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家文化 > 古代文化

宋朝人民的花卉培养技术怎么样?

历史大观园 古代文化 2020-05-19 09:59:23 0 苏汉臣

以插花为尚

我们先来看几幅宋画,分别是苏汉臣《妆靓仕女图》(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南宋佚名《盥手观花图》(天津艺术博物馆藏)、南宋《六尊者像》(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画作者原标注为唐代卢棱伽,但有学者根据画中多种家具的形制判断,图画应该出自南宋人之手)、马公显《药山李翱问答图》(日本京都南禅寺藏)、马麟《松阁游艇图卷》(未知收藏者)。

这几幅宋画描绘的是不同人物的生活图景,不过它们却有一个相同的地方,是什么呢?瓶插鲜花。《妆靓仕女图》插的是水仙,《盥手观花图》插的是牡丹,《六尊者像》插的也是牡丹,《药山李翱问答图》插的是一枝寒梅,《松阁游艇图卷》上的插花看不出是何种花卉。透过这些宋朝画作,我们可以确知,不管是大家闺秀的闺房、富贵人家的庭院,还是隐者的案头、出家人的禅房、士大夫的书房,都有瓶插的鲜花,将生活空间点缀得意趣盎然。

宋朝人民的花卉培养技术怎么样?

苏汉臣《妆靓仕女图》

宋朝人民的花卉培养技术怎么样?

南宋佚名《盥手观花图》

宋朝人民的花卉培养技术怎么样?

南宋《六尊者像》局部

宋朝人民的花卉培养技术怎么样?

马公显《药山李翱问答图》

宋朝人民的花卉培养技术怎么样?

马麟《松阁游艇图卷》局部

这样的图像信息,显示出插花作为一种生活装饰品,已经广泛出现在不同阶层的宋朝家庭中。宋代之前,虽然也有插花艺术,但一般只流行于宫廷与贵族家庭,或表现为佛堂供花。到了宋代,插花已成为整个社会的生活时尚,深入到寻常百姓家。今天比较追求生活情趣的市民、白领、小资,经常会买一束鲜花回家,插在花瓶中,装饰生活。宋人也是这样。

我总觉得,恐怕再没有一个时代的居民比宋朝人更热爱鲜花了。宋代每年春天都会举办盛大的“花朝节”,《梦粱录》记载:“仲春十五日为花朝节,浙间风俗,以为春序正中,百花争放之时,最堪游赏。”花朝节出门赏花的市民往往万人空巷。而宋后,花朝节则逐渐趋于沉寂。

宋人还有“簪花”的习惯,不论男女,不分贵贱,上至君主、士大夫,下至市井小民,都以簪花为时尚,“虽贫者亦戴花饮酒相乐”。六月时节,茉莉花刚上市,“其价甚穹(高),妇人簇戴,多至七插,所直数十券,不过供一饷之娱耳”,可谓爱美之极。

宋朝又是中国插花史上的鼎盛期。如果说,插花是宋朝社会的时尚潮流,那么赵宋皇室与政府无疑就是这一插花潮流的引导者。每逢花季,临安后苑都要“妆点一新”,“间列碾玉、水晶、金壶及大食玻璃、官窑等瓶,各簪奇品,如姚魏御衣、黄照殿红之类几千朵,别以银箔间贴大斛,分种数千百窠,分列四面。至于梁栋窗户间,亦以湘筒贮花,鳞次簇插,何翅万朵”。用名贵的器皿簇插珍品牡丹等鲜花,陈列于宫禁,供人观赏。

洛阳是北宋时最著名的花都,牡丹盛开之时,地方政府会举办“万花会”(插花展览)。张邦基《墨庄漫录》说:“西京牡丹闻名天下,花盛时,太守作万花会。宴集之所,以花为屏障,至梁栋柱拱,以筒储水,簪花钉挂,举目皆花。”另一个城市扬州,“芍药为天下冠”,花开之季,扬州太守也会办“万花会”。

士大夫更是以插花为尚。许多首宋诗都写到宋朝士大夫的插花时尚,如高翥的《春日杂兴》:“多插瓶花供宴坐,为渠消受一春闲。”苏辙的《戏题菊花》:“春初种菊助盘蔬,秋晚开花插酒壶。”杨万里的《赋瓶里梅花》:“胆样银瓶玉样梅,此枝折得未全开。为怜落莫空山里,唤入诗人几案来。”插花被宋人列为“文人四艺”之一,《梦粱录》称,“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累家”。有些风雅的文人出游,也要携带桌几,“列炉焚香、置瓶插花,以供清赏”。

寻常人家也热爱插花。欧阳修《洛阳牡丹记》说:“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大抵洛人家家有花。”其实“好花”不仅是“洛阳之俗”,宋人都爱在家中摆放一瓶鲜花点缀生活。《夷坚志》提到一名爱花成痴的市井女子:“临安丰乐桥侧,开机坊周五家,有女颇美姿容,尝闻市外卖花声,出户视之,花鲜妍艳丽,非常时所见者比,乃多与,直悉买之,遍插于房栊间,往来谛玩,目不暂释。”

五月端午节,更是家家户户皆插鲜花,《繁胜录》记载:“(五月)初一日,城内外家家供养,都插菖蒲、石榴、蜀葵花、栀子花之类”,“虽小家无花瓶者,用小坛也插一瓶花供养,盖乡土风俗如此。寻常无花供养,却不相笑,惟重午不可无花供养。端午日仍前供养”。

宋朝的商家,也喜欢用插花来装饰酒店、茶坊,营造出高大上的优雅格调。《梦粱录》记述说:“汴京熟食店,张挂名画,所以勾引观者,留连良客。今杭城茶肆亦如之,插四时花、挂名人画,装点门面”,堪比今天的高档会所。杨万里的一首诗还写到,简陋的路边小店也以插花为装饰:“路旁野店两三家,清晓无汤况有茶。道是渠侬不好事,青瓷瓶插紫薇花。”

高超的插花技艺

宋代插花时尚的流行,催生出高超的插花技艺。有一篇宋人丘浚撰写的《牡丹荣辱志》,介绍了插牡丹花的原则与技艺。丘浚将插花的配材分为主花、配花两大类,类似于今天插花业所说的花材、配叶。

主花当然是牡丹了,丘浚又依牡丹之品种高下,分“王”“妃”“九嫔”“世妇”“御妻”五级,其中以“姚黄”为上上品,即牡丹之王。配花则分“花师傅”“花彤史”“花命妇”“花嬖幸”“花近属”“花疏属”“花戚里”“花外屏”“花宫闱”“花丛脞”十级,比如“花师傅”有五色灵芝、九茎芝、碧莲、瑶花、碧桃,“花丛脞”有野蔷薇、荠菜花、夜合、芦花、杨花、金雀儿、菜花。

不同的主花与配花按照一定的原则相搭配,可以组合成各种风格的插花作品。丘浚提倡的配花原则是:以“姚黄”为王,“魏红”为妃,“位既尊矣,必授之以九嫔;九嫔佐矣,必隶之以世妇;世妇广矣,必定之以保傅;保傅任矣,则彤管位;彤管位矣,则命妇立;命妇立则嬖幸愿;嬖幸愿则近属睦;近属睦则疏族亲;疏族亲则外屏严;外屏严则宫闱壮;宫闱壮则丛脞革”。听起来是不是很玄乎?你将那些宫廷职位换成不同的花卉,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还是来看图像吧。南宋宫廷画师李嵩,绘有一套《花篮图》,分为春夏秋冬四幅,其中《夏花篮图》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冬花篮图》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春花篮图》流落于日本,《秋花篮图》则已经失传。有人说,李嵩这套《花篮图》系列是世界上最早的静物画,这个我们不去管它,重要的是,我们可以透过这一套写实性很高的图像,观察宋朝人是如何以竹篮为器皿、四季花草为配材来完成一件插花作品的。

在《夏花篮图》中,插花师用夏天盛放的大朵蜀葵作为主花,栀子花、石榴花、含笑、萱草为配花,衬绕于旁边。《冬花篮图》中,插花师则以带叶的大红山茶为主花,配上绿萼梅、白水仙、腊梅、瑞香等冬季花卉、绿叶,主次相从。竹篮也编织得非常精巧,与花卉相得益彰。整个插花组合看起来相当惊艳,体现了宋人高超的插花艺术与精致的审美情趣。

宋朝人民的花卉培养技术怎么样?

李嵩《夏花篮图》

宋朝人民的花卉培养技术怎么样?

李嵩《冬花篮图》

宋人还总结出了许多插花的技术经验,这些经验放在今日,也可以供对插花艺术感兴趣的朋友借鉴,如延长花卉保鲜期之法,宋人温革《琐碎录》说:“牡丹、芍药……摘下,烧其柄,先置瓶中,后入水。夜则以水洒地,铺芦席,又用水洒之,铺花于其上,次日再入瓶,如此可数日。”苏轼《格物粗谈》说:“荷花以乱发缠折处,泥封其窍,先入瓶底,后灌水,不令入窍,则多存数日。”周密《癸辛杂识》说:“凡折花枝,捶碎柄,用盐筑,令实柄下满足,插花瓶中,不用水浸,自能开花作叶,不可晓也。”

繁荣的鲜花市场

宋人的插花时尚,自然带动出一个繁荣的鲜花市场。北魏时的《齐民要术》称:“舍本逐末,贤哲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花草之流,可以悦目,徒有春花,而无秋实,匹诸浮伪,盖不足存。”花卉种植与交易,在宋代之前是受到排斥的,被认为是华而不实的东西。然而宋代却有无数人以种花、卖花为业,宋朝市民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宋代城市发达的工商业,使得原来“浮伪”的花花草草变成了有利可图的热门生意,养活了诸多花农与花商。

在东京,每至春天,“万花烂漫,牡丹、芍药、棣棠、木香,种种上市。卖花者以马头竹篮铺排,歌叫之声,清奇可听”。著名的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便画了两处卖鲜花的小摊,一个在城内“孙羊正店”门口,一个在城门外的路边。旁边有市民正在买花。

宋朝人民的花卉培养技术怎么样?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上“孙羊正店”门口的鲜花摊;

宋朝人民的花卉培养技术怎么样?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上城门外的路边鲜花摊

在洛阳,“凡园皆植牡丹”,“城中赖花以生者,毕家于此。至花时,张幕幄,列市肆,管弦其中。城中士女,绝烟火游之”。名贵的姚黄、魏红品种,竟然叫价“一枝千钱”。

在扬州,人们“无贵贱皆喜戴花,故开明桥之间,方春之月,拂旦有花市焉”。

在成都,“二月花市,各地花农辟圃卖花,陈列百卉,蔚为香国”。

南宋杭州的花市更为发达。三月暮春,正是鲜花盛开时节,也是鲜花生意最为旺盛之时。《梦粱录》说:“春光将暮,百花尽开,如牡丹、芍药、棣棠、木香、酴醾、蔷薇、金纱、玉绣球、小牡丹、海棠、锦李、徘徊、月季、粉团、杜鹃、宝相、千叶桃、绯桃、香梅、紫笑、长春、紫荆、金雀儿、笑靥、香兰、水仙、映山红等花,种种奇绝。卖花者以马头竹篮盛之,歌叫于市,买者纷然。”

不独春季如此,一年四季杭州都有鲜花叫卖,“四时有扑带朵花……春扑带朵桃花、四香、瑞香、木香等花;夏扑金灯花、茉莉、葵花、榴花、栀子花;秋则扑茉莉、兰花、木樨、秋茶花;冬则扑木春花、梅花、瑞香、兰花、水仙花、腊梅花。更有‘罗帛脱蜡像生四时小枝花朵’(即绢花),沿街市吟叫扑卖”。特别是端午节这一天,杭州人家家户户都要插花,以至花农“一早卖一万贯花钱不啻。何以见得?钱塘有百万人家,一家买一百钱花,便可见也”。

反过来说,花市的繁华,也反映出宋人热爱插花的盛况,市民对雅致生活的追求,以及人民生活的富庶与安逸。只是,按台湾学者黄永川先生的研究,插花艺术在元代便转入“沉滞期”,“种花卖花之事大不如前,赏心乐事的花事也因花卉生产的停止、种花师的绝世而渐靠沉滞”。这当然是因为从草原而来的征服者不尚风雅、社会粗鄙化所致。明代中后期,插花艺术虽有复兴,但朱元璋的立国精神以反对游畋、赏玩为特征,再不复有官民共襄花事之盛举。至清中叶之后,“由于战乱,经济困疲,插花已不流行,遇有节日,则以盆栽勉强充数,其作风多流行于装饰或因袭,故作风繁缛而庸俗”。

辽宁省博物馆藏的仇英本《清明上河图》也画有一间鲜花店,但我们可以发现,这间鲜花店销售的并不是用于插花的花卉,而是盆栽。不知这是不是画家对民间插花艺术衰微现象的不自觉表现。而插花艺术自唐宋时期传入日本后,则在日本发展成精致的“花道”。

宋朝人民的花卉培养技术怎么样?

仇英版《清明上河图》上的鲜花店

我少年时,读陆游的诗“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感觉到一种淡淡的惆怅,却难以名状。直至后来读到《东京梦华录》的一段话,突然之间才明白这惆怅是什么:“(东京)卖花者以马头竹篮铺排,歌叫之声,清奇可听。晴帘静院,晓幕高楼,宿酒未醒,好梦初觉,闻之莫不新愁易感,幽恨悬生,最一时之佳况。”

原来这清晨从楼下小巷传来的卖花声,寄托着一个时代如梦又易碎的繁华,近在眼前,却转瞬即逝。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bjwh/gdwh/1323.html

上一篇:返回列表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