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事件

甲午之战

历史大观园 历史事件 2020-06-17 12:13:54 0


“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1894年9月17日(清光绪二十年八月十八日)下午,在黄海大东沟海面上,巨浪翻滚,炮声震天,一场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海战正在进行。交战双方是被迫应战的中国北洋水师和早有虎狼之心的日本海军。

在这场战斗中,双方共投入了二十二艘战舰,五千六百多人。其规模之大、时间之长、战斗之激烈在当时为世所罕见。这便是著名的中日大东沟海战。在这场激战中,中国北洋水师的广大爱国将士面对强敌,英勇顽强,以生命和热血在中国人民反帝爱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1894年春天,朝鲜爆发了东学党领导的农民起义。朝鲜封建统治者无力镇压,请求清朝政府派兵“进剿”。6月,清军进驻朝鲜镇压东学党起义。早就对朝鲜及中国垂涎三尺的日本看到有机可乘,便以“保护侨民”为借口,派出了大批军队在朝鲜仁川登陆,进入汉城,与驻朝清军形成对峙,并多次蛮横地拒绝“两国同时自朝撤军”的建议。朝鲜半岛的火药味越来越浓。

就在日本极力筹划侵略战争的同时,愚弱的清政府却把希望寄托在与日本狼狈为奸的帝国主义国家所谓的“调停”上。6月20日,李鸿章再次请求俄国驻华公使喀希尼出面调停朝鲜事,希望中日两国同时撤兵。但日本方面根本不予理睬,日军反而于7月23日闯入朝鲜王宫,劫持了国王,组织傀儡政府。25日,蓄谋已久的日本海军在丰岛海面悍然对运送援兵赴朝的中国海军“济远”、“广乙”等舰发动海盗式的突然袭击,击伤“广乙”、“济远”两舰,击沉“高陛”号运兵船,船上七百余名清军官兵遇难,还掳走了满载粮饷的“操江”号。几乎同时,日本陆军向驻守牙山成欢驿的清军发起进攻。中日甲午战争由此爆发了!

战争爆发后,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等爱国将士主张予敌以坚决回击。然而掌握着清廷外交大权的李鸿章却把北洋海军视为一己私产,采取“避战自保”的消极方针,严令丁汝昌只可守大同江至威海卫一线,后又缩小至成山角和鸭绿江一线,决不准“滥进袭击”。对于这个命令,广大将士愤慨不已,但也不得不只在规定区域内游弋。

9月17日上午,刚完成护航任务的北洋舰队,停泊在鸭绿江大东沟口外的海面上正准备返航。这天天气晴朗,水波不兴。10时30分,“镇远”舰的望哨报告西南方海面有一簇烟雾,并且越来越大,烟雾下面一支舰队疾驰而来,估计是日本舰队。尖锐的警报声立时打破了海面的宁静,丁汝昌果断下令起锚迎敌。北洋舰队开足马力,破浪前进。在距敌舰五千米处,旗舰“定远”号发出了开炮的命令。北洋水师先敌开火,各舰大炮怒吼不止,颗颗炮弹呼啸着飞向敌舰,激战开始了。

北洋水师参战舰艇共十艘,而日本舰队不但舰数要多两艘,而且航速快,火力猛,占据了明显的优势。日本方面公然叫嚣,要“聚歼清国舰队于黄海”,气焰极为狂妄。这次由日本海军中将伊东柘亨率领的舰队有备而来,当然不会放过到手的机会。

日舰速率快、炮位多的优点,很快便显示出来。他们避开北洋舰队“定远”、“镇远”两艘主力舰,绕向北洋舰队的侧后,以左右舷炮轰击两翼小舰,而以首炮狂轰“定远”、“镇远”两舰背面,致使北洋舰队队形大乱,陷于被动局面。在敌人猛烈炮火的轰击下,“济远”、“广甲”两舰相继临阵脱逃,其余各舰仍奋勇还击。

面对强敌,丁汝昌指挥果敢冷静。激战中,他身负重伤,站立不稳,便坐到甲板上鼓舞士气,激励大家英勇杀敌。

日舰打乱北洋舰队的编组队形后,又以先锋舰“吉野”号为首的四艘快速巡洋舰直逼北洋舰队旗舰“定远”号。“定远”号是整个北洋水师的指挥中心,若有闪失,后果无法设想。为了保护旗舰,“致远”号管带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开足马力,驶到“定远”号之前迎战来敌。顿时,“致远”舰陷入了四艘敌舰的包围之中,但“致远”舰将士在邓世昌的指挥下,顽强作战,不断给敌舰以沉重打击。舰上配备的炮弹打完了,便用步枪射击。

经过近一个小时的激战,“致远”舰中弹累累,船身倾斜,势将沉没。这时,敌舰“吉野”号野兽般冲近“致远”舰。这艘“吉野”号是日本参战舰中速度最快的主力舰,其马力几乎是“致远”的三倍。开战以后,它横冲直闯,对北洋舰队构成了极大的威胁。邓世昌怒视“吉野”号,登上舰桥,慷慨激昂地向全舰官兵宣布:“我们为国作战,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现在我舰船伤弹尽无力再战,决定撞沉那横行霸道的‘吉野’号,与敌人同归于尽!”全舰官兵齐声高呼表示拥护。邓世昌跨进驾驶室,双手紧握舵轮,开足马力向“吉野”号猛冲过去。

日舰发现“致远”撞船的意图,立刻集中火力向“致远”猛轰。“致远”号燃起了熊熊大火,但并未停止,像一条火龙乘风破浪冲向“吉野”舰。“吉野”号上的日本兵见此情景,惊恐万分,纷纷跳水逃命。眼看“吉野”号就要完蛋了,不幸的是一枚罪恶的鱼雷击中了“致远”号,顿时全舰起火爆炸,不久便沉没了。

邓世昌落水后仍大呼杀敌,他拒绝别人的救助,抱着“阖船俱没,义不独生”的信念,与全舰二百五十多名将士一起牺牲于汹涌的波涛中。

“致远”舰的英勇行为大大激发了北洋水师将士的爱国热情。“定远”号在刘步蟾的指挥下,越战越勇,首先击伤敌舰“比睿”号,令其完全丧失了战斗力,不得不狼狈退出战斗。邓世昌殉难紧接着,“定远”号又咬住了敌“赤城”号,一举击毙敌舰长坂元八太郎。然后又击伤敌“西京丸”号。不久,“经远”号也中敌鱼雷沉没。打到后来,“扬威”、“广甲”两舰伤重自毁,“超勇”也被击沉。作为北洋舰队的两大主力舰“定远”号和“镇远”号,相互掩护、相互支持,在中方只有四舰与敌搏杀的情况下,一再给敌人猛烈的回击。敌军旗舰“松岛”号屡被击中,其储备的弹药被引爆,八十四人当场毙命,完全失去了战斗力和指挥力。黄海大海战下午5时半,精疲力竭的日舰再也无力作战,首先退出了战场,大东沟之役结束。这次海战,北洋海军虽然有很大损失,但保住了舰队主力,还给敌人以有效的杀伤。

黄海大战后,北洋舰队退回旅顺军港全力休整。一个月不到,整个水师基本恢复了元气。10月18日,北洋舰队移师威海卫(今山东威海)驻防。

海上未占到什么便宜,日军便打起了陆上的主意,分两路从陆路大举入侵。腐朽不堪的清朝陆军数万人望风而逃,不战自溃,辽东半岛陷落。1895年1月,日军又在山东荣成湾登陆,直接威胁威海卫军港的后方。威海沿海一线防御工事完备,火力配备也较强,应付来自海上的进攻绰绰有余。然而负责其后方守备的山东巡抚李秉衡昏庸怯懦,听到日军逼近的消息便狼奔豕突逃到莱州(今山东掖县),将威海卫南、北两方的陆路炮台拱手让给了日军。停泊于军港内的北洋舰队,顿时面临日军的海陆夹攻。

北洋海军虽然在黄海海战中损失了五艘战舰,但主力尚存,完全有能力与来敌决一死战,可是李鸿章抱着投降论调,高唱什么“避战保船”,严令北洋舰队不准离开威海卫一步,连日常的海上巡逻也取消了。丁汝昌竭力反对坐以待毙。在旅顺告急时,他便面见李鸿章直抒胸臆,要求率队出击。日军荣城湾登陆后,他又慨然陈词:“与其安坐而待围攻,曷若僭师而起迎头痛击!”他的这些请战要求,换来的却是褫职留任。李鸿章当面呵斥道:“若违令出战,虽胜亦罪!”在这种情况下,丁汝昌只好全力以赴,准备这最后一战,寄希望于奇迹能够出现。

2月2日,日军完成了对威海卫的合围,军港与外界的联系全部断绝。丁汝昌抱着“吾身早已许国”的信念,率领将士苦撑危局,多次击退来犯的日军。战斗中,他身先士卒,“立于最危险之地”指挥作战。由于众寡不敌,清军损失越来越大,最终威海卫陷落。丁汝昌组织反攻,击沉敌舰两艘、鱼雷艇五艘。日军以两岸炮台配合军舰轰击港内北洋舰队,“来远”、“威远”、“靖远”诸舰相继沉没。十二艘鱼雷艇突围未果,全部被掳。“定远”舰严重受损。为防沉没,刘步蟾当机立断,下令断锚驶至刘公岛东南浅水处搁浅,以作水中炮台继续战斗。

7日,日军发动总攻,北洋水师仅存的两座炮台之一日岛炮台失守。在孤立无援、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北洋舰队中的一些帝国主义分子四下活动,与一些贪生怕死的将领相勾结,胁迫丁汝昌投降。开战之初丁汝昌便断然拒绝了日本舰队司令伊东礻右亨的劝降,此时当然更不会同意。面对绝境,为不使尚存的舰只落入敌手,丁汝昌毅然下令炸船毁台。但部分卑怯的清军将领为了投降讨好日本人,竟然拒绝执行。只有“定远”舰刘步蟾执行了命令,并自杀殉国,实践了他“苟丧舰,将自裁”的誓言。

12日,北洋水师最后一个据点刘公岛告急。这时密报传来:“援军无望!”一些民族败类在洋教习唆使下,持刀胁迫丁汝昌投降。丁汝昌宁死不降,含愤服毒自尽。在他尸骨未寒之时,洋员和败类们便向侵略者俯首乞降了,将尚存的十余艘大小船只及大批枪炮辎重拱手相让。清朝政府苦心经营十六年,耗费巨资的北洋海军,就此宣告全军覆没。

北洋海军的覆灭,从表面上看是清军海陆防线协调不当,出现后防漏洞所致,实际上却是李鸿章之流封建统治者的投降主义路线带来的恶果。在当时那种腐朽的统治下,是不可能真正完全战胜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虽然失败了,但北洋水师广大爱国官兵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将永远为人们称道和怀念!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mcjs/8470.html

上一篇:黄帝战蚩尤
下一篇:镇南关之战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