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事件

浙东之战

历史大观园 历史事件 2020-06-17 12:15:41 0


英国侵略者在广东战争中没有占到多大便宜,反而吃了不少苦头,又急又气不甘心就此罢休,便于1841年(清道光二十一年)8月21日自广东启碇北上,妄图在闽浙一线发动新的侵略战争,以达到自己的侵略目的:“得到(中国)皇帝对……提出的一切要求,完全无条件地应允。”

8月25日黄昏,英军舰队出现在福建厦门青屿口海面,并向中国守军示威挑衅。厦门局势一触即发。闽浙总督颜伯焘派出使者据理力争,要求英军立即离开。英军首领璞鼎查竟趾高气扬地对使者说:“我要求你们马上放弃城池和周围的一切堡垒,否则别怪我们不客气!”面对气焰嚣张的侵略者,立志坚决抵抗的颜伯焘毫不畏惧。虽然此时负责福建海面防务的水师出洋巡缉海盗未归,厦门守军力量严重不足,他怀着“澄清海宁之志”,整顿防务,招募水勇,要与侵略者放手一搏。

8月26日下午1时许,英军分两路发起进攻。颜伯焘和驻守金门的总兵江继芸指挥白头汛、屿仔尾和鼓浪屿的守军从三面抵抗。由于交战双方实力悬殊,更由于颜伯焘应战心切,和敌人硬拼打消耗战。坚持到下午6点左右,各炮台相继失守,厦门落入了侵略者的魔爪。

在厦门大肆掳掠了十余天后,英军继续北犯。9月26日到达了浙江定海附近的舟山洋面,妄图再在这儿捞点好处。可是他们哪里知道,此时的定海已不是他们在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时轻易占领的定海了。自1841年2月24日定海收复后,驻守定海的定海镇总兵葛云飞、寿春镇总兵王锡朋和处州镇总兵郑国鸿,齐心协力积极备战,大大加强了定海的防御工事和作战力量。他们协调部署,由王锡朋和郑国鸿分别率部防守侧翼的晓峰岭和竹山门,葛云飞则守土城作正面防御。三部严阵以待,要给入侵者以迎头痛击。

英军指挥巴加和郭富自恃船坚炮利,8月27日公然驾船闯入定海防线的咽喉竹山门窥探形势。我英勇的守士将士哪能容他如此狂妄。守卫土城的葛云飞一声令下,只听“轰”的一声炮响,入犯英舰的头桅应声倒下,吓得巴加面色煞白,慌忙下令掉头逃窜而去。

28日,英军开始进攻定海。作了充分准备的守军隐蔽在岩石洞中,任英军怎么狂轰滥炸,仍是毫发无伤。等炮击一停,英军准备登陆时,众守军迅速到位,沉重打击蜂拥而来的侵略者。英军的多次进攻都这样被击退了,就连偷偷渗到五奎山脚建立起来的炮台阵地也被葛云飞发现,几炮给轰掉了。面对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英军指挥官们一筹莫展。

30日,台风突袭定海,风雨交加昼夜不停,平地积水达四五尺,给连日激战的守军带来了极大困难。同时,英军屡获增援,轮番骚扰,而守军却因为贪生怕死的提督余步云拥兵不援,昼夜都得不到休息,弹药、粮食已告枯竭,战斗力急剧下降。这便给了英军以可乘之机。

10月1日清晨,英军利用大雾天气,在大炮掩护下,由汉奸带路,分三路对土城、晓峰岭和竹山门发起了攻击。

晓峰岭上,已率部与敌激战四天的王锡朋指挥守军奋起还击。一时间阵地上炮火盈天,硝烟弥漫,连使用的抬枪枪管都打得发烫发红了。然而由于晓峰岭守军没有大炮,也无法获得足够的炮火支援,未能压制住一拥而上的英军。眼见敌人冲上山岭,王锡朋来不及细想,抓起大刀率部与敌展开肉搏,手刃数人之后,终因力竭不敌侵略者的围攻,壮烈殉国。晓峰岭失陷!

与此同时,竹山门激战正酣。战斗从早晨一直进行到中午,郑国鸿部炮矢皆尽,再也无法阻拦满山遍野的英军。有人建议撤退。郑国鸿听了,两眼一瞪,高声道:“武臣效命疆场,是我的责任!”表明了誓与阵地共存亡的决心。此时,攻占晓峰岭的英军绕道从背后向竹山门袭来,与下面的英军形成夹攻。郑国鸿部腹背受敌,几乎伤亡殆尽。绝望之中,郑国鸿单骑冲入敌阵,左冲右突,身被数十创,最后中炮阵亡。竹山门随之宣告陷落。

守卫土城的葛云飞在激战中惊闻晓峰岭、竹山门失守和王锡朋、郑国鸿两总兵为国捐躯的噩耗,悲愤异常。他知道,局势已经无法挽回了。于是他将自己的印信交给随从军官,激愤地说:“你快回大营请求援兵,趁敌人立足未稳反攻,我就算死了也要化为厉鬼相助!”

当攻占竹山门的英军合而为一向土城冲来时,葛云飞果断下令调转炮口向竹山门方向轰击。可是由于连日大雨,四千斤的大炮深深陷入淤泥之中,难以转动。形势非常危急,只听葛云飞振臂一呼:“跟我杀贼去!”说完带头跃出土城杀向敌军。二百多名亲兵紧随其后,与英军展开肉搏。战斗中,葛云飞的大刀砍折了,他拔出战前打就的“昭勇”、“成忠”两把佩刀继续砍杀。杀到竹山门山麓时,他的右脸已被削掉一半,右手臂也被砍断,全身受了四十多处伤,血流如注,但他仍竭力拼杀。忽然,一颗子弹击穿了他的胸背,他“立竹山门崖石而卒,尸植不仆,手擎刀作杀状”。就这样,葛云飞和他的将士英勇牺牲,定海陷落了。

定海的失守,主要原因不在于英军无法抵挡,而是钦差大臣裕谦的战略决失误。裕谦作为一个满蒙大臣,怀有一腔报国热情,然而却缺乏“制寇之才”。他把精兵良将布置在孤悬海外的定海岛上,希望在那里与侵略者一决雌雄。事实上,英军在海上拥有绝对优势,在孤立的小岛上与之硬拼,于己有百害而无一利。当时,林则徐和领命驻守定海的葛云飞都先后就此提出过建议,可惜裕谦杀敌心切未予采纳,终于使定海在激战六昼夜后再度落入敌手。

英军占领定海后,又继攻镇海。裕谦率领四千人防守,他亲自登城督战。后因提督余步云溃逃,总兵谢朝恩战死,镇海也失陷了。面对国土沦丧,裕谦悲愤交集,含恨投水殉难。于是,英军在舟山群岛及其属区内设立了一个以丹尼斯为首的所谓军政府,对当地人民实行殖民统治。他们以此为基地,先后袭取了宁波、余姚等城。清朝守军除少数顽强抵抗外,大多闻风即溃,不战而逃。

道光帝得到定海、镇海等地相继失守的消息,并未怎么放在心上。因为广州的奕山借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胜利来粉饰自己,谎报说广州战争大胜。昏庸糊涂的道光帝对中英战争的实情并不了解,信以为真。他认为,既然一个“靖逆将军”能打败英军,再派一个“扬威将军”去浙江也同样能打败英军。于是10月18日,他委任奕经为“扬威将军”到浙江进行反攻。

奕经虽然接受了反攻的命令,但并不坚决主战。经过他的老朋友臧纡青的再三劝告,他才逐渐定下了决心。

臧纡青还提出了一种“遇散便攻、见夷即杀”,“人自为战、战不择地”对付侵略者的战术。这实质上就是游击战术的一种表现,也是较弱的军队抗拒较强的和有组织的军队的有效方法。然而奕经只是表面上同意,实际上却没有按这条建议准备。

奕经领受了办理浙江军务之责后,于12月初到达苏州,一住就是两个月,未曾检阅一次部队。1842年1月25日,他忽然梦见英军“纷纷上船,窜出大洋”,以为“吉兆”,决定克期进驻绍兴,准备一举收复宁波、镇海、定海三城。3月8日,他在准备不充分、时机未成熟的情况下,贸然反攻宁波,终以大败告终。

相对清军的屡战屡败甚至不战而败,东南沿海人民的反侵略战争却呈高涨之势,在敌后坚持抵抗侵略者的战斗,以浙东人民在黑水党领导下的斗争最为引人注目。

黑水党是当时浙东沿海人民的一种自卫武装组织,以宁波为中心,活动地区遍及镇海、定海一带。他们在实践中与臧纡青“遇散便攻、人自为战”的策略不谋而合,灵活机动地利用他们自己置备的八桨小艇,神出鬼没地打击英国侵略军。

一次,一艘英国运输小火轮由于退潮而搁浅。船上的英军无奈之下上了岸,抓到一个中国人当向导。他们哪知这名中国人是“志愿”让他们“抓”到的。这名中国人顺利地把这些侵略军带进了黑水党的包围圈。经过激烈搏斗,英军仅一人逃脱,其余或被消灭或被生擒。

英军占据宁波城后,为防备清军反攻,夜里总要派出不少人巡逻。这些零散的士兵正好成了黑水党人袭击的目标。他们乔装改扮,引得英军巡逻哨靠近,或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干净利落地解决战斗,或者干脆将其生擒活捉。如果不小心被发现,则专挑深僻的小巷穿行,英军往往都迷路搞不清方向。这又给了黑水党人以可乘之机。有的英军士兵刚才还在和同伙说话,一转眼便一命呜呼了。

对付在城墙上巡逻的英军,黑水党人用的方法则更显机智。他们用长藤绕个环,悄悄守在城墙下。当城墙上有英军士兵出现时,他们故意弄出响声。英军伸出头俯看,正好中计。黑水党人用藤环套住他的头轻轻一拉,立刻就把中计的英军士兵拉下了城墙。闻声而来的其他士兵出于本能也伸头察看,静候城下的黑水党人又如法炮制。如此擒得几名鬼子兵后,他们把俘虏装入麻袋扛着大笑而去,只留下城上的英军鬼哭狼嚎般的叫声。

在黑水党的这种出其不意的游击战术干扰下,英国侵略军整日人心惶惶,食不甘味,睡不安寐。每天都有人死亡或失踪,少则十几人,多则几十人。而侵略者对此却束手无策,恐惧之下,英军官兵再也不愿在宁波一带久留,再加上种种别的原因,1842年5月7日英军仓皇撤离宁波。

尽管中国人民坚持反抗侵略,而且取得了较大成效,然而清朝统治者却看不到这点。他们把反抗的人民诬蔑为“汉奸”,称黑水党人为“别贼”,把自己失败的责任转嫁到人民头上,奕山甚至说:“患不在外而在内”,“防民甚于防寇”。奕经也认为:“……到处汉奸充斥。该处人情,败坏至此。”像这样在大敌当前之时,还处处与人民为敌的将军,怎么能不打败仗呢!浙东之战的失败,更严重的是直接导致了清廷彻底投降政策的确立,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更为深重的灾难。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mcjs/8480.html

上一篇:吴淞口之战
下一篇:三元里之战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