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疑问

18岁的孙尚香为何要嫁48岁的刘备?三国时期的政治联姻知多少?

“龙凤呈祥”堪称千古佳话,实际上刘备与孙夫人却是一对千古怨偶;曹操要夺汉献帝的江山,他的女儿却与献帝相濡以沫。政治与外交婚姻中的女人们,仍然有着自己感情的选择。

18岁的孙尚香为何要嫁48岁的刘备?三国时期的政治联姻知多少?

婚姻,在古今中外的政治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金戈铁马、纵横捭阖的三国时代,婚姻作为一种政治工具,同样被群雄娴熟地使用着。这些有着浓厚的政治企图的联姻,或者在集团内部进行,或者在集团之间进行,都是典型的政治婚姻。

这样的婚姻之中,参与其中的女性往往只是一个表示友好的符号、一个交换的筹码。她们的感情生活是否会美满幸福,根本不会在决策者的考虑范围之中。不过,人都是有感情的。这些女性虽然身不由己地成为政治工具,但她们与丈夫的感情,则各不相同,就婚姻而言,其质量有很大的差别。

刘备与孙权之妹的婚姻,是三国“外交婚姻”中最著名的一桩。在《三国演义》中,这件事更是被作者大肆渲染,敷衍成一出热闹异常的喜剧,成为全书最精彩的情节之一。在小说中,孙权的这位不知名的妹妹还有了一个闺名,叫孙尚香。

《三国志·先主传》记载,赤壁之战后,刘备先上表朝廷任命刘表的儿子刘琦为荆州刺史,然后打着刘琦的旗号先后取得了荆州南部的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声势更加壮大。不久刘琦病故,刘备上表朝廷任命孙权任车骑将军,领徐州牧。自己也在部下的拥戴下领荆州牧。孙刘两家的关系进一步密切。

刘备实力迅速膨胀,其势咄咄逼人。于是“(孙)权稍畏之,进妹固好”。也就是说,是孙权主动向刘备提出联姻,并且将妹妹送到荆州。此事发生在建安十四年(209)。孙刘两家就此成为姻亲,孙刘联盟的基础因此坚实了几分。

中国流行的婚俗,成亲三日之后丈夫要陪妻子拜访岳家,称为“回门”。不过,刘备的“回门”不在三日之后,而是在成亲后的次年。《资治通鉴》是编年体的史书,它将孙权嫁妹系在建安十四年,而刘备“回门”则系在建安十五年。

刘备这次“回门”,当然不是礼节性的拜访,而是一次功利性的冒险行动。刘备带着妻子来到孙权的驻地京口(今江苏镇江),以部下人数众多,地盘太小为由,希望得到周瑜管辖下的南郡部分地方。这就是“刘备借荆州”的由来。领兵在柴桑的周瑜得知此事,专门写信劝告孙权不要借给刘备土地,还提出把刘备扣留在吴地,然后以醇酒妇人消磨他的意志。孙权考虑到北方曹操的威胁,不愿意轻易破坏孙刘联盟,没有采纳周瑜的建议,还部分满足了刘备的请求。这是孙刘两家最和睦的“蜜月”期。

即使这样,刘备对他的“大舅子”还是心存忌惮。《三国志·先主传》裴注引《山阳公载记》说:刘备刚刚踏上归途,就对左右人说:“孙车骑(孙权当时任车骑将军)长上短下,其难为下,吾不可以再见之。”于是昼夜兼程赶回荆州。

刘备和孙夫人的这场姻缘,是典型的政治婚姻。夫妻二人的感情并不像《三国演义》所写的那样如鱼得水,如胶似漆。从现存的有关资料,完全可以做这样的推理,刘备和孙夫人不仅根本谈不上恩爱融洽,而是从一开始相互就十分反感,同床异梦,彼此防范。

《三国志·法正传》记载,“孙权以妹妻先主,妹才捷刚猛,有诸兄之风,侍婢百余人,皆亲执刀侍立,先主每入,衷心常凛凛。”《资治通鉴》也引用了这段材料。胡三省在这里注了一句:“恐为所图也。”

请注意“先主每入”四个字。任何一个男人,哪怕他戎马一生,从刀枪剑戟林中滚过来,在“温柔乡”之前,也绝对不想看到这样刀剑如林的景象。从情理上推测,刘备很可能曾经向孙夫人提出把这些“武装侍女”赶走。如果孙夫人爱刘备,完全可以这样办。但显然孙夫人没有考虑刘备的感受,依然我行我素。这只能说明,刘备在她的心目中根本没有位置,哪怕你是一个闻名四海的雄杰,眼下的实力又蒸蒸日上。刘备无可奈何,为了照顾同孙家的关系,有时也要去一下妻子房中,但心中的反感只会与日俱增,而且还带着恐惧和担心。

《三国志·赵云传》注引《云别传》则记道:孙夫人出嫁时带来不少部曲家兵,靠着娘家的背景,经常横行不法。为此,刘备专门命赵云职掌内事,以震慑孙夫人和她的娘家人。

后来诸葛亮曾经回忆刘备娶孙夫人之后的境况:

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

作为丈夫,如此恐惧和防备妻子,由此可以想象刘备和孙夫人夫妻之间的关系恶劣到了什么样的地步。

俗话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出门的女,泼出去的水”。中国的妇女出嫁后,丈夫就是自己终身的依靠。在绝大部分妇女心目中,夫家的重要性远远超过娘家。除非对丈夫到了深恶痛绝、不共戴天的地步,绝不会轻易同丈夫分道扬镳。

刘备率军入蜀,是他一生事业接近辉煌的时候。以刘璋的“暗弱”,刘备的胜利可以说在指顾之间。按照常情,孙夫人此时心中想的应该是祝愿夫君西征成功,然后“夫荣妻贵”,入川与夫君团圆,以刘备嫡妻的身份享受“国母”的尊荣。但是她不但不想入川,就连荆州也不愿再呆下去了。当哥哥孙权派人来接时,孙夫人面临着选择留在荆州或者回娘家。如果她选择了前者,孙权是无法强迫她的。设身处地为孙夫人着想,她回到东吴后如果改嫁,即使嫁给了门第最高的富贵人家,也无法与刘备的地位和势力相比。但是,孙夫人毫无留恋地选择了后者。

《三国志·二主妃子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说:

先主入益州,吴遣迎孙夫人。夫人欲将太子归吴,诸葛亮使赵云勒兵断江留太子,乃得止。

这就是《三国演义》中那段精彩情节“截江夺阿斗”的蓝本。

孙夫人不仅主动离开夫家,还要将阿斗带走,这就使事情的性质发生了严重变化。离开夫家,最多也不过是恩断义绝,带走阿斗,显然是要把他劫为人质要挟刘备,这就完全站到敌对的立场上了。孙夫人在孙刘两家还没有完全翻脸的情况下就断然离去,从此没有回头。她的离去,抽去了本来就很脆弱的孙刘联盟的一根重要联系,可以说是孙刘联盟分裂的开始。从中国传统道德标准来看,孙夫人的行为是对“妇道”最严重的违背,其性质用“反目成仇”也不足以形容了。夫妻关系不是恶劣到最极端的境地,作为妻子绝不会干出这样的事情。

这样的行为,无论从刘氏的政治利益,还是传统的道德观念,都是绝对不能原谅的。因此,陈寿在写《三国志·蜀书》的后妃传时,完全将孙夫人排斥在外。这不仅表示了陈寿本人的态度,更表现了刘氏对这位本来应该是蜀汉皇后的女人身份的定性,以及对她的深恶痛绝。

孙夫人后来的结果如何,史书没有任何记载。《三国演义》则写成她听说刘备死讯后,望江痛哭而死,对这个人物的形象和她的行为做一次苍白的维护和辩解。

刘备与孙夫人的这段婚姻,是中国历史上无数件以悲剧结尾的政治婚姻的典型。

与刘备孙夫人关系截然相反的另一桩著名的政治婚姻,是汉献帝和曹皇后。

曹皇后名节,是曹操的二女儿。建安十八年(213)五月,汉献帝进封曹操为魏公,加“九锡”。同年七月,曹操将他的三个女儿曹宪、曹节、曹华送进宫中,同为汉献帝的“夫人”。次年,这三位曹夫人同时被献帝封为“贵人”。东汉制度,贵人是后宫仅次于皇后的嫔妃名号。就在这一年,当年伏皇后命父亲伏完谋杀曹操的事情泄露。曹操逼迫献帝废黜伏皇后,然后将皇后杀害。伏皇后所生的两个皇子同时被害,伏氏被诛灭九族。建安二十年正月,献帝册封曹节为皇后。显然,这道册封是在曹操的授意下发出的。

曹操把三个女儿同时送给汉献帝为后妃,其目的不外乎两个:

一个目的,可以提高曹家的地位和身份。东汉惯例,皇后都在高门贵族中选择。献帝伏皇后,就是大司徒伏湛的八世孙。她的父亲伏完,是汉桓帝阳安公主的丈夫,官至侍中。曹操的女儿封后,他在魏公之外,又成了汉朝的“国丈”。

另一个,也是更重要的目的,是让自己的女儿随时陪在献帝身边,以免汉献帝再次同皇后的父亲合谋杀害自己。因为在此之前,已经发生两起献帝夫妇与外戚密谋翦除曹操的事件。第一次发生在建安五年(200),汉献帝与董贵人之父董承密谋诛杀曹操。据说,汉献帝将诛杀曹操的诏书用血写在衣带上,命董承带出宫外宣示给参与密谋的“忠臣”。这就是所谓“衣带诏”事件。参与这场密谋的有好几人,据说刘备也是其中之一。事情很快败露,董承被诛灭九族,当时已有身孕的董贵人也未能幸免于难。这件事深深地刺激了伏皇后。她写密信给父亲伏完述说曹操的残忍,并命伏完找机会杀掉曹操。伏完不敢执行皇后的命令,也没有告发此事。建安十四年,伏完去世。直至建安十九年,此事才泄露出来。虽然伏完并没有执行女儿的命令,但曹操并没有饶过伏氏。经过这两件事情,曹操对任何人都失去信心。只有自己的亲生女儿当皇后,曹操才能放心。

曹操接连杀害了献帝一个妃子和一个皇后,以及董贵人怀的孩子和伏皇后的两个儿子。身为傀儡皇帝的献帝,对曹氏的痛恨之情可以想象。从情理上看,献帝对曹操强加给他的新皇后,不会有什么好感。曹皇后对献帝,应该也是同床异梦。问题在于,献帝同曹皇后的关系似乎并非如此。

曹操去世后,曹丕继位为魏王,随后便逼迫献帝禅让帝位。这时汉朝的传国玉玺掌握在曹皇后手中。曹丕派使者向曹皇后索取玉玺,曹皇后拒不交出。使者多次入宫催要,曹皇后不得已,将使者唤入责骂了一顿,然后把玉玺摔在地下,涕泪横流地骂道:“上天不会保佑你们!”此事见《后汉书·献穆曹皇后纪》。

曹皇后的这种态度,与西汉末年太皇太后王氏的情况十分相似。当时,王莽逼迫汉帝禅让皇位,派人向王氏索要传国玉玺。王氏多次拒绝之后,将玉玺狠狠摔在地上,痛骂来者一顿,掩面痛哭。这两位妇人都面临着同样的境况,一边是自己的婆家,一边是自己的娘家。这个时候,她们不约而同都站在了刘家一边。因为她们已经把自己的命运同刘家紧紧相连。天下属于刘姓,她们是“母仪天下”的皇后、皇太后。天下变成了王姓或者曹姓,她们不过是皇家的一门亲戚而已,而且是落魄的亲戚。二者孰轻孰重,在她们心中是明明白白的。

从曹皇后的这种态度,还可以作出这样的推测,她与汉献帝的关系应该是比较融洽的。合乎情理的情况应该是,曹节当了刘家的媳妇,就把感情放到了献帝身上。在这样的情况下,虽然献帝对曹操既怕又恨,但并没有把这种情绪转移到他女儿的身上。如果献帝像痛恨曹操一样对待曹皇后,他们夫妇的关系就有可能变得像刘备和孙夫人一样恶劣。到了那种地步,曹皇后完全可能像孙夫人那样,现成的“国母”都不愿意当,宁愿回娘家当“活寡妇”。

汉献帝禅让帝位之后,降封为山阳公,曹皇后也随之成为山阳公夫人。此后,降为公爵的献帝又活了14年,于魏明帝青龙二年(234)去世。曹皇后直到魏元帝景元元年(260)才去世,与献帝合葬于禅陵。

汉献帝和曹皇后是一对末代皇帝夫妇,他们的政治命运无疑是悲剧性的,但他们之间的感情生活,并不见得是悲剧。

像曹皇后以权臣之女的身份嫁为皇后的,历朝历代不胜枚举,在三国时代也不是孤例。

蜀汉后主刘禅前后共立了两位皇后,都是张飞的女儿。《三国志·二主妃子传》:“后主敬哀皇后,车骑将军张飞长女也。章武元年,纳为太子妃,建兴元年立为皇后,十五年(237)薨,葬南陵。后主张皇后,前后敬哀之妹也。建兴十五年,入为贵人。”延熙元年(238)春正月,册立为皇后。

蜀汉的大臣大多都有女儿,关羽也有女儿。但刘家却只娶张家之女。父子二人都如此青睐张飞之女,这就有点意味了。前一位张皇后,是刘备为儿子选的媳妇。后一位张皇后,则是后主自己的选择。刘备选择了张飞的女儿,既有政治联姻的因素,恐怕也因为张家这个姑娘有过人之处,也许十分贤德,加上也有几分美貌。而后主在张皇后死后又策立其妹为后,其中的缘由就更值得推敲了。建兴十五年六月,张皇后去世。在此前后,她的妹妹入宫被封为贵人。张皇后死后半年左右的时间内,后主一方面感念亡妻,一方面可能也体会到了张贵人的德行和相貌足以“母仪天下”,于是很快册封张贵人为皇后。魏灭蜀汉后,张皇后随后主迁到洛阳,一直伴随了后主的晚年。

应该说,后主刘禅与前后两位张皇后,是一件琴瑟调和的美满姻缘。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yw/1369.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