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趣闻

长帆千里入建康

历史大观园 历史趣闻 2020-06-02 23:46:46 0

各路诸侯反抗东昏侯的军事行动屡屡失败之际,萧衍建牙树旗,起兵襄阳,凭借超凡的军事和政治才能,巧施反间计,两封空函定荆州,拥立萧宝融,把荆州牢牢绑在自己的战车上。时来天地皆同力,萧衍围点打援,水淹十三军,决战朱雀航,合二州之兵取天下,一举奠定萧梁皇朝基业。萧宝卷莲花梦碎,身首异处,潘玉儿以死相殉,为两人的艺术人生和爱情划上血色句号。

两封空函定荆州

夜,冬天的寒夜。襄阳最冷的一个晚上。这一年是北魏宣武帝景明元年,东昏侯萧宝卷永元二年,恰恰是公元500年。

雍州刺史府戒备森严。长史王茂、中兵吕僧珍、参军张弘策、别驾柳庆远、功曹吉士瞻来到府中与萧衍秘密商议了大半夜。

第二日凌晨萧衍召集雍州文武官员议事。议事厅上萧衍神情冷峻,话语斩钉截铁:“昏主暴虐,残害大臣,杀我兄长,罪恶过于殷纣。我意起兵襄阳,与诸公共诛之。”

王茂、吕僧珍、张弘策、柳庆远等人应声赞同。王茂是雍州二把手,长史兼襄阳太守,以武功起家,他表态同意,雍州文武齐声响应。这种事情反应要快,略微有点政治头脑的人早应该从雍州近来不同寻常地变化中寻到蛛丝马迹。决议全票通过。

萧衍环顾众人,加重语气,许诺道:“富贵功名、封侯拜相就在今日。诸公尽管努力,我萧衍决不食言。”萧衍的确没有食言,终其一生,没有杀害创业功臣。

襄阳竖旗聚兵,召集铁骑一千,战士一万多人,从檀溪捞出竹木改造战船,共计得船三千余艘。橹不够用,众将争橹,吕僧珍拿出事先偷偷打造的三百副船橹。

各地豪杰闻风而动,梁、南秦二州刺史柳惔起兵响应;华山太守康绚、老河口副将冯道根率部投奔;来的最快的要属上庸(今湖北竹山)太守韦睿。

韦睿出自高门望族,京兆杜陵韦氏,中国历史上的一员名将。若非萧衍起兵襄阳,恐怕韦睿一生只能做一个寻常官吏。名垂青史,有钱有门第无用,要有功业。韦睿生于刘宋元嘉年间,时年58岁,大萧衍21岁。两代人有代沟,韦睿与萧衍数面之缘,并无深交。

高门士族书香门第讲究文章清谈,亲戚们中间韦睿不出色、不出名。伯父韦祖征最看好他,认为韦睿学识过人。韦睿有过一次人生机遇,宋前废帝刘子业年间,袁顗任雍州刺史,用他做主簿。后来袁顗和江州长史邓琬一同起兵反对宋明帝刘彧。朋友们对于著名的浓湖鹊尾之战想必了如指掌。在那场全天下对抗南京的战争之前,韦睿预见到失败,找借口离开袁顗,从而免遭池鱼之殃。

有时候机会靠等待。萧宝卷称帝,天下大乱,陈显达、崔慧景相继起兵。雍州不少豪杰与韦睿谋划借机干一番大事业。韦睿点评当今人物:“陈显达非命世之才;崔慧景懦而不武;天下英雄将出于吾州。”

谁?自然是萧衍。韦睿把两个儿子派到襄阳做事结交萧衍。

当他接到襄阳起兵檄书,立刻砍竹做筏,率两百骑兵、二千步兵从上庸城顺流而下,日夜不停、倍道兼程赶往襄阳。萧衍见到韦睿,击案而起,大喜道:“他日见君之面,今日见君之心,我大事成矣。”

从襄阳攻打南京,远隔万水千山,荆州是第一个攻取的目标,夺取荆州即可顺流东进。萧衍得知刘山阳率三千中央军即将抵达荆州。名义上刘山阳去益州做巴西太守,过荆州那是顺路。他的真实目的萧衍清楚得很,联合荆州兵来打襄阳。萧宝卷杀萧懿之前做好安排,如果刺杀计划没有得手就动用武力。

众将请攻荆州,萧衍侃侃言道:“荆州人本来畏惧襄阳人。唇亡齿寒,难道他们不害怕?我若合荆雍之兵顺流东进,虽韩信、白起再生也无能为力,何况那帮小人。”

众将半信半疑,问道:“刘山阳怎么办?那可是一员虎将。”

萧衍和刘山阳是战友,当然深知其人勇猛善战。萧衍笑了,笑得很暧昧:“如果刘山阳敢入荆州,我能使他的人头飞到襄阳,你们信不信?”

十几天过去了,荆州实际管理者,冠军将军、行荆州事萧颖胄差人送来一个木匣,众人打开看时,正是刘山阳的头颅。众将大惊,问道:“明公如何知道萧颖胄会斩杀刘山阳?”

萧衍轻轻合上匣盖,叹息道:“山阳兄,不是我想杀你,是你想杀我啊!”萧衍手抚几案缓缓站起身,“你们知道刘山阳从京城出发带了什么东西吗?”

“人。大大小小的妓妾,所有的家眷。”张弘策回答道。

“巴西偏远,带家眷本无可厚非。但蜀地贫瘠,难比京城繁华,刘山阳举家西行,是不想再回建康。试想连刘山阳这种有勇无谋的人都知道避祸,何况萧行事(萧颖胄的官号)。”萧衍侃侃而言,继续说道:“然而,萧行事此人不识机变,如果不逼上一逼,他不会铤而走险。于是,我想到了一个人。”

张弘策接口道:“王天虎!”

“不错,就是此人。王天虎本是萧行事的亲信,派到襄阳探听消息。起兵之前,我让他带书信回荆州,沿途分发给各地官府,内容是:‘刘山阳西上,目的袭取荆雍二州。’”

张弘策皱眉道:“可是萧行事似乎并不相信。”

“他当然不相信,因为刘山阳为我雍州而来,所以王天虎又回来了。天虎回归,证明我的判断没有错,萧行事左右为难,拿不定主意,故而要留下一条联络途径。于是,我又给王天虎两封信,一封交给萧行事,一封交给他的弟弟萧颖达。那两封信只写了四个字‘天虎口述’。”

“空函?”众人一片惊讶。

“不错,就是空函。”萧衍微笑道:“萧行事必然询问王天虎,而王天虎当然说不出什么来,因为我根本没说过任何事情。当荆州官员打听信中内容时,萧行事和王天虎自然回答不出。他们越不说,荆州官员必然认定萧行事与我有密谋,不想让人知道。既然有书信怎么会什么事都不谈?”

张弘策恍然醒悟,“明公是想让刘山阳起疑?因为荆州官员中肯定有朝廷的人。”

萧衍点点头,“如果刘山阳起疑,萧行事拿什么做解释?萧颖达好勇使气,定会力主杀刘山阳起兵。两家火并,刘山阳兵少必败。”萧衍略显得意地说道:“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次之;心战为上,兵战次之。此所谓两封空函定一州也。”

众将感叹佩服得五体投地,只是他们和萧衍都没有想到,刘山阳的人头是用王天虎的人头换来的。

刘山阳得知萧衍与萧颖胄密信往来,停军江安(今湖北公安)不肯入江陵城。萧颖胄左右亲信认为萧衍招兵买马兵力强大,荆州不是对手,劝他斩杀王天虎取信刘山阳,将刘山阳骗入城中杀死。

刘山阳见到王天虎的人头后果然深信不疑,仅率数十名随从进江陵中了埋伏,人头传至襄阳。

雍州和荆州统一战线形成,摆在两家面前一个棘手问题,立谁为帝?都城在哪里?

地方攻打中央,臣子攻打君主,明不正,言不顺,是谋反,是叛逆,怎么说说不过去。因此,陈显达起兵时宣称拥戴皇六子萧宝夤,崔慧景拥立皇三子萧宝玄。萧衍和萧颖胄准备请皇八子南康王萧宝融做皇帝对抗南京政府。因为荆州刺史萧宝融就在江陵城,是荆州名义主子,时年12岁。

自从曹操拥立汉献帝成就大业以来,“挟天子令诸侯”成为实力派抓权的重要手段。皇帝在谁手里,谁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萧颖胄条件得天独厚,萧宝融在手心里。雍州文武纷纷劝萧衍把南康王请到襄阳,以襄阳为都城,萧衍不听。难道萧衍没有曹操的野心吗?难道他想受制于人吗?

萧衍上表劝萧宝融继皇帝位。雍州官员议论纷纷,当年曹操拥立汉献帝而袁绍不识时机,结果棋差一招,处处被动,最终灭亡。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怎么能将这么大的一张政治王牌拱手让人。

王茂私底下对张弘策道:“南康王掌握在萧颖胄手中,他挟天子令诸侯,我们冲锋在前流血杀敌,所有功劳归他,岂是长久之计?”

张弘策如梦方醒,对啊,太吃亏了。说话间,竟陵太守曹景宗的亲戚来了,也为这事。曹景宗是员虎将,出身将门,读书虽不多,喜欢读史,每当读《穰苴》、《乐毅传》时,总是掩卷叹息道:“丈夫当如是。”曹景宗跟随陈显达北伐马圈,率伏兵二千破元英四万人马,立下大功。萧衍把曹景宗放在竟陵就想让他做东进先锋官。

曹景宗的想法更绝,南康王不到襄阳称帝不进兵。萧衍懂得部属们的心情,造反不是儿戏,身家性命全部押上不就是为了荣华富贵吗?胜利果实被别人摘走的滋味不好受。

王茂对张弘策唠叨,是说给萧衍听的,因为他知道只有张弘策能够影响萧衍的决策。

“我们不缺将,我们有全国最优秀的将领;我们不缺兵,我们有江南最勇猛的战士。我们缺一个大后方,缺少源源不断的后勤补给。谁能给我们,萧颖胄。”

萧衍涨红了脸,眼中精光闪动,第一次显得如此激动,“若前途大事不捷,兰艾同焚,若其克捷,我将威震四海,岂能受制于碌碌之辈!”

王茂放心了,萧颖胄不过是暂时利用的棋子罢了。

张弘策道:“萧行事不同意现在发兵,要等到来年二月,您给他的那封回信怕没有起到作用。”

萧衍的心情平静下来,微微一笑:“我本来没有期望他会同意即刻发兵。我们备战充分,而荆州需要时间准备。我之所以写那封信,不过是坚定他必胜的信念罢了。”

时来天地皆同力

公元501年二月,萧衍兵发襄阳,江南将星云集,韦睿、吕僧珍、昌义之、柳庆远、郑绍叔、冯道根、康绚、张惠绍随军出征,王茂、曹景宗为前锋大将,沿汉水南下,进逼郢州(今武汉)。

“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高耸于蛇山之上的夏口城与南岸鲁山要塞号称“边江峻险、楼橹高危、瞰临沔汉”,死死扼住长江交通。郢州刺史张冲与将军房僧寄分兵死守大江南北两城。

张冲是南朝一员干将,最早参加过宋明帝刘彧组织的北伐彭城战役,那场雪中会战无比残酷,大部分南朝官兵冻掉手指脚趾,张冲未能幸免。其后,任职边关久经战阵,军事指挥经验丰富。

雍州军到达汉口,发生战略分歧。大部分将领主张围攻郢城的同时,分兵袭取西阳(今湖北黄冈东)和武昌(今湖北鄂州)。

萧衍力排众议,不同意分兵:“汉口河面宽不过一里,船行河中,敌军两岸夹射,箭雨交织。若用大军向前,房僧寄必然切断我军的补给线,到那时悔之不及。我的意思,王茂、曹景宗率先锋部队渡江,与荆州军合兵一处围困郢城。我率雍州军主力包围鲁山。这样,无论汉水还是长江,我军补给线通畅,兵多粮足,何忧两城不拔!夺取天下不须费力,可卧而取之。”

雍州先头部队渡江,张冲派船队出击被曹景宗击败。曹景宗联合荆州军萧颖达、杨公则、邓元起诸将结营九里将郢城死死围住。张冲连战数次不能获胜,忧病身亡。萧衍派张惠绍率一支水军切断郢城、鲁山与江州方向的粮道。

郢城与鲁山已是两座孤城,萧衍却围而不攻,他在等什么呢?

战争的胜利有时并不在于攻城掠地,而在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萧衍在等南京朝廷的援兵。

六月,援兵到了。吴子阳、陈虎牙率十三支中央军精锐部队西救郢城,到达巴口(巴水南入长江口),大将陈伯之率军驻扎江州之寻阳,负责物资供应,掌控全局。

此时,南康王萧宝融在江陵称帝,不出所料,萧颖胄成为新王朝的尚书令(总理),萧衍左仆射(副总理)。雍州、荆州两路大军围困郢城两个月寸步不进,萧颖胄着急了,派使者来到前线询问前方战事,责怪萧衍道:“当初不先取西阳、武昌,乘虚取江州已经失计,现在只有向魏国求援。”

萧衍哈哈大笑,对使者道:“汉口路通荆、雍,控引秦、梁,粮草物资都要经过此地,如此重要的战略要地,我怎么能舍弃呢。如果分兵向前,鲁山之敌断我沔水,扼我咽喉,怎么办?我取西阳、武昌如探囊取物,但是,得到两城仅守兵就需一万人。敌军大举来攻,救还是不救呢?如果去救,郢州之敌抄我后路;不救,两城势必陷落。士气低落,大势去矣。只要我攻破郢州,沿江而下,西阳、武昌自然风靡,何必分兵。大丈夫取天下独当独行,况且拥数州之兵诛杀群小,岂可求救戎狄,示弱于天下!我胸有成竹,回去告诉萧镇军,让他放心,守住江陵即可。”

萧衍之所以说大话,因为形势发展全在计划中。围郢城不攻,就是要吸引朝廷的援军到来,将其一举歼灭。只要击败南京朝廷有生力量,凭萧宝卷的那点威望和向心力,各地必将望风而降。

围城打援的军事行动相当顺利,王茂、曹景宗依靠强大的水军,趁中央军初到加湖、立足未稳之机发动夜袭。

“时来天地皆同力”说得不假,人走红运天地相助。中央军害怕荆雍水军,选择险要无水之处安营。谁知大雨连下数天,江水暴涨,加湖城淹灭。荆雍水军高大的楼船发挥作用,把中央军冲得七零八落。十三支精锐之师一败涂地,连个响声没听见完蛋了。与三国关羽关云长水淹于禁七军如出一辙,萧衍多淹了六军。

加湖大捷,萧衍声威大震。鲁山、郢城再也坚持不下去了。鲁山守将房僧寄病死,守兵投降,郢城亦降。打了大胜仗,将领们想休整部队,萧衍反对:“你们当初不是想取西阳、武昌吗?怎么又不着急了?”萧衍给将士们下达最后命令:“向南京进攻!”

进攻好说,郢州需要人留守。两个月下来,郢城十万人只剩两三万,瘟疫流行,病饿而死。床上睡觉,床下塞死尸。战争是残酷的,我们不需要战争。

谁来收拾后事,既要保卫战略要地,又要建设家园,比征战更重要。全才难找,萧衍寻思良久,掰着手指头算没找着人,一眼瞅见韦睿,笑了:“弃骐骥而不乘,焉遑遑而更索?”我这不是骑着驴找驴吗?有了韦睿,一座新的武汉诞生了。

荆雍大军向南京进发,唯一障碍便是镇守寻阳的西征军总指挥陈伯之。陈伯之从小无赖,好吃懒做,十三四岁的时候整天戴着獭皮帽,揣着刺刀,专等别人家地里稻熟去偷割。田主发现了,他竟大咧咧地道:“你家这么多稻子,挑一担能怎么样?”人家上来揍他,他提着刺刀冲上来,把田主吓跑,挑着稻子回家。再发展下去做强盗,劫船时被船夫砍去左耳朵。和水泊梁山的好汉一样受军方招安,做了一名军官,自此官运亨通。荆雍起兵,萧宝卷无将可派,任命陈伯之为总指挥平叛。

陈伯之受萧宝卷知遇大恩总想报答,无奈十三支主力军队已败,犹豫再三,只得解甲投降。萧衍大军再无阻拦,沿千里长江迅速向东挺进,各地守军非降即逃,九月底大军到达南京。

西征军团被淹,江、郢两州失守,萧宝卷毫无紧张之意,对他那个团队道:“等敌人到达白门再决一死战!”

不可否认,萧宝卷有一定的军事才能。即然西征军失败,叛军声势浩大,再派军队去讨伐已无胜算。不如用萧衍用过的计策,以逸待劳,在南京城下解决战斗。形势反过来,中央军占有地利,而荆雍联军的后勤补给线却拉得很长。萧宝卷召江北各州军队入援,王珍国、张稷、桓和等将领纷纷率领军队入南京,云集十多万大军。萧宝卷把切断叛军补给线的重任交给虎将马仙琕。

天高云淡,霜叶血红,江水奔流。

中央军主将王珍国率十万精兵列阵朱雀航南,结战车为营,严阵以待。萧宝卷心爱的小宦官王宝孙手持白虎幡督阵,下令拆掉秦淮河上的浮桥,以示有进无退、背水一战的决心。

荆雍联军开到,双方大会战。中央军士气正盛,联军招架不住,忙乱之中阵脚后移。前锋大将王茂见形势不妙,跳下马来手执单刀,直冲敌阵,部将韦欣庆挥舞铁槊护卫身边,士兵紧随其后奋勇冲杀,撕开中央军的铁阵。曹景宗趁机下令全面反攻,吕僧珍率人火烧中央军战车,康绚、冯道根、昌义之等将领纵兵突阵,烈焰滚滚,喊杀之声惊天动地。

中央军开始溃败,王宝孙真卖力气,舞动白虎幡,破口大骂众将,试图挽回败局。联军攻势太猛,杀进去回不来,大内侍卫席豪带人反冲锋,淹没在刀山剑海之中。中央军支撑不住,大阵土崩,士兵们向后逃跑,落水者无数,秦淮河堆积起的尸体与桥梁一般高。

联军趁胜渡河包围台城。朱雀航惨战,中央军士气低落。东府城守将徐元瑜、新亭守将李居士、东宫守将桓和率军投降,只剩皇宫孤城一座。

台城内尚有七万甲兵,萧宝卷任命王珍国和卫尉张稷指挥军队布防。萧宝卷依然不慌张,这是继位以来敌人第三次打到皇宫,前两次不都失败了嘛,第三次也一样。

陈显达败在弄险不成,崔慧景败在二心不定。两将反叛之时朝廷尚有各地援兵。而今江北之兵被聚歼,南京以东的土地尽落萧衍之手,再无人赶来勤王,马仙琕在长江的游击已起不到多大的作用。

城里只有一百天的粮食,萧宝卷仍然抱有希望。当茹法珍请求他拿出宫中宝藏赏赐将士、激励士气之时,萧宝卷竟说了一句让人目瞪口呆的经典名言:“敌人独来取我吗?为什么向我要东西。”言外之意,你们的东西比我少吗?茹法珍等人闭上嘴,无言以答。皇宫储存了许多木板,有人提议用做守城器具,对建筑痴迷的萧宝卷不同意,淡然道:“这些是用来建筑殿堂的材料,动不得!”

一个月很快就要过去,中央军数次冲击围城的联军均失败而回。茹法珍、梅虫儿气急败坏,唆使萧宝卷杀掉指挥作战的将领。王珍国害怕,夜间派人偷偷潜出台城向萧衍送礼物,那是一面明晃晃镜子。萧衍心领神会,让来人带回一块断金。王珍国喜出望外,萧衍已经接受自己的投降。二人用物品表心迹,自然害怕书信往来落入敌人之手。王珍国用一面明镜表明真心投诚,萧衍则告诉他,“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金莲无复印中庭

箭雨停歇,又一个日暮。鼓角声、呐喊声瞬间止息,守城的士兵们软下身子,倒在冰凉的地面。

南京的冬天阴冷,寒在骨里,刺在心中。梅花照旧盛开,红色、白色、凄凉艳丽。一曲充满哀伤的笙歌从宫墙里飘出,和着满城的呻吟声,越发显得悲凉。

含章殿内宫人击鼓,萧宝卷握笙而歌,“巴东三峡猿鸣悲,夜鸣三声泪沾衣。我欲上蜀蜀水难,蹋蹀珂头腰环环。”小皇帝全神贯注,神情宁静,似乎淡忘了城外的千军万马、剑影刀光。

潘玉儿站在殿外屋檐下,静静地听着这首“女儿子”,泪水缓缓滑落。她有种不祥的预感,欢乐时光永远不会再有了。世界就是这么残酷,不相爱的人同起居,相爱的人却无法共婵娟。

笙歌足足奏了一个多时辰,靡靡之乐足以麻醉人的神经。潘玉儿清醒过来的时候,四周变得很静,又静又冷,静得可怕,冷得也可怕。一阵寒风掠过,九子铃发出鸣鸣回响,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夜深了,宫内响起急促嘈杂的脚步声。王珍国和张稷带领甲兵在几名宦官指引下,杀气腾腾奔含章殿而来。萧宝卷吹笙吹得疲倦,躺在床上刚刚睡去。猛得听到有人喊叫,“陛下快起来,有兵进宫了!”萧宝卷呼得爬起来,向后门窜去,发现北门紧闭,几个太监手持钢刀一脸狰狞。他从来没有发现太监会有穷凶极恶的面孔,以为他们天生一群羊。

一个太监对准他的腿挥刀砍了过去,血光闪动,萧宝卷扑倒在地,大吼道:“奴才!你们敢造反!”

萧宝卷爬不起来了,倒在一群卑贱的太监们脚下。为什么?我从不敢落在别人的后面,江祏江祀、刘暄舅舅、萧坦之、徐孝嗣、萧懿,我总是先下手。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背叛。安兄、陈显达、崔慧景、萧昭胄兄弟、张欣泰,他们谋反在先。我从不冤杀一个好人,从不乱杀兄弟,从不乱杀臣民,为什么天下的人都背叛我?

太监们漠然地看着他们的皇帝在流血,心里都在想,他的那个团队呢?那些女人和男人呢?张稷手下的亲信军官张齐赶到,揪住萧宝卷的头发,一刀割下人头,提着头颅快步走出大殿。

所有人的性命必须用这颗头去换。

王珍国、张稷连夜召集官员们入宫开会,逐一在信笺上签字,然后选了一个小官出城送人头。这个小官就是国子博士范云。竟陵王萧子良死后,范云屡受排挤,下放到地方。范云忠于萧子良,在地方上表请为萧子良立碑。齐明帝萧鸾借故将他下到大狱,去年刚刚翻身。

范云官虽小,是竟陵八友之一,萧衍的好朋友。萧衍见到范云高兴异常,当然,最高兴的莫过于见到范云手中提的人头匣子。

好消息真是多啊,之前几日,江陵方面的总理萧颖胄气死了。萧衍领军东征,水淹十三军,席卷寻阳,大败王珍国,兵围南京城,战功赫赫。萧颖胄后勤保障做得不错。可蜀中巴东、巴西两处军队听命朝廷,进兵江陵,三峡口打败荆州军,包围上明城。上明与江陵一江之隔,萧颖胄打不过区区两座小城的军队,还让人家打到家门口。想想自己曾经指责萧衍的话,又惭愧又上火,活活气死。

天佑萧衍,全国军政大权一手抓,坐镇南京城,当起大司马。史书称萧衍不好色,那是老了以后。刚入南京的萧衍38岁,正值壮年。萧宝卷的妃子们自然要选两个,征服者嘛,城市、财宝,还有女人。

萧宝卷的四十一人团队一个不留杀完,二千多宫女赏给有战功的将士。萧衍留了几个,潘玉儿、吴氏、佘氏、石氏,其中石氏原是萧遥光的妾,和潘玉儿一样,三渡人家了。不过石氏没有潘玉儿的地位,在宫中仅是个宫女而已。

萧宝卷选女人的眼光真不错,和他的建筑才能不分伯仲,萧衍正得意。范云在耳边开始唠叨,红颜祸水啊,女色误国啦。范云是个忠臣,萧衍知道,以前保萧子良,现在一门心思扑萧衍身上。萧衍没亏待他,送人头的当夜留在身边做黄门侍郎。

萧衍嘴一撇,行啦行啦,我什么人物,全才,诸葛亮会的我都会,玩几个女人怎么啦?去吧,去吧,忙你的吧!

不多久,范云拖着王茂一起进来了。范云身板一挺,先把汉高祖刘邦搬出来,“想当年,汉高祖入咸阳,财帛不取,女人不要,范增因此畏其志大。明公刚定建康,海内瞩目,怎么可以把心思用在女人身上?”

范云这招厉害,王茂那是大功臣。他还一个都没有呢,你好家伙弄四个。

没办法,萧衍连连点头,说得好,可人怎么办?总不能让她们再去陪东昏侯萧宝卷?东昏侯是萧衍给前皇帝起的字号。

范云一指王茂,“王将军功劳最大,赏给他呀!”

萧衍一瞧王茂得意洋洋的样子,我说你怎么这么积极,敢情分我女人来了。萧衍道:“吴氏已有身孕,这样吧,潘玉儿和佘氏给你怎么样。”

此言一出,王茂也不好意思,“我多大岁数了,一个够啦。”

军主田安正好站在一边,急冲冲地接口道:“末将没有妻室,请明公赐潘玉儿为妻。”

“好!”萧衍爽快答应下来,反正自己捞不着,给谁都一样。

南朝人自诩文明之邦,别人的妻室还争得这么开心。南北朝的风气如此,刘骏、刘子业、山阴公主、何婧英等等,乱伦、群交、性生活淫乱不堪。北齐有个叫许散愁的大臣曾向人吹嘘:“散愁自少以来,不登娈童之床,不入季女之室,服膺简策,不知老之将至。”我从来不玩娈童、不搞少女,可见同性恋、恋童癖已是当时一种社会风气。

神仙殿空旷寂寞,潘玉儿缓缓走过一朵朵依旧盛开的黄金莲花,飞天髻光滑亮丽,显然特意梳理过,面色红润。她在回忆两年多快乐的日子,脸上甚至浮现幸福的笑容。

神仙殿从此不在,因为再也没有神仙了,没有那对亲密无间的神仙伴侣。她突然发现之前的流泪很傻。人间的幸福有限,只有真正做了神仙,快乐才是无限的。萧宝卷走了,那个傻傻站在殿上欣赏她,依偎脚边爱抚她的男人走了,去寻菩萨了。

潘玉儿碰也不愿碰那些肮脏的臭男人,包括虚伪的萧衍,女人不过是他们的玩物,玩够了就丢掉。他们从来不懂女人也是人,从来不会平等对待女人。可他们却是胜利者,人世间的胜利者。

“死而后已,义不受辱。”这是潘玉儿留给后人最后的一句话,这句话毫不逊色于步步生莲花的绝代风姿。

白绢绕过光滑脖颈,死亡不过是一瞬间的痛苦罢了。

车子驶过宫门,潘玉儿肌肤洁白,容颜依旧美丽动人,栩栩如生。随行的尉吏们忍不住伸手去摸,有的人把手伸进潘玉儿的衣服里,甚至有人急不可待地跳上车。

王茂、范云和田安静静站在石阶之上望着车子渐行渐远,王茂叹息道:“可惜!”范云冷冷道:“她早就该死,这种女人有什么可惜!”田安瞪了范云一眼,死死握住刀柄,满脸失落和茫然。

细指轻扬左仆射

有个老朋友来见萧衍,此人大名鼎鼎,无论在中国史学、文学、诗歌,甚至美男子界均有浓浓一笔。他的名字叫沈约,沈休文。

“酒杯千古思陶令,腰带三围恨沈郎”。沈约美男子之誉,得益于具有美男子最大的一个特征,细腰。南朝与北朝审美取向恰恰相反,美男向苗条化发展,沈约的腰极细。南唐后主李煜“最是仓皇辞庙日”仍念念不忘这位仁兄,吟出“沈腰潘鬓销磨”。

“望秋月,秋月光如练。照耀三爵台,徘徊九华殿。┄┄桂宫袅袅落桂枝,露寒凄凄凝白露,上林晚叶飒飒鸣,雁门早鸿离离度。湛秀质兮似规,委清光兮如素。照愁轩之蓬影,映金阶之轻步。居人临此笑以歌,别客对之伤且慕。”

此诗系沈约的“登台望秋月”,众多诗歌中的一篇。不必再点评,大诗人。我今天写作《南北朝那些事儿》,蓝本之一出自沈约之手的《宋书》。

沈约出自江南望族,他不是北方渡江的士族,是土生土长的江东大姓。“江东之豪,莫强周、沈”,周是周处一族,沈即沈约家,沈约的祖父便是刘裕时代北伐名将沈林子。

做为江东豪族,沈约并非长于蜜罐之中,幼年遭遇不幸。父亲在元嘉三十年那场子弑父的政变中扮演不光彩的角色被杀,从此家道中落。沈约勤奋好学,昼夜读书,母亲怕他累坏身体,常常偷偷减掉灯中的油。才学和勤奋成正比,无可争议。

沈约最大的败笔即是政治。政治是个大染缸,极少有出淤泥而不染者。他和萧衍、范云,还有之前死掉的王融、谢朓,均是竟陵八友之一。可是当萧子良走背运时,沈约投靠齐明帝萧鸾,保着乌纱不倾。当萧宝卷败死之际,他又想到好朋友萧衍。

见人要有见面礼,萧衍此时位极人臣,送什么礼呢?沈约备了三份大礼。

三份大礼不能马上拿出来,要先试探受礼者是否能收,如不愿收取,还要耐心细致地做工作。

萧衍待老朋友们不薄,各各加官进爵,沈约已做到骠骑司马。朋友见面可以开门见山,沈约劝萧衍称帝。沈约的话可谓正中萧衍心事。但是称帝是件大事,搞不好身败名裂。想当年孙权劝曹操称帝,曹操尚说“是儿欲踞吾著炉火上邪。”

沈约见萧衍犹豫,便将如今的国内形势逐一缓缓道来:“今与古异,不可以淳风期万物。”沈约说,现在和过去形势不同,不应用淳厚标准来衡量今人。现在社会什么风气,自私自利,极端个人主义,门阀金钱崇拜。谁讲正义?谁讲道德?没有人讲。

“士大夫攀龙附凤者,皆望有尺寸之功,以保其福禄。”将士们跟随您南征北战,不辞辛劳,无外乎盼望升官发财,兴旺门第,这是战争的目的。为天下开太平,为万民谋福祉,现在扯不上。

“现在七岁小儿、荒野村夫都知道齐王朝完蛋了。天意人心在,您谦虚没用。”沈约的话打动萧衍,沉吟道:“容我三思。”沈约连连摇头,“您当初在襄阳建牙之时应当三思,现在王业已成,怎么能犹豫呢?如果不早定大计,将来天子还都,君君臣臣,难道还有人帮明公作贼吗?”

沈约怂恿人篡位,干得不光彩。王莽、刘裕、萧道成图谋改朝换代的时候,尚无人敢像沈约这般肆无忌惮。如同沈约说的那样,这是社会风气,无关正义。

萧衍动心了,沈约走后,召见范云告知此事,范云大力赞同。萧衍满心欢喜,说道:“智者所见略同,你明早可与休文一同来见我。”

范云找到沈约,告诉说明天早晨明公要召见我们。沈约多聪明,当然知道为什么事,拉住范云的手说道:“我们定好时间,明天您一定要等我啊。”范云很奇怪,我当然要等你啦,找我们两个嘛。

第二天,沈约早早来到大殿,没到约定时间范云没到。沈约径直进入萧衍的办公室。

礼物可以拿出来了。三张纸,一为加九锡文,一为封梁王文,第三张纸是禅位诏书,还有就是朝廷和地方官员的任命计划。沈约的文采、构思、组织能力令萧衍大为惊讶,一夜之间,好厉害的手笔。萧衍那是文学家、政治家,当时竟然一字未改。

此时范云到了,进不了办公室,卫兵告诉他,大司马和沈约商议重要事宜。范云在寿光阁外徘徊,连道:“咄咄”。咄咄怪事的典故出自东晋殷浩故事,我们以前讲过了。范云为人忠厚,到现在没明白让好朋友耍了。

沈约洋洋得意迈着方步出来,范云赶紧迎上前去,问道:“何以处我?”沈约举起手臂,扬起细长的手指向左轻轻一挑。范云气消了,笑道:“不失所望!”沈约什么意思呢?左仆射,相当于副总理。古代以左为尊,左仆射,第一副总理。

范云进了办公室。萧衍把材料递过去,对沈约赞不绝口:“我与沈休文做了那么多年好朋友,平时不觉得有过人之处。今日才智纵横,可谓明识。你看看吧!”范云嘿嘿一笑,若有所指地道:“公今知约,不异约今知公。”你们今天算是互相了解,知道底细了。萧衍呵呵笑道:“我起兵于今三年,功臣诸将,实有功劳,然成帝业者,卿二人也。”

沈约的为人,以萧衍的老谋深算岂有不知之理。见风使舵,趋炎附势,搞小动作,急于立功请赏,置老朋友于不顾。但是,想做皇帝,要有人捧,要有人造势,要有人干真事,人才难得。萧衍称帝后和沈约关系面合心不合,沈约最终死于猜忌。

范云没有得到想要的职务,萧衍在人员安置上还是做了微调,范云出任吏部尚书、右仆射(组织部长兼第二副总理)。范云与萧衍的关系紧一些,忠心耿耿的人谁都想用。可惜,萧衍称帝一年后范云去世了。否则,别说左仆射,便是尚书令也不在话下。

萧衍先做梁王,荆州的皇帝萧宝融东归途中下诏禅位。如何处理萧宝融,萧衍原本想让萧宝融做个空头藩王,像三国时代亡国诸帝那样。征求范云和沈约的意见,范云“俯首未对”,沈约则说了一句狠话:“不可慕虚名而受实祸。”

萧衍派人给萧宝融送去自杀用的生金,15岁萧宝融洒脱地说了一句豪语:“我死不须金,醇酒足矣。”

公元502年四月萧衍称帝,萧梁王朝建立。频繁战乱的终结,江南进入太平岁月。萧衍雄心壮志与日俱增,为确保新王朝安全,扩张被北朝挤压的生存空间。萧衍发动自刘裕、刘义隆父子以来,声势最为浩大的北伐,军事目标直指淮南。这场战争残酷无比,双方百万大军云集淮河,战争持续二十多年,直至那座高高的浮山堰轰然崩塌。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qw/4372.html

上一篇:决战前夕
下一篇:东昏侯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