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趣闻

皇帝杀手

历史大观园 历史趣闻 2020-06-02 23:52:57 0

刘裕,一个令胡族闻风丧胆的名字。在东晋十六国乱世纷争的时代,刘裕用武力征服四个王国,残忍地砍下三个皇帝、一个国王的人头,缢死、刺杀东晋两个皇帝,成为名副其实的皇帝杀手,首开诛杀禅位皇帝的先例。

铁血终结者出身贫寒,本是个无赖赌徒。这个默默无闻的平民孤身加入北府军,作为一名小小的北府军司马参与镇压声势浩大的孙恩起义,反复千里,浮海追击,终将义军击溃。后以一名赋闲在家的军官身份振臂一呼,凭借一百多人建义京口,推翻桓楚政权。两次北伐中原,取西川,围广固,定岭南,入关中,诛灭慕容鲜卑和羌族姚氏两大皇族,重新拯救了已经灭亡的东晋王朝。

寻常巷陌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登上悬水峻壁、江山相雄、风景壮美的京口北固山,眺望浩浩荡荡的长江,吟下了这首千古传诵大气苍凉的不朽诗篇,将溢美之词毫不吝惜地赋予以武力北伐中原,取得克复两京辉煌胜利的宋朝开国皇帝宋武帝刘裕,称赞他的英雄业绩足以与千古江山交相辉映。

昔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大英雄出生在京口的斜阳草树掩映下的寻常巷陌中。

京口即今江苏镇江,位于晋都建康以东,长江之南,此地连冈三面,一水横陈。而群山环抱中的一间不起眼的茅屋便是南朝缔造者刘裕的出生之地。

寄奴是刘裕的小名。刘裕,字德舆,祖上是彭城人,汉楚元王刘交之后。八王之乱时,刘氏过江迁居晋陵郡京口,祖父刘靖曾任东安太守,父亲刘翘,本郡功曹,母亲赵宗安乃平原太守之女。

公元363年(东晋哀帝兴宁元年)三月,赵宗安生下她唯一的儿子刘裕。孩子出世本是件开心的喜事,而我们的大英雄、南朝的缔造者却差一点死于襁褓之中。

南北朝时期医学不发达,没有剖腹产,女人们享受着初为人母的喜悦同时,却每每面临着死亡的威胁。

刘裕年仅二十一岁的母亲赵宗安因难产撒手人寰,父亲刘翘悲痛万分,迁怒于刘裕,视为不祥,准备把他抛弃。如果真是如此,南朝的历史一定会重写。

没有神龙护体,没有六丁六甲保护,但有一个善良的女人。

同族兄弟刘万的妻子可怜刘裕一出生没了亲娘,将他抱入家中,断了亲生儿子刘怀敬的母乳来喂养,并给刘裕起了个小名,叫寄奴。

南北朝人家起名字喜欢用“奴”字,如同新中国成立之后出生的人起名好用“建国”一样,又因客居寄养,所以叫“寄奴”。只是他的养母怎么也想不到,寄奴这个毫不起眼的名字竟然被千载流传。

两年后,刘翘聘娶洮阳县令的女儿萧文寿为继室,连生两个儿子,刘道怜、刘道规。

萧文寿是庶族小姐,知书达理,说服丈夫,将刘裕接到身边,对这个身世凄凉的孩子怜悯疼惜,宠爱有加。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正当盛年的刘翘却因病去世。萧文寿母弱子幼,家道中落,陷入贫困无依的境地,但她天生傲骨,拒不改嫁,为维持生计,白天务农,夜晚织履。

作为两个弟弟兄长的刘裕,早早挑起一家生活的重担。从小以“耕种”、“砍柴”、“捕鱼”、“贩履”来养家糊口,艰难度日。潦倒困顿的日子,丝毫磨灭不了刘裕天生的豪气。成年刘裕生得风骨奇特,有大志,好出大言,喜欢吹牛。还爱好樗蒲,也就是赌博,街坊邻居都不喜欢他。

一个说大话的赌徒,怎么会赢得人们的好感呢?

刘家自诩汉室宗亲。但东汉亡国近二百年,又有谁会去管这么一个皇亲国戚?按照九品中正制的划分,到了刘裕这一辈,下等士族都划不上,顶多算破落庶族。

东晋实现九品中正制,是个等级森严的社会。那时做官不经过考试,属于世袭制,“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这就是东晋社会的现状。

一个破落庶族只能去官府做低等官差,相当于公务员的科员、办事员什么的,顶多干个副科级。

刘裕不读书,好赌钱,又常赖账,郡县府衙怎么敢用他这种人物,只得去投军。当兵是个苦差事,有头有脸的人都不肯去当兵。因为东晋社会看不起武人。不仅士兵,军官也低人一等。

刘裕家住京口,京口就有一支强兵。淝水战争中大败前秦帝国百万大军的北府兵就是京口兵。

刘裕投军不必当兵,士兵有兵户,他是去做军官,当然,只能做一名下级军官,并且一直做得默默无闻。刘裕虽是庶族,但算京口老乡,有些面子,熬来熬去,也熬到了北府将军孙无终的府司马。按照现在来讲,大体相当于师部参谋的角色,其年已经三十六岁。

古人生命周期比现代人短,要给大人接班,必须成熟早。不管汉族还是少数民族,十六七岁的年纪好些人已经独当一面,三十六岁离退休就不远了。孝武帝以后,东晋对北方各国处于战略防御,大的战争没有。如果不是孙恩大起义,刘裕恐怕就得从北府军中退居二线,然后,被迫转业回乡。

机遇总会有的,时代需要刘裕。震动天下的孙恩大起义爆发了。

五斗米道,长生水仙

信仰是人类必须的,它是人生的目标。可作为信仰的宗教往往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来实现他们的野心。东晋末年,狂热的宗教热情可以横扫一切,一个五斗米道的大天师点燃江南起义的烽烟,他就是孙恩。

孙恩字灵秀,琅琊人,五斗米道的教主、大天师。听着很像武侠小说,可本故事不是虚构,而是实实在在、真实发生的历史。

五斗米道也叫天师道,是道教前身。日后什么武当派、华山派、全真教等道教派别都是孙子辈的。五斗米道开山掌门人叫张道陵,总坛设在四川鹤鸣山,创建于东汉。张道陵对人讲,我是太上老君亲封的天师,想拜在我的门下,必须拿出五斗米。所以,他的教派叫五斗米道。

张道陵是道教第一任掌门人,传到第三代,他的孙子掌教,将五斗米道发扬光大,成为江湖第一大门派。他就是三国时代赫赫有名的一方诸侯汉中张鲁。

张鲁不满足于做江湖领袖,依靠教中的高手们打下一片天地,割据汉中,以教治国。张鲁自号天师,用“鬼道”教民。初来学道的人都叫鬼卒,不设香主、坛主,叫祭酒、大祭酒。祭酒以老子《道德经》教民诵习,以符水禁咒为人治病,并设“净室”,有病的人叩头思过。鬼吏主管为病人请祷鬼神,教民诚信不欺诈。又置“义舍”,内置米肉供给行路者。犯法者先赦免三次,然后行刑。有小过者罚修路百步以抵其罪。

五斗米道经张鲁的改造,发展壮大起来。三十年间,当地各族民众“皆信向之”,汉中几乎成为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曹操破汉中,张鲁投降,汉中政权覆灭,但巴蜀地区的五斗米道未被消灭,随张鲁及其部曲的北迁,五斗米道传播到中国北方。

历经曹魏和西晋,至东晋时,五斗米道取得很大的发展。江东的五斗米道除了信奉以前的教义之外,还相信役使鬼神,神兵相助,相信天官、地官、水官,尤其信仰水仙。教徒坚信长生不死之术,自号“长生人”。人们认为,只要信奉天师道即可成仙,投水者成水仙,被杀死的称“尸解”、“蝉蜕”。总之一句话,死不了。

不仅平民百姓信仰五斗米道,皇室和豪门士族中也有信徒,出现许多著名的天师道世家,如琅琊王氏、孙氏,陈郡谢氏、殷氏,高平郗氏,会稽孔氏,义兴周氏,丹阳许氏、葛氏、陶氏,东海鲍氏等。

在以上众多的士族信徒中,钱塘人杜子恭为重要首领。人们敬之如神,门下有很多弟子,许多著名者皆出身江南世家大族。

《晋书》记载一则故事,表明了杜子恭神异之处。有一次,他向人借瓜刀,想必切西瓜吃。刀主是船中的旅客,急着赶路,问什么时候还?他说一会就还给你。开船不等人,能等你吃完西瓜?船行嘉兴,一条大鱼跃入船中,船主破开鱼腹得到借出去的那把瓜刀。此事在我们现代人看来,绝无可能,纵是魔术也无法完美表演,但《晋书》中类似的神奇还有许多。杜子恭已是半个神仙,他有个徒弟叫孙泰,孙泰的侄子就是孙恩。

孙恩大有来历,他出自孙秀之族,五斗米道世家。孙秀是八王之乱中赵王司马伦的谋主,曾经利用五斗米道的势力协助赵王登上帝位,事败,被齐王司马冏杀死。

中原战乱,孙氏家族过江移居三吴,他们并非司马越一系,也非第一批过江的中原人氏,在江东不为士人所重,求官自然无路。孙恩的叔叔孙泰利用自身家族的优势拜杜子恭为师,大力宣传五斗米道。

创立和宣传宗教的目的不外乎有三:度人、参政、敛财。以解除世人苦难为目的,无疑是高尚的,会得到极大的发展。如果教义有哲理深度便会经久不衰,比如基督教、佛教、道教。如果仅仅为了敛财,那么就极端可耻,因为你利用了人的脆弱,欺骗人的良心,譬如世界各国的各种邪教。

当然另有一种除外,它与国家紧密结合,一出世就是国家扩张、掠夺财富的工具。孙泰所做的就是要使五斗米道成为干预国家政治的宗教并以此进入国家权力中心。

孙泰真有两下子。老百姓为了祈福,倾家荡产,送儿送女,在所不惜。五斗米道在他的传播下取得飞速发展,成为社会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引起高门士族的猜忌。王珣进言司马道子,将孙泰流放到广州。当时的广州不是现在繁荣富庶的广州,而是一片荒蛮之地。金子不管在哪里都发光,孙泰在广州仍旧辛勤传道,五个字:“南越亦归之。”

孝武帝加强皇权需要人手,认为孙泰是个人才,从广州召回,封为辅国将军,做了一任太守。王恭叛乱,孙泰坚定地站在朝廷一边,纠集数千人马,攻打王恭。他的行动获得司马元显的好感,两人经常凑在一起研究长生不老之术。以此为契机,孙泰更加肆无忌惮地发展五斗米道的势力,江东几乎成了孙泰的天下。

五斗米道孙泰一系的蓬勃发展引起高门士族极大恐慌,孙泰和司马元显关系铁,在讨伐王恭战争中支持朝廷有功,谁都不肯出来放第一炮。有一个家族受不了,跳了出来,陈郡谢氏。谢氏家族是在三吴地区发展,确切地说在会稽(今浙江绍兴一带),它的庄园,它的财源都在那儿。说是门阀显贵,没有财富支持,用不了几代就会衰败。

谢氏家族的代表人物谢玄在淝水战后卸掉兵权,拼命在会稽封山占水,广造田园,以求永世之资。谢玄之孙,著名诗人谢灵运的《山居赋》曾勾画出谢氏庄园的庞大:“北山二园,南山三苑……田连冈而盈畴,岭枕水而通阡,阡陌纵横,塍埒交经。”

孙泰势力在会稽的发展吓坏谢氏家族,会稽内史谢輶上表称孙泰谋反。谢輶是谢安重用的人。在谢氏家族和孙泰之间,朝廷很快做出选择,司马元显当即诱杀孙泰。

孙恩逃往舟山群岛。为什么跑到岛上,神仙不都住在海上嘛。孙泰死了,道徒们没有人认为孙泰死了,都以为他蝉蜕登仙,继续给予其侄孙恩支持,运粮送水。孙恩在海岛中纠集一百多名亡命徒众,时刻准备复仇。

如果东晋朝局平安无事,孙恩很难掀起风浪。然而上天给了孙恩一个机会,这个机会就是东晋各个阶层矛盾的总爆发。年轻鲁莽的司马元显一脚踩上一颗足以让大晋王朝从此灰飞烟灭的地雷。

鉴于王敦、桓温、王恭的教训,面对桓玄、殷仲堪、杨佺期占据荆、江、雍、秦、梁、益、宁诸州地区,专擅赋税,不事朝廷的局面。司马元显希望彻底改变自东晋以来高门士族掌握军队而朝廷无兵可用的局面,着手组建一支完全由自己控制的新军。

组建军队,需要人,需要钱。新军的人员和装备从哪里出呢?以上七州不可能,江淮地区需要战备,况且已有北府军,也无可能,只能是三吴地区。

东晋自建国以来,面对北方威胁,屡次出兵北伐,常由荆州担纲。桓温死后,谢安当政,北伐重任落在江淮地区。支持江淮战场的物资供应全部来自三吴。谢安动用三吴财富打赢淝水战争,谢玄又用三吴财富从事北伐,司马元显想用三吴财富对抗王恭和殷仲堪。

三吴地区成为东晋政权赋税徭役的重负区。在朝廷和门阀世族的双重贪婪索取下,居住在三吴地区的国家编户农民生活悲惨,徭役赋税有增无减,一年“殆无三日休停”。因此五斗米道在三吴地区飞速发展也在情理之中。

魏晋以来实行世兵制,兵、民分籍,凡入兵籍的士兵及其家属为兵户。兵户世代为兵。兵户男子年满十六岁以上,国家可随时征调为兵。士兵行军作战居无常处,衣食不周,生死难卜,人们视为畏途。兵户还要承担国家各种徭役,士兵逃亡,又罪及家属,兵户处境十分艰难。总之一句话,好汉不当兵。

南北方常年战争,兵户越打越少。东晋是庄园经济,豪强地主拥有大批附属农民,国家控制的编户农民很少。再说,自由民根本不愿意当兵,这就是东晋正规军组织不力的原因。

司马元显发现一批人适合当兵,什么人呢?“免奴为客者。”本来是豪强们的奴隶,后被放免为客。客比奴隶强,奴隶卖艺又卖身,客只卖艺不卖身。强归强,不经朝廷或主人允许,客也没有离开主人的自由。

司马元显以朝廷的名义下诏,赦免这部分客离开主人,有个附加条件,必须当兵。强制征发浙东诸郡“免奴为客”中的壮丁到京都建康当兵,号曰“乐属”。王莽改制的时候不是把奴婢称为“私属”吗?司马元显把这部分客叫做“乐属”,就像现在某些捐款一样,自愿的意思吧。

此诏一下,“东土嚣然,人不堪命,天下苦之矣”。夸张了吧?一点不夸张,民怨沸腾!首先,浙东的高门士族、庶族地主一齐反对。第一,为什么浙东地区搞,其他地区不搞呢?地方歧视嘛,是不是因为我们好欺负;第二,客原本是地主们的私产,壮丁整劳力,你朝廷一纸诏书说弄走就弄走了;第三,“免奴为客”的农民不愿意,本已经从奴隶上升到半自耕农,却被征发为地位更为低下的士兵,自然不情愿,还美其名曰“乐属”,搞得好像很乐意似的。

浙东地区民心骚动。孙恩一看,机会来了。公元399年十月,孙恩从舟山群岛率百余人登上大陆。这让人想起从厄尔巴岛回到法国的拿破仑,孙恩一路势如破竹,人们纷纷响应,几乎兵不血刃,攻破上虞城,进占会稽郡。

会稽内史王凝之是书圣王羲之的儿子,琅琊王氏世奉天师道。

孙天师遇到王天师!

天壤之中,乃有王郎

王凝之得知孙恩起义的消息后,采取不抵抗政策,不出兵,不设防。

官员们请求派兵出城讨伐孙恩,发现王长官待在道堂磕头念咒,口中念念有词:“我已请来得道大仙,借来鬼兵把守各个险要关卡,每个地方都有鬼兵数万,贼不足忧。”

五斗米道役使鬼神、神兵相助的法门想必王凝之练得很熟。可他忽略了一点绝不该忽略的事情,孙氏是五斗米道世家,孙恩也是天师,你的鬼兵胆敢阻挡孙天师吗?

等到孙恩的兵马突破鬼兵把守的各个关隘,王凝之才发兵抵抗,为时已晚。孙恩大军攻克山阴城,王凝之和几个儿子均被杀死。可惜王羲之一代名士,唐诗宋词晋字汉文章,王羲之是“泼墨汉家子”的代表人物,《兰亭集序》被唐太宗品评为天下第一行书,怎么就有这么一个儿子呢?

王凝之的妻子,那位曾经作出“未若柳絮因风起”诗句的才女谢道韫品藻丈夫的时候说:“没想到天地之间,竟有王郎这种人!”

谢道韫初嫁王家,非常轻视王凝之,回到谢家后,闷闷不乐。叔叔谢安开导她说:“王郎,逸少之子,相貌、人品也不坏,你为什么竟不满意到这种地步?”谢道韫说:“一门叔父,则有阿大、中郎;群从兄弟,则有封、胡、遏、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谢道韫列举的这些位人物都是谢家的优秀人才,意思说我就没见过王凝之这号人。

看起来,人不能太专注,你过于专注某一项事物,尤其是科学啦、哲学啦、宗教啦,这不,老婆都不待见。最好你能陪着她风花雪月,尤其做她喜好的事,但好像这样的老公也不多吧?

之所以要提谢道韫,不是因为她大薄夫婿的举动,而是做了一件巾帼女子才能做出来的事。当她听说孙恩杀死自己的丈夫和儿子们,一点没有惊慌,从容不迫。命令婢女们抬着肩舆,握佩刀出门,手杀数人,寡不敌众,被活捉。乱军要杀她的小外孙刘涛,谢道韫正容道:“事在王门,何关他族!如果要杀,先把我杀了吧!”孙恩为之改容,没有杀刘涛。

孙恩这个人,史评“毒虐”,残忍酷虐。农民起义军的首领,像陈胜、刘邦、张角、朱元璋、李自成、洪秀全,等等,没有不残暴的,不是狠角色谁敢造反呀。孙恩也是一样,把义军称为“长生人”,都死不了。百姓中如果有不跟随他的,连婴孩一起杀掉。为顺应义军报仇雪恨的要求,也甚至把一些县令的尸体剁成肉酱,召集他们自己的妻子儿女吃下去,如果拒绝吃,便也被肢解分尸。

起义军抢掠财物,烧毁房屋和官府的仓库,砍伐树木填堵水井。向会稽进军时,军中因有妇婴,行动不便。孙恩下令将婴儿投水溺淹,然后祷告道:“贺你先登仙堂,我随后就来。”

誓言不好乱发,没过多久,孙恩果然也成水仙了。孙恩不是社会最底层的农民,他出身士族,文章写得好,后世还有本《孙恩集》。起义失败后,孙恩逃入海岛时曾带走王羲之、王献之父子许多帖子,说明他喜好书法。他不会害自己尊敬的人,谢道韫才名满天下,自然不会加害,小孩也没杀。但是,孙恩对于王、谢等高门士族的大男人们心肠就不会那么好了。

孙恩起义得到三吴地区庶族地主的大力支持,受到当地客佃和奴隶的热烈拥护,浙东农民纷纷响应,遍举义旗。会稽谢、吴郡陆瑰、吴兴丘尪、义兴许允之、临海周胄、永嘉张永及东阳、新安等八郡同时起兵,杀长吏响应孙恩,短短十五天,起义军达到数十万人。义军诛杀三吴地区的豪强官员,谢家子弟首当其冲。

面对起义军的强大攻势,各地官军望风奔溃,于是,浙东八郡皆归孙恩所有。孙恩没有建立政权,他所代表的是浙东庶族地主的利益,不可能与东晋朝廷彻底决裂。一时的胜利让他飘飘然,认为大功告成,自称征东将军,上表晋安帝,将起兵的罪责全部推到司马道子、司马元显身上,历数其父子之罪,请诛二人以谢天下,得意扬扬地说:“天下无复事矣,当与诸君朝服而至建康。”

起义爆发后,京都畿内诸县盗贼蜂起,响应起义军的大有人在。可孙恩缺乏长远的战略目标,未能及时扩大战果,乘胜直取建康,给东晋王朝留下喘息之机。仅仅过了一个月,在司马元显的指挥下,谢安之子谢琰和刘牢之各率一支大军分别从建康和京口南下,先后攻克义兴、吴兴和吴郡。刘牢之的北府军迅速向钱塘江一线推进。

孙恩起初寄希望于钱塘江天险,企图仿效越王句践,保有会稽,割据江东,对属下大言说道:“我割浙江,不失作句践也。”所料不及的是北府军很快渡过钱塘江,向会稽猛扑过来。孙恩不肯和精锐的北府军决战,马上决定放弃浙东,率二十万义军及家属东撤海岛,临行,效仿赤壁战败的曹操说了一句狠话:“孤不羞走!”我逃跑不丢人,这句话的潜台词是“我还会回来!”曹操仰仗的是北方坚实的后盾,北中国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孙恩仰仗的是什么呢?他会组建一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

起义军有家口,孙恩跑得慢,下令将抢来的大批金银珠宝、美女尽皆丢弃,道路上“粲丽盈目”。北府军一看开心了,竞相争夺,没人再想追击,孙恩因此安全地登船逃回海岛。军队能够名正言顺抢劫财物很不容易,机会难得。北府军原本就是流民部队。刘牢之竟然纵军烧杀抢掠,致使许多郡县连个人影都找不到。

孙恩撤回舟山群岛,悄悄训练出一支强大的海军。东晋王朝担心他再次登陆,任命谢琰为会稽太守,率一支军队戍守浙东沿海地区。谢琰参与过淝水大战,是一员经历过大战的将领。但是,朝廷任用谢琰还是用错了人。孙恩主动退出浙东地区,给谢琰留下假印象,以为孙恩不过如此,并未因之加强武备。

将领们都劝他:“强贼近在海浦,伺机而动,应该给他们提供一个悔过自新的道路。”谢琰与孙恩仇深似海,谢家人被杀了不少,庄园被捣毁,怎么肯善罢甘休,在辖区内大肆报复义军,并狂妄地对众人说:“苻坚百万之众,尚送死淮南。孙恩小贼,败死入海,何能复出!如果真的敢出来,是老天爷准备杀他了。”

孙恩说话算话,次年五月,率军从浃口(今浙江镇海东南)一举登陆成功,直指余姚,再次攻破上虞,进至距山阴县以北仅三十五里的邢浦。谢琰派参军刘宣之拒战,义军失利。数日后,义军再攻邢浦,打败上党太守张虔硕,乘胜向山阴进军。

谢琰正在吃饭,得知晋军失利的消息后,大怒,饭也不吃了,发誓说:“先收拾他,再吃饭!”

孙恩抓住谢琰骄傲自恃、急于求胜的心理,诱他深入到狭隘的塘路,使官军不得不鱼贯而进,难以发挥步骑优势。义军则可充分发挥擅长水战的特点,在兵舰上发箭猛射,切断官军进退之路,继而加以围歼。晋军大败,谢琰和他的两个儿子均死于阵中。

会稽之战,震动东晋朝廷。司马元显任命刘牢之为都督会稽五郡军事,调动各路兵马围攻起义军。

北府兵出动。刘牢之点将点到刘裕,由孙无终府司马上调都督府司马,参军事,就是说,刘裕上调军区任参谋。

奋长刀逐万人

北府军推进速度很快,从京口出兵,一直打到吴郡(今苏州市)。孙恩的吴郡守兵沿大路下寨,刘牢之派刘裕率几十名兵士侦察义军的虚实。不料,正遇上义军出动,好几千人,换上一般的侦察员,得赶紧溜掉。

刘裕不,迎头而上,下令攻击。虽说孙恩军队没有经过训练,是乌合之众,可人家有几千人,对付你们几十个人还不手到擒来。刘裕等人且战且退,一会儿,几十人都被砍死了,刘裕身后是条河,不小心跌到水里。起义军追到河岸,水中的刘裕突然舞动长刀仰面砍杀了数名追兵,一跃而上,大吼着冲向敌军,数千义军惊退。

刘牢之的儿子刘敬宣在军中等刘裕不见回来,便率骑兵去接应,正好看见刘裕一个人手持长刀驱赶砍杀几千敌兵的壮观场面,将士们大为叹息。三国孙坚,世之虎将,最多一个人吓跑几十个海盗。长坂坡七进七出之赵子龙,那是评书。刘裕之事却被载入正史,刘裕一人独战数千人,正可谓一身都是胆啊!

如果你以此认为刘裕是一名张飞式鲁莽神勇的武将的话,那么你可是大错特错。刘裕城府之深、谋虑之远,虽曹操不及,称得上南北朝第一奸雄。曹操还没有篡位呢,朝野内外就沸沸扬扬,曹操只得当众出面辟谣。刘裕直到坐上宋王宝座,普天之下竟然只有北魏大臣崔浩和夏国谋士王买德洞悉其用心,最亲密的朋友刘穆之临死方知,宠臣傅亮也是在旁敲侧击之下才悟,你能说刘裕只是一名勇士吗?

刘裕一战成名,正式成为一支部队的指挥官。北府军乘势进攻孙恩。

孙恩见北府军攻来,故技重施,再度退入大海。东晋朝廷任命刘牢之督会稽五郡军事,屯兵上虞,袁山松筑沪渎垒(今上海市)防备孙恩。刘牢之派刘裕戍守句章(今浙江宁波市南)构筑第一道防线,浙东又重新被晋军所控制。

孙恩不可能待在海岛里不出来,公元401年二月,起义军三度登陆,出浃口,攻句章。句章城小,容纳战士不过数百人。刘裕披坚执锐,带领守军拼死抵抗,每战摧锋陷阵,身先士卒,把起义军牢牢钉在句章防线之外。刘牢之乘机向孙恩发起攻击,义军再次撤回海岛。

打不过,不打你还不成吗?孙恩久攻句章不下,避开刘裕率水军北上海盐。刘裕得到报告之后,不肯放弃这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他知道,自己一生的功业全在孙恩身上,马上率兵以急行军速度火速赶往海盐,并在当地旧城之上加固城墙。

孙恩海军进至杭州湾,根本不知道刘裕已到,轻率攻城便遭到失败,义军大将姚盛被杀。孙恩大怒,仰仗人多势众,日日攻城不休。城中兵少,眼见城破。刘裕想出一条空城计。夜间偃旗息鼓,把精锐部队埋伏起来,次日凌晨打开城门,让几个老弱残兵登上城墙。

义军一看,远远地向他们打听刘裕到哪里去了?老头小孩们说:“昨天夜里已经逃跑了。”南北朝时代没有京剧,否则义军肯定知道这是“空城计”。义军上当,争相入城。刘裕突然发动猛攻,大破敌军。

孙恩知道有刘裕在,不可能把这座要塞攻克,于是改向沪渎进军。刘裕马上放弃海盐,弃城追击孙恩。

咬定青山不放松。刘裕锲而不舍,性格够坚韧,一定要在孙恩身上扬名立万。但有一个人坏了他的大事,当地的豪强,海盐令鲍陋的儿子鲍嗣之。

小鲍立功心切,要求率领一千吴兵打先锋。刘裕不同意:“贼兵精锐,吴人不习战,若前锋失利,必败我军,你们可以在后面制造声势。”鲍嗣之一听不乐意了,我们就适合在你屁股后头摇旗呐喊,噢,你们京口人善战,我们吴人不会打仗,想当年我们夫差称霸中原的时候,有京口这地方吗,你刘裕怕我立功是不是?不行,非在前面。

刘裕没办法,知道小鲍同志指定不行,提前埋伏下多处旗鼓伏兵,每一处不过数人。前锋一交上火,刘裕在后面下令各处举旗鸣鼓。

孙恩以为四面八方都有伏兵,慌忙退兵。鲍嗣之一看,孙恩也就这两下子,不怎么样,领兵追击,刘裕只得跟上来。孙恩回军死战,起义军人多势众,鲍嗣之战死,官军惨败,且战且退,死伤殆尽。

眼看全军覆没,一个都跑不了。刘裕急中生智,心生一计,等军队退到刚开始交锋的战场时,下令军士们脱下死人的衣服拿走,以示闲暇。让敌人瞧瞧,我们官军还有工夫满路捡装备呢。

孙恩果然满腹狐疑,是不是有伏兵啊,这么从容,不敢逼近。刘裕突然大喊一声,指挥军队往回杀,起义军恐惧异常,掉头撤退,就这样,刘裕安全带着部队返回。安全是安全了,刘裕所部死伤众多,损失惨重,一时无力再与义军对抗。

刘裕沿海击败孙恩收获不浅,不仅声威大增,而且获得浙东诸郡当地士族和庶族贵族赞誉和支持。有人会问,不是说孙恩的主力是浙东的庶族贵族吗?那只是一部分,还有一部分庶族贵族支持朝廷。北府军的军饷因为各地战乱,不是很足,各级将领们借着平息孙恩之乱,大肆劫掠当地财富。军队如果不讲军纪,和强盗没什么区别。只有刘裕的军民关系处理得非常好,严禁军队劫掠。军民鱼水情和仗打得好也有关系,你获胜,地方豪强和平民指望你,捐钱捐物多。

刘裕是有心机的人,他没有嫡亲势力,没有属于自己的士兵,没有土地,没有财富,也养不起士兵。朝廷用你,你是一个将军,不用你,你狗屁不是。所以,刘裕设法和地方势力搞好关系。比如,刘裕和会稽庶族地主山阴令孔靖交情不浅。史载“高祖(刘裕)东讨孙恩,屡至会稽,季恭(孔靖的字)曲意礼接,赡给甚厚。”

包括对海盐令鲍陋,明知他的儿子担不起前锋重任,会连累自己吃败仗,还是做出让步,一切都是为了得到地方豪强的支持。后来桓玄称帝,刘裕准备起兵时,好友何无忌曾劝他在会稽起兵,原因就是刘裕在会稽有群众基础。

后话不提。孙恩摆脱刘裕羁绊后,北上攻破沪渎垒,斩杀守将袁山松,歼灭晋军四千余人,取得自山阴之战以来又一重大胜利。乘此余威,孙恩尽起主力大军,率军十余万,楼船千余艘,从沪渎逆江而上,直逼建康。

朝廷震骇,内外戒严。将领们率兵守卫石头城、秦淮河入江口以及长江南岸和白石等要塞,急令刘牢之自山阴火速回兵堵截孙恩。刘牢之所部远在山阴,大军行动迟缓。刘牢之下令刘裕集合左近精锐部队赶往京都。刘裕挑选一千多精兵,从海盐日夜兼程,一路急行军与孙恩的部队几乎同时赶到丹徒。

刘裕兵少,涉远疲劳,原丹徒守军也没有斗志。孙恩大军登岸,鼓噪而前,占领城西的蒜山。面对十万敌军,刘裕不顾长途跋涉,乘孙恩立足未稳发起突袭。孙恩根本没有料到晋军敢于决战,毫无准备。刘裕大破之,义军投崖赴水者不计其数。孙恩狼狈逃回船上,还是惯用的招数,撇开刘裕不顾,继续率船队向京师进军。

打掉你的都城,摧毁你的大本营,看你还有什么招!孙恩擅长水战,途中接连打败东晋水军,向建康挺进。相王司马道子惶惶不安,拿出他在淝水大战中的绝招,不分日夜待在蒋侯庙祷告神灵保佑。

不要笑话相王,人家这是借东风。

是日,东风乍起,风急浪高。东南风带来大雨,江天万里苍茫。

孙恩很后悔小学时没好好学习自然课,怎么不知道这几天有九级东南风呢。原打算乘东晋兵力分散,各地官军未能及时增援京师时,攻其不备,以海军迅速占领建康。不料因逆水逆风而行,高大楼船舰队前进迟缓,从丹徒至白石短短十几里地花费了好几天的时间。

这时,各地勤王的晋军陆续抵达建康。刘牢之的北府兵驻扎在江中的新洲。出奇制胜的战略目标已难实现,孙恩率船队浮海北上攻陷广陵(今江苏扬州市),消灭官军三千人,然后再向北来到郁洲。

海上有仙山,山在缥缈间。郁洲在今江苏连云港东云台山一带,古时是海中大岛屿。孙恩天师本是五斗米道正宗水仙,这下正好回到神仙老家。

纵是大罗神仙,刘寄奴也不会放过。

东晋朝廷渡过一难,发现人才,加封屡战屡胜的刘裕为建武将军、下邳太守,率军赴郁洲讨伐。有了单独指挥作战的实权,刘裕的军事才干充分展示出来,数战数捷。孙恩难以在郁洲立足,再次登船沿海南下。刘裕步骑沿海跟踪南下,在沪渎、海盐地区追上孙恩,大败起义军,俘斩几万人。孙恩无力扭转败局,登船自浃口退守舟山群岛,从此一蹶不振。

东晋朝廷忙于应对孙恩起义,而桓玄却打败殷仲堪和杨佺期,独霸荆州,控制荆、江等八州之地,东晋半壁江山为桓玄所有。

梁王安在哉

桓玄兵势强盛,野心膨胀,截断长江通往京都的漕送,厉兵训卒,操练兵马。当他听说孙恩大军逼近建康,马上集结军队,上表朝廷,请求发兵勤王。司马元显如何敢让他进入京城,那不是放董卓入洛阳,引狼入室吗?下诏严禁桓玄出兵,双方剑拔弩张的局面异常紧张,一场大战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东晋连年战乱,王恭、殷仲堪、桓玄、孙恩先后起兵,战火燃烧着整个江南大地,人民生活苦不堪言。别说老百姓,当官的也不能幸免,自司徒以下的官员,也实行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每天只能领七升粮食。

国事如此艰难,把握朝权的司马元显却沉浸在平定王恭和孙恩的胜利喜悦中。他与父亲司马道子同录尚书事,名义上共掌大权,时人称司马道子为东录,司马元显为西录。

司马元显对高门士族的排斥心态,使府中聚集许多庶族人物,阿谀奸佞的小人们将司马元显吹捧为一时英杰、风流名士。司马元显日益骄侈,不顾百姓死活,不停搜刮民财、聚敛钱物,富有程度竟然超过帝室。

朝廷离心离德,百姓怨声载道。大名士桓玄致信司马道子,摆出一副忧国忧民的模样,痛斥时弊,义愤填膺,将锋芒直接指向当政的司马元显。

信中讥讽司马元显冒领大功,孙恩撤军纯是天气帮忙,属自愿退兵。执政大臣冤杀王恭,重用奸邪,这才导致天下窘迫。桓玄厚着脸皮,毫不谦虚地指出自己深孚众望,声名远播,是国家的心腹栋梁。除了我桓玄没有人能够治理天下。

桓玄的信如同讨伐司马元显的檄文,让司马元显大为紧张,恐惧不已。面对桓玄流露出进入朝廷主政的野心,谋士张法顺劝他先声夺人,出兵讨伐桓玄。

司马元显表示同意,派他去联络刘牢之。刘牢之觉得征讨桓玄有些困难。张法顺从京口回来,急忙对元显说:“我观刘牢之言谈举止,必有二心,不如召入朝廷杀掉,不然,坏我们大事。”司马元显正指望北府军帮忙,怎么肯杀刘牢之,下令大治水军,征兵装舰。

喜欢迁罪于人成不了大事。司马元显不杀刘牢之,结果被刘牢之出卖,身死家灭,临死的时候埋怨道:“张法顺误我啊!”人家张法顺让你杀刘牢之,怎么不听,失败后怨天尤人有什么用处!害得人家跟你一块被杀,是你误了人家,还说人家误了你,这种老板,哪一个员工肯跟呢?

司马元显自任征讨大都督,以镇北将军刘牢之为前锋,谯王司马尚之为后部,进攻荆州。出兵前,张法顺出馊主意,让司马元显下令刘牢之诛杀建康城中的桓氏兄弟,一来宣示与桓家势不两立,二来考察刘牢之的忠心,把刘牢之死死绑在自己的战车上。司马元显再三不听,反而委任桓氏家族的桓谦为荆州刺史,打算用这种方法收买荆州人心。

朝廷出兵的消息传到荆州,桓玄大吃一惊。原以为朝廷经过孙恩之乱,地方饥馑,漕运不继,自己截断长江通道,江东没有粮食,连军队也只能用麸皮和橡树果实做口粮。万不曾想到能来讨伐,慌乱中下令军队集结江陵城固守。

长史卞范之笑道:“明公英威震远近,司马元显乳臭小儿,刘牢之大失民心,若我大军兵临京畿,敌人土崩之势可翘足而待,怎么能让他们进入我们境内呢!”桓玄猛地醒悟过来,没有示弱的必要啊!立刻向朝廷上表,传檄天下,揭露司马元显的罪状,举兵东下。

司马元显见檄大惧,登上战船不敢出发。两军交战首先要在气势上压倒敌人,断断不能示弱。你害怕,敌人可能比你更害怕。谁能稳住谁就能胜。司马元显的成功在于有年轻人的锐气,他的失败也缘于丧失锐气,未战已败。

桓玄出兵,心中忐忑不安,毕竟名不正言不顺,害怕这次大规模军事行动不成功。真正打起会战来,一战定输赢,连翻本的机会都没有,心里老想着回荆州守城去。水师开过浔阳,朝廷军队一个影子也没看到。桓玄得意扬扬,将士们的精气神都有了。

朝廷使者前来讲和,桓玄下令斩首,兵围历阳,与谯王司马尚之的军队展开激战。此时北府军已进至溧洲(今南京西南长江中),刘裕请命出战,刘牢之没有同意。司马尚之战败被俘,历阳失陷。

刘牢之拒绝刘裕出战,心中有自己的小九九。儿子刘敬宣劝他决战,刘牢之竟然勃然大怒:“我难道不知道这个道理!消灭桓玄易如反掌。但是,扫平桓玄之后,你让我如何对付骠骑大将军司马元显?”刘牢之对儿子发怒,说明心情极其烦躁,他是东晋王朝为数不多由庶族出身的武将成为方面大员的。晋书评价此人“沉毅多计画”,心有所本。

东晋崇尚门阀、名士,将军必须是儒将,以至于像桓温这样的英雄人物竟以比不上刘琨为恨事。刘琨有什么才干?军事武功一塌糊涂,有负天下所重。不过他志向远大,诗咏曲赋超过常人而已。刘琨是文化高门,有文化的门阀士族。桓温呢?借用谢弈、王述的话讲,一个“大兵”!出自高门的桓温尚且如此,何况刘牢之。

东晋朝野对刘牢之的排斥让他唯知握紧北府军权,不知其他。在东征孙恩过程中纵兵抢掠,给士庶百姓留下很坏的印象。司马元显任命刘牢之为前锋,委以重任,并不是真心重视他,不过利用而已。刘牢之从京口来到建康求见,竟然吃了闭门羹,司马元显那天刚喝醉酒。

手下的副帅,自己最倚重的一支军队的主将来拜见,怎么能这样对待?大军主帅和将领大战之前竟然没有交流。直到白痴皇帝出来为司马元显饯行,刘牢之才与他匆匆相遇。刘牢之为司马元显父子出卖王恭,但司马元显的表现令他寒心,唯恐灭掉桓玄后被彻底抛弃。

桓玄看透刘牢之的心理,派人来劝降:“自古戴震主之威,挟不赏之功而能自全者,有谁呢?越之文种,秦之白起,汉之韩信,他们的下场如何?您现在无论战胜、战败,终难逃一死,何如翻然改图,可以长保富贵。况且桓玄与您本无宿怨!”

花言巧语最能迷惑人心。不顾刘裕等人的苦劝,刘牢之派儿子到荆州军投降。为安抚刘牢之的心,桓玄设宴款待刘敬宣,陈列名人字画,陪同观看欣赏。荆州佐吏莫不相视而笑,刘敬宣是老实人,竟毫无察觉。

北府军投降,桓玄水师大举东进,攻入石头城,建康最后一道防线告破。军士登上桓玄的坐舰,报告说石头城守将梁王司马珍之逃走。

大局已定,舟舰之上笳鼓并作,乐声悠扬。桓玄负手站立船头,眼望滚滚大江之上的连帆战船,得意非常,高声朗诵阮籍《咏怀》诗中的佳句:“箫管有遗音,梁王安在哉!”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qw/4402.html

上一篇:赌徒与名士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