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趣闻

大帝之死

历史大观园 历史趣闻 2020-06-02 23:47:45 0

公元5世纪最后一年,33岁的北魏孝文皇帝南征途中病死谷塘原(河南邓县东南),壮年殒命,大志未酬。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鲜卑汉化、同一民族、混一天下,种种梦想随着英雄去世化为历史长河中飘浮的泡沫。

西方,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在蛮族的铁骑和弓箭中灭亡,哥特人、盎格鲁撒克逊人、匈奴人、汪达尔人、法兰克人,势如洪水般蹂躏着欧洲大地,欧洲四分五裂。一个世纪后,穆斯林席卷亚欧。在东方,孝文帝用短短三十年的生命改造着野蛮人,向文明世界迈进。他过早弃世使梦想经历一百年的曲折,然而,已经没有任何蛮族力量可以分裂中国,汉化深入人心。

千年出一圣人,孝文帝足以列入世界圣人之一。孝文帝给出解决世界民族纷争的唯一方法,民族融合。世界必将一统,地球村不是梦想。如果不走孝文帝之路,等待人类的命运是暗黑世纪、毁灭深渊。古今历朝历代,非开国之君而被冠以高祖的,凤毛麟角。孝文帝无愧于北魏高祖皇帝的尊号,无愧于千古一帝。

杀子

14岁的太子元恂是孝文帝长子,鲜卑人普遍早熟,元恂有自己的理想,不想盲从父皇的国策。在鲜卑人影响下,元恂成为北魏国的愤青,极端鲜卑主义者,不喜欢穿汉服,私下里常著胡服。

元恂讨厌汉化有两方面原因:其一,他身体肥胖,而河南气候炎热,不如旧都平城清凉。其二,和大多数顽皮的小孩子一样,不喜欢学习。鲜卑人不讲文化,牧羊放马,纵鹰围猎,正和元恂胃口。

密谋发动叛乱的鲜卑人相中元恂,利用思念家乡的心思,唆使太子返归平城。密谋集团的主谋就是那个曾经苦谏冯太后不要废孝文帝的穆泰。二十年过去,孝文帝离鲜卑人渐行渐远,时任定州刺史的穆泰悔不当初,借口身体不好,不适合南方暖湿的气候,请求朝廷调任恒州。北魏迁都洛阳之后,故都平城在恒州境,穆泰欲回到平城另立朝廷。

孝文帝不知有计,把穆泰调任恒州,原恒州刺史陆睿转任定州刺史。征北大将军陆睿是北魏国名将,几次出征柔然大获全胜。穆泰到达平城之后,与陆睿一起谋划政变,勾结朔州刺史阳平王元颐、镇北大将军乐陵王元思誉、安乐侯元隆、抚冥镇将元业、骁骑将军元超等人,单等太子元恂回到平城举行叛乱。他们没想到太子元恂出事了。

元恂打好如意算盘,趁父皇去嵩山巡察的机会逃归平城。有“禅宗祖廷,天下第一名刹”之誉的少林寺建于太和二十年。元恂北叛之日正是孝文帝游嵩山之时,可能为少林寺剪彩去了。元恂带领左右亲信,斩杀敢于阻挡自已的老师高道悦,骑快马出城。领军将军元俨得到报告,果断下令封锁宫门、城门,将元恂等人困于城中。第二日凌晨派人飞骑报告皇帝。

元宏大惊失色,赶回洛阳。入宫之后,孝文帝与弟弟元禧轮翻抡起大棍痛打元恂一百棍子,打得皮开肉绽,囚禁于城西。元恂躺了一个多月才爬起来。孝文帝召集文武百官,强忍心中的痛苦和悲哀,对群臣道:“古人有言,大义灭亲。此小儿今日不灭,乃是国家之大祸,待我死后恐有永嘉之乱。”为保证帝国汉化改革长期进行下去,孝文帝拒绝群臣求情,废掉太子。

孝文帝尚不知道元恂与鲜卑贵族保守派有密谋。穆泰等人得到太子被废的消息,临时决定拥立阳平王元颐为皇帝。不成想元颐是个胆小怕事的主儿,一边敷衍搪塞,一边向皇帝告密。孝文帝立刻派任城王元澄平叛,元澄不带大军率轻骑倍道兼程,出雁门关直入平城,以迅雷之势抓捕穆泰、陆睿、元隆、元超及其亲党,一举消灭反叛集团。

中尉李彪揭发元恂参与谋反集团。北魏国的大法官李彪出身平民,依靠陆睿和李冲地提拔一路升起来,深得孝文帝宠信。孝文帝对其评价很高,欣赏地对群臣说:“吾之有李生,犹汉之有汲黯。”

李彪有才干,做为北魏国的外交官数次出使萧齐王朝。每次渡江回国,齐武帝萧赜总是恋恋不舍。最后一次萧赜对他说:“卿上一次临行前,曾赋阮藉的诗‘但愿长闲暇,后岁复来游',果然回来了。今日此还,能否再回来吗?”李彪回答道:“宴衍清都中,一去永矣哉。”萧赜惘然道:“清都可尔,一去何事?观卿此言,似成长别,朕当十里相送。”萧赜亲自送到南京城外的琅邪城,登山临江,命群臣赋诗送别,足见对李彪的看重。

李彪刚直不阿,人称酷吏,执法不避亲贵。有劣迹的鲜卑贵族、汉人豪强闻之丧胆。中国古代常用刑具“木手”就是他发明的。硬木制成,桐油浸泡,除把柄外另一头雕刻成手的形状,故名木手。后来叫“鬼头棍”,慢慢演变成警察用的警棍,李彪实为警棍之祖。

李彪收拾人,专门用木手拍击犯人的胁肋,敲断几根骨头实属寻常。只要你不肯招供,李彪吩咐一声:“木手拿来。”犯人立马签字画押。

皇帝手下总有一两个赤胆忠心、不怕得罪人的人。让你收拾谁,你就收拾谁。皇帝想收拾谁,不用表态,早就收拾了。李彪就是这么一个人。他琢磨,废太子元恂在皇帝心里是个累赘,一旦孝文帝立二皇子为帝,鲜卑人造反指定捧元恂。只要找到元恂参与谋反的证据,皇帝就有理由把他杀掉。

证据最容易搞,因为李彪有木手。元恂死了,皇叔元禧奉皇帝之命赐毒酒,逼令元恂自尽,时年15岁。虎毒不食子。孝文帝心狠手辣除掉儿子,以至于有人认为无情无义。家与国哪一个重要,道武帝拓跋珪给出答案,“子贵母死”。儿子母亲都可以死,拓跋帝国不能亡。

此时的孝文帝身染疾病,私下里对任成王元澄说:“朕疾患淹年,气力惙弊。”战争、汉化、叛乱,令正值壮年的孝文帝身心憔悴,疾病缠身。他自知不久于人世,更不能将国家交给鲜卑愤青。

为消灭最后一个敌人,孝文帝拖着疾病的身躯再次踏上南征之路。三年前,魏军四路并进,兵力分散,无功而返。元宏吸取失败经验,采取重点进攻,主攻襄阳。

公元497年(北魏太和二十一年)八月,元宏留任城王元澄与副总理李冲、大法官李彪共守洛阳,亲率大军二十万,分三十六军,向南阳进发。魏军号称百万,摄唇吹哨,作鹰隼之声,响彻远近,惊天沸地。

星变

齐国南阳守将房伯玉派快马分别向襄阳和南京告急,心知南阳城小兵少难以抵挡魏国大军,想出一招釜底抽薪之计,实施“斩首”行动。

齐国特工人员埋伏在城东南河沟的一座桥下,身着斑纹衣,头戴虎头帽,伪装成一只只老虎,潜伏桥下的乱草丛中耐心等待。大队魏军陆续过桥,轮到孝文帝的御队,猛虎们跳了出来,扑向魏国皇帝。魏军马队惊了,人喊马嘶,乱成一片。紧急关头,军中神射手施展神箭绝技,箭无虚发,老虎们应弦而毙。房伯玉的斩首行动告吹。

齐军固守南阳,元宏不急着报惊马之仇,主力向新野开进,新野守将刘思忌顶住魏军一轮猛烈地攻势。魏军筑起长围,将新野城团团包围。

雍州刺史曹虎离新野最近,早已得到房伯玉的求援书,领兵由襄阳出发进驻樊城不再前进。因为他想要房伯玉的命,理由很简单,两人不合。

齐明帝萧鸾正忙着清理功臣和高武子孙。杀死萧昭业的萧谌处理掉,支持发动军事政变的总理王晏也清理了,老帅崔慧景、王敬则、曹虎他们怎么办?高武子孙杀了无数,还剩十个王爷。萧鸾身体不好,整天病不怏怏,太子年龄又小,正寻思余下的诸王杀不杀。杀绝,太无情,留个根吧,万一哪天搞个反攻倒算怎么办?

萧鸾脑子都大了,元宏又来捣乱,只得安排裴叔业救雍州。襄阳离南京太远,裴叔业不想去,献上围魏救赵之计。魏军不是进攻襄阳吗?我们就打临泉和涡阳。

裴叔业带兵北上。萧鸾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魏军要抵抗,诸王要杀,老帅要除,寻思半晌,咬紧牙关,恶狠狠道:“召始安王萧遥光、太子中庶子萧衍入宫。”

萧衍此时此刻正高卧家中,昨夜喝醉酒多说了话。好在举杯畅饮之人,是最亲近的朋友张弘策。

晚秋,夜凉如水,群星满天。

萧衍的酒量不及张弘策,早早醉了。叔伯舅舅张弘策与他年龄相仿情投意合,故而交情莫逆,时常到家中作客。今夜两人心情不错,多喝几杯酒,张弘策留宿萧家。

夜色恬静幽雅,两人移席院内,长夜畅谈。说着说着聊到国家大事,张弘策抬头仰望天幕间闪烁的群星,问道:“天文星象如何?皇帝久病,国家不会有事吧?”萧衍笑了,乜斜着眼道:“这可以说吗?”

萧衍那是全才,阴阳纬候,卜筮占决,样样精通的人,张弘策特别信服。古代圣人对于天象不推算。不算命不代表不懂。北魏名臣高允精于天文术数,从不推算,用他自己的话说,“天道难知,知道了恐怕泄露,不如不知。”

张弘策一脸不在意,“说说有什么关系,到底有什么兆头?”酒让人兴奋,平时做事沉稳、从不乱说话的萧衍嘴有些把不住门,脱口而出:“汉北有失地气,浙东有急兵兆。”

萧衍随手一挥手中的麈尾,侃侃道:“今年初冬,魏虏势必南侵,判断方向,当在襄阳。魏军若动,汉北必亡。皇帝久病,天下人心不定,浙东急兵当应在王敬则身上。不过各地诸侯难成大事,白白为人做嫁衣罢了。明年京城必有动乱,死人如麻,楚汉之地当有英雄起!”

张弘策听得浑身发冷,好一幅天下大乱的景象,随即问道:“英雄现在何处?是在朝堂还是在草庐之中?”萧衍笑了,用麈尾指了指自己,颇为自负地说道:“光武帝有句话:‘安知非我。’”张弘策“呼”得站了起来。刘秀说那句话的时候可以当成开玩笑,但他成功了。如果再有人重复刘秀的话,那就是有此大志。张弘策倒身下拜:“今夜之言是天意,请定君臣之份。”萧衍神情暧昧,半认真半开玩笑道:“舅舅想要效仿邓晨吗?”

第二日,两人刚刚起床,宫中使者来到萧府,召萧衍入宫。

齐明帝萧鸾倚在宝座之上,强打精神安排工作:“索虏又来了,号称百万,目标雍州,已经包围新野。前朝旧将曹虎做的好事,朕心中有数。他与索虏书信往来,以为朕不知道。把襄阳交给此人,朕不放心。你与张稷火速去襄阳接管州务。战争结束后留在襄阳不要回来,接替曹虎之职,守好北疆大门。”

萧衍心中激动不已,努力有了回报。他背叛竟陵王萧子良,为萧鸾出谋划策、浴血奋战。义阳战后,萧衍升为太子中庶子,成为太子老师、东宫显官。萧衍为避嫌,遣散部曲家兵,整天坐着一辆破小牛车。萧衍为人本来节俭,刻意去做更显得朴素。阴狠猜忌的萧鸾大赞萧衍清贫勤俭,堪称百官模范。

萧衍所做一切均为这一天,有一块自己的势力范围,成为一镇诸侯。张弘策听说之后,一阵狂喜,兴奋地对萧衍道:“昨夜的话应验啦!”萧衍微笑道:“切勿多言!”张弘策怎么肯丢掉百年不遇的机会,立即收拾行李,打通关节,跟随萧衍北上襄阳。

萧衍走后,各地齐军在崔慧景统一指挥下救援襄阳。前方战事令人震惊,裴叔业的围魏救赵之计破产,汉水以北的新野、南阳等五郡全部失守。

交战

裴叔业的妙计败在一个叫傅永的魏军军官手里。傅永字修期,出身平民,武艺高强,能手执鞍桥,马上倒立驰骋。早年好武,二十多岁不会写字。有个朋友给他写信,他没法回信,急得团团转,被人笑话。从此,傅永发愤读书,文武双全,官拜平南将军王肃长史。

裴叔业围魏救赵之策,打得就是北魏的南豫州,王肃派傅永防察边镇。齐军两路进发,一支一万人的军队进攻黄郭戍,裴叔业自率大军进攻临泉楚王戍。攻打黄郭戍的齐军夜间偷营中了傅永埋伏,军官战死,士兵死伤数以千计。打败这一路齐军,傅永仅带一名随从星夜快马加鞭赶到楚王戍,分出一千名战士埋伏在城外。

齐国大军大摇大摆来到楚王戍,裴叔业亲临城下,指挥部署军队围城。魏军埋伏在外围的军队对齐国后军发起突袭。齐军不曾料到一座小城敢于主动进攻,惊慌失措,后军溃败。裴叔业率数千精兵增援后军。傅永登上城楼,远远瞧见敌军主将向后去了,知道伏兵得手,下令开城出击。

魏军奋勇冲杀,齐军大败。裴叔业跑得连伞盖、旗鼓都丢了,本意围魏救赵,结果数万人马让人家几千人杀个屁滚尿流。魏军将士还想痛追落水狗,傅永制止道:“我们不足三千人,齐军数万,之所以能够打败他们,全仗出其不意,如果敌人知道我们虚实就麻烦了。”

孝文帝得知东线告捷,赞叹傅永道:“上马能击贼,下马作文章,唯有傅修期!”受傅永激励,魏军连克新野、南阳两处重镇,斩刘思忌,活捉房伯玉。房伯玉和刘思忌是齐军沔北边镇灵魂人物,两人一死一降,汉北大震,各地守将纷纷逃跑。

魏国十万大军气势汹汹向襄阳挺进,兵锋指向樊城。崔慧景的援兵抵达襄阳,会合萧衍诸将向邓城进发。邓城,关羽水淹七军的地方。齐军前锋刚刚抵达邓城,数万魏骑蜂拥而至。

阴云密布,大雨滂沱。齐军登城防守,遥望原野之上铁骑如林。齐兵急着赶路,早晨没怎么吃饭,又饿又怕。萧衍向主帅崔慧景出主意道:“我军远道而来,饥饿疲惫。邓城城池不坚固,缺少粮食。众军若知内情,怕出变故。不如趁敌人初来,不知我军虚实,主动出城攻击,或可扭转败局。”

崔慧景心中恐惧,暗地想:“或可?有几成把握?我们区区数千人怎么决战?”但主将不能害怕,表面装作若无其事,拍拍萧衍肩膀:“别害怕,北方游虏从不夜间围城,待天黑自会离去。”

说得轻松,崔慧景站城楼仔细一观察,不对,魏军越聚越多,有骑兵迂回城南。凭多年作战经验,崔慧景感觉魏军大有围而全歼之势,赶紧偷偷溜下城来,带着部曲亲兵从南门开溜。

各路军队找不到总指挥,乱成一片,争相逃跑,萧衍喝止不住,只得安排军主刘山阳断后。刘山阳是员虎将,这一辈子遇上萧衍算倒了大楣,经常让人家算计,最后两封空函结果性命。

刘山阳率数百精兵与魏军入城部队展开巷战,且战且退,由北门战行至南门,向樊城退却。半路遇到崔慧景,不是崔老帅等他,而是前面桥梁被拥挤的齐军踩断过不去。魏兵半包围发箭攻击。刘山阳急中生智,下令士兵们将衣甲与兵器统统扔进沟里,踩踏而过。大队魏兵紧追不舍。齐军退到樊城,刘山阳据城死战,直杀到日落西山,魏兵才撤走。

崔慧景这一闹,威信扫地,各路军队不听命令,趁着天黑下船回襄阳去了,诺大樊城只剩曹虎一支军队。曹虎不能走,樊城是他的辖区,丢掉城市有失地之责。

孝文帝元宏十万大军围城,曹虎闭门不出。该着曹虎走运,魏国大将王肃发起义阳攻坚战,战事不顺,元宏去东线督战,樊城压力顿减。

傅永击败齐军主力,魏军趁机攻击义阳,裴叔业老调重弹,不救义阳反攻涡阳。围魏救赵之计这次起作用,涡阳一丢,齐军可向许昌开进。元宏给王肃下达指示,“宁可不要义阳,绝不能丢涡阳。”

魏军大将傅永、刘藻、高聪率兵救涡阳。临行前刘藻夸下海口,要与孝文帝相会于曲阿,今天的丹阳,言外之意不仅救下涡阳,还要打下齐国都城南京。不曾料到,人马刚到涡阳,让裴叔业杀了个大败。

一个和尚挑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傅永那么能打仗的一个人,受这俩蠢和尚牵连,一败涂地。来的路上傅永就说:“我们远道而来,应该深沟高垒,立稳脚跟再出战。”刘藻立功心切,心道扎下营盘墨迹半月,什么时候过长江?

刘藻是刺史,傅永是长史,稍微差那么一小块,官大一级压死人。魏军一到涡阳,刘藻学楚霸王项羽,破釜沉舟,营帐辎重一古脑全扔了,下令攻击。可惜魏将中没有项羽,倒出了范跑跑。两军恶战,高聪望风退败,连累魏军吃败仗。多亏傅永沿途收集败兵,从容退走。魏军锐气挫尽,第二日交锋再败,伤亡一万多人。孝文帝大怒,枷锁三将至悬瓠。

王肃撤义阳之围,率十万魏军反攻,大败裴叔业,齐军奔逃数百里,兵退涡口。魏军形势一片大好,元宏下诏各地继续征兵,务必于八月前征调二十万军队到悬瓠,发起秋季攻势,打过淮河和长江去。

好消息接二连三传来,齐明帝萧鸾病重,病中继续大杀诸王,境内再次发生叛乱。萧鸾亲侄子始安王萧遥光是最大的帮凶。萧遥光是个瘸子,残疾之人做事容易出格。萧遥光唆使叔叔杀掉余留的十王,齐高帝和齐武帝的儿子们一个不剩,全部杀光。萧鸾杀皇族有个特点,侍从们都清楚。只要萧遥光入宫与皇帝进行长时间的谈话,然后皇帝索要香火,在菩萨面前祈祷,呜咽流涕,第二天准有人被诛杀。

高压之下,会稽太守王敬则起兵谋反,一万甲兵渡过钱塘江,江东百姓争相从军,人马十余万。

王敬则叛乱声势浩大,席卷江东。萧鸾用兵不多、时间不长便平息下来,王敬则死于军中。失败原因有四:其一,王敬则本非将才。其二,中萧衍美人计,丧失斗志,平时未加准备。其三,女婿告发阴谋,起兵仓促。其四,军队中多是乌合之众,举着锄头扁担的农夫凑了九万人。

王敬则三吴狗贩,母亲是个女巫,仗着一身武功,靠参与谋杀刘子业和刘昱两个小皇帝平步青云。本来可以安渡晚年,可萧鸾疑心特大,病重之时派张瑰为平东将军驻守吴郡进行监视。当王敬则密谋起兵时,女婿谢朓告发了。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小谢即谢朓,唐代诗仙李白如此赞美,可见谢朓文采之高、诗风之美。其诗“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天际识归舟,云中辩江树”、“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皆为古今名句。

谢朓人生不如意,出自高门望族陈郡谢氏,到他这一辈,家境败落,只得和武夫王敬则结亲,娶狗贩的女儿在注重门阀的南朝多丢人。谢朓出卖老丈人保全自身,惹恼妻子,王氏怀揣利刃要杀丈夫,谢朓有家不能回。南朝没有忠君的风气,人们时常出言讥讽。告密的人告密亡,后来谢朓再次出卖萧遥光,为萧遥光所杀。谢朓临刑前叹息道:“天道其不可昧!我虽不杀王公,王公因我而死。”

可惜天下少一个大诗人,也少了一个怯懦的书生。

背叛

深秋九月,万物萧索。久病卧床的齐明帝萧鸾一命呜呼,天赐良机给北魏帝国,四海统一似乎指日可待,兴奋中的孝文帝元宏接连收到两则不妙的讯息。

朝廷内部发生内哄。洛阳留守重臣李冲和李彪矛盾激化。李彪是北魏国大法官,御史们没有人敢弹劾,李冲一怒之下,私自把李彪关押在尚书省,召集官员共审。审讯之时,李冲一改平时的温和闲雅,双目圆睁,怒不可遏,砸桌子,摔板凳,一边骂一边数落:“你就是受人指使的一条狗。”官们员从来没见过李冲发这么大火,御史们一个个泥首面缚请罪。

随后,李冲上表诉说李彪种种违法事实,请求严惩。表中斥责李彪“傲逆不顺,趾高气扬,贪图安逸,敷衍公事,乘坐轿舆出入宫禁,私自拿取官家财物,动辄驾用厩中御马,为所欲为,无有惮慑。”说自己和任城王为顾全大局,把李彪当亲哥般对待,可他实在太过份。

元宏接过李冲充满激愤之词的表章,怅然良久,叹息道:“真想不到他们会闹成这个样子。李彪固然骄傲,李冲何尝没有自满。”元宏的宠臣宋弁连忙给李彪说好话。

出乎李冲意料,孝文帝元宏只是将李彪免官,并未抓捕。李冲肝胆俱裂,活活气死,临死前扼腕大骂“李彪小人!”

表章上所写的罪状不过是些小事,李冲和李彪最大的冲突在于李彪唆使孝文帝杀死太子,而李冲就是太子老师。最令李冲难以容忍的是,李彪最初靠党附李氏宗族,得到李冲提拔,从而仕途风顺,做上大法官。从李彪之案可以看出孝文一朝新旧两党之间的争权夺利,宋弁与李彪同为孝文帝宠信的新党,而李冲则是冯太后一朝的旧党。

两李之间的冲突也体现儒家与法家意识形态之争。李彪与齐武帝萧赜相谈甚欢,与主张严法治国有莫大关系。南朝等级森严,刑不上大夫,历代帝王难以突破门阀限制,故而萧赜对于李彪的政治主张极为感兴趣。

内政出了问题,北方边陲爆发战争。草原高车诸部不愿参加南征,反对朝廷征调,举行叛乱,打败魏国讨伐军。

孝文帝大为震惊,但两件事尚未对孝文帝造成致命打击,直到妹妹彭城公主冒着大雨,赶到悬瓠,向他诉说一件宫廷丑闻。这则故事如同一声晴天霹雳,为国事、战事操劳过度、染疾多年的元宏当即发病,卧床不起。

冯皇后与人私通。不是冯清皇后,而是冯润皇后。

有人会问,冯润不是出家做尼姑,什么时候做了皇后?这是元宏亲手酿成的一杯苦酒。

冯家小女儿冯清是孝文帝第一任皇后。元宏和冯清没有爱情,元宏懂得做为丈夫的责任,对冯清尊重有加,夫妻相敬如宾。举案齐眉是一种幸福,人往往身在福中不知福。

缺少爱情火焰,人生没有激情。元宏对美丽妖娆、生气蓬勃的冯润念念不忘。冯润身在寺院,对生活依然充满渴望,流露出重回皇宫的意愿,相互牵挂的情人很快重新聚首。元宏迁都,派人把冯润接到洛阳,立为左昭仪。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两人如胶似漆,比从前更亲密。冯润有了类似武媚娘的遭遇,不把皇后妹妹放在眼里,想方设法诽谤谗害。

爱情是人世间最美丽的花朵,罂粟何尝不美。沉浸在爱情之中的孝文帝心中再也没有别的女人。

男人总是喜欢把最珍贵的东西给心爱的女人,皇后的桂冠无疑令女人垂诞。太子元恂出事了,做为母养元恂的冯清皇后自然难逃其咎,加之冯清皇后不欣赏汉服,不喜汉话,孝文帝废冯皇后为庶人,改立冯润为皇后。冯清皇后一气之下,出家瑶光寺,陪伴青灯古佛去了。

孝文帝废后是一生做错的唯一一件事,恰恰这件事夺走年青的生命。

如果问元宏,你选事业还是女人?他会毫不犹豫地站在事业一边。为了国家,他可以禁欲,为了国家,他可以远离心爱的女人。

爱情既神圣又卑贱,可以爱上你,也可以爱上别的人。不是所有的女人都会从一而终,也不是所有的男人都会不离不弃。

迁都洛阳后的五年,孝文帝常常随军出征。宫闱寂寞,冯润皇后爱上一个名叫高菩萨的中官。孝文帝南征,冯皇后公然与高菩萨成双入对,不避闲言。偷情丑闻总是闹得满城风雨,当事人却一无所知,因为谁也不肯向当事人说真话,毕竟不是光彩的事情,说这种事要有证据。“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

冯润错就错在把人逼急了,以为女人都像她一样迫切渴望男人的爱情。元宏的妹妹彭城公主丈夫死了,在家守寡。冯皇后的亲弟弟冯夙衙内看上了,一门心思要娶。冯后替弟弟说亲,孝文帝一口答应。南北朝时没有贞洁守寡的风气,离婚是正常不过的事情,何况死了丈夫。偏偏彭城公主不同意,死活不嫁。冯润心道,我堂堂国母、你的嫂子,还反了你不成,强行定下婚期,到时花轿迎亲。

眼见婚期将到,彭城公主真有志气,偷偷与侍婢及家僮十多人,乘马车,冒着大雨,赶赴悬瓠前线找皇帝哥哥理论。

元宏身体欠佳,居住悬瓠行宫养病。他做事太急,总想一口吃个胖子。迁都、汉化、杀子、叛乱、战争,弄得身体疲惫不堪,尤其两次南征作战,已将精力消耗到极致。疲劳成疾需要静养,可他不想放弃千载难逢的机会,不回洛阳,就地治疗,一旦身体好转,即刻发兵南征。

彭城公主气愤之余,不顾皇帝哥哥的病情,口不择言,把冯皇后与高菩萨的事一一抖落出来。后院起火,唯一深爱的女人背叛自己与人通奸,这件丑闻对元宏打击太大。

元宏惊愕地睁大眼睛,呼吸几乎停窒,他不相信这是真的。元宏是个有理智的人,不会偏听偏信,询问了第二个人,从洛阳过来的宦官刘腾。刘腾是冯皇后派来观察皇帝病情的,为人聪明,见皇帝问此事,心知瞒不过,一五一十地说了。

元宏无力地倒在床上,殿外大雨瓢泼,浇息了爱情的火焰,冲走了美丽的记忆,淹灭了帝国的希望。

询情

“礼不伐丧”是孝文帝给出停止南征堂而皇之的理由。此时此刻,他才真正感受到齐明帝萧鸾死去时的悲哀。不要问丧钟为谁鸣,丧钟为你鸣。

魏军北归,渡黄河奔邺城而去,孝文帝拖着重病的身体要去塞外草原平叛。魏军抵达邺城,负责处理北方事务的江阳王元继从平城发回报告,已经采用安抚手段平息高车叛乱,首领袁纥树者投案自首。

元宏除去一块心事,大军返归洛阳。削职为民的李彪从家中来到邺城拜见皇帝谢罪,元宏叹息道:“朕想用你啊,可一想到李仆射就不能用你。”

车驾回洛阳,过李冲墓,孝文帝让御车停下,侍从轻轻扶起卧病车中的皇帝。元宏从窗中望过去,不过一年光景,昔日的人儿化为一堆黄土。孝文帝感伤泪流,痛惜国家失去一位栋梁。

李冲的职业修养与人品没得说,官居显位,勤奋不倦,以至于操劳过度,四十岁头发花白。李冲成为冯太后情人,赏赐的钱财无数,全部分给家人及亲戚邻居。李冲只有一个缺点,喜欢照顾亲戚,李氏宗族中多少有点才干的都安排官做。不过,毕竟瑕不掩玉,李冲设计的“三长制”奠定中国传统社会的户口制度。

该面对的总要面对。孝文帝拘捕高菩萨及小宦官双蒙,事实真象大白。令他万分惊愕的是,得知彭城公主冒雨前往悬瓠,冯润皇后非但不思悔改,竟用女巫施巫盅作法诅咒丈夫,希望成为第二个冯太后。

夜色降临,新都洛阳崭新的宫殿上亮起一盏盏明灯,皇帝回宫了。

明灯再亮,黑暗始终是黑暗。高菩萨、双蒙等人跪在含温殿屋檐下,孝文帝斜倚在室内竹榻上,咐咐长秋卿白整,声音冰冷:“让皇后过来吧,搜检其身,如有寸刃,斩!”

冯润皇后步入含温室,整整一年没见过丈夫,躺在筵上的那个人让她惊呆了。元宏眼睛里充满疲倦,不见一丝光芒,身体消瘦得厉害。这个人无论如何难以让人想起那个意气风发、豪气凌云,从塞上千里迁都的大魏国皇帝。

冯皇后跪了下来,流泪哭泣,嘴唇颤抖着说道:“臣妾有罪,辜负陛下。”元宏神气非常平静,阴郁的眼睛打量着心爱的女人,缓缓说道:“听说你有妖术,我怎么不知道?为什么不施展出来?”

诅咒人死可比通奸罪过大得多,冯皇后闭上嘴,仿佛背上泼来一桶冷水,通体冰凉,想好的辩解词一个字也说不出。

“坐!”元宏用手指指东边的楹柱。侍卫给皇后搬过座位安放在东楹之下,离竹榻二丈开外。

“让他们进来说说吧!”

高菩萨、双蒙再次重复着那些淫荡的风花雪月、不可告人的隐私秘密。世上没有人能够相信,出卖,又是出卖!冯皇后紧紧地咬着牙。

“听到了吧,你还有什么可说的!”元宏瞪了她一眼,随即把目光投向殿外那阴暗的苍穹,脸上只剩一片黑暗的空白。

冯皇后强忍住心中极大的恐惧与刺痛,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泣道:“请陛下屏退左右,臣妾有话讲。”

元宏摆摆手,“你们下去,白整留下!”

高菩萨、双蒙被带了下去,左右站立的宦官们鱼贯退出。空旷的含温室里只有三个人,元宏夫妇和手持长刀的白整。

静,有时宁静会让人感到可怕。

冯皇后仍然一语不发。

元宏示意白整掩住耳朵,白整让人取过棉花塞住。元宏低低的声音呼唤白整,一遍又一遍。白整手柱长刀盯着皇后,毫无觉察。

元宏轻轻叹了口气:“说吧!”

冯润皇后的话成为千古之谜,没有人知道她说过什么,永远不会有人知道了。

彭城王元勰、北海王元祥奉诏入宫,进含温室竟发现皇后在座,一脸尴尬,呆在门口。元宏空洞的声音从里面传出:“进来!”

二王缓缓走进殿内。皇帝的声音平静而疲倦:“昔日她是你们的嫂子,今日是路人,但入勿避。”二王抬头看时,发现皇帝哥哥脸色痛苦不堪。元宏开始说话,声音中饱含无尽凄凉:“她想用刀子插到我的胁上啊!你们查吧,不必为难。我已经错过一次,后悔啊,冯家的女人不能再废。你们不要以为我对她心有留恋。她若有心,自已去死吧!”二王诺诺退出。

不废皇后,冯润心中一阵惊喜。她为什么要死,青春还早呢。冯皇后临行向元宏行拜礼,跪地磕头,涕泣不已,是感激?还是装模作样?反正不是悔恨。冯润照做她的皇后,一点不知悔改。元宏派人问话,冯润竟对来人大骂道:“我是皇后,皇帝有话可以当面讲,哪里用得着你来传!”元宏大怒,把皇后母亲常氏叫进宫来,数落一顿。常氏惊慌失措,含泪抽了女儿一百鞭子。

元宏的身体彻底垮了,然后上天并不可怜他。

弃世

齐国大将陈显达、崔慧景、曹虎联兵北进,大举反攻,意图收复汉北失地。陈显达72岁,南朝一名老帅。刘宋孝武帝时代入伍做军官,屡立战功。魏军南侵,身为大尉的陈显达总督后备军,操办粮草军需,为抵抗魏军立下功劳。

陈显达仰仗强大军力击败北魏名将元英,兵围马圈(今河南镇平)。城中粮尽,魏兵突围撤走。齐军继续进兵,崔慧景所部包围顺阳(今河南淅川)。

孝文帝抱病南征,进抵梁城(今河南临汝),派慕容平城率骑兵五千增援顺阳,自率大军赶往马圈,分派广阳王元嘉领一支奇兵切断均口(今湖北均县丹江入汉江口)交通,据险守地,堵住齐军退路,对北进齐军形成合围之势。

早在陈显达由均水进兵之时,当地有个叫冯道根的小伙子劝道:“均水迅急,易进难退。如魏军据守关隘,切断我们的退路,那么腹背受敌,不如弃船老河口,由陆路进兵。”陈显达不听,他没有意识到魏军反扑如此之快。

为什么要表冯道根呢,因为此人日后成为梁朝名将。事情果如冯道根所言,魏军断齐军归路。陈显达率领部众抵达均水西岸,占领鹰子山,构筑工事。齐军没有人数优势,又被包围,人情沮丧,连战连败。陈显达夜间突围,多亏冯道根熟悉山间地形,帮助陈显达逃跑。陈显达一口气逃回南京,四万大军死亡三万多人。崔慧景从顺阳逃回,又是一场惨败。陈显达记着冯道根的好处,上表朝廷封他做老河口副将。

魏军虽胜,孝文帝病情恶化,无力南征,被迫北还。途中元宏感觉大限已至,召彭城王元勰安排后事,希望元勰效仿霍光、诸葛亮辅佐幼主。六弟元勰是元宏兄弟中最杰出的一个。做为南征副统帅,孝文帝卧病期间,拓跋勰侍坐车中,衣不解带,昼夜不离,亲尝饭食。对外安排军国事务,则井井有条。

元勰深知独居高位的危险,痛哭流泣,拒绝辅政。孝文帝叹息道:“你无心权贵,以松竹为心,与白云同洁,也好。”元宏沉默半响,流泪道:“我只有一事放心不下,冯皇后不守妇道,有违妇德。我在还好,若我不在,恐怕世间无人能够管得了她。可赐她自尽,以皇后之礼安葬。后宫三夫人以下,都让她们回家吧!”

公元499年(北魏太和二十三年)四月,元宏死于谷塘原(在今河南与湖北交界处),时年三十三岁,谥号孝文皇帝,庙号高祖。

孝文帝元宏无疑是中国历史伟大的皇帝之一。纵观其一生,至仁,至善,至性,四岁为父吮脓,单衣绝食三日而无怨言,受杖数十而无怨色。

元宏少年时代有鲜卑人好武的习性,十多岁手指可弹碎羊骨,射箭百发百中。十五岁便不再杀生。性情俭朴,衣服旧了洗洗再穿,马鞍不镶金玉,只是铁木而已。对待治史的态度,也无唐太宗的虚伪,常对史官说:“当朝时事,不可不如实记载。皇帝的威福无人能够制止,如果史官再不记录他的恶行,那皇帝还有什么可畏忌的呢?”

冯太后机诈权变,连儿子皇帝都杀,为什么对孝文帝下不了手?人生而性善,有时仁义的力量胜于权诈机变,献文帝拓跋弘败死于冯太后之手,而孝文帝胜出便是极好的例子。

孝文帝对爱情一往情深,正说明他是个情痴,掩侍卫耳询奸情,不废不杀,天下难有此等重情重义的男儿。孝文帝为汉化改革呕心沥血,不惜毁掉自己的民族,不惜杀掉亲生儿子。鲜卑民族从孝文汉化开始消亡,这个民族的血液最终和中华民族流在一处。

孝文汉化引发鲜卑化与汉化之争,间接导致六镇兵变,使北魏帝国灭亡,因此遭到一些历史学家地指责。事物从来不是直线上升,而是曲折向上,孝文帝走在历史的前头。魏末乱世反而证明孝文帝的正确,汉化不可逆转,民族融合更是大势所趋,无论是鲜卑化还是汉化。

孝文帝的民族融合政策放到世界范围去看,作用更加伟大,它使中华帝国避免了像罗马帝国那样长久分裂和灭亡的命运,给出世界和平唯一答案。罗马帝国曾经和大汉帝国一样强大,然而它的文明流传下来了吗?没有,和帝国一道灰飞烟灭。西罗马帝国分裂成许多基督教国家,东罗马帝国被穆斯林王国攻占,两大文明进行长达数千年之久的战争。直到今天,欧洲人才从内战中觉醒,诞生欧盟。可继承雅典-西欧文明的美国人和信奉穆斯林阿拉伯人仍在进行着你死我活的较量。

中华帝国呢?从孝文帝汉化到隋朝一统,仅仅用了不到一百年的时间全面完成中华民族的大融合,诞生盛世大唐。此后,蛮族一次次入侵,一次次接受文明同化。儒家文明一脉相承地流传下来,无论契丹、蒙古、女真,还是满族都没能毁灭它,中华文明躲过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民族迁徙浪潮。

爱情之所以千古传唱,因为它不可多得。爱情是把伤人的刀,无数人倒在刀下,无数人前赴后继。孝文帝元宏只是沧海一粟,东昏侯萧宝卷继续讲诉着这一古老的故事。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qw/4374.html

上一篇:东昏侯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