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家文化 > 历史图解

申不害改革

历史大观园 历史图解 2020-05-31 22:53:11 0

>>时间:战国初期

申不害在韩国做了十几年的相国,却始终不能使韩国强大起来。变法固然是顺应历史潮流的,可是如果不佐以相应的合理手段,往往会得到事与愿违的结果。

申不害相国

申不害是战国初期一位颇有名望的思想家、政治家,也是法家代表人物之一。他是郑州荥阳人,出身比较微贱。大约在前354年,韩昭侯任命申不害为相国。

战国初期,韩国曾经进行过政治改革,但是改革不够彻底,施行的方式也不合理,《韩非子》一书中记载说,“晋之故法未息,而韩之新法又生;先君之令未收,而后君之令又下”,也就是说,从前晋国的法令还没有废除,韩国的国君又下了新法令;先王的法令还没有改,现在新国君的法令又下来了,弄得秩序很混乱,造成了政治上许多不利的影响。

因此,申不害在韩国为相时,韩国的国力已经在诸侯中偏于劣势了。大约在前354年,韩国在申不害的领导下,实行了进一步的改革。

申不害的法与术

申不害治国讲究法、术。申不害所说的“法”,就是法治的意思;所说的“术”,则是一种用以贯彻执行“法”的手段和方式。为了说明“法”,他提出“正名责实”的理论。申不害所说的“正名”,是名分等级不得错乱。与孔子所说“正名”的不同之处在于包括责任、分工的内涵。申不害“正名”的意义在于确定了“主处其大,臣处其细”的大原则,而且把这个原则具体化,即把名分按实际情况规定下来,然后进行任命,听取意见,检查监督。所谓实,就是君主给臣下规定责任和职权,是臣下遵从君主的规范。

申不害认为,君主治国要讲究“术”。所谓“术”,是君主的专有物,主要是指任用、监督和考核臣下的方法。“法”是公开的,是臣民的行动准则,而术却是隐藏在君主心中,专门对付大臣的。他要国君平时不要让臣下看出自己的欲望和弱点,使臣下猜不透国君的意图,臣下也就不能投国君之所好而弄虚作假,从而尽力去做好职责内的事,不能越职乱来。

韩非讲过韩昭侯的一个故事。故事说:有一次,韩昭侯喝醉后睡着了。管帽子的人恐怕他受凉,给他身上盖了一件衣服。韩昭侯醒了以后问旁边的人说:“谁给我盖的这件衣服?”旁边的人说:“管帽子的人。”韩昭侯就把管衣服的人拿来问罪,同时把那个管帽子的人杀了。韩非评论说:韩昭侯把那个管衣服的人拿来问罪,是因为他失职,没有办他应该办的事;杀了那个管帽子的人,是因为他越职,管了他不该管的事,侵犯了别的官的职务。韩昭侯并不是不怕冷,可是他认为越职的危害比他自己受害还大。这就是申不害用术“教育”出来的结果,这个故事所说的就是术。

变法不成

申不害讲究的统治之“术”,虽然能使国君用来驾驭臣下,但是大臣也可以用来争权夺利,所以申不害的变法效果,远不如魏、齐、秦等国,以至于战国七雄中,韩国始终处于弱小的地位。

韩非分析过申不害变法不成的原因。他指出:韩国是从晋国分离出来的,晋国的旧法没有废止,韩国的新法又下达了。申不害不专一地推行新法,没有统一法令制度。人们认为旧的法令对自己有利,就按旧法办理;认为新的法令对自己有利,就按新法处置。这样,申不害即使10次让韩昭侯使用权术进行监察,奸臣仍然有话给自己辩解。因此,申不害依靠拥有万辆战车的强大的韩国,治理了17年还不能成就霸王之业,反而使国家丧失了优势,沦为弱国。失败的原因就在于只重视君王的权术,而不能在官府中整肃法度。

在申不害之前,魏、齐、秦变法,都一度强大起来。申不害在韩国变法十几年,却始终未使韩国强大起来,这不能不说与申不害治国无方有关。

申不害改革

人首纹青铜剑·战国

长39厘米,198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山县石塘乡石滩出土。扁茎曲刃,无脊有格,剑身饰人首纹。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bjwh/lstj/3480.html

上一篇:聂政刺韩相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