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话题 > 历史悬案

中华民族为何叫“华夏”?华夏第一都到底在哪里?

历史大观园 历史悬案 2020-05-25 16:29:03 0 嬴政

中华民族为何叫“华夏”?

汉族的形成和发展,是以华夏为主体,融合他族,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的。在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漫漫发展历程中,随着各民族经济文化上互相交流,互相渗透,形成统一的中华民族——华夏民族。“华夏”是中华民族的称号,凡是今天在中华大地上生活的56个民族,都称之为“华夏民族”。作为一名中国人,常常以称自己是“华夏民族”、“华夏子孙”为荣。尽管我们经常这样自豪地称呼自己,但对于“华夏”的由来,却很难给出一个定论。华夏第一都到底在哪里?传说中,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然而,真有黄帝这个人吗?据说全国共有黄帝陵7处,哪一个是真的黄帝陵呢,轩辕黄帝陵到底在何处?现在仍然众说纷纭,没有统一的说法。

关于“华夏”的由来,上古时代就流传这样一个传说。蚩尤原来是炎帝的大臣,是个很有野心的人,他想独霸天下,于是联合苗氏,想把炎帝从南方赶到涿鹿,自称南方大帝。决定胜负的一战开始了,他们大战于涿鹿的野外。大战当时,蚩尤一夫当关,手持长剑,指挥着自己的士兵冲向炎帝的阵营,炎帝部落明显占了下风。不得已,炎帝被迫一面抵抗,一面带着部队仓皇地撤离战场,并向黄帝求援。这时蚩尤已向涿鹿进军,黄帝下令重整队伍,两军开始了新一轮的对垒。黄帝心想,只要我和炎帝携手并肩、齐心协力,一定可以打败蚩尤。但他们低估了蚩尤的法力,蚩尤竟然施起了妖法,刹那间,天地间扬起一片浓雾,而且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炎黄的军队什么都看不见,被打得节节败退。面对一意孤行、制造战争、祸害百姓的蚩尤,黄帝决定奋力一搏,他找到了炎帝商量作战计划,并让人利用太极推测演算,后来又派人到蚩尤的大本营探听军情,知道蚩尤马上就要反攻再次施妖法,黄帝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当蚩尤的部队冲上来时,便被炎黄联军团团包围。此时炎黄联军把骨头做的战鼓擂得震天响,使得联军的士气大振,士兵们个个变得更英勇了。最后终于将蚩尤的部落打得落花流水,蚩尤也被俘虏。不肯投降的蚩尤被黄帝下令斩首,而炎黄部落最后团结一致,统一了整个中原。从此以后,中原各部落都尊黄帝为共主,炎、黄等部落在黄帝的领导下融合成华夏民族,这就是“华夏”的由来。

还有另外一个关于华夏由来的传说,对此有不同的解释。相传,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是夏朝。大禹历时数年,成功治水,被舜选拔为继任者。之后他开启了一个清明的历史时代。所以在当时,以禹代表的夏后族在当时独领风骚,成为盛极一时的氏族部落。再加上夏后族以华山作为自己的活动中心,所以他们又被人们称为华夏族。这也是禹的儿子建立的第一个王朝叫夏的原因。

今天,对于华夏由来的争论仍然不断。一些专家学者将众多观点归纳为两类。第一种观点认为,“华夏”是民族的名称。他们认为我国古代以“夏”为族名,“华夏族定居在华山之周,夏水之旁,故而得名”,讲的就是这个意思。“夏”这个名词是由“夏水”得到的。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融合了别的不同民族构成的一个庞大的民族。尽管她不是一个单纯的民族,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始终以一个核心民族为中心,逐渐地融合和同化别的民族,形成一种“单元性的多元化民族”,这就是今天的中华民族。在先秦时代,她被称为华族或夏族。而“华”指的是居住在华山,以玫瑰花(华)作图腾的“华族”,“夏”则指的是居住于长江中下游的“夏族”,“夏族”的祖先是夏后氏。华夏民族的称谓,由此而来。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华夏”根本上不是什么民族的称呼,它仅仅指的是一个地域文化概念。而在这个派别中,又有两种不同的解释。第一种解释是:遥远的中华民族的远祖们曾经分为3个主要的集团,他们分别是华夏、东夷和苗蛮。在不断的争战和竞争中,黄帝取得了最终的霸主地位,于是他领导的华夏集团成为当时的文化和政治主流,东夷和苗蛮两大集团不得不俯首称臣,被迫纳入华夏文明的圈子里。第二种解释是:远古时代是以文化高低来定名的,所以,文化高的周礼地区称为“夏”,同样另一个文化高的民族称为“华”。“华”和“夏”合起来,统称为“中国”。相反的,对于华夏周围的四方,由于他们是文化低的地区和民族,所以被称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后来华夏不断融合壮大,周围四方民族凡是接受华夏文化的,大都纳入了传统华夏文化的范畴,华夏渐渐地就成为了中华文明的代称了。

尽管现阶段我们还没有完全解开华夏之名由来的谜底,但我们相信,“华夏儿女”将永远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自豪的称呼。

华夏第一都到底在哪里?

中华民族有悠久的历史,从早期的人类到原始氏族社会,这片土地上有过我们祖先的身影。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社会不断进步,尧、舜、禹三代之后,禹的儿子启废除统治权禅让的传统,夺权成立父子相承的国家——夏。“夏”也便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政权,我们今天对于夏代的了解相当贫乏,只有少数文献中的一些零星记载。由于商都殷墟的发现,对商王朝的文明状况,我们有了较清楚的了解,而此前的夏代却仍是一片空白,几乎都要让人淡忘这个曾统治华夏几个世纪之久的王朝。如果能找到夏朝的国都遗址,我们就不会对夏代如此迷茫,但作为华夏第一都的夏都到底在哪里,长期以来一直是困扰历史学家的难题。

有人说是位于山西省运城市的夏县。据称,因我国奴隶社会第一个王朝夏朝在此建都而得名,号称“华夏第一都”。其历史悠久,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相传是嫘祖养蚕、大禹建都的地方,素有“禹都”之称。不过至今还没有在夏县找到有说服力的文化遗址。

有人说应该是在今许昌西部的禹州。禹州市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大禹因治水有功曾在此受封“夏伯”。禹的儿子启继位后,于钧台大宴天下诸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亦被称为华夏第一都。夏都是在禹州吗?目前仍不能确定。

1959年夏,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组织了一支考古队,开始了探寻夏都的田野考察。从传说中夏人活动的中心地区豫西开始,在拨开重重迷雾后,考古队将目光锁定在河南偃师二里头,集中对其进行考古发掘。以此为标志,中国考古学界开始进入有目的、有计划地探索夏文化的时期。

早期奴隶制夏王朝的存在无可非议,但由于文献和考古资料的缺乏,夏代的文化面貌始终无法确认。20世纪60年代末,考古工作者在河南省偃师县二里头村发现了一些古文化遗址,出土陶器十分特殊,介于龙山文化与商代之间,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兴趣。二里头村,位于偃师县西南9千米的洛河南岸。古文化遗址包括二里头、圪当头、四角楼、寨后和辛庄5个村,面积375万平方米。1957年发现后,1959年开始进行发掘和研究工作,先后发掘面积达1万平方米。文化遗物的特征介于龙山文化晚期和商文化早期之间,尚属首次重要发现,命名其为“二里头文化”。这处遗址的最下层被确认为夏文化,出土有铜刀,为我国发现最早的青铜器。其上层为商代文化,发现有大型宫殿基址,面积达1万平方米。遗址中出土了大批工艺精良的铜器与玉器,应为夏商时期的都邑遗址,在考古学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对了解和研究夏商文化的历史有很大意义。

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可以确认二里头遗址是一座早期王城。但这座都城是属于商代的还是夏代却还不清楚。2003年,考古人员又在现已发现的中国最早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中找到了两座大型宫殿建筑。其中一座,呈缺了一个角的长方形,东西长为110米左右、南北宽100米,东北部折进一角。整个庭院范围都是建造在高于地面半米的夯筑平台上。庭院四周为走廊,除西廊是外有墙、内有走廊外,其余三面中间都是墙,内外皆有走廊,说明在庭院北、东、南三面可能还会有相邻的庭院。这座宫殿的样式,后代许多建筑都有沿用。新的宫殿建筑群的发现又吸引了人们的目光,无论从其规模还是样式看,都是皇宫大院的建筑。

这两座宫殿遗址的特殊处和意义,不完全在于认定它们是王宫,更重要的是它们发现的位置。早先考察知道二里头遗址所处的社会,很可能是处于夏商两代分界的时期,其上层是商文化遗留,其下层为夏文化遗留。而这两座宫殿初步确定是处于夏文化层,那岂不是说,我们可以确定这是夏代的都城了吗?有位考古专家激动地说“,这意味着人们几乎可以从中触摸到中国第一个王朝的脉动了”。

然而事实上,二里头遗址是不是夏都并未得到公认,首先就此遗址本身的时期争论仍在继续,有人说属于夏文化晚期,有人说属于商文化早期,更为普遍的说法是“界于夏商之间”。历史学家冷静地说,“二里头遗址本身还存在着许多未解之谜,作为都城的二里头,它的内涵布局及其演变过程、它的文化面貌及其社会生活与组织结构、它的族属国别以及人地关系等诸多课题,目前还只是粗线条的把握”。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rmht/lsxa/2408.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