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与传奇 > 红颜蓝颜

皇后全传——顺宗李诵皇后王氏

历史大观园 红颜蓝颜 2020-06-27 00:12:28 0


顺宗李诵皇后王氏一生节俭,善以待人,大有“母仪天下”之风范。后因长期不能与儿子宪宗皇帝见面,抑郁而死,享年54岁。

王氏祖籍琅玡(今山东临沂)。王氏生于乱世,成长于将门之家,因而形成了朴实宽厚的性格。父亲王子颜,少年随父从军,征战多年,封金紫光禄大夫,任检校卫尉。

王氏聪慧善良,而且天生丽质,所以,幼年被选入宫,封为才人。代宗见她年幼可爱,温文尔雅,便将她赏给了自己的长孙宣城郡王李诵,当时王氏年仅13岁。大历十三年(779),王氏生了一个儿子,取名李纯,就是后来的宪宗。大历十四年(780),李诵晋封宣王,王氏被立为宣王孺人。同年五月,德宗李适即位,立李诵为太子,王氏被封为“良娣”。

皇后全传——顺宗李诵皇后王氏

唐代绢画《双童图》

王良娣从不搞那种争宠斗艳、落井下石的阴谋诡计。李诵娶王良娣在太子妃之前,而且王良娣又生有两个儿子,特别是大儿子李纯,在李诵的27个儿子中位居最长,但仅为“庶长子”。如果王良娣有争嫡立长的野心,这应该是可以利用的最好机会了,但王良娣对太子妃始终十分尊重。

贞元(794~804)后期,唐德宗打击藩镇割据势力,整理朝政的宏图大志成为泡影,在政治上失意以后,便将一切朝廷政务,悉委于宦官,自己极尽欢娱,沉湎于酒色。

面对国家、朝廷如此混乱状况,太子李诵忧心如焚,积劳成疾。对此,王良娣更是焦急万分,她日夜守候在李诵身边,盼望李诵早日康复。而且她还身体力行,用度简朴,从不苛求,对待其他嫔妃,甚至是宫女也都十分友善,以至宫内风气大为好转。

王良娣的两个女儿,长女汉阳公主、次女恭靖公主,这时都已长大外嫁。由于王良娣家教严格,汉阳公主姊妹俩格外节俭,常常亲自计算收入,量入支出,从不与其他皇亲国戚争财斗富、攀比奢侈。直到文宗即位之时(827),府邸中器用衣物等等,还是十几年前自己结婚时母亲赐送的器物,由此可见其简朴的程度,确实为腐败奢侈市潮中的独秀了。

王良娣从不利用自己的位置让皇帝妄加赏赐,索官请爵。王良娣的兄弟王重荣,晋升为太子宾客、金吾将军,经常出入太子东宫。王良娣对王重荣训导严厉,倍加抑限,以防止自家族人妄加干政,依势弄权,收贿聚财,结党营私。史称王良娣有“古后妃风”。

贞元二十一年(803),唐德宗病逝,李诵即位,是为顺宗,改年号为“永贞”。这时,忧国忧民的顺宗李诵突然得了中风病,口不能言,瘫痪在床。

顺宗继位以后,虽然病重卧床,还是立即起用了王叔文、王俹,以及柳宗元、刘禹锡等人改革弊政,以防宦官专权的祸害。史称为“永贞革新”。

当时,顺宗的中风病十分严重,所以许多革新的诏令,都是由在身边侍奉的王良娣传达给内侍太监李忠言,然后再由王叔文、王俹颁布出去。

皇后全传——顺宗李诵皇后王氏

为纪念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而建立的柳侯祠

“永贞革新”,不但削减了宦官的利益,也损害了腐朽的旧官僚的切身利益,因此,遭到他们的联合反对。宦官俱文珍首先策动一部分藩镇的节度使,纷纷上表于朝廷,言顺宗久病,无法正常处理国家大事,应让位于太子。

面对这种状况,王良娣无所适从,一边是自己的夫君,一边是自己的亲生儿子。顺宗面对朝野的一片反对,改革新政也无法实行,政治上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而且自己眼看不行,生前一定要正式册封王良娣为皇后,以了自己的心愿。

正当顺宗准备册封王良娣为皇后时,病情突然加重,册封皇后之事不得不中止。

在朝野官僚和宦官的一片反对声中,永贞元年(805)八月,做了八个月皇帝的顺宗李诵,不得不“禅位”于太子李纯。自称太上皇,同时册立王良娣为“太上皇后”。

元和元年(806)正月,顺宗病逝,唐宪宗李纯迫于宦官集团的压力,将太上皇后王氏的封号改为“皇太后”。然后将自己的母亲王氏迁出后宫,送到长安城东南的兴庆宫居住。朝政大权完全落于权阉集团手中,宪宗李纯实际上成为一个傀儡皇帝。

皇太后王氏因为长期独居兴庆宫,不得与儿子李纯相见,忧郁成疾,危在旦夕。元和十一年(816),临终之前,她留言给宪宗:“世上万物之理,最终都有一个了结极限,我已受尽了人间风霜冷暧的苦楚,我的身体日渐衰病,如果死后能和先皇埋葬在一起,侍奉先皇,我的意愿也就实现了,这样我还有什么可以哀伤的呢?自古以来日月相易,旧去新来。我死以后,皇上3天就去处理国家政务,穿27天孝服就可以脱掉了。天下黎民百姓,举哀3天就足够了。用不着天天来守灵,不要悲哭丧事。朝外,不要禁止文武官员、黎民百姓的婚姻嫁娶,不要禁止喝酒吃肉,庆喜宴席。服丧期满以后,就让人们去尽兴欢乐吧!我死之后,为我治病的侍医也不要任意加罪,埋葬仪式和陪葬的明器,按照旧制就可以了。”

不久,54岁的太后王氏病逝于兴庆宫咸宁殿。王氏去世以后,遵王氏遗愿朝议尊谥号为“顺宗庄宪皇后”,并与唐顺宗李诵合葬于丰陵。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lscq/hyly/14260.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