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趣闻

长颈鹿来到大明宫竟变成麒麟?究竟怎么回事?

历史大观园 历史趣闻 2021-08-16 06:40:57 0 朱棣

也许,历史不是你认为是那样的就是那样的。在当时历史背景下,当事人为什么会这么做?这个事件是如何发展出来的。这篇文章“长颈鹿来到大明宫竟变成麒麟?究竟怎么回事?”或许能够给您答案。

英明神武的永乐大帝朱棣曾经办过一件糗事——一头从非洲来的长颈鹿被他认定为麒麟,还让画家专门画像,让文人写赞作赋。这些证据都保存了下来,他硬是把这件糗事办成了“铁案”。

此事正史真有记载,《明史·成祖本纪》中写:“(永乐十二年)真腊进金缕衣,琉球中山王供马,榜葛剌贡麒麟。”

意思是这一年,来了一些外国使臣,有人进贡金缕衣,有人进贡宝马,有一个叫榜葛剌的国家给我们皇帝进贡了麒麟。

虽然只是简单地一笔带过,但是能入史书的没有小事,何况这件事震惊天下。因为对于一个封建王朝来说,出现一只麒麟,比我们现在突然抓到一只恐龙还要惊喜万分。

历史上,传说汉武帝曾得到过麒麟。元狩元年,即公元前122年,冬十月,帝行幸雍祠五峙,获得“白麟”,主祥瑞,帝作白麟之歌,为此还特意将原来的年号元朔改为元狩,以庆吉祥。又传说宋太宗亦曾获过麒麟,当时也是满朝称贺。

那现在麒麟出现,是不是也代表着一个盛世的开端呢?是不是暗示朱棣和汉武帝有一样的雄才大略?

永乐十二年,带着豪华船队下西洋的三宝太监郑和在非洲意外地见到了长颈鹿,他认为这就是“麒麟”。郑和还觉得应该把这个宝贝奉献给皇上,于是他策划让榜葛剌国派人到大明宫廷去进贡,礼物就是这中国人从来没见过的长脖子“麒麟”。

榜葛刺国是现在印度或孟加拉地区的一个小国家,即《诸蕃志》所述的鹏茄罗国,这个国家当然也讨个天朝上国的好,于是就派人带着“麒麟”不远万里地来了。

当时是公元1414年的农历九月,刚刚从漠北回来的明成祖朱棣接到奏报,榜葛剌国奉表来贺,最重要的是他们竟然带着千古难得一见的瑞兽“麒麟”来了!

说到一个“瑞”字,不能不介绍一下古人非常重视的祥瑞之兆,祥瑞可不是谁想有就有的。尤其是麒麟出现,代表着圣人治世,万物祥和,代表着太平盛世的来临。祥瑞还分为六等,分别是嘉瑞、大瑞、上瑞、中瑞、下瑞、杂瑞。而在这六种祥瑞中,“麒麟现世”排在第一位,比龙凤、玄武、白虎的地位还要高。晋征南大将军杜预撰写的《春秋左传·集解》一书云:“麟者,仁宠也,圣王之嘉瑞也。”其他诸如地涌甘泉、天降甘露又或者天现明星、禾生九穗这些祥瑞,完全跟“麒麟现世”不是一个档次。所以,大家就可以体会到一点永乐帝的激动心情了。

当进贡麒麟的榜葛剌使团进入南京时,百姓们可以说是观者如堵,终于看到了头生肉角,马蹄牛尾,浑身花纹,脖子长长的麒麟。这可真是天生异相哦!可是,麒麟的脖子有必要长这么长吗?长相这么怪,似乎一点也不像狮子,跟古书上描述的不太一样。但是也许古人根本没有见过,只是凭想象瞎写的。

永乐帝亲自在奉天门举行盛大的典礼迎接瑞兽,当榜葛剌使者带着“麒麟”出现的时候,高高坐在龙椅上的永乐帝和文武百官在兴奋之下也有一丝狐疑。这麒麟长得倒是挺温和的,但是跟古书上的描述差得有点远。尽管有人心里犯嘀咕,但是没人敢说话,毕竟当朝的永乐皇帝杀人如麻,是个狠角色。

别人都可以不说话,皇上得表态,毕竟人家这么一腔热诚不辞万里地来了。宝座上的朱棣沉吟了一下,开口道:榜葛剌进献麒麟有功,着有司赏赐。皇上认可这是麒麟,金口玉言给这事定了性。于是百官全部拜伏在地,山呼万岁,庆贺皇帝得此顶级祥瑞!

“盛德之隆,天眷之至,实前古未之有也。”大学士沈度献《瑞应麒麟颂》,户部尚书夏元吉也献《麒麟赋》,朱棣于是授意画师绘制了《麒麟图》。这幅画“不幸”被保存至今,看官如果有兴趣的可以去台北故宫看真迹。

“麒麟”乌泱乌泱成群结队,“祥瑞”多得招架不住,永乐帝怎么看?

虽然这只“麒麟”长得有点怪,但它体型巨大、性情温和,可以体现仁厚君子的谦谦风度,重要的是与古书上所叙述的麒麟“基本”吻合。于是,皇上超常规重赏了榜葛剌的来使,并在第二年命侯显携诏书前往榜葛刺赏赐该国国王和王妃。榜葛刺永乐六年就开始进贡,但这一次才受到如此隆重的礼遇,甚至得到大明朝的“回礼”,充分说明了麒麟在永乐皇帝心里的分量。

郑和这次利用外国使臣拍皇上的马屁确实大有心机。永乐皇位来得不正当,虽然过去十几年了,但是百姓和臣子们仍然有人认为他不是正统。现在,天赐吉祥,顶级祥瑞麒麟出现,挡都挡不住的天恩浩荡,那朕的天子之位还有人敢再说来路不正吗?

《礼记·礼运第九》:“麟、凤、龟、龙,谓之四灵。”可见麒麟地位与龙同等。古人把雄性称麒,雌性称麟。《宋书》载:“麒麟者,仁兽也。牡曰麒,牝曰麟。麒麟是吉祥神宠,主太平、长寿。”所以,麒麟出没,必主祥瑞。

历代文人看重麒麟的原因还有一个不得不提,孔子与麒麟有神秘关联。相传孔子生前和逝前都出现了麒麟。生前,有麒麟在他家的院子里“口吐玉书”,上写道:“水精之子,系衰周而素王。”《史记·孔子世家》记载,鲁哀公十四年“西狩获麟”,孔子为此落泪,表示“吾道穷矣”。于是写歌:“唐虞世兮麟凤游,今非其时来何求?麟兮麟兮我心忧。”不久孔子去世。

于是,大明天子喜欢“麒麟”的消息不胫而走,后来,天方国等西亚三个国家也分别跟随郑和回来的船队进贡“麒麟”。这三国本并不产“麒麟”,都是从东非地区转运来的。

感觉剧情有点失控,“麒麟”要泛滥。因为在非洲大草原上漫山遍野跑的都是“麒麟”,抓一个来也太容易。要是别的国家都送“麒麟”来,乌泱乌泱的成群结队,“祥瑞”多得一时招架不住,不知道永乐帝会怎么应对。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qw/31504.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