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与传奇 > 红颜蓝颜

皇后全传——景宗耶律贤皇后萧绰

历史大观园 红颜蓝颜 2020-06-27 00:20:07 0


在辽国9帝208年的历史中,萧绰就在其政治、军事舞台上整整活跃了40个春秋。这40年里,辽由衰转盛,号为“中兴”。

萧绰自入宫、册后起,她的名字就和辽的军国大事密不可分。她天资聪敏,视野开阔,先是为身患痼疾的景宗耶律贤摄政,后又为幼主隆绪主宰朝政。为了安内攘外,她以国母之尊,驰骋疆场,这在中国历史上实属空前绝后。在韩德让等心腹的全力支持下,萧绰以契丹人的气质、汉文化的熏陶,毅然站在时代前列,振兴大辽的政治、经济。她审时度势,任人唯贤,以“澶渊之盟”结束了辽宋旷日持久的征战,促进了彼此社会经济的发展。待其还政于子时,业已心力交瘁,不久便与世长辞。萧绰以其文治武功,为辽呕心沥血,开创了空前强大的鼎盛时代。萧绰是当之无愧的一代女杰!

一、摄政之初 文治武功兴辽

萧绰,小名燕燕,宋称雅雅克,出身于契丹贵族家庭,父亲萧思温是辽太祖皇后述律平的族弟忽没里之子,母亲则是辽太宗的长女燕国公主吕不古。萧思温地位显赫,长期担任南京留守的要职。南京即幽州(今北京),这里因原属中原疆土,封建经济、文化高度发达,为辽朝的首富之区,而且萧思温又通晓书史,这些都对萧绰产生了较大影响。他有3个女儿,萧绰最小。萧绰自幼聪明伶俐,踏实认真,无论治学、劳作,一丝不苟。一次,父亲让3姐妹扫地,两个姐姐潦潦草草挥舞了几下笤帚,就甩手不干了,惟独萧绰能仔仔细细地把整个屋子打扫干净。喜得萧思温连声夸奖:“此女必能成器。”从而对她倍加钟爱,精心培养,还亲自授以文墨。

皇后全传——景宗耶律贤皇后萧绰

辽白地绿彩鸡冠壶

应历十九年(969)二月,萧思温陪辽穆宗耶律璟在怀州(今内蒙古巴林右旗岗根苏木境)黑山打猎。耶律璟射死一只狗熊,萧思温与夷离毕牙里斯等人讨好地献酒祝贺。耶律璟醉生梦死,平日就嗜酒如命,于是又烂醉如泥,当夜被早已不堪其暴戾的近侍小哥、花哥及厨役辛古等刺杀。耶律璟无子可嗣,他一死,皇位的继承顿时成了严重问题。萧思温过去与世宗耶律阮的次子耶律贤等结成的势力颇有来往,遂不失时机地秘密派心腹潜往上京报知耶律贤。耶律贤连夜与亲信南院枢密使高勋、飞龙使女里等率甲骑千人,日夜兼程赶至怀州,在耶律璟的灵柩前即位,是为辽景宗。耶律贤为了感谢萧思温的拥戴之功,封其为魏王、北院枢密使兼北府宰相,成了北面官的最高首领。

这时的萧绰读书日多,中原文明、汉族文化已经在她心灵深处占有一席之地。随着年龄的增长,颇有姿色的萧绰已出落为一楚楚动人的大家闺秀,她以其独有的气质和魅力,在草原上赢得“细娘”的美称。“细娘”是契丹人对绝色美女的赞誉。景宗耶律贤早已对“细娘”垂涎欲滴,萧思温自然求之不得,于是,景宗在封赏思温的同时迎娶萧绰为贵妃,不久册为皇后,这年萧绰17岁。两年后生下长子耶律隆绪。入宫、立皇后,其后的境遇给了萧绰发挥其资质、才华的绝好机缘。从此,她的命运就和辽的军国大事密不可分,且长达40年之久。

耶律贤在辽朝诸帝中,只能算是个平平之才。天禄五年(951),当察割叛乱杀死他父亲耶律阮时,他刚满4岁,幸亏被御厨尚食官刘解里用毛毡裹住藏到柴草堆里,才未被逮毙命,但从此留下了病根。即位之初,耶律贤尚能针对累朝积弊进行一些改革,但没多久就渐趋荒怠,又因沉湎酒色,身体更加虚弱,甚至连马都骑不上去,整天阴沉着脸,即使佳节朝会之际也难绽出一丝笑容。这对于萧绰一个年已及笄、初识男女私情的女子而言,固然是一大痛苦,但却给了她展现才智的机遇。不久,耶律贤病情越发沉重,经常不能视朝,只好命萧绰临朝决事,所有赏罚征讨皆由萧绰裁定,萧绰由此发挥出她的雄才大略,成了比述律平还要杰出的女政治家、军事家。

辽朝自世宗以来,贵族内部围绕争夺皇权展开的长期而激烈的斗争,尤其是穆宗耶律璟时期的残暴统治,严重激化了矛盾,造成国势中衰,统治力量大大削弱。

这时,萧绰之父萧思温因权势过大,遭到妒忌,被人刺杀。萧绰虽受一定刺激,却没影响她治理朝政。她首先任命能够推诚待人、忠心勤政的名臣耶律贤适继任北枢密使兼侍中,接着又重用了一大批具有文武才干的汉族、契丹族官员,分居要职,如令韩匡嗣任南京留守,室昉升任枢密使兼北府宰相;名将耶律从哥、耶律斜轸分任北、南院大王。经过对内政的初步整顿和改革,使辽朝开始出现了“中兴”的转机。在对中原王朝的战争中也开始扭转了世宗、穆宗以来的被动局面,并节节获胜。

保宁八年(977),景宗为了便于皇后参决朝政,特“谕史馆学士,书皇后言亦称‘朕’暨‘予’,著为定式”。从此,萧绰便合理合法地步入政治历史舞台,成了辽朝实际上的最高主宰。

这时,中原已建立了宋王朝,经过宋太祖赵匡胤的励精图治,国力大增,基本统一了长江以南的地区。保宁十一年(979),宋太宗赵光义灭掉北汉,试图乘胜收复幽州。当年六月,宋军由太原移师河北,连克数郡,包围了幽州。韩匡嗣之子韩德让代父任留守,日夜登城抵御,等待援军。幽州是军事重镇,又是辽朝的南面门户,自然不能轻易放弃。萧绰忙命休哥率五院部精锐前往救援,同时命斜轸在昌平得胜口一带设伏。由此可见其足智多谋、熟谙兵法之一斑。休哥先以5000弱兵去幽州引诱宋军主力,再选精骑3万,夜间从小道绕到宋军背后,发起猛攻,在高梁河(今北京西北)与斜轸左右夹击,宋军惨败,全线溃退,赵光义背上中了流矢,乘坐驴车遁逃,宋军横尸遍野,丢盔弃甲,辎重堆积如山。

沉疴缠身的景宗虽经多方医治,病势却日重一日。乾享四年(987)九月,耶律贤病死,遗诏年仅12岁的长子耶律隆绪继位,是为辽圣宗,萧绰正式临朝执政,被尊为“承天皇太后”。此后她称制27年,在契丹社会中进一步实行了全面的封建化改革,使辽朝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

这时,年轻的皇太后萧绰面临着的是母寡子弱,需处理对内如何应付旧势力反扑,对外如何对付宋朝新的军事进攻的两大难题。她首先在用人上作了新的调整:一方面提拔有经国之才的耶律斜轸为北院枢密使,任命耶律休哥为南京留守,总管南面军事,以加强边防;另一方面继续大力重用汉官,除了老臣室昉仍居北府宰相要职之外,一些新的人才如邢抱朴等也相继委以重任,韩德让在这中间所拥有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就更加特殊,更加重要了。

皇后全传——景宗耶律贤皇后萧绰

辽代金带銙

韩德让祖籍蓟州玉田(今河北玉田),父亲韩匡嗣曾因擅长医道,被述律平视若其子,后来拜为南京留守兼枢密使,封魏王。辽朝制度,南京留守一般只有宗室亲王或外戚才有资格担任,韩匡嗣作为一个汉族人荣膺此职,可见韩氏家族的势力非同一般。韩德让性格淳厚,举止沉稳,智略过人,甚有声望,一度代替父亲担任南京留守,为保卫幽州、赢得高梁河之战的胜利立了大功。后韩德让被召进朝廷,拜为南枢密院使,总知宿卫事。耶律贤死时,萧绰命他与斜轸同为顾命大臣,实为左膀右臂。耶律斜轸是军权在握的重臣,当年被萧绰之父萧思温引荐入朝,并娶萧绰侄女为妻,自然被视为心腹。自此二人掌管兵权,鼎力相助,皇太后萧绰才有了喘息之机。为稳定政局,萧绰对景宗时的一批老臣,不论文武,只要其忠贞不贰,德高望重,一概采取安抚与重用并举之策,给予充分的信任。从而形成了以皇太后萧绰为核心的政治集团。

对那些拥有兵权、居心叵测的王公贵族,萧绰按韩德让“随机应变,夺其兵权”的主张,亲自签署命令:“诸王归第,不得私相燕会。”先是剥夺了他们的行动自由,继而伺机分别削去其兵权。于是,未见干戈,隐患已除。

二、重谐前缘 “夫妻”共图大业

此后,韩德让步步高升,先加开府仪同三司兼中书令,后封楚王。统和十七年(999),斜轸病死,于是韩德让兼任北府宰相,总知契丹、汉人两院事,拜为大丞相,晋封齐王,位兼将相,总揽了辽朝军政大权。他入朝不拜,上殿不趋,偶患小病,萧绰和圣宗隆绪都要祷告山川,遍召天下名医诊治,朝夕不离左右。后来赐姓耶律,赐名德昌,改封晋王后,又赐名隆运,户籍列于皇族横帐季父房,特置左右侍卫百人。按照辽制,其权势已仅次于帝后。随着契丹社会封建化的日益加深,汉臣的作用愈加重要,但韩德让在萧绰手下所享受的这一系列宠遇,已经大大超越了任何一个佐命功臣所应有的范围,在整个辽朝不要说汉族官员中独一无二,就是宗室亲王也罕与其比。这种特殊现象的出现,除了萧绰政治上的需要外,还有一层感情因素。萧绰不只把韩德让当成了自己励精图治的股肱之臣,而且与他建立起了形同夫妻的亲密关系。

据传,萧绰年少时,父亲萧思温就曾将萧绰许配给韩德让。韩德让生于太宗会同四年(941),比萧绰大了整整13岁,如果按照女子及笄而嫁计算,萧绰15岁时,韩德让已是28岁了,当一切准备就绪,眼看就要出嫁了,忽然朝廷政局发生变化,萧思温按景宗耶律贤旨意,解除了萧绰与韩德让的婚约,将萧绰送进宫去。耶律贤死时,萧绰刚满29岁,风华正茂,不幸守寡,独居空帐,寂寞难耐,很自然地把脉脉情怀倾注到了不但才略杰出,而且风度翩翩、相貌堂堂、稳健儒雅中透着阳刚之气的韩德让身上。这,既可以使自己的感情有所依托,又可以为国家谋得一位辅弼良材,使他忠心报效,共图大业,岂不两全其美?于是,萧绰就趁景宗耶律贤葬礼之机,脉脉含情地对韩德让说:“我曾许嫁于你,愿谐旧好,今幼主当国,也就算是你的儿子了。”韩德让受宠若惊,自当肝脑涂地效忠太后。从此,韩德让出入帏帐,与萧绰名为君臣,实同夫妻。韩德让也就成了萧绰在危难中最重要的支持者。萧绰、德让出双入对,如胶似漆,并不避讳。无论是朝会奏对,还是平时饮宴坐卧都干脆与真夫妻一样,出征游幸同帐共衾,甚至接见外国来使都并肩坐在同一辆车上。萧绰为了保证韩德让感情专一,设计把他妻子李氏鸩杀。萧绰待韩德让胜于对圣宗隆绪,群臣对韩德让稍有冒犯,她也像冲撞了自己一样毫不留情。一次,萧绰在南京观看群臣的击鞠(古代的一种球)表演,大臣胡里室将韩德让撞坠马下,萧绰大怒,当即把胡里室斩首。涿州刺史耶律虎古有次在朝上与韩德让发生争执,韩火冒三丈,夺过卫士所持兵杖朝虎古头上砸去,虎古脑浆迸裂而死,萧绰并不加罪。她的儿子耶律隆绪亦像待父亲似地尊敬韩德让,每天都要派弟弟隆庆、隆祐向韩德让问候起居,两人乘车走到距韩德让卧帐二里远的地方就必须下车徒步而进。韩德让从外地回朝,他俩也要事先赶到其帐外站立迎候,向他作揖问安,韩德让则受之泰然。隆绪有时去拜见韩德让,也得在50步开外下车,韩出帐迎接,隆绪要先向他行礼,等来到帐内,韩德让便高坐在上,隆绪毕恭毕敬,俨若父子相处。难能可贵的是,圣宗和他的两个弟弟都是真实感情的流露,丝毫不是迫于母亲的压力或畏惧韩德让的权势,群臣贵族们也不觉得韩德让在皇帝、亲王面前高高在上的派头有什么僭越乱礼,因为大家心里都明白韩德让事实上就是隆绪兄弟的继父。萧绰与德让协力同心,内振朝纲,外求展拓,为辽朝鼎盛做出了卓越贡献,人们就更不会对他们的这种关系妄加非议了。萧绰和隆绪母子对韩德让的极度宠信,并没有被他利用来作为谋求私利、作威作福、飞扬跋扈、欺上凌下的资本,而是为他施展自己的政治才干提供了用武之地。他忠心报国,知无不为,勇于进谏,积极荐贤,总的来看亦颇能顾全大局,注重团结,成了萧绰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甚至可以说大凡萧绰的作为,都有他的一份功劳。

皇后全传——景宗耶律贤皇后萧绰

辽代玉珮

萧绰当朝虽久,却缺乏姻亲之助,就连两个姐姐也未必与她一条心,存在着爆发政变的潜在危险。正是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下,萧绰为了寻求以韩氏家族为首的汉族官员的支持,投进了倾心已久的韩德让的怀抱。他们通过调整朝廷各部门的权力分配,剥夺贵族的兵权等措施,基本上使景宗驾崩时的局面得以扭转。韩德让还知人善任,荐举好学博古、颇有吏干之才的邢抱朴担任参知政事。耶律乌不吕曾因事顶撞过韩德让,韩当时十分生气,但他认为乌不吕材堪大用,后来仍保荐其担任统军使。萧绰问他:“乌不吕曾对卿不逊,卿为何还要推荐他?”韩德让笑道:“我贵为宰相,乌不吕都能对我犯颜抗争,何况对别人呢?由此知他可用。若能委以重任,他必能镇抚诸藩。”萧绰为其所动,加封乌不吕为金紫崇禄大夫、检校太尉。韩德让又主动密切与耶律斜轸、室昉等人的关系,结为好友,凡事听取并尊重他们的意见,使辽朝最高统治集团呈现了前所未有的同心同德、团结一致的大好形势。太后不由连声赞道:“进贤辅政,真乃大臣之职。”

萧绰在韩德让等蕃汉臣僚的得力辅佐下,顺应契丹社会封建化的历史趋势,仿效中原王朝的统治方法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她解放部分奴隶,把原先属于宫帐的俘户奴隶加以改编,分别设置为部族,使之获得平民的身份,又把旧部落拆散,编成新的部族,使其分别归属于南、北二府,分镇于边疆,这既大大削弱了奴隶制的成分,也瓦解了契丹旧贵族们的势力。萧绰还诏令中央及地方各级官员必须认真执行法令,要敢于抵制包括朝廷使者在内的无理索求,对上级不得阿顺,还以是否廉洁作为考课官员的标准,规定各级职官凡有贪暴害民者,立即罢免,终身不用,能清勤自持者,随时升擢,并禁止皇室外戚受贿,一旦发现,与常人同罪。虽则在汉族的封建王朝中,已早有“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之说,实际上,却往往是“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而萧太后却能令行禁止,执法如山。有个名柘母的太师,就因犯了“迎合阿顺”之条,被她责打了20大棍。韩德让也曾亲自写信制止哥哥韩德源贪赃受贿。统和十年(992),萧绰派参知政事邢抱朴到各地稽察官员的政绩,把一批贪官绳之以法,忠于职守、清正廉洁者则破格提升,从而大得人心。萧绰能言行一致,依法治国,既得益于韩德让的襄助,也在于自身的智慧、胆略、品德和才华。而大辽亦因经过一番任贤去邪的整顿,使吏制大为改观,政治走向清明。萧绰还在统和六年(988)开始实行科举取士制度,录取名额逐年增加,统和二十四年(1006)就有杨吉等23人及第,科举不但使越来越多的汉族知识分子被吸收到朝廷中来,受到重用,而且促进了辽朝文化事业的发展。如统和十四年(996)考中进士第一的宛平(今属河北)人张俭,就历任知枢密院事等职,成为一代名臣。为了调整民族关系,缓和契丹人和汉人之间的矛盾,萧绰明令取消“同罪异论”的旧制。辽朝前期,法律混乱,有浓厚的奴隶制色彩和严重的种族偏见,如契丹人打死汉人,只赔偿牛马就算了事,若汉人打死契丹人,除他本人斩首,家属还要被没为奴隶。萧太后却反其道而行之,明确要统一依汉律,而且规定契丹人犯了法的由汉官审理。同时用法务从宽减,实行“上诉”制度,允许自以为冤枉的罪犯上告诉冤。辽律原先规定,凡是叛逆之家,兄弟之间即使不知情也要连坐受罚。北院宣徽使耶律阿没里进谏说:“兄弟虽是同胞,但秉性各异,一人行逆谋,余者不知情也要连坐,这是冤害无辜。”萧绰采纳其谏,下令废除谋逆罪中的连坐之法。萧绰的这一决策,具有很大的进步性。更何况当时的宋朝恰好对连坐法正在津津乐道,且连坐范围不断扩大。萧绰执法严明,毫不掺杂个人恩怨。官员乃万十喝醉了酒胡说宫廷秘事,大概也透露了一些萧绰与韩德让的风流韵事,按旧法当斩,萧绰只将他打了数板。五院部民偶尔失火,蔓及辽朝圣地木叶山,按罪当诛,萧绰也是杖而释之。她还经常亲自处理冤狱,判决系囚,多次告诫耶律隆绪要谨慎用法,留心狱事,务求宽减。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她对违法乱纪、随便杀人的官僚贵族却严惩不贷。耶律国留内弟之妻阿古与奴仆私通,国留就把企图逃往女真的奴仆追杀,又逼迫阿古自缢,萧绰却依法处斩国留。统和六年(988),奚王筹宁杀死无辜汉人李浩,她把筹宁痛打一顿,还令他出钱供养李浩的家属。法律的整顿,使辽律的混乱性和残酷性大为减少,这对于进一步打破民族隔阂、缓和民族矛盾发挥了很大作用。与此同时,萧绰对农业的发展也特别重视,多次募民垦荒,给贫户提供耕牛和谷种,明令贵族和军队不能因打猎妨碍农业生产,更不准牲畜损害庄稼。在她执政的27年间,减免赋税的诏令有23道之多,其中有局部地区的,也有全国范围的,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牧民的负担。从而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百姓安居乐业,局势更为稳定。

皇后全传——景宗耶律贤皇后萧绰

辽墓壁画中的汉人执事

在燕云大战辽军全线告捷之后,太后萧绰对自己和韩德让已经保持了整整6年、却又属半明半暗不明不白的夫妻关系很不满足。虽然,德让不负所望,不仅从感情生活,还在政治、经济的改革、发展,乃至在军事上为萧太皇出谋划策,使各条战线捷报频传。他已经成为她的忠实伴侣和可靠支柱。然而,天长日久地明铺暗盖,难免招致非议;更何况,长此以往,其心灵深处莫名地产生许多烦闷和苦恼。为了打破这种尴尬局面,以求一劳永逸,倔强而刚强的萧太皇经过深思熟虑,终于想出了一条绝妙良策,将他们的关系公诸于众。

于是萧太后在先帝耶律贤辞世6年后的统和六年(988)九月,别开生面地在韩德让的帐中大宴群臣,史载:“丁酉,皇太后幸韩德让帐,厚加赏赉,命从臣分朋双陆以尽欢。”这令人“尽欢”的会宴,恰好选在德让的帐中举办,不啻为一次变相的婚宴,心照不宣地公开宣布她已经正式改嫁德让了。自此,他们便朝夕相伴,全无避讳了。

三、燕云大捷 无憾还政而终

在整饬内政的同时,萧绰领导的辽朝与宋朝及周边地区部族的战争也取得了一连串胜利,她或攻或交,措置有方,进一步显示了其政治、军事才干。高梁河之战惨败后,宋太宗赵光义念念不忘收复燕云16州,决心报一箭之仇。

燕云16州本是中原皇朝的领土,自后唐天禄元年(936),后唐驸马石敬瑭为了换取支持其称帝条件割让给了辽国。16州不仅人口稠密、物产丰富、经济文化相对发达,而且地势险要,许多关隘控扼南北通道,是非常重要的战略要地。这片土地的得失,不论对于中原还是大辽,都与国家社稷命运攸关,因而,长期以来双方争夺非常激烈。

而宋主赵光义的此次出兵,却与辽太皇萧绰和韩德让的风流韵事有关联。萧绰和韩德让的关系在辽朝没有引起多大反感,在宋朝人的眼里却成了伤风败俗的丑事,他们异想天开地认为这种关系肯定会引起辽朝的内乱,正好可以利用来作为收复幽州的良机。一次雄州(今河北雄县)知州贺令图向赵光义进言:“契丹主幼,国事决于其母,与大将韩德让不清不白,深受国人嫉恨,我们可乘机而作。”赵光义觉着有理,经过几年准备,统和四年(986)三月,再次向辽朝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其实,对于宋的进攻,太后萧绰早已有所戒备。远在景宗病逝之后她即料定宋师必定乘虚来犯,并在国内政局趋于稳定之后及时做了防范部署,即“以南院大王耶律勃古哲总领山西诸州事;北院大王、于越耶律休哥为南面行军都统,奚王和朔奴副之;同政事门下平章事萧道宁领本军驻南京(今北京城西南宛平)”。两年来,他们在萧绰的调遣下,从抵抗宋军的战略出发,把南部边境治理得井井有条。当时,宋军分三路出兵,东路主力由曹彬率领,从雄州出击,采取缓慢进军的战术,虚张声势,向幽州进发,以牵制辽军主力;中路由田重进率领,出飞狐(今河北涞源北);西路由潘美、杨业率领,出雁门(今山西代县北)。起初,三路皆捷,分别攻下了几处州县。萧绰面对宋军的强大攻势,因胸有成竹,显得沉着冷静,一面调集各路军队,以智勇双全的耶律休哥抵御曹彬,以耶律斜轸抵御潘美,自己带耶律隆绪和韩德让赶到南京督战,相机出援;另一方面,纵敌深入,待其疲惫,乘势夹击。五月,萧绰赶到涿州(今河北涿县)西南的歧沟关,与休哥合兵反攻,宋军大败,溺死在拒马河中者不计其数,退到易州(河北易县)后,休哥乘胜追击,宋军再次大溃,尸体多得堵塞了沙河流水。据史载,在歧沟关决战中,宋军一直在耶律休哥牵制下不得喘息,加之天气炎热,粮草不继,饥饿难忍,士气已极其低落;休哥部则公开以掠夺战利品为号召(辽军作战不发粮饷,以掠养战),更有太后、圣宗亲自督战,士气空前高涨。待宋军退至沙河,立足未稳,斜刺里马蹄声骤响,一彪人马酷似从天而降,直逼宋部,为首的竟是一员英姿飒爽的女将,她正是芳龄三十有三的“承天皇太后”萧绰。她挥戈立马,一声令下,辽军蜂拥而上,将宋部团团围住、厮杀,只杀得“宋师望尘奔窜,坠岸相蹂,死者过半,沙河为之不流。”赵光义闻东路主力惨败,急令全线撤退。斜轸率10万重兵追击西路宋军,宋军在飞狐口大败。七月,潘美、杨业撤到代县以南30里的狼牙村,杨业认为辽兵士气正盛,不可与战,应暂避其锋,潘美和监军王侁却斥责他胆小畏敌,强迫其出兵迎击。被人誉为“杨无敌”的杨业是宋朝边关名将,自然不堪其辱,只得愤愤出兵,临行前要求潘美伏兵于陈家谷口(山西朔县南)接应,潘美满口答应。杨业且战且走,行至陈家谷口被辽兵包围,潘美却早逃之夭夭,杨业孤军奋战,部下全部战死,他也身受几十处创伤,力竭被俘,绝食三日而亡。

皇后全传——景宗耶律贤皇后萧绰

杨业杨令公祠

至此,辽军大获全胜。于是,萧绰西讨阻卜、敌烈诸部,降服其众;东征高丽,迫其称臣纳贡,又把女儿越国公主之女嫁给高丽王王治,建立起和亲关系。这时,党项族首领李继迁起兵抗宋,萧绰不失时机地支持李继迁,利用他构成对宋西北边境的严重威胁,并授李继迁为定难军节度使,把宗室耶律襄的女儿封为义成公主嫁给他,还赐马3000匹;统和八年(990),又封李继迁为夏国王,使西夏力量进一步壮大,形成了辽夏共同对付宋朝的格局。

燕云大捷,来之不易。太后萧绰不仅知人善用,精于谋略,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且能披挂上阵,身先士卒,驰骋疆场。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止此一后!更何况,萧绰并不因此止步不前,而是再接再厉,形成联合抵敌的局面。其高瞻远瞩,可佩可叹。

自统和十七年(999)始,萧绰就或者亲自出马,或者调兵遣将,几乎每次都攻城掠地凯旋而归。统和二十二年(1004)闰九月,萧绰偕同耶律隆绪、韩德让率兵20万又一次大举南下,一路破关斩将,连败宋军,十一月抵达澶州(今河南濮阳)城下。宋廷大震,大臣有的请求宋真宗赵恒去金陵避难,有的劝他去四川躲风,只有宰相寇准力排众议,坚持请赵恒立即御驾亲征。

赵恒的亲征使澶州军民士气大振。辽兵却因前锋主将萧挞凛被宋军床子弩射死,士气受挫。萧挞凛乃辽之名将,曾在西讨阻卜时立过大功,萧绰因他的死十分哀痛,对着他的尸体恸哭不已,在军中罢朝5日。早在这次南下之时,萧绰就利用宋降将王继忠给宋莫州(今河北任丘)守将石普写信,说是愿意讲和,但必须先由宋方提出,这就既试探宋朝虚实,又可以在需要议和时讨价还价。当她见宋援军几十万会聚而来,顿感自己孤军深入,犯了兵家的大忌,知道宋朝是灭不掉的,回想起太宗从大梁仓皇退回的教训,便与韩德让等权衡再三,决定和谈。赵恒本不敢硬打,得悉后连忙派曹利用到辽营议和。萧绰和韩德让并肩坐在一辆驼车上接见曹利用,几经交涉,商定:宋辽约为兄弟之国,隆绪称赵恒为兄,赵恒称萧绰为叔母;宋每年给辽银10万两,绢20万匹,称作“岁币”;双方罢兵,各守旧疆。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澶渊之盟”。从此,正式形成了辽、宋北南对峙的政治形势,结束了双方的长期征战,此后的120多年间,辽宋基本上和平共处,从未发生过大的战争,这对双方都是有利的,给了各自休养生息的机会。辽朝更是充分利用了这种和平环境,完成了封建化改革,实现了政治、经济、文化全方位的发展。

在萧绰内行改革、外求展拓的过程中,契丹贵族内部基本是稳定的,但也不无矛盾,萧绰的两位姐姐就公开站到了与她作对的立场上。她的大姐胡辇嫁的是太宗次子齐王罨撒葛,齐王死后,胡辇在赏马时发觉奴仆挞览阿钵姿貌甚美,顿生爱慕之心,就把他召入帐中养为男宠。萧绰得知后,怒不可遏,把挞览阿钵囚禁起来,用沙袋狠击了400多下,强令挞览阿钵离开。过了一年,胡辇向萧绰求情,哭诉寂寞之苦,萧绰想想自己的体验,对她颇感同情,又把挞览阿钵找回,与胡辇结为正式夫妻,还封挞览阿钵为将军,领兵西伐鞑靼。哪知胡辇夫妇知恩不报,反而私结党羽,率众跑到骨历扎国,阴谋拥兵篡位。萧绰闻知,下令夺其兵权,把胡辇、挞览阿钵关进怀州狱中赐死,其党羽全部活埋。她的二姐嫁给了太宗的第五个儿子越王必摄,曾图谋乘宫中宴会之机毒死萧绰,被其婢女告发,萧绰遂将她诛杀。

作为女人,萧绰屡屡因家事不顺心而伤透脑筋,大动肝火。萧绰最疼爱的小女儿越国公主耶律延寿女嫁给了萧恒德,恒德是一员有勇有谋的猛将,南下攻宋时曾独当一面,亲冒矢石,身中流箭仍一马当先,萧绰一直很赏识他。可是有一年延寿女患了疾病,萧绰极为挂念,派自己帐中的宫女贤释前去伺候,恒德居然色胆包天,与贤释勾搭成奸。延寿女一气之下,病情更重,一命呜呼。萧绰大怒,随将恒德赐死。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她治理国事却可谓政通人和,深受爱戴。萧绰施政通情达理,善驭大臣,赏罚分明,处置得体,作风也比较民主,闻善必从,举止随和,宴集朝会时群臣甚至可以不拜不揖,故群臣贵族皆愿为她效力卖命,从而比较成功地把统治群体紧密团结在自己周围。与宋订立“澶渊之盟”后,为了适应新的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统和二十五年(1007),萧绰下令在今内蒙古宁城县南(一说为县城西大明城)仿照唐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宋都汴京(今河南开封)的模式兴建一座新的都城,名为中京大定府。在此之前,辽有四京,即东京(今辽宁辽阳)、西京(今山西大同)、南京(今北京城西南宛平)、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南的波罗城),并以上京为政治中心。其时,皇帝处理朝政,仍经常是在草原上临时搭就的行帐中进行,冬夏两季尤其这样。但自萧绰摄政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种状况已愈益与形势不相适应,这就是兴建中京的来由。中京选址于原奚牙王帐故地,这里不仅是辽宋交往的适中之处,且处于以畜牧业为主的北方和以农业为主的南方的中间地带,可兼顾南北政治、经济的发展。于是,从燕蓟一带征调来能工巧匠,历时二年建成,方圆四十里,郛郭、宫殿、楼阁、市廛、庙宇、街道等都十分华丽,成为辽国后期的政治、经济中心。萧绰主持下的一系列改革和建设,标志着契丹社会已经在整体上完成了封建化的历程,从而使辽朝国力大大增强,发展到了鼎盛时期。而中京大定府的落成,恰好是这一历史进程的象征和延伸;同时,它又是太后萧绰对契丹文化的一大贡献。

皇后全传——景宗耶律贤皇后萧绰

辽五京分布图

萧绰对儿子耶律隆绪的训导管教也保障了统治集团的稳定。萧绰临朝称制27年,这期间隆绪早就长大成人了,但萧绰一直没有放松对他的管教,隆绪从府库中索求一件东西,她必定要问一问干什么用,隆绪穿的衣服、骑的马,她经常检查看有没有过于奢华的地方,防止隆绪养成奢靡之心。开始时,隆绪要赏赐大臣,也必须先征得母后的同意,她说行才赏,不行,一个大钱都拿不出去,防止隆绪滥行赏赐。隆绪因不能参与政事,一度曾纵情游猎,击鞠玩耍,萧绰教训说:“圣人有言:欲不可纵。我儿是天下之主,万一驰骋畋猎时发生危险,其后果将不堪设想!”从此把隆绪留在宫里专心读书,让他反复研读《贞观政要》等典籍,并以唐太宗为学习榜样。隆绪是个大孝子,不仅没有像许多帝王似的对母后称制产生抵触情绪,而且对母亲的训诫始终毕恭毕敬,言听计从。隆绪亲政后,根据长期学习得到的汉族王朝的治国经验,以唐朝为模式,沿着萧绰的足迹继续进行封建化改革,成了辽朝9帝中最负盛名的贤君明主,这都是与萧绰的教育培养分不开的,所以史载为:“圣宗称辽之盛主,承天后教训为多。”

统和二十四年(1006),隆绪率群臣向萧绰加尊号为“睿德神略应运启化承天皇太后”。统和二十七年(1009)十二月,萧绰还政于隆绪,准备到南京去颐养天年,可惜十二月初她就在路上患了重病,旋即与世长辞,终年57岁。次年四月,葬于乾陵,谥号圣神宣献皇后。重熙二十一年(1052)改谥睿智皇后。隆绪哀恸至极,直到哭得吐血,好几十天吃不下饭。群臣在安葬萧绰后建议改元,隆绪说:“改元是个吉礼,我为母亲守丧却要行吉礼,乃是不孝之子。”群臣说:“此乃古制,理应照办。”隆绪却道:“我是契丹之主,宁违古制,也不做不孝之人。”终于坚持在守丧3年期满后才改元开泰。

萧绰的去世,也使韩德让遭受了重大的创伤,一年多后,即统和二十九年(1011)二月,韩德让也一病不起,隆绪与皇后萧菩萨哥在榻前亲奉汤药。三月初,韩德让与世长辞,一缕忠魂悠悠追随萧绰而去,享年71岁。隆绪与皇后、诸王、公主及群臣为他服丧,葬礼一概与萧绰相同。灵柩上路时,隆绪亲挽灵车哭送,经群臣泣谏,仍行至百步开外方才止步。韩德让遗体安葬于乾陵之侧,影堂规制一同乾陵。

太后萧绰未及花甲的一生,终于盖棺论定了。虽然,她也说不上是“全心全意”为国家、为民族,还有过为一己之私杀害无辜之举;在处理与韩德让的关系上,也并非无懈可击。然而,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瑕不掩瑜,萧绰以执政凡40年之女主,其赫赫功绩,自然彪炳辽代历史!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lscq/hyly/14274.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