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与传奇 > 沙场飞将

三国英雄记——“凉州上士”姜维

历史大观园 沙场飞将 2020-06-24 15:55:02 0


蜀军在陇西郡遇到了麻烦,再来说说东边。

在东边,诸葛亮指挥蜀军占领天水郡时,该郡的太守马遵正陪同曹魏雍州刺史郭淮一行在洛门视察工作(随雍州刺史郭淮偶自西至洛门案行)

雍州刺史管理的地盘很大,除了关中地区的冯翊郡、京兆尹、扶风郡、北地郡,还有陇右地区的南安、天水、陇西以及广魏、安定等郡,除此之外,在其南部还有武都、阴平两个郡,目前都在曹魏控制之中。

郭刺史平时工作很繁忙,大战当前,他仍然深入在基层。

要么曹魏的情报工作做得很差,敌人这么大的军事行动事先竟然毫不知觉,主要长官还在下面视察;要么正因为敌情严重,郭淮才专门来天水郡检查防守工作,但没想到敌人来得太快。

郭淮等人接到报告,说天水郡郡治冀县可能已被蜀军占领,现在无法回去。

郭淮对马遵说:“看来诸葛亮来者不善!”

渭水的上游流经天水郡,冀县就在渭水边,洛门在冀县的西边,今甘肃省天水市那时称上邽,是陇右地区一处军事重镇,位置在冀县沿渭河往东。郭淮判断上邽仍在魏军手中,于是决定绕过冀县,连夜回上邽。

马遵担心天水郡已乱,局面无法收拾,于是也想去上邽,却遭到了随同郭刺史视察的一名官员的反对。

这名官员对马遵说:“明府应当回冀县。”

生死关头,马遵急了:“我不信任你们,你们已经通敌叛国。”

双方不欢而散,马太守跑到上邽避难去了。

上邽成为天水郡境内魏军集结的一处重地,诸葛亮后来派兵进击上邽,但在郭淮等人的防守下,上邽无法攻克。

劝马太守回冀县的这个人,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姜维。

姜维字伯约,他动员马太守回冀县,因为他就是冀县人,此时他的职务是郭淮手下的雍州从事。

姜维的父亲曾担任过本郡功曹,在平息羌戎叛乱中战死于沙场,姜维因此被授予中郎。这是天子身边的属官,承担宿卫天子的任务,姜维被授予此官,只是一种荣誉,他本人并没有到洛阳任职。

姜维平时很好学,尤其喜欢郑氏学,也就是当代大学者郑玄开创的学问。但他不想当一名学者,他有志于功名,好结交江湖朋友,不想过普通老百姓的日子(阴养死士,不修布衣之业)

姜维曾担任本郡上计掾,又被任命为州里的从事,相当于刺史的高级参议、顾问这一类的角色,因为有中郎的头衔,他还参与本郡的军事事务(参本郡军事)

姜维开始并没有回冀县,而是跟其他几位官员一起追赶马太守,马太守跑得太快,姜维他们一直追到上邽,城门已闭,他们叫门,里面的人不给开。

城里的人不开门,担心的是姜维等人也参加了叛乱(疑维等皆有异心),姜维等人无奈,这才回到冀县。

接下来,史书有两种不同的说法。

一部史书说,姜维到了冀县才发现,这里尚未被蜀军占领,他们去叫城门,城里也不应,原因与上面一样,怀疑他们已投降了蜀军。

姜维走投无路,只好投奔了诸葛亮。

还有一部史书说,冀县城里的官民见姜维回来,很高兴,不仅把他迎进城,还推举他去见诸葛亮,诸葛亮见到姜维,很高兴,让他去安抚冀县百姓。

但在这时,魏军增援部队赶来了,姜维无法回到冀县,从此与母亲及妻儿分离。

不管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姜维时年27岁,诸葛亮见到他时,会不会想到自己正是27岁那年走出隆中,开始了另一种人生?

诸葛亮跟姜维交谈后大为惊异,认为他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诸葛亮在写给留府长史张裔、参军蒋琬的信中,还专门提到了姜维。

诸葛亮对姜维的评价是:“姜伯约此人忠于职守,勤于理事,思虑周密,这些都是他的长处,永南、季常等人都不如他,堪称凉州一带的一流人才(其人,凉州上士也)。”

永南是李邵,曾担任诸葛亮的丞相西曹掾,季常即马谡的大哥马良。在诸葛亮眼中,姜维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诸葛亮任命姜维为丞相府仓曹掾,主管府仓谷事,但很快便升其为奉义将军,并奏请后主,封他为当阳亭侯。

仓曹掾品秩不过几百石,算是个处长,奉义将军是高级将领,品秩与九卿相当,是“省军级”高官,又封侯爵,一向用人讲求法度的诸葛亮,在姜维身上一再破例。

还不止于此,诸葛亮不久便派姜维回了成都,对于他的工作诸葛亮也进行了细心安排。

诸葛亮再次给张裔、蒋琬写信:“可以把虎步监的兵士五六千人交给他带领,姜伯约很有军事才干,他胆略过人,又深通兵法(既有胆义,深解兵意),心存汉室,才能超过众人,等他全面掌握了军事本领后,就让他进宫朝见主上。”

这一系列的安排说明,诸葛亮没有把姜维当作一名普通的降人看待,谁都能看出来诸葛亮对姜维寄予了很大的期望。

选贤任能是执政者日常考虑最多的事,诸葛亮作为托孤大臣,肩负着为蜀汉拔擢后进俊才、培养接班人的重任。在人才方面蜀汉与曹魏无法相比,甚至比不上孙吴,所以更要刻意去发掘人才。近年来,在行政、经济乃至外交方面蜀汉都涌现出一批良才,如张裔、蒋琬、费祎、杨洪、邓芝等,但军事方面的“后备干部”却有些不足。

蜀汉本来也曾将星云集,后世所谓的“五虎上将”个个都是当时享誉天下的一流将领。但近年来蜀汉似乎武运不济,名将纷纷凋零,知名的将领仅有赵云、魏延等人,名气要逊色很多的王平、陈到等人目前都挑起了大梁。

蜀汉高级将领面临青黄不接的局面,对军事人才的培养更加刻不容缓,一些文职出身的官员,如果他们身上也有军事方面的才干,诸葛亮都会不遗余力地加以锻炼,希望从中发现军事方面的人才甚至是未来的军事统帅。

诸葛亮在写给张裔、蒋琬的信中特别强调姜维精通军事,是一流的人才,又说他忠心汉室,这些都与诸葛亮一贯追求的政治理想相符,也与目前的现实需要相契合。

姜维还有一个特殊之处,他出身于陇右,对这里的情况比较熟悉,在地方上也有一定影响力。在诸葛亮看来,与曹魏的战争将是一场持久战,占领陇右、徐图东进是他既定的作战方针,姜维的出身有利于未来军事斗争的需要。

姜维是个新人,这是他的不足却也是他的优势,他与蜀汉政坛和军界素无瓜葛,所以不需要考虑太多的平衡因素,重用姜维各方面都更容易接受。

所以诸葛亮一见到姜维就下定了重点培养的决心,但这并不等于说陇右初次相见就已经明确了姜维日后军事接班人的地位,这不符合诸葛亮的做事风格。诸葛亮对姜维也有一个了解和考察的过程,通过观察才逐渐坚定了对姜维的认识,从而大胆使用、破格提拔。

姜维投身蜀汉阵营后便与母亲失散。他是个孝子,曹魏方面后来想通过他母亲动员他回归,让母亲给他写信劝降,随信还给姜维捎来了中药当归,喻指应当归还之意(送当归以譬之)

姜维很思念母亲,但他更坚定在蜀汉的事业,对诸葛亮的知遇之恩更觉得无以回报,所以他给母亲回信道:“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lscq/scfj/11851.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