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趣闻

齐国的兴衰

历史大观园 历史趣闻 2020-05-19 15:41:31 0 齐桓公

史上第一个侠客

齐桓公宣布向无赖国家鲁国进军!这次进军是代表大周出兵的,是正义之师、威武之师,一定要让地球人都知道,谁不服从大周,谁就只有死路一条。

鲁国不鸟齐国,是觉得自己堂堂周公之后,以前发这个通知,都是由周公发出的,现在姜小白这小子居然把这个工作抢过去,心里不服,我就是不参加,你能怎么样?大不了说我旷工一天,下文警告、记大过一次,现在谁还在乎这种处分?你警告,你记大过吧,老子不理!

可管仲是什么人?他能干这种傻事吗?他直接就下令部队出发,把鲁国灭了再说。而且把口号喊得比天都大,打着周王的旗帜,一下就把鲁国全面地孤立起来。

鲁庄公看到齐国的大军真的浩浩荡荡开来,这才知道问题严重了。

鲁庄公赶紧开了个会,会议主题是如何对付齐军的入侵。

施伯首先发言:“管仲不是个打没有准备之仗的人。这次他敢于高调出兵,肯定是做好充分准备的。按咱目前的实力,肯定干不过他们。因此,俺的意见是和平解决,而不是武力对抗。”

而这时那个老美女文姜也派人过来,送给鲁庄公一个小纸条,说不要跟齐国打仗啊。

这两个人都说不打才是最好的选择,那最好的选择肯定是“不打”了。再加上其他人都紧闭鸟嘴,只在那里站着,充当“酱油党”最坚定的成员,鲁庄公也没有话说了,就派人过去对齐桓公说:“老大,我服你了!”当然,也不是空洞的表态,而是带上一张地图,把遂邑一带的那块地皮也划过去,从此成为齐国的领土。这个诚意应该够了吧?最后,还要求亲自带着鲁国代表到柯那里把会盟的手续补办完毕,请齐国老大哥一定要答应啊。

齐桓公问管仲:“仲父。答应他们吗?”

管仲说:“当然答应他们。”这哥们儿是后世很多著名政治家的好榜样,虽然知道枪杆子的作用,但更知道政治手段的分量,只要能用和平对话的方式解决问题,最好不要轻易把枪杆子亮出来。而且,现在他们只是想当一下诸侯的老大,并不像后来的秦国那样要统一全国,因此,嘴里可以叫嚣扁谁灭谁,其实也只是吓吓人而已。何况,鲁国是周的兄弟国,你要是灭了它,那这个军国主义的帽子就戴定了,以后,所有诸侯都会把你当成帝国主义,都会团结起来一致对抗,跟齐国死磕到底,以齐国现有实力,估计不用多久就会玩完。再加上,现在霸主工程才刚刚启动,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一定要做得严谨一点,见好就收,以后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

齐桓公现在的主要工作就是听管仲的话,照管仲的意思走下去,因此马上就在鲁的报告上签了“同意”两个字。

鲁国是第一个承认齐国霸主地位的大国,齐桓公心里很爽,他觉得要好好地让鲁庄公体会一下齐国的强悍,因此老早就在柯那里布置会场,场地那里全是军容整齐的部队。

齐桓公这时的感觉十分良好。

鲁庄公老远跑了过来,一下马,走在齐国军队的中间,心头充满了危机意识,身上全是汗。鲁国代表团的副团长是曹沫,这时也跟在领导的屁股后面,走进会场。

齐桓公的准备工作做得很好,会议的程序也很简洁。双方各说几句话后,管仲就叫人拿出那个牛血的铜盘请两位老板“歃血为盟”。一听到“歃血为盟”这四个字,觉得很血腥,其实过程却很简单:参加盟誓的人伸着手指从盘里蘸点牛血,然后抹在嘴皮上,然后就对天发誓,让老天爷见证一下,整个仪式就结束,以后大家就得遵守这个纪律,谁要是违抗,老天爷就不会放过你。也就是说,大家一把那血抹到了嘴皮上,就等于这个盟约起了法律效力。

在鲁庄公就要伸着手指去蘸血时,那个让历史永远记住的一幕出现了。

鲁国代表团副团长、第一军事牛人曹沫同志突然冲上前去,一把抓住齐桓公。

齐桓公骂道:“你他妈的也太不文明礼貌了,没有看到我在工作?等下有你跟老子握手的机会。”这哥们儿还以为小曹是他的粉丝,想过来跟他握手呢。

哪知,曹沫的眼睛圆睁起来,大叫:“我就是不讲文明不讲礼貌。”

齐桓公这才发现,这哥们儿一手抓着他,另一边手早就握着一把宝剑,正满脸凶狠地盯着他。

管仲也发觉问题严重了起来,这哥们儿虽然智商高度发达,大事小事都在他的意料之中,可碰到这个突发事件,一时也有点慌了手脚,一边抢上前去,想用身体挡住他的老板——这哥们儿对他的领导确实很忠心——一边说:“你想做什么?”

曹沫冷冷一笑,说:“你们齐国多次欺负我们鲁国,动不动就拿我们来开刀,对我们不断地发动侵略战争,搞得鲁国都处于亡国的边缘了,让你们的心情长期处于爽歪歪的状态,而我们的心情长期处于抑郁之中。这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应该做的吗?你们凭着军队强大,老打我们,我们干不过你们,也就只好采取这个办法来对付你们了。你就骂老子卑鄙吧,老子就卑鄙!”

管仲一听这话,知道这个家伙的动作虽然吓人,但只是为鲁国讨个说法而已,并不是真的要搞定自己老板的脑袋,再看看那个脸面,虽然布满横肉,但也不像个蛮来的人,估计也就是为鲁国讨个面子而已,就松了口气,说:“有什么要求,请说出来。”

曹沫说:“把你们侵占鲁国的土地全部归还。”

管仲一听,这个条件比预期的要好多了。反正地皮原来也是鲁国的,现在还给他们也不是什么巨大的损失,马上回过头去对齐桓公说:“老大,答应他!”

你想想,面对曹沫同志那把杀人的宝剑,管仲就是不说话,姜小白也会毫不犹豫地答应这个条件,当下马上就说:“好,就这么办。”

曹沫虽然打仗不行,打一仗败一次,但这时却聪明得很,并没有在得到齐桓公的口头表态后就退了下去,而是接过那个铜盘,直接对两国国君说:“光口头承诺,只怕过了今天就不算了。还是请两位老板歃血为盟。”

齐桓公一看,真想当场骂出粗口来,本来这些道具都是准备用来签订一个让鲁国有丧权辱国效果的条约,哪知,现在却完全颠倒了过来,丧权辱国的不是鲁国,而是刚当上霸主的齐国。齐桓公气得当场想死,可现在他还能怎么样?只能一脸怒气地按照曹沫的安排,跟鲁庄公办完这道手续。

曹沫这时心眼特别多,在两国国君歃血之后,还觉得不放心。他知道,齐国虽然姜小白是国家元首,但这个国家元首的那两只耳朵全是用来听管仲话的,国家大事小事全由管仲来决定,因此,管仲才是这个国家实际上的最高领导人,就又跑过去对管仲说:“我仍然不放心,咱还得搞个仪式。”

齐桓公一看,就说:“不用了,我一定会把汶阳那块地皮还给你的。连这点都做不到,我还当什么老大?”

曹沫这才收起凶器,退回到他原来的位子,很文明地向齐桓公行了礼。

可齐桓公心里的气却一点没有消停,才散会就对管仲说:“今天实在太气人了。现在这几个家伙都在咱的地盘上,不如把他们搞定算了。”

管仲却不答应。

管仲就是管仲,这哥们儿不管做什么事,都把长远利益放在第一位。现在杀了鲁庄公和曹沫,难度那是一点也没有的,想用什么办法就用什么办法,想在什么时间就在什么时间,可杀了这两个人之后,除了出一口鸟气外,齐国有什么利益?那是一点利益都没有的。在这个世界混,长远利益永远是第一位,其他都是次要的,因此他对齐桓公说:“我坚决反对老大的做法。老大这么做,完全是街头黑社会老大的作风,而不是一个诸侯霸主的气度。咱们想把这个霸主做得长远一点,就得严格讲究诚信。现在咱是丢了那块侵略得来的地皮,如果现在要反悔,那咱就会丢掉霸主的地位。老大算一算,丢掉哪个方面更合算一点?”

齐桓公才当上霸主几天,这时正当得初步有感觉,当然觉得这个霸主比那块地皮强多了,一听管仲的话,便什么话也不说了。

齐桓公虽然目光比管仲短浅得多,但他最大的优点就是知道自己远远比不得管仲,因此,不管自己在什么状态下,都无条件地听管同志的话。这时当然也不例外,听了仲父的比较之后,脸上马上就挂上了笑容,继续好吃好喝地招待鲁庄公,并提高办事效率,简化一切手续,马上把那块土地交割清楚,把政治戏做足,让天下人都看到一个有霸主风范的姜小白同志。

鲁庄公来的时候,怕得精神差点崩溃,想不到现在居然享受到这个待遇,不光天天大块吃肉、大碗喝酒,而且还胜利收回了那块失地,对齐桓公不得不服起来。这哥们儿这段时间以来虽然有点窝囊,但绝对不是猪头,他知道,要是齐国耍起横来,要杀他灭他,那是容易得像放屁一样,现在人家都这么对待他了,他要是还那么嚣张下去,连自己都觉得太不像话了,因此就表示以后坚决地跟着姜小白同志,将革命进行到底。

再次亮剑

卫国和曹国当时不响应齐国的号召,不把齐国的话当一回事,后来看到齐国的部队浩浩荡荡地开过去要对鲁国进行惩罚性的打击,也同时慌了起来,这时看到齐鲁两国和平解决了问题,齐国的表现还真的不错,便都抓住最后的机会,派人前来跟齐国补办加盟手续,拍着胸口说以后不牛了。

不来开会的都摆平了,现在终于腾出手来,收拾那个中途脱离组织的宋国。如果不收拾一下这种革命最不坚定、思想最自私的国家,只怕没有多久,其他国家也会爱理不理,爱来不来,有好事时,大家伸手来抢,谁也不落后,有什么责任要分担时,个个都选择性地失聪失明,退到一边当观众,什么事都关我屁事,这个霸主还有什么当头?因此,对这样的国家必须狠狠地打击。

这次,齐桓公的排场摆得更大。他此前征鲁时,只带着齐国人民子弟兵,这一次却请周王也派几个兵来,对外说是以大周军队为首的多国部队——虽然中央军的实力现在估计连个城管大队都不如,但牌子却响亮得很。齐桓公现在需要的是大周的招牌,而不是要大周的实力。要是大周军队的实力那么雄厚,他齐国还能出什么风头、还能当什么霸主?

这是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多国部队,打击的目标是宋国。

齐桓公在处理鲁国的事上,采取和平的方式,人气指数不断飙升,几乎天天涨停,享受到了和平解决国际事务的甜头,因此在把矛头指向宋国时,他又听从了那个宁戚的建议,派宁戚跑到宋国去,对那个宋桓公御说连哄带吓,最后御说不得不回到现实中来,带着那副可怜的老实相,跑到齐桓公面前,进行了一次深刻全面的自我批评,对自己论资排辈的思想进行了一顿猛批。齐桓公当然很宽宏大量,说了一大堆话,人都不是特殊材料做成的,谁能不犯个错误?谁没走过弯路?只要能认识到错误,改正错误就是个好同志。

之后,双方重新订了协议。

于是,九国就只剩下那个郑国了。

本来,郑国是最先有霸主这个创意的,而且曾经大力实践过,因为实践得太猛,最后与周王还打了一架,还很牛地射伤了周王一回,可因为实力太单薄,除了能欺负一下比他更单薄的周王之外,对别的国家却一点不能怎么样,人家也从不把他们当一回事,于是声势就逐步弱了下来,最后彻底败落,连一点声音也发不出了。不过,他们仍然认为自己是头瘦死的骆驼,仍然想耍一下大牌,对齐国的通知做出一点也没有感觉的态度来。他们以为齐国还不是在走他们的老路,还不是像他们当初那样,发发通知,谁去谁上当。哪知,齐国不是郑国,人家通知书的含金量却足得很,谁敢不来就直接把部队开过去打谁。更要命的是,管仲认为,要把这个霸主当下去,别的国家都可以放过去,但郑国这个曾经有过霸主思想的诸侯是坚决不能放过去的,一定得找个理由把这个曾经的老牌霸主搞定。

这样的理由实在太容易找了。

郑国原先有个大夫叫祭仲,那个角色跟管仲差不多,一直掌管着郑国的大权。只是这哥们儿虽然狠,但水平比管仲差多了。郑庄公的其他水平算不得杰出,但生育能力很强悍,前后一共生了十个儿子。不过,这十个儿子虽然身体健康,但智商都一般,所以,郑庄公在选择接班人时,也就按着老规矩,让大儿子子忽当太子。可到他病重时,头脑又亢奋了一回,对祭仲说:“我看还是让子突接班吧。他比他的哥哥有水平。”

祭仲反对。

郑庄公说:“要是子忽当了老大。子突不服,打起来,恐怕子忽打不过啊。”

祭仲说:“现在就把子突派到国外去,他就不会来争了。”

郑庄公想了一想,觉得这也是个办法,就把子突送到宋国去。然后郑庄公就按照他的计划挂掉了。

那个子忽就按着郑庄公的既定方针,当上了郑国国君,就是郑昭公。

按诸侯惯例,新君宣誓就职后,也跟现在很多国家元首一样,首先得展开一系列外交活动,向国际社会展示一下自己的光辉形象。

当时,几个国家都有插手郑国内政的想法。一个是齐国,当时还是那个齐襄公在位,他觉得子忽很帅,想把女儿嫁给他。哪知,子忽却在人家面前摆酷耍大牌,说我不要齐国的美女,弄得齐国很无奈。另一个就是宋国,现在那个被他老爸视为野心家的子突就在宋国那里过着流浪生活,宋国很想帮他一把,让他当上郑国老大,然后郑国以后就会什么都听宋国的。

祭仲和子忽都把子突和宋国当成潜在的敌人,但又不好公开化,正常的外交往来还是要进行下去的。因此选派到宋国去的人选就有点不好找了。最后,祭仲说,干脆我过去一趟。

这哥们儿以为他去一趟,保证就不会出事,而且还可以看一看子突和宋国的态度到底如何。

哪知,宋国这时很流氓,一看到是郑国实权人物来了,马上就使开流氓的招数。当时,宋国的国君是宋庄公。宋庄公才一跟祭仲会见,连个手都没有握,就大手一挥:“来人,把他给绑了。”

祭仲一听,还以为是宋国在处理他们自己的人呢,觉得这个宋庄公也太没有礼貌了,外国特使才到就干这事。虽然是自己内部事务,可也要给人家一个面子啊。他想看看到底是哪个倒霉的家伙要被绑下去。如果是朋友,就顺便帮他求个情。哪知,他这个学雷锋的念头还没有消失,只见几个武士却朝他奔了过来,动作很熟练地把他绑起来。

他大叫:“你们绑错了人吧?我可是外国贵宾啊。”

宋庄公说:“绑的就是你这个外宾!”

祭仲这才知道,自己这回是找死来了,只得在那里老老实实地让人家绑好。

宋庄公并不是真的要杀祭仲,而是把祭仲拘留起来,说你不签订个丧权辱国的条约,就让你他妈的把牢底坐穿。祭仲在郑国虽然牛气哄哄,可到了这里却成了个在押犯人,关在牢里,蚊子多得可以把他压死,精神马上就垮了下来,马上答应当子突的马仔,然后和子突一起跟宋国签订了一个宋郑条约,内容为:

一、 子突当了宋国第一把手后,把大权都交给祭仲;

二、 把郑国的三座城免费送给宋国;

三、 再送宋国一百对玉璧、一万两黄金;

四、 以后每年都得给宋国两万石谷子。

条约签订之后,祭仲就带着子突回国,让子突秘密住在自己家里,然后搞了个阴谋诡计,让子忽下台。祭仲在宋国当特使时很窝囊,但回到郑国后,却牛得很,没花什么工夫就把子忽劝退,并让子忽跑到卫国去,然后安排子突当了老大。

子突才当老大没几天,宋国就派人过来,要求兑现条约。子突这才觉得这个代价真的太高了,一个小小的郑国哪能兑现得了?而且就这么割让三座城,自己跟卖国贼有什么区别?自己如何向国人交代?就反悔起来,要求宋庄公给打个三四折吧,这么要价,实在受不了啦。就是我答应,郑国百姓也不答应啊。

宋庄公可不管。我是跟你签订的条约,又不是跟郑国人民签订的条约,他们不答应关我屁事。

子突看到宋庄公强硬的态度一点没有软化,便去求鲁桓公帮他求个情。鲁桓公也是个头脑简单的家伙,一听人家过来求情,就觉得自己的面子很大,马上爽歪歪地答应了。一见到宋庄公,马上展开求情工作,说郑国就那么点资产,你这么全要过去了,人家还要吃饭生活啊。宋庄公不答应。鲁桓公就继续磨,好像在为自己讨价还价一样。

宋庄公就生起气来,这是我跟郑国的事,你插手干什么?你不插手,老子说不定还好说一点。现在你一定要插手,我就坚持到底了。

鲁桓公一看,老子的面子真的丢完了,也生起气来,当场拍起桌子,跟宋庄公翻起脸来,然后直接就到郑国,对子突说:“咱干脆联合起来,教训一下这个流氓!”这哥们儿做调解人很失败,但做教唆犯很成功。

子突一听,好啊!有鲁国出面帮他打仗,他要是不答应,那不是太猪头了吗?

宋庄公做梦也想不到,这事居然酿成国际事件。鲁郑联军说来就来,宋庄公也吓了一跳,赶紧开了个会议。御说认为还是跟他们妥协好了,反正咱也没什么损失,如果打败了,那可就不好说了。可那个南宫长万却坚决反对:“还没接触,就说要打败了?咱宋国就这么软弱了?”

几个马仔接着也上来赞同南宫长万的意见,御说的支持者就成了一小撮。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宋庄公采纳了南宫长万的意见,既然鲁郑要打,那就来个硬碰硬,东风吹,战鼓擂,这世界,谁怕谁!

哪知,南宫长万话说得很有力量,可打仗的本事很菜,才一接触,就给两国联军打了个满地找牙。

宋庄公吃了一个大败仗,心里就更加愤怒了,你们能组织个两国联军,老子就不能够了?他马上派人去找齐国,嚷着一起去扁鲁国和郑国。

中国的这一时期,已经开始乱了起来,诸侯们的神经特别活跃,很容易就挑动起来。

当时齐国的第一把手是齐桓公的老爸齐釐公。齐釐公接到宋国的请求,连个会也不召开,当场就拍板,同意合作。而且还拉了几个帮手,战争规模越闹越大,从四国大战,变成了六国大战。

最后,祭仲采取坚守的策略,齐国和宋国在城下玩了一阵子,也没有办法,最后就在郊区展开一场打砸抢活动,拿了一点利益,就拍拍土走了。

本来,多国部队一撤军,郑国的好日子应该开始了。可那个子突天天看着大权都牢牢控制在祭仲这个老家伙手里,自己跟个招牌没差别,就决定跟祭仲彻底摊牌。

这哥们儿的这个想法是不错的,可在实施时却走了着臭棋。

他知道,祭仲是个实力人物,而且智商比他高多了,要搞定他,得找个同盟军,组成一个反祭联盟,否则只有自己玩完。他马上找了那个雍纠当他的死党,许下的诺言就是,把祭仲搞定之后,祭仲现在的位子就是你雍纠的。

雍纠也不是什么好鸟,但智商却一点不配套,一听老大的这话,马上就高兴得要命。这哥们儿是子突最坚定的反对者,同时又是祭仲的女婿。这哥们儿死守利益面前无亲情的原则,决定把岳父大人搞定。

作为一个小人,出现这个心态,也是正常的心态。可这家伙又不是个纯粹的小人,回到家后,经不住老婆的反复盘问,居然把他和子突的计划全都背给她听,然后又进行了一次“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政治思想工作。祭美女的觉悟马上就提高了上来,当时也拍拍高高的胸脯保证跟老公一条心到地老天荒,并说,为了保证让老爸上当,她回家去劝老爸进入圈套。

雍纠的猪头脑袋马上表现得很到位,立即批准了这个方案。

祭美女回家之后,思想就开始矛盾起来了,觉得老公是自己的亲人,但老爸也是自己的亲人啊。帮了老公,老爸就得死;帮了老爸,老公就是个死鬼。她从来没有想到过,现在这两个人的命运居然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她矛盾了整整一夜之后,仍然不知道怎么解决这个矛盾,就像很多美女一样,外事不决问百度,内事不决问老妈。老爸和老公到底谁更亲?

她老妈倒干脆得很,说:“老爸只有一个,要是没有了,你就永远没有了;老公呢,死了再嫁,你仍然有老公。老爸属于不可再生资源,老公是可再生的。”

她立即觉得老妈的话才是硬道理,当场就向老爸揭露了老公和子突的阴谋。

你想想,这个阴谋一被揭露,那两个家伙还能斗得过祭仲吗?

祭仲马上采取断然措施,先把现任女婿搞定,然后派兵去抓子突。这个子突逃跑的本事倒不错,一下就狂奔而出,逃得远远的。

祭仲又把子忽叫回来,让他官复原职。

可郑国闹了这么多场内乱加外乱,不管内政还是外交,都已经一塌糊涂。子突请了几个小国当外援,不断地过来猛打郑国。郑国没有办法,最后只得又找了齐国这个大腕傍了一下,这次特使仍是祭仲。可老祭才一离开,那个高渠就发动政变,杀了子忽,让子颤当了老大,把齐襄公气得当场就要发动打郑战争,可因为后来他的那个美女妹妹回来,就放过了郑国。不过后来,齐襄公仍然带兵过去,杀了那个篡权的子颤。本来,齐襄公想让子突回来当老大,哪知,祭仲的动作快,先立了那个子仪。

这时,郑国的老大是子仪,而且郑国的实力派人物祭仲已经歇菜。子仪正处于孤立的状态。

所以,管仲建议趁着这个时机把郑国搞定。

齐桓公当然听管仲的话,派部队一路杀过去,郑国的部队连个抵抗的准备都没有做好,就给打了个大败。那个子仪连逃跑的线路都还没有选好,人家就杀了进来,一刀过去,子仪就直接走完了人生最后一步。

这时,郑庄公前面的几个稍微牛一点的儿子都死了,齐桓公就让那个子突继续当上郑国的第一把手。子突又像以前他跟宋国签订条约一样,又跟齐国签订了一个条约。

虽然都是条约,但这个条约跟那个条约是不同的。

郑宋条约完全是郑国的一个丧权辱国条约,那个条约中,除了子突能当上国君之外,其他的全是向宋国割地赔钱的条款,最后,搞成一个世界大战。这一次,条约还算是比较平等的,只是郑国从此加入齐国轴心圈,跟另外那几个诸侯一样,紧跟齐国的屁股,服从大周,将革命进行到底。

齐国经过这么多年的工作,又是部队亮剑、又是严格讲究诚信努力树立大国形象,终于把东边的诸侯都拉到自己的立场上来,围着自己的指挥棒转。春秋第一霸主事业终于大见成效。

不过,仍然有诸侯不服。

现在我们的秦国仍然只是在一边站着,当冷眼观众,好像这一切与他们无关,他们正继续加强自己的内政,努力发展经济。

不过,秦在西边,又是新兴诸侯,向来不跟其他诸侯有什么往来,只顾自己在西边闷心发大财,似乎对别的诸侯没有什么威胁,因此很多诸侯这时还不把秦当一回事。

另一个诸侯就让中原诸侯很头痛。

北平山戎

这个诸侯,连管仲也觉得头痛。

因为这个诸侯不但幅员辽阔,而且向来奉行可恨的军国主义,是第一个敢于向大周挑战的诸侯,最出名的特点就是蛮横。

这个诸侯就是楚国。

现在楚国有多大?

长江以南除了吴越之外,就全部是他们的国土了。

楚国虽然很强悍,但当时封的却是子爵,是诸侯中级别最低的。开始时,楚国还是很自卑的,可后来他们很快就发现,他们的级别虽然不高,但他们的实力却是最大的,牛气心态马上急剧膨胀,也不再向大周缴纳管理费了。那时大周还是比较牛的,周昭王就生起气来,带着部队要去猛扁一顿楚国。哪知,最后反给人家痛扁一顿,周昭王自己也被搞定。大周又很要面子,对周昭王同志南征而光荣牺牲的事一直不好意思明说,只是在大事记里写上“南巡不复”之类的字。从此之后,周就不敢再找楚的麻烦。

楚国吃了那次甜头之后,就更牛了。后来那个熊渠干脆就把自己提高了若干个级别,封自己的三个儿子为“王”,完全让儿子跟周王处于同个级别,至于他本人,则是王的老爸,比周王的级别还更上一层楼,实在是牛得没谱了。不过,他也不是胡来一套的,而是有自己的理论基础的。熊渠到处大喊大叫:“老子就是蛮夷,为什么一定要听你们的话?”当然这套理论和做法实在是彻头彻尾的民族分裂主义行径。

可不久,周夷王一死去,周厉王当政,周朝突然强盛起来,把周边几个长期不把大周放在眼里的诸侯好好地修理了一顿。老熊一看,觉得再胡搅下去,自己可就要吃亏了。这哥们儿灵活得很,马上赔着笑脸,老实得像一头老牛,说以前那是我们得猪流感、头脑发热,不知天高地厚,以为这个王字笔画简单,又好看,很符合我们的审美标准,就自称为王了。经过这么多年的深刻反省,现在已经认识到这么做是不对的,是罪该万死的,不过,我们相信周王是宽宏大量的,是不会因此处理一个菜鸟的。现在我们要深刻检讨自己,请周王监督。

周厉王虽然很牛,而且也是个敢于杀人的暴君,但他绝对不是个猪头,他也知道,要是真的去跟楚国干仗,也是不容易的。现在熊渠给了脸面,那是最好不过的,因此也不再追究下去。

大家知道,周厉王不久也给人家搞定,周朝从此全面垮了下来,不过几年,就只剩下一个空壳,跟个皮包公司没什么两样。

现在楚国的国君就是熊渠的后代熊通。这哥们儿又继承了他先辈的牛人气魄,自己当了王,也就是楚武王。

自从熊渠同志不当王的老爸后,并没有夹着尾巴老老实实地做人,而是继续加大军国主义的扩张力度,不断地收编周边的小国,因此,职称虽然比以前小了,级别比以前降低了几个档次,但那块楚国的蛋糕却越做越大,国土面积天天在膨胀。

不过,当时奉行军国主义政策的不止是楚国。据统计,本来,大周旗下的大大小小分公司有一百七十个,但在档案里只能找到一百三十九家的确切地址。司马迁大概觉得诸侯太多,记起来太烦人了,而且那些小公司跟个街头地摊也差不多,对历史进程没个屁影响,就不记在历史档案里了。他只记下了十二个很牛和比较牛的诸侯。那些被司马迁同志划出历史舞台的诸侯们,早就因为经营不善,老早就被这几个很牛的大国收编,现在已经不知道消化到什么地方了。

仍然据统计,几个大国收编小诸侯的成绩如下:

第一名,楚并国四十二;

第二名,晋并国十八;

第三名,齐并国十;

第四名,鲁并国九;

第五名,宋并国六。

你一看这个成绩单,就知道楚国现在的实力是多么多么的牛了。

楚国既然敢公开称王,敢公然叫嚷“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敢于公开与中原划清界限,手中的实力肯定强悍,对周边的手段肯定很恶劣,因此跟楚国为邻的诸侯不怕他才是怪事。

郑国的边界就是跟楚相连的。

所以,楚国一咳嗽,郑国就发抖。

以前,郑楚两国的关系一直是和睦相处的,而且有时还是互相帮助的同志加兄弟的关系。郑国胜周王的那一仗,靠的就是楚国当他们的坚强后盾,因此那一箭的功劳里也有楚国的一半。

这时,楚国看到子突跟齐国签订了这个条约,郑国的外交采取的是一边倒的政策,原来的同志兄弟全不管,心里就生起气来,突然高调向郑国宣战,直接派兵狂杀进郑国境内。

你想想,本来郑国就不大,人口数量也没多少,再加上这些年的折腾,连老大之死都不断地刷新历史纪录,平民百姓就更不用说了。这时还能抵抗得住楚国侵略军吗?连求救的声音还没有来得及叫几下,就被扁得几乎昏倒。

子突没有办法,只得又采取老办法,对楚成王说:“老大,求求你停停火。我知道我错了。我现在宣布重新回到楚国的怀抱。”

于是,郑国又跟楚国混在了一起。他不跟楚国混在一起还能怎么样?你想想,郑国处的地理位置,完全是个挨打受气的区位,不管你站在哪边的立场,你都是个站错队、入错伙的角色。你倒向齐国,楚国的大刀马上就砍过来;你靠向楚国,齐国同样不放过你。

管仲和齐桓公也很生气。他们当然生气。条约上的墨水还没有干,郑国就全部撕毁,那他们这个霸主的话不成放屁狗、狗放屁、放狗屁了?不过,两人也知道,郑国之所以混到这个地步,全是因为那个楚国。如果不把楚国搞定,他们这个霸主以后的话仍然是放狗屁。因此,两人决定发动一场对楚战争,带着多国部队去狠狠地暴扁一下这个南方牛气哄哄的大国。

如果能把楚国狠狠地教训一顿,那这个意义是说有多大就有多大。

在齐国准备跟楚国大干一场时,北边的燕国却派了个使者狂奔而来,说:“老大啊,现在山戎正对我国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我们快支持不住了。你们不是说,要联合起来共同抵抗外族吗?赶快去帮我们啊。要是晚了,燕国就会彻底玩完了。”

齐桓公一听,好啊,以前要去扁个不顺眼的诸侯,还得到处找理由,现在生意却自己送上门来。这哥们儿现在很想跟那个牛气哄哄的楚国较量一下,把齐国的霸主地位彻底巩固下来。至于那个山戎,是个北方少数民族,算个屁,回头收拾也不晚。

管仲不同意。

管仲当然知道,要是彻底把楚国打倒,那是很刺激的,是可以让心情史无前例地大爽一场,可楚国那么好搞定吗?要是真正开战,说不定要打个持久战,那里燕国挺不住了,而山戎们又搞定了燕国,后果就严重了:山戎占领了燕国,从国土面积到人口数量立马壮大了无数倍,而且山戎人又是有名的好战分子,现在就这么点力量,都敢骑马跑过来嚣张,猛扁燕国,要是实力突然大涨之后,不南下耍威风才怪。他们一南下,马上就一脚踏进齐国的领土。那时,齐国正在跟楚国咬牙死磕,谁死谁活都还说不清,突然后方被山戎猛踢一脚,想不亡国,那是没有道理的。因此,必然要先搞定山戎。

而且,搞定山戎还有两个大大的好处,一个就是从此之后燕国也成为齐国的粉丝,加入大齐轴心国,另一个就是还得了一个国际主义精神的大帽子,让人家觉得齐国真是他们最信得过的保护伞。这个年代,是个到处兼并的黄金时代,有个强硬的保护伞,比什么都好。

霸主既是大家的老大,更是大家的保护伞。只有这样的霸主才是长久的霸主。

齐桓公一听,厉害,仲父就是仲父,想的就是比平常人远。

鲁国这时成了齐国最铁的死党,一听说齐国要去打山戎,马上就跑来,请齐国老大让他也带着一支部队去打先锋。即使不能打先锋,去当战场清洁工打扫一下战场也行。

可齐桓公这时却有自己的想法。他知道山戎虽然把燕国打得睁不开眼,山戎的实力也不比郑国大多少,要搞定山戎那是太小意思了,没有必要让鲁国去沾光。这个功劳要全部记在齐国的账上。

他笑着对鲁庄公说:“呵呵,从这里去打山戎,要走好远的路。你就不用去了吧。如果到时需要帮助,我第一向你打招呼。”

鲁庄公只得回去了。

山戎的战斗力果然不怎么强悍,给齐国一阵痛扁,立马大败,向北狂逃,一直逃到孤竹国——现在的辽宁省朝阳县与河北省卢龙县之间的地带。

齐桓公说:“逃到孤竹国也打!”

老大说打,当然就得打。

大军向孤竹国开过去。

孤竹国派他们的大将黄花跟山戎的老大密卢出来迎敌,结果被齐军打了个大败。

孤竹国的老大和黄花这才知道,和齐国的部队真是不能硬对硬。这两个家伙的智商还不错,连夜想出了一个阴谋诡计,弄得管仲同志也上了大当。

齐军打赢了第一战,觉得孤竹国也就是这个样子了,估计明天再加把劲,就可以把山戎和孤竹国全部打趴在地,从此燕国也就像鲁国那样成为他们最铁的死党。这个意义也是大得很啊。要知道,燕国的第一代国君就是召公,其历史地位仅次于鲁国第一代国君周公啊。以前周召两人都是大周的实际最高领导人,是说话最算话的人啊。现在,他们的后代全都成了自己的粉丝,其他国家还有什么话说?

齐桓公到了这时,觉得生意真是越做越大,越做越爽,恨不得天马上就亮起来,马上就吹起冲锋号,把孤竹国一把搞定。

哪知,天才一亮,有人报告说:“老大,黄花来了。”

齐桓公说:“来得好啊。免得我们还得去找他来打。”

“报告老大。就他一个人来。他说,他是来投降的。”

齐桓公叫人把他带进来。黄花进来时,一脸的笑容,手里提着一颗人头,说:“老大,我来投降了。老大不会不欢迎我弃暗投明吧?”

齐桓公说:“你手里拿的是哪个人头?是不是在城里成了杀人犯,被你们老大通缉了才跑出来?告诉你,我们不欢迎通缉犯。”

黄花说:“这是山戎老大的头。确实是我砍下来的。我为什么要砍他?老子早就劝我的老大不要跟山戎那帮流氓混在一起跟老大作对,他就是不听。昨天打了败仗,他还决定跑到沙漠那里请救兵,我劝他,他仍然不听,半夜里已带着全城的人出去了。我没有办法,就砍了山戎老大密卢的头前来投降。以后我就当老大的马仔。”

齐桓公和管仲一看,这个头还真像昨天他们看到的那个密卢。但管仲有点不信,又叫来几个山戎的俘虏,指着那颗难看的头,问是谁的?都说是我们老大的。

管仲没有办法不相信。

于是跟着黄花进城,城是空的,证明黄花说的一点没错。

齐桓公一看,跑了这么长时间的路,这战争就结束了?一点不刺激。可山戎却给灭了,你还想干什么?他拍脑袋说:“孤竹国的老大也是个恶心人物,咱还得把他搞定才算结束任务。”叫燕国守住这个空城,他和管仲带着大队人马继续去追孤竹国的老大答里阿。

如果不是那个意外事件,齐桓公和管仲恐怕跑得腿断了还在疯狂地长征着。

这个意外就是那个老马识途事件。

很多人都知道这个故事,但绝对不知道这个故事的导演是谁。

就是黄花同志。管仲大脑虽然发达,智商虽然很高,眼光虽然不错,但也不知道那个答里阿出逃的方向,因此就叫黄花做向导在前面带路。

黄花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带着大军直接就进入了那个叫“迷谷”的地方,齐军马上就乱了套,分不出东南西北了。管仲马上叫人把黄花同志找来。可那个家伙早就闪人了,现在连气味都找不到了。管仲不用经过大脑就知道上了这哥们儿的大当。

齐桓公一看,在这个望不到边的沙漠里,估计不过几天,大家都得给渴死,然后统统变成木乃伊。原来以为仲父的智商高度发达,什么当也不会上,哪知却也跟老子一样,上了这个大当。这个当本来没什么高明,可你一上这个当,就只有死啦死啦的有。他望着沙漠,脸上呈现出一副要哭的神态。

管仲却一言不发,他知道,如果现在他也跟老板一样,慌了手脚,脑力指数狂跌下来,他们这一群浩浩荡荡人马集体木乃伊是当定了。所以,他必须冷静,就是死也得冷静地死去,当个冷静的木乃伊。

齐桓公看到仲父站在那里,面对滚滚风沙,一脸的苍凉和肃穆,觉得问题更加严重了,说:“仲父啊,你千万要想出办法啊。呵呵,仲父你是齐国的大救星啊。”

管仲睁着眼睛,四处找出路,可四周都是同一个景象,好像哪里都是出路,但好像哪里也不是出路。

风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冷。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他们敬爱的管仲同志。

管仲站在大家的目光里,第一次感到自己的智商受到了严峻的考验!

连马都已经受不住了,在风中发出长长的嘶叫声。

管仲看到马,脑里突然灵光一闪,咱们没有人到过这个地方,找不到向导,但这些马有很多是这一带的战利品。这些马肯定到过这一带。连黄花那家伙都能认识路,这些马为什么不能?

他马上下令,找来几匹老马,让它们在前面走着,它们往哪走,咱就往哪走。我就不信走不出这个地方。

这个办法果然好,不过半天工夫,大家就回到了原路。

整个齐国大军集体跟着他们的老大松了一口气,释放出的二氧化碳,足以让大气层的臭氧空洞扩大了一圈。

黄花做梦也想不到齐国的部队会一个不少地活着杀了回来。这哥们儿和他的老大吃了败仗之后,就知道,再玩下去,一定会给齐国玩死。于是,他们经过几分钟的密谋,马上就达成共识:不能硬对硬,就玩个阴谋。于是就杀了那个山戎老大,让黄花同志拿着那颗山戎老大的脑袋去诈降,骗取齐国的信任,然后就带他们进沙漠,让他们在沙漠那里全部死光光。他们可以打败咱们,可他们能打败沙漠吗?

他们看到管仲和齐桓公双双上当,都以为大功告成了。呵呵,不是说老管的智商天下第一吗?哈哈,连老子这个小儿科的阴谋诡计也看不出,也会愉快地上当,然后愉快地向死路奋勇前进。

黄花回来之后,马上收拾人马,又向孤竹国的燕兵进攻,把燕兵打得大败,拼命地逃回去了。

管仲和齐桓公带着部队回来时,看到很多老百姓都在逃难似的到处乱跑,就派人过去问情况。那些老百姓把燕兵被打败了的消息告诉了他们。

管仲马上把特务连的战士叫来,让他们化装成难民,然后混进城里去,等大军攻城时,打开城门。

这时,黄花和他的老大答里阿以为齐国全军早已死光光,正爽歪歪地打算等再休息几天,放过长假去沙漠里验收一下这次脑力劳动的成果,哪想到人家已经杀了进来。

管仲的进攻命令是在半夜里下达的,大家从四面八方向孤竹国的国都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答里阿和黄花急忙起来,大喊大叫关好城门,坚持到底。

他们一点不知道,管仲早已派人混进城里。这时,那些卧底人士看到城外大军攻打进来,马上按原定计划行事。有的人一边到处当纵火犯,身上全是易燃易爆物品,见到能烧的东西,就一把火放过去,弄得城内的消防队员都忙不过来;另外一批人却直接冲到城门那里,见人就杀。

那些门卫一时还没有醒悟过来,看到人家大刀砍上来,都急得大叫:“你们他妈的发疯了?怎么砍自己人啊?”

哪知,人家也不答话,大刀照旧猛砍,然后打开城门。门外的大军就一窝蜂地冲了进来。

答里阿和黄花这才知道,智商低的人永远玩不过智商高的人。他们拼命想逃跑。可最后是把命拼掉了,却逃不出去。

于是,孤竹国从历史舞台上彻底消失。

这次北伐,仗虽然打得一点也不艰苦,但却因为上了一个小儿科的大当,差点让齐国大军集体成为烈士。教训是深刻的。

当然,成果是很大的,不但灭了山戎,解除了北方的麻烦,而且也让燕国成为齐国的又一死党,霸主的底气越来越雄厚。

当然,燕国得到实惠最多。齐桓公继续发扬国际主义精神,把孤竹国和山戎的地皮统统送给燕国,成为燕国的领土,把燕国的国君笑得牙齿都发酸了,一路送齐桓公,一直送下去,一路说着溜须拍马的话,把姜小白拍得很享受,一路爽歪歪。

后来,齐桓公觉得这哥们儿捧拍水平已经到顶,走了一大段路,再也没有什么拍马屁的创意了,就说他你也该回去了,你还得回去当你的老大,不能陪我说话一辈子。

燕侯这才说:“呵呵,要不是老大提醒,我还要送过去呢。跟老大在一起,走得真快,一下就走到了大齐国的江山境内了。齐国老大哥的江山真壮丽、人民真豪迈啊!”

齐桓公一看,真的进入齐国境内五十里了。这哥们儿一路给燕侯拍着马屁,舒服得要命,觉得燕侯真是个好同志,心头一高兴,又发扬一次国际主义精神,很大方地对燕侯说:“按照国际惯例,诸侯送诸侯不能过自己的国界。现在都是因为我不记得提醒你,让你犯了这个错误。这个责任应该让我来承担。来人,把这五十里地送给燕国,免得人家会说燕侯犯错误。”

燕侯一听,拍马屁还真有搞头,就这么来来去去的几句拍马屁的话,就得了五十里土地。够爽!

当然,齐桓公的这一着,也是一种政治秀,作给地球人看的,让大家看到大国领袖的风度。

这样一来,大家不得不服他,觉得他当老大是很优秀的——当了你的保护伞,除了出兵帮你讨回说法、保护你的利益之外,不但不收你的保护费,还让你得到这么多土地,这个保护伞有多少人能做到?不信,你去看看,重庆那些黑社会的保护伞,个个还天天在主席台上标榜自己是人民公仆呢、是要为人民作无私的奉献呢,可到头是什么?谁不收人家黑社会组织一大笔的保护费,最后保护费多得没有地方收藏了,干脆一捆捆地丢进鱼塘里。所以,大家对齐桓公当老大就没话说了,有什么事都到他那里投诉。齐桓公有管仲帮他处理,诸侯们的投诉基本都能公正客观地解决。

当然,齐桓公并没有真正高尚到不收保护费的地步。后来他的霸主地位巩固了,可以牛得谁都不怕了,就提出了收费项目,把大量的负担摊到那些弱势诸侯身上。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齐桓公的霸主事业也终于走上了正轨。

齐桓公觉得很爽。但有的人就不爽了。

责问楚国

有点不爽的是楚国。这时,楚国仍然是楚成王当老大。

本来,以前齐桓公曾经想教训一下楚国,把他这个霸主当成一个真正的巨无霸,成为一个唯一的超级大国。哪知,这些年来,诸侯们对这个霸主太过相信,什么事都找齐国老大来表个态,霸主业务太过繁忙,一会处理鲁国的庆父事件,一会又处理卫国的内乱……一时忙不过来,最后是轮到楚国没有耐心了,要跳出来挑战一下齐国的超级大国地位。

当然,楚国和齐国没有接壤,中间还隔着那个倒霉的郑国,要直接跟齐国对着干,得先把郑国变成自己的地盘。

这时,那个被推翻来推翻去的子突先生已经死翘翘,现在是他的儿子郑文公当老大。

时间是公元前656年。

这年是齐桓公三十年,秦穆公四年。

楚成王也是个办事讲效率的家伙,决定才一形成,马上就带着部队隆重地向郑国跑步前进。

郑文公哪抗得住楚国的大兵,急忙向齐国老大求救。

齐桓公十多年前就曾经决定要发动一场齐楚之战,只是后来因为事多,腾不出手来,这才让两个超级大国这么多年没有接触,现在楚国居然主动向齐国叫板,他当然不用客气了。十多年前,他想出兵去搞定楚国,那时的理由还有点生硬,而且力量也没有现在这么强悍。现在的理由却大得很,可以大声向全世界宣布:楚帝国主义不顾国际社会的坚决反对,悍然入侵郑国,我们应该联合起来,共同对抗楚帝国主义,坚决消灭侵略军。

不过,齐桓公也知道楚国不是山戎,不是鲁国,而是一个老牌帝国主义,不但国土面积大,而且战斗力很强,只有突然发动袭击,突然猛扁他一顿,才会取得胜利,因此他并没有真的大声向全世界宣布讨伐楚国。

按齐桓公的意思,大军快速跑到郑国,突然出现在楚军面前,先把楚军吓得脑袋进水,然后打击。可管仲认为不行。他认为,直接去救郑国,不如直接去进攻楚国。当然,凭咱的力量要单干,还是干不过楚国的——即使干过楚国,咱也累得要死了。因此,得联合诸侯组成多国部队,对楚国来个群殴。

齐桓公说:“这样一来,声势太大,楚国就会有准备啊。你没事联合诸侯,去干什么?楚国不用脑子想就知道咱要干他了。”

管仲说:“咱对外宣传是去教训一下蔡国。蔡国现在只是小菜一碟,咱大军过去,只眨眼工夫就可以把它彻底端掉,实力没受一点影响,然后直接把战火烧到楚国境内。楚国肯定会打败仗。”

齐桓公一听,这个方案更可行,而且还可以教训一下那个蔡侯。

原来齐桓公这三姨太就是蔡侯的妹妹。这个时期的诸侯都很乱,但有一个规矩却没有乱,就是诸侯之间都是你娶我的妹妹做老婆,我讨你的女儿当二奶,总之认真算起来,大家都是亲家。但这些亲家却一点不亲,不是你打我,就是我干你,总之是一边娶对方的美女,一边举着大刀砍对方的脑袋。

这就是当时的明规则。

蔡侯的这个妹妹很漂亮,也很有小资情调,所以齐桓公很喜欢,天天跟她泡在一起,喝喝革命小酒,玩玩小资情调。有一天,两人驾着私家船到莲花池里采莲花。

蔡MM采花采得高兴,动作幅度一大,船就晃得厉害。

齐桓公虽然不怕楚国,不怕山戎,但却怕水,船一晃就怕得大叫起来,而且叫得似乎天马上就要塌下来一样。蔡美女一见,觉得很好玩,干脆停止采花工作,叉开两条美腿,做起摇晃运动,把船摇得更晃,摇得齐桓公的叫声更尖锐,她觉得更加刺激。

她觉得很快乐,可齐桓公却很生气,上岸之后,当场就办理了离婚手续,你爱玩摇船,你回蔡国摇去,老子需要的是美女,不是船夫。

蔡美女被辞退回去后,蔡侯却生气了。我妹妹这么漂亮,就犯了个浪漫错误,你就退货回来?你以为你不要,就没有人要了?当场做主,把妹妹嫁给楚成王。

楚成王一看,这个MM还真的漂亮,不就是爱玩点水啊?我水性好得很,从来不晕船。马上就接了过来。

齐桓公知道后,又生起气来,老子堂堂诸侯霸主,我战斗过的地方,你居然还敢送给楚国的老大?所以,齐桓公老早就想过去教训一下蔡国。这时,管仲一提出这个方案,只一次战斗就把两个反对派都狠扁一顿,当然高兴了。

齐桓公马上发出号召,带着齐、鲁、宋、陈、卫、曹、郑、许八国部队向蔡国浩浩荡荡开去。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参与成员最多的多国部队。

你想想,蔡国屁大的地方,能挡住多国部队的猛打吗?蔡国的国名虽然叫蔡,但蔡侯却一点不菜。他听说多国部队没头没脑地打了过来,就知道自己远远不够人家打,便急忙派人到楚国去,而且还编了个谎话,说齐国是来打楚国的,并不是要来打蔡国的。现在老子把情况跟你讲清楚,信不信由你。

这虽然是个谎话,但却是个歪打正着的谎话。但楚成王仍然有点不信,齐来打我?为什么不直接杀过来,一定要走你的地皮?但他又不敢不信,就先派人去看看情况,到底多国部队的打击目标是谁。

如果事情照这个方向发展下去,管仲的计划就会顺利成功。

可这时,另一个人出现了。

这个人叫屈完,跟后来那个屈原一样,都是楚国的贵族。这时,这哥们儿现在正在蔡楚边境上执行任务。

本来,管仲已下令多国部队越过蔡国直接向楚国发动突然军事行动,想一举把楚国搞定。多国部队已按照计划,全力进攻。哪知喊杀声还没有响起,那个屈完却走进来,对齐桓公说:“我奉我们老大之命在这里等你们呢。”

齐桓公一听,马上就惊呆了。他对管仲说:“仲父啊,这是怎么回事啊?”

管仲说:“肯定是有人泄密了。估计他们已经有了准备,咱的阴谋诡计看来泡汤了。既然他们的特使都在这里跟咱会见了,咱也只能跟他们摆道理了。”

其实管仲一点不知道,楚成王这时还在犹豫,只是派人过来摸他们的底,搞他们的情报,并没有做什么准备工作,而是这个屈完太狡猾了,正在骗他们上当。

当然,管仲在这个时候采取不进攻的策略还是正确的。跟楚国对着干,不能突然之间将他们打趴下,一让他们有喘息的机会,齐国就很难在短时间内脱身出来。现在虽然是多国部队,但那几个国家向来是凑热闹的,要是真的开战,打得久了,他们肯定受不住,到时多国部队反成了多重麻烦,结果如何,真不好说了,倒不如先跟屈完谈谈,看看是怎么回事。如果楚国实在想打,就跟他死磕下去,那也是没办法的。如果楚国还有别的意思,只要争个脸面回来就足够了——反正现在争的就是一个脸面,当了这么多年的霸主,其实只是得了个脸面而已,其他实惠的东西,算起来倒真的不多。

于是,管仲就跟屈完代表双方老大举行了两国会谈。

屈完继续忽悠管仲,见面的第一句话就说:“俺大王早就知道你们到这个地方来,所以先派俺在这里等你们,俺大王委托俺向你们请教,俺国本来在南方,你们在北方,从来没有什么瓜葛,为什么你们要突然来打俺们?”

管仲一听,更认为楚国有了准备,心里就有了不想打下去的想法,马上就说:“咱们两国本来都是大周王朝的二级机构,这你们是知道的吧?你肯定还知道,以前我们齐国刚被任命的时候,大周还有个正式文件,说,以后哪个诸侯不服从周王,跟大周对着干的,就由齐国当带头大哥去处理他。你们长期以来都不向周朝交管理费,进贡你们的包茅,使得周朝在祭祀祖先时不能过滤酒,让祖先们喝的酒不能更加纯一点。所以,近来周朝老追究齐国为什么不催楚国把这个东东拿来?齐国向来遵从周王,哪能不带兵前来?另外,当年,周昭王到楚国来过黄金周时,你们却在船上做了手脚,让他坐在破船上,最后让天子成为水鬼。所以,现在连带这个事一起,向你们讨个说法。”

注意,管仲在这里列出的两大罪状,绝对是经过大脑反复过滤的。第一个罪状其实就是几捆茅草,在南方到处都有,是滤酒专用品。这个罪名的弹性很大,要是上纲上线起来,是可以灭国的。因为周朝少了这个东东,祖宗在另外一个地方,就吃不香喝不辣起来,就会在阴间骂娘,就会不保佑大家,那个后果是说有多大就有多大的。而且根据唯心主义人士无数次的证明,祖先们虽然是自己的祖先,但一到阴间就很变态,是一帮经常生气的家伙,而且一生起气来,并不像我们这样,只是摔几件家具了事,过后仍然一团和气,该吃饭的吃饭,该洗脚的洗脚,该睡觉的睡觉。他们却专门找你的麻烦,而且不去找别的活人,而是专门恶搞自己的子孙。因此得罪了祖先,在当时看来是最严重的后果,这罪是说有多大就有多大。当然,如果不当一回事,就会笑呵呵一下,不就是一捆草?那是牛吃的快餐,算个屁。反正有酒给祖先喝就行了,为什么一定要过滤?说不定祖先就喜欢那个稠稠的东东,喝起来比酒水有营养多了。

第二个罪名的弹性就更大了。这个罪名是翻历史旧账,把N久年前的周昭王之死摆到台面上,说是楚国以前的第N代老大害死了周昭王。这事说来就更不靠谱。你想想,连周朝自己多年来,都没有追究这个责任,你到现在还来纠缠什么?连周朝自己在档案里都模糊过去,你还能怪楚国吗?

管仲把这两条罪名列出来,完全是可以伸缩的,是打是退,都给自己留下了主动权。

屈完也是个外交老鸟,一听管仲的话,马上就回答,他的回答,也只有两点。第一点,很爽快地承认了不贡包茅的错误,表示以后一定超额完成任务——反正就是几捆草,发动几个农民加班加点用半个工作日就可以搞定,完全可以堵住这个罪名。第二点,就是坚决否定昭王之死跟楚国有关。那跟谁有关呢?他对管仲同志说,你要想知道原因,“君其问诸水滨”,就去问滔滔江水吧。

说是江水知道,其实就跟鬼知道差不多。

管仲知道碰上对手了,回来对齐桓公说:“楚国现在的态度还是很强硬的,看来得施加一点压力。让大军继续向前压过去。”

于是,多国部队一直开到汉水岸边,每天在岸上猛敲战鼓,把声势做大做强。

这时,楚国也已经做好了准备,派斗子文带着大军在汉水对岸列阵,与多国部队隔着汉水面对峙。

到了这时,这仗是打不起来了。

以当时的水战设备,谁都不敢渡江过去硬拼。

斗子文也是个老鸟,一看多国部队只擂鼓不渡河,就知道管仲并不想真的干仗,就对楚成王说:“老大,管仲聪明得很,到现在还只是光叫不练,一个兵都不派下来。我估计和平的希望还是有的。不如再派个人到那边去跟他们洽谈一下,看看他们的意思。顺便看一下他们的实力,如果他们的战斗力不强,咱就冲过去搞定他们。如果他们真的强悍,咱就争取和平解决。”

楚成王问:“派谁去好呢?”

斗子文说:“还是让屈完过去,他跟管仲打过交道。”

屈完说:“我去是没有问题的,只是我已经当面向管仲认过错。如果老大想和平解决问题,叫我过去,绝对没有选错人;如果想继续打,还是另派人过去吧。”

楚成王当时拍板说:“就是你去了。现在我授权给你,不管是和是战,都由你在那边决定了。我们在这边做好两手准备,就等你回来。”

其实,管仲早就想和平解决。这时看到又是屈完过来,知道事情成了,马上以高规格来接待屈完。老屈一看这个排场,当场就决定和平算了,免得打来打去,那才麻烦得多。

于是,双方经过友好协商,最终达成两点共识:一、楚国承认不贡包茅给周朝的严重错误,以后每年按时向周朝运去几车草包;二、多国部队后退三十公里,楚国当场兑现一车草包。

这个协议,对双方而言,可以说是双赢的。楚国承认了一个错误,损失了一车草,但免了一场多国部队的打击,仍然是合算的;齐国带着多国部队雄赳赳气昂昂而来,总算讨了个说法回去,虽然没什么实质性的胜利,但面子却已经赚够了。连楚国都在自己面前认错,把N年来一直不贡的包茅全部兑现,这可是一项伟大的胜利啊,没有水平、没有实力你能办得到吗?

屈完回去向楚成王汇报了这个会谈的成果后,楚成王的脑子突然又进水了,觉得这么在齐国面前承认多年都不承认的错误,面子丢得有点大了。何况齐国就这么退兵回去,肯定不是为了要几车草,而是因为实力不行,怕了他们才退兵的。他这么一想,马上就反悔起来,叫停送草车:“不用开过去了。”

屈完和斗子文坚决反对,说老大要是开这个国际玩笑,老大您就太无耻了。

楚成王一听,两个人都骂自己无耻起来,那自己是真的无耻了,因此只得赔着笑脸说不做无耻的老大,派人把包茅送过去,另个给八国都送了一份楚国的土特产和现金,让大家的脸都笑歪了。

齐楚之战之前,声势大得要命,当时所有的军事评论家都以为,史上规模最大的大战争就要爆发,诸侯之间马上就得血流成河,一大批优秀的军事家就要产生,哪知最后却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多国部队只是组成了一个阵容可观的旅游团到汉水北岸一游,看到汉江的水还是很环保的,是绝对没受过污染的,然后还拿了楚国的礼物,就都回去了。

当然,回去之前,齐桓公照例又开了个诸侯大会。楚国派屈完前来跟八国诸侯签订了召陵宣言,承认齐国的老大地位。同时,齐楚两国还就郑蔡两国问题达成了谅解,即齐国不再为难蔡国,楚国也要放过郑国。算起来,谁也不吃亏。

当然,对于齐国来说,这次跟楚国的交锋,使齐国的霸主事业更上一层楼,达到了历史新高。

当然,主导这次外交事务的仍然是管仲。

后来,鲍叔牙偷偷地问他的老朋友:“我有点晕菜了。楚国到现在已经称王,这可是个大罪名啊,你为什么忽略不计,却是纠缠那几车茅草?”

管仲笑着说:“那个称王的罪名实在太大了,咱要是提,他肯定不会认错。他一不认错,这仗就得打下去。你也看到楚国的实力了吧?要是打下去,这仗估计要打得没完没了,到头就是胜利了,咱的综合实力也玩得差不多了。到时还拿什么资本去当霸主?所以,得了面子就已经胜利了。为什么一定要去打个你死我活?”

老鲍一听,心说,老管的水平,老子无论如何也赶不上了。

让楚国认错,取得面子上的胜利,是齐国霸主事业的一个高峰。

霸业巅峰

齐国霸主的另一个高峰就是直接干涉了周王的确立。

管仲提出的霸主口号就是“尊王攘夷”,这话说白了,就是打着大周的旗号,借着打击外族侵略的机会,把其他诸侯全部绑架,然后到处干涉别国内政,说是执行周朝的使命,其实是充当国际警察,谁不听自己的话,就修理谁。

除了楚国和秦国的内政,齐国没有插上一腿之外,其他国家到处都有齐国那只看不见的手。这时,他们觉得干涉诸侯的内政好像也不刺激了,就把手伸向周朝的内政。

能把周朝的接班人定一次下来,这个霸主就真的牛了!

管仲的做事风格是,不管做什么事,都得有个理由,没有理由就要创造一个理由出来。不过,这时周王朝确实给管仲提供了一个大大的借口。

齐国自从当上诸侯的霸主后,不管是文明还是粗暴地干涉了人家的内政之后,总是很有礼貌地派人跑到洛邑那里,向周王进行汇报,说是完成了周朝交给的任务——其实,连周王也不知道这个任务是什么任务——表示自己做的完全是合理合法的。

这次跟楚国的交锋,更是为大周讨说法,因此就更需要向周朝汇报情况了。这次齐国派去向周王汇报的人是隰朋。

这个隰朋也是个老鸟,在首都没几天,就发现周惠王的家里出了麻烦。本来,周惠王听说齐国为他们家讨到这个说法,心里高兴得要命,叫后勤部门集体动员,要隆重招待这个霸主的特使。

隰朋听说周惠王现在对太子的态度有点变化,就要求见一见太子。

周惠王有点不高兴,但他不是猪头,知道自己虽然是大王,是全国老大,但霸主的分量却比自己重了,因此也不敢得罪这个特使。

周王的太子叫姬郑,是原王后的儿子。后来,王后死去,周惠王又任命了新的第一夫人,新第一夫人叫惠后,人很漂亮可爱,周惠王很喜欢,于是就想把原来的姬郑的太子位免去,让惠后的儿子姬带当太子。他把姬郑叫来的同时,也让姬带一起出镜。

隰朋一看,就什么都明白了。这哥们儿估计跟姬郑个人交情很不错,回到齐国就对齐桓公说:“老大,看来太子有点不妙了。老大现在是诸侯的霸主,是大家心目中的大救星,为什么不想办法救一救太子?否则,周朝乱了套,霸主也有责任啊。”

齐桓公有个屁办法?但他实在想插手一下周朝这个事务,让自己的霸主事业更上一层楼。他没有办法,但他知道管仲有办法。他把管仲叫来,说:“仲父啊,你得想个办法保住姬郑当上下任周王啊。要不周朝一乱,咱也好不到哪去。”

管仲说:“这个好办得很。马上召开一个大会,列个出席大会的名单,叫姬郑代表周朝到会指导。只要姬郑出席了大会,让大家全面认可了他的接班人地位,周王以后还有什么话说?”

于是,马上通知各诸侯,到卫国的首止开会。

会议时间是在公元前655年5月。

来的仍然不外乎那八国小诸侯。这八国的地皮不大,人口数量也有限,但不管怎么小,他们也是诸侯,而且占了诸侯的大多数,因此会议仍然是一个隆重而热烈的会议。这种会议,一般都是吃吃喝喝,顺便集体玩乐几天,然后拎着会议的纪念品笑呵呵地回去。以往齐国大会诸侯时,一般很少叫周朝派人参加,都是在开会时设个虚座,表示对周王的尊重,可这次,却让姬郑出席,而且是代表周王出席的。

在大会上,齐桓公带着大家一齐向姬郑行礼,并号召大家像尊敬周王一样尊敬姬郑。他这么一号召,大家谁敢不响应?谁敢不坚决拥护?

齐桓公为了让姬郑跟各路诸侯混熟,使人气猛涨几个百分点,因此就叫姬郑继续留在首止,与大家玩一玩,反正回去也是玩。

周惠王这时很生气,觉得这个齐桓公实在太不像话了,管闲事居然管到自己头上来了,现在是管太子的事,估计没多久就会管到现任大王的头上来了。真是岂有此理。

岂有此理的周惠王虽然很生气,但他不是猪头,也知道,不管自己如何生气,齐桓公的后果一点不严重,管仲是不会把他的情绪当一回事的。可他又实在咽不下这口气,最后,他经过很多天的脑力劳动,把事情从头到尾想了一遍,觉得自己没有实力,为什么不借用人家的实力?

现在能有实力跟齐国比拼一下的只有楚这个流氓国家了。就叫楚国跟齐国打一场,不管谁死谁活,自己都是赚!

这哥们儿的这个想法很不错,应该是周王朝N年以来,最有创意的想法了。

他觉得自己的想法实在太高明了,不好好地实施一场,实在太对不起自己的智商了。

他很得意地把自己的想法跟他的头号助手宰孔说了,认为这个方案的可行性太强了:齐国带着大军去打楚国,可连个箭都没有射出去就回来了,说明齐国其实也是个纸老虎,可以让楚国收拾一下这个霸道的帝国主义。而且是师出有名的——现在齐国扣留太子,就是个很好的借口。

宰孔表示反对,但周惠王不听,他派人偷偷拿了一封鸡毛信跑到首止,交给郑文公,要郑文公迅速跟楚国取得联系,希望郑楚联合起来,把齐国搞定。

这个郑文公也是个超级菜鸟,也不想想自己的江湖地位只能算个屁,以前夹在两强中间,给打得满世界乱跑,差点死掉的次数绝对不止一次,好容易两强达成和解,郑国才过了几天安稳平安的日子,从此以后就应该更加小心一点努力夹着尾巴做人,尽量不要加入是是非非中才对。可现在一见周王这封信,就把什么教训都扫出自己的记忆了,马上高兴起来,以为自己出头的日子到了。这哥们儿实在太激动,得信的当天就偷偷地开溜。

齐桓公知道后,气得大骂,然后就要发兵过去,要武力解决这个郑文公。

管仲说:“这估计不止是郑文公的问题了。我估计有幕后推手,而且这个幕后推手就是周王啊。所以还是听其言、观其行,不要着急动手。大会要继续开,让大家都签了盟约再说别的。”

这次盟约的主题是大家从此以后都当太子的死党,谁背叛,雷就劈死谁。然后叫大家各出一部队兵车,护送太子回首都,表示从此以后大家都紧跟姬郑同志将革命进行到底。谁都看得出,这是在向周惠王示威。

这时,那个郑文公还在执行着周惠王交给的任务,去把那个传统盟友申侯叫来,叫申侯出面带着礼物去楚国,请楚国过来收拾齐国。

你想想,齐国能放过这个郑文公吗?

于是,郑文公的好日子开始了。

先是齐国猛打郑国,楚国过来救;然后郑文公表示不跟齐国为敌了,现在跟齐国为敌就是与人民为敌。可楚国又不放过郑国,派兵过来猛揍一顿,当然,齐国又来救。弄得郑国那片土地,成了齐楚打架的好战场,最后只苦了广大郑国人民。当然,郑文公也苦,可他的苦没人同情。

郑文公这才知道,有些事是不能乱来的。

郑文公被打了多次,也给打得聪明起来了,最后把所有的罪名都推到那个老搭档申侯的头上,说都是申侯教唆他干的,那时自己头脑糊涂,一点不觉悟,上了他的当,现在经过霸主的猛烈教训,思想进步了,终于认清了申侯这个家伙的嘴脸,于是大声宣布跟申侯彻底划清界限。为了表示界限划得清,郑文公干脆砍了申侯的脑袋,说,以后谁再乱来教唆我,就是这个下场。这些戏做足之后,郑文公派他的儿子公子华带着郑国代表团去跟齐国签订盟约。

郑文公虽然近来思想活跃,活跃得差点把郑国玩完,按他的说法是,他的所作所为,其实都是为了郑国的长远利益,只是后来走错了一步才弄成这个样子,可错误谁没有?这说法好像也不错。其实这哥们儿的眼光是一点不远的,视力比老鼠强不了多少,比如到了现在还没定个接班人。他不定接班人,所有的儿子就都觉得自己有当接班人的资格。

公子华觉得自己的资格最老,因为他是大儿子,按照论资排辈的原则,老爸一挂,就轮到他接过权力大棒了,可现在他的老爸很喜欢他的那个弟弟公子兰。他怕哪天老爸喜欢弟弟喜欢过了头,就突然宣布让弟弟当太子,那样一来,他这个大儿子只赚了年纪,没有别的好处了。因此,他曾经串通过郑国的三位老臣孔叔、叔詹、师叔,请他们帮忙。哪知,这三个人都是正直的老臣,听了他的话之后,反而大义凛然地做他的思想工作,劝他现在最应该做的是听老爸的话,当老爸的好儿子,而不是有其他想法。

公子华本来想叫他们帮自己的忙,哪知,话题才开了个头,自己马上就变成个犯错误的小学生一样,给三个老家伙一顿猛批,批完了之后,还说这是语重心长的教导,是为了挽救自己,希望自己悬崖勒马回头是岸。他决定好好地收拾这三个老家伙。

当然,现在他老爸很看重这三个人,因此,他要是直接向这三个人下手,那是万万不能的,估计自己的手还没下,老爸的大刀就已经先砍下来了。他想了一个办法,要借齐桓公的手把这三个老家伙搞定。齐桓公要杀什么人,他老爸能管得着吗?

他见了齐桓公之后,马上就对齐桓公说:“老大,你知道是谁叫我老爸跟你对着干的吗?”

齐桓公说:“不是那个申侯吗?”

公子华说:“我老爸能听申侯那个猪头的话吗?告诉你,是孔叔、叔詹、师叔三个家伙啊。这三个家伙天天在我老爸面前,做我老爸的思想工作,我老爸最后受不住了,这才决定背叛老大的。后来,也是他们又一起叫我老爸杀了申侯当替罪羊的。我老爸的那个耳朵硬度向来有点不够,总是听那三个家伙的话。如果还留那三个家伙在我老爸身边,说不定哪天郑国又会跳槽到楚国那一边去呢。”

齐桓公的智商本来就不怎么高,一听这话,觉得很有道理。

如果就只齐桓公一个人,公子华的这个阴谋实现得很容易。

可还有管仲在那里。齐桓公虽然全盘相信了公子华的话,一点不怀疑地上了公子华的当,但他有个特点,不管做什么事,尤其是关于国内国际的大事,都要去问问管仲,最后拍板权全在管仲那里。

这件事,他当然也要去问管仲。

管仲是什么人?能上公子华的这个当吗?他一听老板的话,连脑子都不用运转一圈就知道这全是公子华的把戏:“老大,我对那三个人的情况了解得很,思想很纯洁,人品很不错,工作很认真,根本不会搞出这些事来。你要是相信了公子华的话,你就上了他的大当。”

齐桓公一听,居然耍圈套让老子上你的大当,不把你搞死,你不知道这个天下是谁的天下。马上叫管仲负责处理这件事。

管仲处理得很简捷,只是派人把这事告诉了公子华的老爸,说你儿子的人品出现了大问题,你不想乱下去,就得赶紧采取措施,你想让郑国从此进入大乱时代,就让他继续活下去。

本来郑文公心里就对这个大儿子没有多少的好感了,这时接到管仲的这个警告,脸上马上就出现了杀人的神态,当场派人过去,砍了公子华的脑袋——那时,杀子杀父杀哥杀弟在官场中已经变得很正常了,是权力斗争中最经常性的活动——然后再派孔叔作为郑国的特使去跟齐国签盟约。

没多久,也就是公元前652年,周惠王死去。这哥们儿原来想传位给另一个儿子,可因为太子姬郑在齐国强大的支持下,他的这个行动就一直只停留在想法里,一直到死,也实现不了。齐桓公怕姬郑顶不住,立马又召开了个诸侯大会,共同大声宣布拥护姬郑当周王,彻底堵死了惠后的野心之路。

牛人的最后时光

齐桓公和管仲都已经老了,头发都白了一大半,牙齿也落得差不多光了,每天只能用满是漏风的嘴向诸侯们发出最高指示了。管仲就对齐桓公说:“老大,咱们的年纪也不小了,这些年老去干涉人家的内政,干涉得也有点累了。现在也该关心一下咱国的内政。好好想想,让哪位公子当接班人。要是现在不定下来,哪天,咱两个一起死翘翘了,国内可就乱得不成样子了。”

齐桓公其实也曾在半夜里思考过这个问题,可觉得儿子们都可爱,不知道把权力位子交给哪一个才好,现在脑袋里正充满了矛盾。这家伙最大的爱好就是泡美女,曾经一脸得意地大声宣布,我有病,我的病就是好色!这么标榜自己好色,泡的美女肯定不少,做生儿育女的工作绝对卖力,可儿子生得不算多,只有六个。而且,这六个儿子没有一个是大奶生的。因此,算起来,六个儿子的机会是均等的,现在只看他的态度了。他想个个都给,可位子只有一个,他又不可能把齐国真的像切蛋糕一样,分成六大块,让六个儿子个个有份。

他最后只得把这个烦恼交给管仲:“现在只有两个标准了,一个是按照惯例,谁年纪大谁当太子;另一个标准是谁水平高谁当老大。现在是无亏的年纪大,但姜昭的水平过硬。你说让谁来当才好?”

管仲说:“我认为,还是让有水平的人来接班。如果水平低的人当权,咱的霸主事业马上就画句号了。”

齐桓公虽然到处宣布自己最大的爱好是泡妞,其实这个霸主才是他最看重的,他当然希望他开创的事业,他的儿子、孙子都能继承下去,让伟大的齐国永远当诸侯的霸主,因此听到管仲的这话,马上就精神了起来,当场决定让姜昭当接班人。可兴奋之后,又郁闷起来,怕无亏同志不服,双方动起手来,后果可就严重了,那时不但霸主做不成,而且还有亡国亡种的危险。他又不能像郑文公那样,事先把无亏的头砍下,免得以后麻烦。

管仲还是有办法的,他建议:“从诸侯中选一个人品好、有水平的人当姜昭同志的监护人。”齐桓公觉得这也是个好办法。

这好像是个好办法。一般好像是个好办法,其实根本就不是个好办法。

从管仲的这个办法来看,我们就知道,齐国的霸主事业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因为你让一个其他诸侯来当这个监护人,不等于把霸主的权力交到人家的手中了吗?这个办法虽然保住了姜昭在齐国的权力和地位,但却完全丢掉了齐国的霸主地位。

齐桓公这辈子最大的成功就是得到了管仲,他做的最正确的事就是把全部权力都交给管仲。而管仲这辈子最大的成功也是遇到了齐桓公,使得他能够全力在这个历史的舞台上放开手脚地表演,使他成为后世很多政治家的榜样——就连诸葛亮同志也把他当成自己的偶像,好像他什么错误也没有发生过。但我们慢慢看一看,就会发现,他这辈子同样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这个错误就跟诸葛亮的错误一样,在大权在握的时候,并没有为齐国招聘到几个有用的人才,他很轻松地为他的老板定下接班人的人选,但他却没有给自己找到一个合适的接班人,让那个人像他一样,带领齐国人民继续在霸主的道路上高歌猛进。

他还有一个错误也是不可原谅的。这个错误说起来,也跟诸葛亮的错误一个样——没有在死前利用职务之便,把齐桓公身边的几个小人彻底搞定,最终让一代霸主姜小白死得很惨。

在齐桓公问管仲该把这个后事托付给谁时,管仲又来了一个败笔。这哥们儿有个特点,看人时,只看人品,却忽略了对方的水平,以为人品好了,什么都好。哪知,在这个你死我活,六亲不认的社会上混,光有人品,没有水平是混不开的。他给齐桓公找的托孤之人,就是那个后来著名的宋襄公。

宋襄公就是那个御说的儿子。这哥们儿别的水平不怎么样,但在人品方面却算稀有动物。本来他老爸老早就让他当了接班人,在他老爸死后,他居然把位子让给他的另一个兄弟目夷。那个目夷也是个先人后己的好学生,坚决不接受哥哥的转让。最后,他只得当上了宋国的老大。

管仲就根据这个,觉得宋襄公是天下最好的人,觉得把齐国的后事交给他托管一下,他会做得很好,等姜昭的权力稳固之后,就会把霸主的大印返还给齐国。

管仲的这个想法很天真,天真到傻的地步。

但齐桓公绝对不认为这个方案是很傻很天真的方案,他全面地接受了这个方案。在葵丘大会上,就直接把宋襄公叫来,把自己的意思跟他说了。宋襄公当然连忙把“能力有限、怕辜负老大重托”之类的话说了一大堆。最后齐桓公说这是老大的信任,你就放心地接受,他这才接受了。

管仲最大的荣耀大概是在齐桓公三十八年的平周之乱。原来周襄王的弟弟姬带,不服老哥当大王,又跑过去跟犬戎和翟部落联合起来,向洛邑进军,要把他的哥哥搞定,然后自己做大王。

周襄王只得拼命向齐国大叫救命。管仲带着部队过去,跟反政府武装打了一仗,就把那帮叛军全歼。周襄王觉得这个老管真是太有才了,就叫他从齐国跳槽过来,马上就任命他为周王朝的上卿,也就是说,让管仲成为大周的二把手。可管仲却没有答应,带着部队又回到齐国了。这哥们儿除了因为小时候穷,爱点钱之外,后来当了大官,在钱财方面有点腐败,其他方面的人品很不错,对齐桓公从来就是一颗红心,是一心一意要跟到底的,因此你再给他多大的级别,他也是不会鸟你的。

三年过后,我们的管仲同志终于病倒了。

齐桓公也知道,仲父这次肯定要永垂不朽了,急忙问他谁可以接他的班啊,并罗列了一批名单,统统被管仲否决。可管仲否决之后,到死也推荐不出一个合格的接班人来。到了这时,不知管仲同志的内心到底是什么想法?但遗憾肯定是会有的。

于是,管仲带着遗憾死去,留下一个遗憾的齐桓公。

齐桓公遗憾了一段时间后,就重用了几个管仲曾经猛批过的小人,而且他也知道那几个是小人,但这哥们儿的晚年很郁闷,觉得只有小人才能让他的心情爽一下,因此就硬着头皮重用他们。最后,那几个小人在他头脑晕菜的时候,把大权拿在手中,到处表演,直至他一个人像个乞丐一样死在一个角落,也没有人看他一眼。他有大量的老婆和儿女,也有大量的死党,但最后的日子跟个农村里无亲无故的孤寡老人没什么两样,死了差不多七十天,身上已经全部腐烂完毕,才被放进棺材,为历史表演了一次生动的重用小人的大戏。

从此,一个强大的齐国就直线堕落了下去,齐桓公的几个儿子,拿起大刀,都朝兄弟的头上砍去,乱成一锅粥,几个儿子都成了烈士。

但另外几个国家又强大起来,接过齐国霸主的大棒继续当老大。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qw/1337.html

下一篇:秦晋之好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