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家文化 > 古代文化

元文化简史——宗唐宗晋、复古求新——元代书法

历史大观园 古代文化 2020-06-16 15:44:41 0


元代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远接晋唐,在百余年里,创立了独具特色的时代风格,涌现了许多书法大家,对明清时期的书法产生了深远影响。

元灭南宋以前,书法多受金代诸家的影响,沿袭颜真卿、苏轼、米芾等人的格局,书法家不少,但成就不高,至赵孟頫提出“宗唐宗晋,复古求新”的论点后,才扭转了南宋以来的衰敝书风。元代后期社会动荡,在书法中也有反映,开始摆脱赵孟頫的影响,大胆变革、直抒胸臆,出现了几位很有特色的书法家,如耶律楚材、康里巙巙等。元朝政府在书法的发展上给予一定重视,还设置了奎章阁等文化机构,元文宗、元顺帝也都擅长书法,对书法在少数民族群体中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元代楷书、行书的成就比较突出,篆书、隶书、章草等书体也得到相应的恢复和发展,而且,赵孟頫开始把诗、书、画结合在一起,元末王冕又在这基础上使篆刻也成为文人的文化修养之一。诗、书、画、印成为后代书画艺术家喜爱而必备的基本修养,中国文化的艺术韵味得以更加淋漓尽致地展现。

元文化简史——宗唐宗晋、复古求新——元代书法

赵孟頫《仇锷碑》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雪松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湖州人。宋太祖十世孙。入元,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封魏国公,谥文敏。著有《松雪斋集》。赵孟頫是元代书画巨匠,中国文艺史上少有的全才之一。除书法外,他还擅长绘画,精通文学,通晓音律。他的文章冠绝时流,诗文风流儒雅,又旁通佛老之学。是他最先将“诗、书、画”三绝合为一体。赵孟頫精究各体,《元史·赵孟頫传》说“孟頫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篆、隶、楷、行、草皆能运笔自如,潇洒秀逸,有“松雪体”之称。成就最高的是楷书和行书。传世的楷书名作有《胆巴碑》《湖州妙严寺记》《仇锷碑》等,小楷有《汲黯传》等,行书作品也很多,如《洛神赋》(卷)、《赤壁二赋帖》、《定武兰亭十三跋》等。他的书法用笔圆转流美,骨力秀劲,世称“赵体”,他的作品总是洋溢着一种高贵、典雅的气息,这完全是他深厚的学识、修养所致。他的书法成就和理论对中国书法产生了深远影响,不仅同时代的一些名家如邓文原、鲜于枢纷纷以他为榜样,明代的祝允明、文征明,清代的刘墉、乾隆皇帝也从中汲取了不少营养。可以说,他是上承晋唐,下启明清的一个重要的桥梁式人物,他是继王羲之、颜真卿之后在中国书法史上第三个影响深远的大师。

鲜于枢(1256~1301),字伯机,号困学山民,寄直老人,渔阳人,居住在杭州。与赵孟頫有“南赵北鲜”之称,是赵孟頫主盟元代书坛时的一位风格独出的书法家。他不为赵孟頫所同化,以自己鲜明的风格为后人称道,二人书法当时并称“二妙”。他的书法成就主要在于行草,草书学怀素并能自出新意。他的执笔方法很有特点,使用独特的回腕法,喜欢用狼毫,写字强调骨力。他的行草书骨力劲健,真力饱满,潇洒自然。赵孟頫对他很推崇,曾说:“余与伯机同学草书,伯机过余远甚,极力追之而不能及,伯机已矣,世乃称仆能书,所谓无佛出称尊尔。”又说:“困学之书,妙入神品,仆所不及。”他的代表作有《王安石杂诗》(卷)、《李愿归盘谷序》、《进学解》(卷)、《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卷)、《苏轼海棠诗》(卷)等。

康里巙巙(1295~1345),字子山,号正斋,又号蓬恕叟,色目康里部人(一说蒙古族人)。幼年时在皇家图书馆受过充分的汉文化教育,后来做过文宗和顺帝的老师。《元史》本传称他“善真行草书,识者谓得晋人笔意,单牍片纸人争宝之,不翅金玉”。他的正书师法虞世南,行草书由怀素上追钟繇、王羲之,并吸取了米芾的奔放,在当时趋赵孟頫妩媚书风的情况下,能创自己的艺术风格。他的成就主要在行草,字体秀逸奔放,深得章草和狂草的笔法。明代解缙说:“子山书如雄剑倚天,长虹驾海。”代表作有《谪龙说》(卷)、《李白诗》(卷)、《述笔法》(卷)等。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bjwh/gdwh/7961.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