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故事

张居正传——张居正与王世贞的恩怨

历史大观园 历史故事 2020-06-10 13:14:01 0


王世贞,江苏太仓人,出身名门,本是魏晋南北朝“旧时王谢堂前燕”的琅琊王氏后裔,和张居正同一年中进士。王世贞智商极高,所以才华横溢,因为才华横溢和出身名门,所以恃才傲物。步入仕途后,对权贵从不正眼相看,千方百计把自己的角色塑造成文人首领,于是,他的仕途很波折。

他得罪过严世蕃,老爹也因此惨死狱中。但是,他并非真的是看透名利之人。他日思夜想要在政坛上站稳脚跟,飞黄腾达。遗憾的是,他个性张扬,目中无人,所以根本处理不好同上级的关系。非但处理不好上下级关系,而且有文人特具的酸劲,稍不如意就牢骚满腹,好像天地万物,连茅坑里的石头都欠他似的。张居正在翰林院做编修十年不升,但能沉住气,静心观望,终熬出个天地来。王世贞在郎官(皇帝顾问)上九年不动,每天都怨气冲天,牢骚满腹,搞得许多诗友一见到他张口,掉头就跑。

张居正当首辅前,王世贞和张居正的交往并不多,因为两人不属于一个世界。不过对王世贞动辄满腹牢骚的性格,张居正看在老同学的面上多次去信劝解。张居正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你呀,喜欢意气用事,倘若真要做个文坛领袖也就罢了,文人就该有点性格嘛。问题是,你我都明白,你不是那种心甘情愿埋头书卷的人,你想要做一番事业。既然如此,就该遵循做事业的法则。这种法则就是,闭上嘴巴,韬光养晦,等待机会来敲门。”

王世贞一面骂着娘,一面回复张居正:“老同学啊,论才华,我比你强,论在京城中的名气,我比你不知高出多少。可你现在都成大学士了,我还在地方上当着人人不待见的芝麻小官。先不说我自己,说说我爹。我爹被严嵩陷害至死到现在已多年,几年前,徐阶当了首辅,我以为我爹昭雪的日子来了,可徐阶这厮不理我,后来我又给李春芳写信,那厮也不理我,现在高拱更不理我。你说这群废物都想什么呢!”

张居正取出信纸,无可奈何地笑。历届首辅都不理会王世贞是有原因的,因为任何大权在握的人,都不喜欢不搭理自己的人。他给王世贞回信道:“宝剑吴干、越钩,轻用必折;放进鞘里,其精乃全。”

王世贞哇呀怪叫:“有宝剑不用,和烧火棍有何区别!”

张居正再回信:“我会让你这柄宝剑有用武之地的,不过你现在就该把自己当成烧火棍。”

1573年,张居正已牢牢掌控大权,开始人事安排和部署,王世贞这根烧火棍自然也在他的安排之中。本年二月,王世贞被授予湖广按察使。张居正这样安排,用意精深。湖广是张居正的老家,把王世贞安排到这里,一是对他的考验,因为湖广离京城很远,王世贞并不熟,张居正可试探王世贞的反应;二是对他的信任,因为那可是他张居正的家乡啊。

遗憾的是,王世贞得知这一消息后,大为不满,还写了首怨气弥漫的诗散发出去。了解他的人都知道,王世贞一直想任职翰林院,这正是典型文人的丑态:安逸的办公环境,说出去让人尊重的职业。

张居正得知了他的不满后,急忙去信安慰迟迟不肯动身的王世贞:“同学,我要你巡按湖广,是想让你主持湖广的乡试,这对你而言,不正是扬名立万的机会吗?而且巡按湖广只是暂时的、过渡性的,你不要满肚皮不平,请速速上路。你以后的路,我都给你安排好了。”

王世贞接到张居正的信,左思右想,一咬牙一跺脚:“拼一回吧。”上路了。虽然两脚一前一后地向湖广走,可心里却是走一步就是一句牢骚。他说:“我是真不愿意去那鬼地方,老天真是瞎了眼,造了那样一个地方。连续十天,脚后跟都踢到屁股上了,我的命忒苦也。”

这是典型文人的“酸”,注定了他随后的坎坷。

王世贞抵达武昌后,湖广巡抚马上热烈欢迎他,并强调说:“张大人来信要我告诉你,乡试的试卷由你来出,这是多么大的荣耀啊。”

王世贞微微点头,然后就仰起脑袋看武昌的天空了。此时已是1573年的八月,武昌秋高气爽,阳光明媚,但王世贞的心理世界却是黯淡无光。他借乡试策问的机会,用答卷向张居正表明了自己想去翰林院的意愿,同时也间接示意不乐为地方官的心态。

张居正对王世贞真是够意思,他又去信给老同学说:“你巡按湖广,只是积累资历而已,过不了多久,我就升你为京官。”

王世贞看了张居正的信,长吁短叹一会儿,马上问湖广方面的官员:“这里的文坛如何?”

人家回答他:“不如京师。”

王世贞撇了公务,说:“走,去文坛。”

他和湖广文坛的文人们吟诗作句才一个月,朱翊钧的圣旨到了,升他为广西右布政使(民政厅长)。他很不乐意,因为广西的文坛更凋零。他再给张居正写信说:“广西这地方兔子不拉屎,连识文断字的人都少,我在这里孤独得如站在华山之巅。”

五个月后,张居正履行承诺,任他为太仆寺卿(皇帝的后勤部长),又以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的身份巡抚郧阳(湖北安陆)。不到一年,王世贞从地方三品升为中央三品官,可以想见张居正对他的厚爱和期望。

张居正让他当郧阳巡抚,也是很动了一番脑筋的。郧阳是个流民聚集地,常常发生平民叛乱。张居正让王世贞到这个地方当巡抚,是想磨练他的从政能力,让他远离文坛,锻炼自己。而且,郧阳离张居正的老家江陵很近,张居正希望能从王世贞处得到一定的回报。至少王世贞应该让郧阳和江陵安宁,让他的家人安枕。

开始,王世贞对张居正是心存感激的。1575年张居正老娘过寿,王世贞用他在文坛的领导身份给张老太太作了寿序,把张居正感动得险些落泪。

王世贞在个人感情上很对得起张居正,可在政事上却让张居正失望透顶。王世贞巡抚郧阳不久,江陵发生了一件群体事件,起因是张居正丈量天下田亩。江陵知县李应辰严格执行张居正的政策,当公布江陵地区各户的田亩数后,一个叫许仕彦的府学生大敲县衙门前大鼓。许仕彦说他的田亩数被报多了,田亩数一多,就意味着交税多,所以他希望李应辰再丈量一回。

李应辰是个讲理的知县,而且许仕彦是府学生,不易得罪,就派人重新丈量,得到的数据和从前的一样。许仕彦不服,大闹公堂,李应辰就命人把他强行送回学校。许仕彦本来就不是善茬,第二天带了许多同学再来大闹公堂,而且四处贴大字报,声讨李应辰。

李应辰见许仕彦闹得太厉害,就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报告了王世贞,并且提出辞呈。不久,王世贞又接到湖广按察使几乎同样的报告,他拍案而起,把闹事的几十个学生全部捕进大牢,并且革去了他们的生员身份。

看上去,这是件小事,可问题没那么简单。在这些闹事的人中,有个叫王化的首脑,他正是张居正的小舅子。张居正得知此事后,大为不快。他觉得王世贞就在他的家乡为官,竟然不照顾自己的亲属。而且这真的是一件小事,王世贞完全可以说服教育搞定,却耍起了官老爷的威风,大动干戈。

俗话说,打狗还要看主人,张居正不是什么圣人,自然也有这样的想法。他给王世贞写信,语气生硬,毫不客气。但他毕竟是政治家,所以直指王世贞处理问题的方式简直蠢到家。王世贞气得险些发了疯,但没有疯,也没有给张居正回信。

可是,这个被同学凌辱的仇,他算是记下来了。

物不平则鸣,王世贞决定要狠狠鸣一下给张居正看。他并未忘记今天的一切都是拜张居正所赐,他也不是一时头脑发昏,他就是那种“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狭隘高傲之人。

不久后,湖广均州、襄阳大部分地区发生地震,王世贞在府衙扔了政务,以双脚离地的速度跑回寓所,关起门来,写了《地震疏》传送中央。

这上疏很有意思,王世贞开门见山地说:“我知识浅薄,不能辨析天下之微,又不懂得占卜之道。不过有人懂,而且把这些事都写在书里,所以我就‘掉书袋’说上几句。皇上啊,《周易》说,四月地震,五谷不熟,人们饿死。现在虽然是五月初,差不了几天,所以我觉得今年的五谷要不熟,人们要饿死。皇上啊,这是天兆,古书上有释厄的妙招,我说给您听。您应该‘内而养志,以坤道宁静为教;外而饬备,以阴谋险伏为虞’。”

“内而养志,以坤道宁静为教;外而饬备,以阴谋险伏为虞”这句话其实直指张居正专权,他说这就是祸国根源。张居正当时正大权独揽、大刀阔斧地改革,最希望的就是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和理解,最低限度,也应该得到亲手提拔重用的部下的支持和理解。想不到,王世贞这畜生会反对他。对于敌对势力,张居正从不容忍。

很快,王世贞从郧阳被调到南京大理寺任职。南京都是冷板凳,王世贞在郧阳咆哮起来,死皮赖脸不去南京。但传旨太监不阴不阳地提醒他:“去吧,那里文人多,正是您的安乐窝。您要是真不想去坐冷板凳,何必写什么狗屁《地震疏》呢!”

王世贞怪叫一声,恢复了文人的孤傲:“去就去,老子在南京也照样光芒四射!”

虽然这样说,王世贞还是如偏瘫一样收拾行囊。他在等张居正的信,希望张居正能对他去南京坐冷板凳给个说法。王世贞这人就有这样的优点,攻击完别人就忘得一干二净。张居正的信果然来了,很官腔:“通过这段时间对你在郧阳工作的考察,发现你是大才,郧阳这地方庙太小,容不下你,所以请你去大庙南京。我知道你想来更大的庙北京,可北京这座庙人满为患,你就先去南京吧,当作跳板,有时间跳到北京来。”

王世贞是聪明人,当然读懂了张居正的意思,“呸”了一口道:“心胸太窄,怎么就做到了首辅呢!这世道真是坏透了。”

他明知是自己的问题,却无法接受。再给张居正写信,言辞很不友好:“我说老同学,你这是耍猴呢?把我捧上天,又重重摔在地,你这样做太不厚道了吧。他日我把你这种心胸用文章传到江湖上,传到后世,你如何面对天下苍生和后来人?”

张居正立即发现王世贞是个无赖,但暂时还不想理他。王世贞失望地到南京,一见到文坛兄弟,顿时活跃起来。正如他所说,老子在南京照样光芒四射。他以为就这样四射下去了,但他低估了张居正对待异己的态度:赶尽杀绝,痛打落水狗。

王世贞在南京还不到一个月,中央政府就送来了吏部的文件:王世贞“荐举涉滥”,夺俸终生。王世贞抱头痛骂,怨气冲天。他对文坛兄弟们宣称,他要写本嘉靖以来的历届首辅传,并咬牙切齿道:“我要好好写写张居正!”这本书后来流传下来,叫《嘉靖以来首辅传》,其中就有张居正传,里面说张居正吃壮阳药,每夜都要有女人。这种事,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是怎么回事。

大概他在南京抱怨得太厉害了,五个月后,圣旨又来,这次是除了他的根:王世贞大节已亏,回籍养老!王世贞咆哮、诅咒、热泪盈眶、泣不成声,灰溜溜地离开了南京回太仓。

众人都认为张居正太狠了,只有王世贞自己知道是怎么回事。当然,张居正也知道,并且为了让他不觉得冤屈,特意写信给他说:“为何落到这步田地,你应该有自知之明。我当初始终把你当成自己人,大力扶持你,想不到烂泥扶不上墙,你居然不顾恩情反咬我!谁都可以反对我,都可以攻击我,只有你王世贞不配!我把你赶回老家,其实也有疑虑。请别误会,不是你不该得到这样的下场,而是你是文坛最高枝,我得罪你就等于得罪了天下士子,你们手中有笔,桌上有纸,会把我写成‘蔽贤不用’的奸贼。但我最终还是下定决心,让你滚回老家,原因有两个:第一,我对你太失望太无奈了;第二,我宁用浊流也不用清流,在我看来,把文章写得再好却不能办事的人就是废物,而你们那些所谓的清流正是如此。”

王世贞“呸”地吐到张居正的信上,吼道:“放屁!你是只用对你俯首帖耳的人!你是用奴才,不用人才!”

这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被权力所有者赶回老家后撕心裂肺的相同反应。其实在张居正眼中,说出这种话的人才是奴才,是他们自己性格的奴才。王世贞在张居正眼中是“清流”,这种人说的比做的多,知行永不合一。而张居正重用的人正是那些知行合一的“浊流”的人:想到就去做,并且能把事情做好!

在这点上,王世贞连海瑞的一根毛都不如。海瑞还能做点让少数百姓拍手称快的事,王世贞只能口无遮拦地胡说八道,用嘴巴指点江山,真让他做点事,他马上抓耳挠腮无计可施,或者是把事搞砸。

然而这种人却总在青史上占据上位,这不得不让人深思。我们是铭记那些为天下苍生做出真事业的人,还是那些靠根破笔写些“千古事”文章的人?所谓读史可以明智,恐怕真就未必了。

不多几年后,有人毫无眼力地荐举了正在江苏太仓写书的王世贞,张居正毫不客气地让推荐人死了心。在张居正有生之年,王世贞一直在家愤懑地写他的书。或许,张居正的心胸真太过狭窄,然而为了天下苍生,张居正有理由不让废物做官,这就是伟大政治家的使命!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gs/6206.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