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趣闻

高欢本事

历史大观园 历史趣闻 2020-06-02 23:45:38 0

贺六浑,汉名高欢,东魏王朝大丞相,北齐帝国实际开创者,所谓的神武皇帝。高欢的地位和经历与曹操相仿。自己做丞相,儿子做皇帝。遗憾也相同,没能击败最大的敌人宇文泰,致使天下三分。高欢的出身和性格与刘邦近似,出身草莽混混,性格豁达、俭朴、大志、好女人、有心计,懂得笼络人心,而且相貌俊拔英武,明星气十足。南北朝有追星的社会风气,高欢拥有自己忠实的粉丝团。与现在的明星不同,他的粉丝是数以万计的鲜卑武士。高欢曾在战争最危急的关头,含泪一曲“敕勒歌”,合唱者数万人,重新激荡起溃败之军的高昂士气。

六镇鲜卑

高欢祖籍渤海蓚(今河北景县)。曾祖高湖,在后燕为官,就是那个曾经力劝慕容垂不要让太子慕容宝为主帅伐魏的高湖。祖父高谧和北魏重臣高允是同族兄弟,官至侍御史。官虽然做得不大,大体是四品吧,但侍御史一职由清品担任,可见高家属于河北一带的士族。高谧犯了事,发配到怀朔镇效力,一家子都迁来了。

怀朔镇在哪里呢?在今天的内蒙古固阳西南,怀朔是一个军镇。北魏建都平城之后,为防止北方柔然汗国的侵扰,保卫国都,帝国在平城以北设立六个军事据点,称为六镇,由西而东依次为: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今内蒙古五原东北、固阳西南、武川西、四子王旗东南、兴和西北)和怀荒(今河北张北境)。六镇是统称,还有其它的一些据点。

六镇均处在阴山山脉的隘口,构成一条向北的军事防线。六镇之所以重要,因为它处于帝国战略进攻或战略防御基地位置。“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虽说这是汉人的诗,搁到这儿,非常形象。

六镇的南方,即阴山之南,东起濡源、经大宁、过代郡、阴馆、西至五原、棝阳,是北魏帝国初期重要的畜牧业和农业区。自道武帝拓跋珪开始,除了当地的拓跋联盟部落之外,历代帝王均将各族人民迁徙到这个地区屯田,后改为计口授田,发展生产。拓跋珪南下中原、拓跋焘平定北方所仰仗的主要粮食、财物多来自于漠南和塞上的畜牧业及屯田,兵源亦出于此处。

为与柔然作战,帝国将北方军事力量集中在六镇,每镇设置镇都大将,镇将由拓跋王公或鲜卑贵族之中出色的人才担任,戍防的士兵大多是拓跋联盟各部落的牧民和中原豪强地主的高门子弟,六镇俊杰云集。

历代皇帝对六镇防务非常重视,频繁巡视,帝国对柔然发动的战事均从六镇发起。六镇士兵多次北征,次次深入漠北,劫掠柔然各族,俘获或得到朝廷赏赐的财物颇丰,成为帝国富裕阶层。六镇将士积累军功升迁迅速,魏国上下以守边为荣,六镇军民被朝廷称赞为“八国良家、国之肺腑”。

六镇是中国历史长河中一颗闪亮的星辰。六镇改写北朝历史,改写中国历史。可以说无六镇则无北齐北周,无六镇则无隋和大唐。既无高欢、宇文泰家族,亦无杨坚、李渊家族。诚然,高欢、宇文泰、杨坚和李渊的祖先均非六镇原住民。然而他们的发家史要从六镇讲起,从中国历史这段曾经绚烂辉煌而今神秘莫测的鲜卑文化讲起。

打一个比方,我们可以清楚理解六镇与中原地区的区别。如果我们把中原看成基督徒的世界,那么六镇就是穆斯林。现在的情况是,中原是汉人世界,六镇是鲜卑人。

北魏前身是游牧民族,鲜卑文化铸就六镇辉煌。随着均田制地推行,农耕文明兴起,农业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大幅增长,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朝廷将注意力转向富裕的中原地区,平城不再是都城,其它地区不再向塞上运送粮食物资。北魏帝国的战略方向随之发生变化,不再向北用兵,转而向南用兵,防止南朝进攻,以求完成国家统一,江淮一线成为军事经营的重点。没有战争,六镇军民不能掠夺柔然等北方民族的财货,成为自给自足的地区,遇到天灾人祸,满足不了自身需要。

皇亲重臣不肯再到六镇为将,一些长期得不到升迁的庸才出任镇将。这些人到了边关,唯知聚敛钱财,为与迁入中原的大鲜卑贵族攀比,效仿他们广占良田。中原土地广阔,弃地多,而漠南土地早在拓跋珪时已经开发得差不多了。你把好地占了去,镇户们只能耕种贫瘠的土地,六镇经济衰退,人民生活变得窘迫起来。

北魏政府更加看不起六镇地区,文成帝开始就有把罪犯发配到六镇充军的例子。到孝文帝以后,六镇干脆成了囚犯的收容所。各地犯人纷纷聚集到塞上,与拓跋联盟诸部落的中下层平民杂居共处。这些牧民曾经构成北魏帝国的主要军事力量,从拓跋力微开始,祖祖辈辈跟随拓跋鲜卑人扩土开疆,入主中原,赢得了财富和荣誉。现如今,鲜卑人南迁的发达了,留在塞上地区的大部分鲜卑和各族平民沦落为封建农民,和罪犯同伍,地位一落千丈。六镇将士里面的一些鲜卑贵族子弟苦熬一生也不过熬个军主,与洛阳的鲜卑子弟有云泥之别。

高欢就是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祖父好些,父亲高树身为配军之后,整天混在一帮强盗、扒手、罪犯之中,吃喝玩乐,不务正业,高家彻底败落。

公元496年(北魏太和二十年)高欢出生在巍峨、壮阔的阴山主山脉大青山脚下,和宋武帝刘裕一样,一出生母亲韩氏去世,正好高欢的姐姐同时临产生子,高树便把他寄养在姐夫怀朔镇狱队长尉景家里。

大青山又名黑山,“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花木兰出塞走得就是这条路。怀朔镇当道而立,扼中道白道之咽喉(中道即今包头古道,白道即今武川至固阳路)。

高欢出生在白道之南,大青山南面是一望无际、天野苍茫、牛羊肥壮的敕勒川,这个地区是历代鲜卑人的聚居地,拓跋鲜卑龙兴之地,当地人都说鲜卑话,胡服骑射。

鲜卑与汉人一样,从来不是一个特有的民族。兼容包杂,不断融合。与其说鲜卑是一个民族,莫如说它是一种文化,一种信仰。六镇聚集各个民族的人,鲜卑、高车、汉、匈奴、柔然、乌桓、羯等等,他们都称自己是鲜卑人。鲜卑文化把他们凝结在一起。

高树已经融入鲜卑,信仰鲜卑文化。在那种环境下,你不加入鲜卑人没有出路。如同欧洲中世纪十字军与穆斯林的千年对抗。所以,我极端推崇孝文帝,如果没有孝文帝的汉化,中国将像欧洲那样长久分裂。因为在西晋民族大迁徙时代,中国胡族人口已超过汉人人口,甚至不包括南方蛮族。鲜卑做为一面与汉文明分庭抗礼的文化旗帜被孝文帝硬生生折断。

高树这个名字本身带有浓浓的鲜卑色彩,高树给儿子起了个正宗的鲜卑名字,贺六浑。高欢生于塞外,长于漠南,继承游牧民族嗜血粗犷的性格和豪迈坦率的胸怀,住穹庐,牧牛羊,完完全全一个鲜卑人。有一点必须提到,高欢的汉语相当流利,不完全因为北魏国官方语言为汉文,与本家血统有关。

娶亲

高欢长大之后,目有精光,长头高颧,齿白如玉,仪表堂堂,性格深沉有大度。《北齐书》说他有豪杰之姿,不算过誉,因为高欢被一个性格高傲的鲜卑贵族女儿看中,死活要嫁给他。

看中高欢的女孩叫娄昭君,父亲娄内干,鲜卑族豪强。家僮数以千计,牛马以谷量,不能按群数,要按一山谷两山谷那么数,足见其富。娄家才是真正的鲜卑人,货真价实的拓跋鲜卑人。娄氏是孝文帝汉化后改的姓,原本叫做“匹娄氏”,跟随拓跋力微来到匈奴故地的家族。

娄昭君并非漂亮女人,但明理聪慧,家有势力。娶老婆实在不须美艳动人,也不须才华出众,丑妻家中宝,无才便是德。有一条很重要,明理。每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默默付出的女人。

漠南代北的豪强大族争着为儿子下聘礼,她一个没瞧上眼。有着落雁之容的汉代和亲美女王昭君的青冢就在大青山黑水河畔,可能对娄姑娘有不小影响,娄昭君决定自己选夫婿。

一日出游,娄昭君偶然间望见站在城头值勤的高欢,吓一跳,一见钟情,自言自语道:“这才是我的丈夫呀!”娄昭君不简单,目光如电,就这一句话,六个儿子三个皇帝三个王,外加一群公主。

娄昭君铆足了劲非要嫁给高欢。娄家不同意,高欢一个穷小子,镇民镇民,除了当兵还能有什么出息。瞧他爹那样儿,游手好闲,一贫如洗。但是,北朝不同于南朝,北朝女人有地位,说了算。反对需要理由。娄家父母当即发话,只要高欢拿得出聘礼,女儿跟他走;拿不出钱来,一边晾快去。

聘礼送到,分文不缺。乌鸡变凤凰,娄家父母大吃一惊。不管人家去偷、去抢,娄家一诺千金,娄昭君成为高欢的妻子。

高欢还是那个穷小子,昂贵的聘礼原本就是娄家的财物,不过让娄昭君倒了一下手。用娄家的钱娶娄家的女孩,娄昭君倒贴万千彩礼嫁了穷光蛋。

不少女人想嫁金龟婿,不惜费尽心机。娄昭君的钓法最简单实用,却也最难,需要一双慧眼。

不管男人、女人,改变生活和地位最快的终南捷径便是寻一位有权势、富有的家庭出身的配偶。一结婚,有房有车,少奋斗二十年。

高欢拥有人生第一匹马。马对鲜卑人来说至关重要。走马鲜卑儿,没有马算鲜卑人吗!凭借妻家社会关系,高欢谋到差事,成为怀朔军镇的一名队主。北魏军队的编制军、幢、队,队主大体相当于营长。

交友

钱财得来轻易,自然不会珍惜。高欢的朋友越来越多。怀朔省事司马子如、刘贵、贾显智、户曹史孙腾、外兵史侯景、蔡俊,加上姐夫尉景,八人交情莫逆。这些位都是仗义任气称雄乡里的好汉。恭敬地讲,叫大侠;实事求是一些,小团伙弟兄,高欢就是老大。做老大,要么有钱,要么拳头硬,恰好高欢样样俱备,还有娄氏家族女婿的身份。

看看这几位的家底,会明白六镇中层社会是些什么样的人。八个人多是六镇军队和地方的基层干部,或是他们的子弟。

鲜卑人尉景是高欢的姐夫。蔡俊,甘肃渭源人,将门之子,父亲任职六镇做将军。匈奴人刘贵是刺史的儿子。孙腾是从凉州迁来的汉人。

司马子如,河内温人(河南温县),提到河内姓司马的人,大家一定会和晋朝皇室司马家联系上。不错,司马子如系司马家族成员,八王之乱时举家迁往凉州,世代居住。太武帝拓跋焘平凉,大规模迁徙人口到漠南,他家又迁到云中。这家谱,司马子如自个说的,信不信随便。司马子如机警聪明,有口才,能说会道,幽默滑稽,好说笑话,尤其喜欢讲黄段子,兄弟们当中属插科打诨的主儿。高欢做了丞相、渤海王以后,发生家庭纠纷他也管,那是后话。

侯景,有人说是朔方人,也有人说是雁门人,据说祖先是羯人。小时候放荡不羁,调皮捣蛋,左邻右舍没有不怕他的。长大之后,形象不乍地,脚有点跛。身高不满七尺,上身长下身短,眉目疏秀,宽额头高颧骨,红脸膛,胡须没几根,说话时声音嘶哑,低着脑袋左顾右盼。

人不可貌相,侯景骁勇有膂力,善骑射,作战不仅勇敢,且有智谋,选到怀朔镇当兵,打柔然立下战功,荣升军官。如果这个时候你告诉侯景,他会做南朝皇帝。怕这位羯人瘸子会狞笑着割下你的肉做烤肉串。

在北齐开国重臣里面,旧交情的朋友,刘贵和侯景具有军事才干,刘贵尚差一点,侯景是高欢军事方面最倚仗的人,独当一面,战区司令官,元帅级的将领。

八人来自四个不同的民族,汉人、匈奴人、羯人和鲜卑人,而且在漠南住了不止一辈,他们都认为自己是鲜卑人。

公子哥们凑一块,整天喝酒吃肉、飞鹰走狗、打猎游玩,没什么正经事干。高欢不把家里钱当回事,史书说他轻财重士。不舍得花钱做不成大哥,更做不了英雄。高欢人生第一桶金来自于娄昭君。一般说来,花老婆钱的人吝啬。高欢花得不手软,大把大把地花。

拿人的手短,吃人的嘴软。弟兄们名义上捧着高欢,实际心中不以为然,直到一件颇为神秘的事件发生。

起因是刘贵得到一只珍贵的白鹰,那是只矫健的猎鹰。哥几个出动,在大草原上纵马飞驰,射鹿逐兔。

白鹰发现一只红兔,自天空俯冲而下。红兔闪转腾挪,窜到一处沼泽旁的茅屋里,白鹰也冲到。红兔眼见撞到屋上,从门里跳出一条恶狗来,连兔带鹰一块咬死。高欢勃然大怒,抽出鸣镝,弯弓射去,倒霉狗当场毙命。

屋里人不干啦,两个棒小伙子揪住高欢的衣服让他赔狗。一位双目失明的老太太颤颤巍巍出来,拎着拐杖呵斥俩儿子:“你们怎么敢冒犯贵人!”

狗不让赔了,取瓮中酒、烹羊接待贵客。老太太挺能吹,说自己会相人,哆哆嗦嗦把众人挨个摸了一遍,赞叹道:“都是贵相呐!”然后指了指高欢说:“不过,你们的事业成功与否全靠这位。”又点评一句:“司马子如必居高位,贾显智不得善终!”

众人寻思,贾显智的父亲官居沃野镇长史,哥哥乃薄骨律镇的将军,在座的人物均比贺六浑强。一个穷小子娶了门好媳妇就能喷云吐雾了。迷信最能蛊惑人心,心理影响,虽说半信半疑,众人此后对高欢比较敬重。

批八字、相面有它神秘之处,否则岂有那么大的生命力。自然界有规律,人生也有规律,譬如行星通过特定的运行轨道自转围绕太阳运行。

“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这是周易告诉我们的最简单道理。人生必须像星球般自转,不自转会脱离特定轨道坠入宇宙之间,成为陨石毫无作用。不过要想预测规律,必须遇到深谙此道之人。打板算卦的多了去,让人骗些钱财只能自认倒楣。

老太太无疑是此中高手。贾显智出道最早,日后在尔朱荣、北魏皇帝元修和高欢之间见风使舵,最终背叛高欢,做了八兄弟的叛徒遭唾弃横死。司马子如则成为东魏国的总理、“四贵”之一、北齐的太尉。

司马子如是《魏书》作者魏收的伯乐,他讲的故事,魏收势必洗耳恭听。但是,故事不是司马子如编出来的,参与此事的人很多。后面那一段,明摆着是几位奉承高欢的。吃完饭,众人走出数里之外,又回去看了一下,那地方根本没人住。噢,原来老太太是神仙啊!没事回去干什么呀,想再蹭一顿?

散财

天下不乏伯乐,怀朔镇将段长欣赏高欢,对他说:“君有济世之才,终不会无所作为!”任命他为函使,函使就是传递官府信件的官差,如果你认为只是个邮递员就错了。高欢堂堂一队长,正营级,怎么可能当邮差啊!

北魏时代不像当今社会,通信这么发达,那个时候没有手机电话,地区闭塞,好多人一辈子走不出自个一亩三分地。传递官府机密函件不是随便哪个人可以做的,何况六镇是帝国的军事重镇。函使来往于朝廷与镇府之间,能够接触到京城的达官显贵,了解首都政治、军事、经济的动向,所以说,函使的官职不会比队主小。

高欢做函使干了六年,风里来雨里去十分辛苦。洛阳负责接收函件的令史麻祥觉得他挺不容易,有一次赐肉吃。

高欢吃饭有个特点,不喜欢站着吃,四平八坐。麻祥不高兴,心想我这么大一官,恩典你吃肉,你不毕恭毕敬、千恩万谢,屁股往那一拍就开吃,什么德行。麻祥变了脸,喝令手下狠揍这个没大没小、不懂规矩的邮差。

肉没吃上,白挨四十鞭子。高欢没觉得令史多大的官,官大一级压死人,越是官小越牛气,憋一肚气的高欢跑到街上,又看了一出火烧张宅的好戏。

一瞬间,高欢感觉洛阳的鲜卑人非常可怜。为了薪水,为了房子,为了社会地位,含屈忍辱,低三下四,直到梦想破灭,才不惜犯法,游行示威,烧房杀人。可是,塞上的鲜卑人呢?他们豪气凌云,我行我素,拥有一颗自由的心,然而生活窘迫,甚至难以为继。

财富束缚人的生活,侵蚀他们的精神。人们堕落了,变成钱的奴隶。为了钱出卖灵魂,为了钱出卖意志。全是汉化带来的罪恶,他们身上没有鲜卑人的骨气,文明令人变得可悲可怜。

洛阳充满罪恶,洛阳的阳光都是有毒的。当人们意识到被欺骗的时候,世界末日快要到了。

高欢回到塞上,花钱更加大方,结交天下豪杰。高欢善于思考,心机深沉,并不喜欢多说话。史载“深密高岸,终日俨然,人不能测。”不与妻子沟通,也不解释。娄昭君默默地看着丈夫散尽家财,一言不发,从不阻止。她相信,丈夫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亲戚朋友一看,怎么回事?贺六浑受什么刺激了,鞭子抽晕啦!高欢道:“我到洛阳看到一件事,禁军将士们火烧大臣张彝宅院。朝廷害怕发生兵变不管不问,政事搞成这般模样,天下事可想而知,财物保得住吗?”

从这件事上,高欢看出北魏帝国危机重重。官僚主义、腐败、缺乏进取心,最重要的是帝国内部的矛盾不可调合了。

高欢久居塞外,妻家是鲜卑贵族,自己又是军镇的一名军官,他知道塞上的鲜卑人需要什么。而朝廷不考虑改善六镇的生活,任由洛阳大贵族疯狂敛财,地区差距越拉越大,北方鲜卑人生活在最低层。

当人们开始激烈反抗,朝廷很快妥协,这样的朝廷威信何在?北方鲜卑人迟早要造反,腐败的朝廷无力镇压,国家必将大乱。

最先看到机会的人,才能处在命运的制高点。高欢树下大志,要澄清天下。做大事需要人才,钱是找到人才的捷径。没有人才,乱世中钱财只是空中楼阁。

形势如同高欢预料,一场将北魏帝国拖入战乱的兵变悄悄酝酿着。而此时此刻,帝国的女主人沉浸在情欲中难以自拔。

情人

胡太后最著名的情人便是那个叫做“杨白花”的男人。情人南渡长江一去不返,大江两隔,只能将怀念寄托到歌声中。杨白花投奔敌国并非害怕做胡太后的情人,而是因为家中发生一起悲剧。

杨白花的父母赫赫有名,父亲打虎将军杨大眼,母亲潘将军潘氏。这对军中的神仙眷侣共有三个儿子,长子甑生,次子领军,三子征南。做为北朝一员虎将,杨大眼的生命与战争相连。故而儿子起名叫领军和征南,这应该是小名。据推测杨白花便是二子领军,到南朝后改名杨华。

钟离大战后,杨大眼带着战败的羞辱来到帝国北疆当兵劳改。对于这么一名战功赫赫的万人敌,宣武帝元恪抱着警诫后人的态度,两三年后杨大眼被特赦。杨大眼返归洛阳之时,观者如山,挤满大街小巷。人们争先恐后一睹当世第一虎将的风采,钟离大战的失败丝毫没有影响杨大眼在魏国军民中的人气。

谁也不曾想到,一件意外事使杨大眼回家的喜悦变得无比愤怒。心爱的妻子潘氏背叛了他,有了小三。告密者是他的女婿赵延宝,想必此女非潘氏所生。杨大眼忍受不了巨大的羞辱,像水泊梁山好汉那样怒杀潘氏,随后娶了继弦,一位皇族女子元氏,家庭悲剧诞生了。

爱兵如子的杨大眼从此性情变得暴躁,喜怒无情,经常鞭打士兵。不久,遭受爱情折磨的一代虎将病死于南方边境。

杨大眼死后,家中发生遗产之争,这是所有多妻家庭的悲剧。杨家儿子们争得不是钱财,而是世袭的子爵。杨白花自然站在兄弟们一边,跟着哥哥向后母元氏讨要父亲的大印和绶带。元氏傲慢地指着隆起的肚子道:“开国子爵是我儿子的,你们这些婢女的儿子休想。”

羞辱我们可以,不能羞辱我们的母亲,三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动了杀机。

杨大眼的灵车回洛阳,出南方边城七里时夜色降临,众人安下帐蓬安歇。二更天,兄弟三人身穿孝服气势汹汹来到棺材前开棺。赵延宝喝止道:“你们要干什么!”

仇恨可以隐藏,只是未到发作的时候。面对杀害母亲的仇人,杨征南二话不话,弯弓射杀赵延宝。惊得元氏狂奔出帐,失足落水。杨征南拉弓又要射,大哥甑生拦住:“天下哪有杀母之人。”

兄弟三人抱着父亲的尸体夜奔襄阳,投奔南朝。梁朝皇帝萧衍万万不曾想到,令他心惊不已的魏国虎将杨大眼会葬在江南。杨家兄弟三人永远留住南方,杨白花改名杨华出仕做官,竟然封了侯。从萧衍心里讲,他一定希望侯爵由杨大眼来做。

杨白花飘落江南,北朝少了一位英气勃勃的年青人,胡太后青春寡居的生活又陷入空虚与孤独。风流的女人永远不愁没有男人。时隔不久,胡太后爱上自己的小叔,清河王元怿。

胡太后选男人的眼光真的不错。元怿是孝文帝元宏第四子,姿容俊美,敏惠过人,文才出众,宽厚仁爱,诸王中的佼佼者。胡太后倾心爱慕,经常以讨论军国大事为名召进后宫。女人追求男人的成功率高,何况胡太后美艳迷人。元怿在妖艳女人炽热激情的魅力攻势之下缴械投降,成为胡太后寝床上的情人。

女人喜欢英俊才气的男人,如同男人喜欢漂亮性感的女人,无可厚非。偏偏胡充华是太后,爱上的是小叔子,难免少不了淫乱的指责,给图谋不轨的野心家留下口实。

元怿既是当朝皇叔,又做了太后的情夫,权倾内外,威震朝野,不免得罪人。他得罪了两个不该得罪的人,元叉和刘腾。

元叉系北魏皇族,胡太后的妹夫。南北朝人起名好用佛教梵语词汇,如同现在的人喜用英文音译,元叉小名夜叉。这位天龙八部之一的鬼神总管禁军,凭借裙带关系,骄横不法,元怿整过他。卫将军宦官刘腾本是胡太后的人,因人事关系与元怿闹得很僵,两人勾结起来准备除掉元怿。

前任大内总管刘腾是搞阴谋诡计的老手,第一条毒计想出来了。几天后大臣宋维告发有人试图拥戴元怿称帝。皇族最怕的罪名即是谋反,元怿是皇帝的五叔,由他做皇帝顺理成章。

特别调查小组侦讯元怿,经查无实据。元怿背后有胡太后做靠山,又是亲王,刑讯逼供和莫须有这些手段用不上。

毒计不毒宣告失败,刘腾阴险的脑子里又想出更毒的计策。釜底抽薪。除掉元怿必须除掉胡太后。谁能搞掉胡太后呢?只有小皇帝。

御膳房厨师向小皇帝元诩自首交待:皇叔元怿让他向皇帝饭菜中下毒,事成之后保证大富大贵。十一岁的元诩是个普通小孩,惊出一身冷汗。元叉和刘腾忙向皇帝表忠心:“陛下宽心,有禁卫军在怕什么!”

经过一番谋划,元叉陪小皇帝来到显阳殿,埋伏下禁卫军,召元怿入宫。刘腾关闭永巷门,把胡太后挡在嘉福殿。

元怿入宫,元叉一身甲胄将他拦在含章殿后。元怿没有意识到危险,傲慢地喝斥道:“你要谋反吗!”元叉阴阳怪气地回道:“元叉不谋反,正欲捉谋反之人!”喝令左右禁军拿下元怿。

元叉和刘腾不敢怠慢,召集会议,威逼大臣们认可元怿谋反的罪行,逐个签字,谁不签谁是同伙。事后,拿着大臣们的联名奏章让小皇帝看。元诩一瞧,众口一词,那就是谋反啦,杀!元叉怕发生变故,连夜杀掉元怿。胡太后怎么办?小皇帝糊涂,胡太后精明得紧,日后饶不了他们。

元叉伪造胡太后诏书,还政小皇帝。皇帝长大亲政,胡太后该回后宫享福去了。哪是享福,完全是关押。胡太后被幽禁在北宫宣光殿。宫门昼夜长闭,如同监狱。刘腾亲自掌管钥匙,谁都不许入内。刘腾忙得很,让他给胡太后换衣服送饭,一日三餐准点准时,那是不可能的,又不是他亲妈。

宣光殿不送衣服,还时常断米断面。胡太后衣食无着,忍饥受寒,伤心后悔。为情人遇害伤心,为用人不当后悔,徘徊叹息:“养虎却被虎咬了,说的就是我呀。”刘腾和元叉都是胡太后一手提拔的亲信,弄到这种地步,只能怪自己无识人之明,用错了人。

囚禁胡太后,元叉、刘腾当政。两人不懂治理国家,只懂搂钱。国家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一个聚宝盆。

刘腾对钱讲义气,不论公事私事,只看所送财物多少行事。送十万办十万的事儿,送百万办百万的事儿,甚至盘剥到塞上六镇,每年收入利息以亿计。

元叉嗜酒好色,贪图财宝贿赂,处置政务随心所欲。他的父亲、妻子、儿子接受下级贿赂,操纵官府,无人敢管。风气波及全国,各级官吏全是贪污受贿的人,连郡县小官吏的任命都要请客送礼。

北魏百姓贫困窘迫,人心思乱。朝廷中不满元叉的人陆续发动政变,图谋再次拥立胡太后。胡僧敬、相州刺史元熙、总领禁军的右卫将军奚康生先后事败被杀。朝廷内部争权夺利,动荡不安,更大的风暴到来了,那是从六镇刮来的暴风。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qw/4368.html

上一篇:六镇大起义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