不料石亨却有二心,他与都督张、左都御史杨善和太监曹吉祥等密谋,请太上皇英宗复位。这样一夜之间,皇帝就易了主。31岁的英宗在失位8年后重新登上了皇帝宝座,而病中的代宗又变回了郕王,几天后就病死了。这次事件史称“夺门之变”,又称“南宫复辟”。

英宗复位后,就将这年改为天顺元年。大臣们惊见此变,也没有过多恐慌,很快就各司其职,英宗的皇位就这样出乎意料地坐稳了。英宗重新执政后,就将代宗曾重用的大臣于谦等人投进了监狱,不久后又以谋逆罪将于谦等人处死。这位曾写下《石灰吟》的一代名臣,就此陨落了。英宗对拥立自己复位的石亨、曹吉祥等人,和在朝廷上支持自己的徐有贞等人都大肆宠信,加以重用。没过多久,石亨和曹吉祥两人又联手将徐有贞赶出朝廷,贬谪去戍边,朝廷就成了二人的天下。石亨在朝中胡作非为,排斥异己,结党营私,并肆无忌惮地贪污受贿,甚至在皇城中为自己建造了300多间豪华府邸。他还屡次兴起大狱,陷害不阿附于他的那些正直官员,并与侄子石彪等人掌控重兵,密谋叛逆。

石亨的恶行太多,很快就传到了英宗这里,英宗这才看清了他的真面目。天顺三年(1459年)七月,英宗将石亨一党抓捕入狱。第二年二月,石亨死于狱中,侄子石彪等人被处死。宦官曹吉祥等人也是劣迹斑斑,见到石亨的下场后,非常惊恐。他们不甘坐以待毙,就决定发动军事政变。天顺五年(1461年)七月,曹吉祥等人密谋第二天发动叛乱。可前一晚英宗就得到消息,抢先下手,将曹吉祥等人一网打尽。

英宗两次登临帝位,共在位22年,中间做了8年“囚徒”。这番波折,在历代帝王中都是少见的。也许是自己一生历经坎坷,感悟太多,所以英宗在临终前做了几件好事。第一是废除了自明成祖、仁宗、宣宗以来的后妃殉葬制度,并恢复了宣宗时期胡皇后的封号;第二是释放了自永乐以来就被囚禁的“建庶人”,他是建文年间惠帝朱允炆的儿子朱文圭,在建文四年(1402年)成祖朱棣攻占南京夺得皇位后就被幽禁,到这时已经被囚半个多世纪了,他从2岁的幼童变成了50多岁的老者。英宗的这些措施赢得了官员和百姓的称道,也算是他为后世称颂的唯一政绩。在他之后,明朝的形势就开始恶化了。

英宗果断平复了曹、石之乱后,也想振作精力治国,可此时明朝的国力已经逐渐削弱,英宗的身体也日渐衰弱,他已经力不从心了。天顺八年(1464年)正月,年仅38岁的英宗就病逝了。他死后,葬于裕陵,谥号“睿皇帝”,庙号“英宗”。长子朱见深继位,即明宪宗。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lscq/jwtx/13818.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