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与传奇 > 君王天下

汉武帝传——韬光养晦

历史大观园 君王天下 2020-06-16 10:08:19 0


“白鹤嗷以哀号兮,孤雌跱于枯肠。日黄昏而望绝兮,怅独托于空堂。悬明月以自照兮,徂清夜于洞房。援雅琴以变调兮,奏愁思之不可长。”

——汉·司马相如《长门赋》

少年心事当拏云

窦太后在朝中搅弄一番风云后,汉武帝“独尊儒术”的思想革命到此暂告一段落。革命人士贬的贬、杀的杀,革命火苗已被窦太后掐灭。然而,正如革命的路上从来没有一帆风顺一样,星星之火终究会呈燎原之势。汉武帝终究会有重新站起来、扬眉吐气的那一天。

少年心事当拏云。思想革命受挫后,汉武帝虽然有点灰心,但并不气馁,虽然有点失落,但并不自弃。他在体会到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后,做出了一个极为理智之举,默然接受这血淋淋的现实,不和窦太后进行直接对抗。他现在和窦太后相比,唯一的优势就是年龄。论政治智慧、经验教训,窦太后都要高出他无数倍。扬长避短,汉武帝知道自己现在唯一要做的就是等,等待时机,等窦太后老去的那一天,等待那个属于自己的大汉王朝。

汉武帝最近确实烦,但他是个个性开朗之人,没有一味地宅在宫里独自唱“最近比较烦、比较烦”之类的歌,而是开始了乐此不疲的游猎生活。

指引汉武帝走向游猎生活的是一个叫韩嫣的人。

韩嫣和汉武帝年纪相仿,两人是发小。韩嫣之所以能有机会接触汉武帝,是因为他有一个好爷爷。他的爷爷韩颓当是和周亚夫、窦婴等人一起平定七国叛乱的功臣之一,就是因为有功,汉景帝对韩颓当很是器重,所以安排韩嫣为汉武帝的玩伴。

韩嫣是个善解人意的人,他见汉武帝很苦恼,便提议去游猎。反正闲着也是闲着,病急乱投医的汉武帝就这样跟着韩嫣去玩了一次。结果这一玩,汉武帝体会到了游猎的乐趣,从此就迷上了这种无拘无束的游猎生活。从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开始,刘彻开始了自己的“微服游猎记”。

刚开始,汉武帝还只是把游猎的目的地定在京城四周。后来,范围进一步扩大,为了寻找刺激,他甚至还到终南山一带去游猎。游猎是一项技术活,且不说在深山老林里要和熊虎等猛兽搏斗,有时还要与人搏斗。

一次,在终南山,汉武帝为了追逐一只兔子,带着随从闯进了一片农田。结果兔子没抓到,自己却变成了一只兔子。

原来,农夫们看到自己的庄稼地被一群来路不明之人糟蹋得不成样子,于是纷纷操起锄头等农具,把汉武帝一伙人围了个严严实实。幸亏当地官员闻讯及时赶来,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事后,汉武帝显得很大度,不但以不知者不罪为由饶恕了当地民众,而且还主动补偿了农民的损失。

还有一次,汉武帝微服私猎到柏谷(今河南省灵宝市)。见天色已晚,他便找了个客栈住下。一行人忙碌了一天,个个饥渴难当,便大声向店主索要汤喝。按理说,客官向店主索要汤也无可厚非,人家又没说不付钱,但汉武帝手下那帮内侍平时骄横跋扈惯了,此时大吵大嚷,仿佛把客栈当成是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客栈老板就有脾气了,没好气地回了六个字:“要汤没,要尿有。”

内侍们平常哪受过这样的气,个个义愤填膺,便要发作,但都被汉武帝止住了,他也说了六个字,不过只有他的内侍们能听见:“小不忍,乱大谋。”

内侍们忍住了,但客栈的老板却忍不住了,他见这伙人佩剑带刀,来路不明,怀疑是非贼即盗之人,于是找来当地的“地头蛇”,准备为民除害。

正在这个节骨眼上,老板娘出现了,她对丈夫的冲动行为进行了劝告:“我看这群人来势不凡,为首那人又气宇轩昂,像是贵公子,不像是强盗啊!更何况他们人也不少,个个身佩刀剑,怕是不好惹的主啊,千万别冲动行事。”

老板仗着自己的地盘,岂容别人在这里撒野?他对妻子的话左耳进右耳出,还是要为民除害。

老板娘知道丈夫的牛脾气,他认定的事九头牛也拉不回来,于是不再直接阻拦,而是采用了“迂回”战术,教会了老板一招:还是等到深更半夜,这伙人都睡着了,再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吧!

老板觉得老板娘的话很有道理,心想,半夜下手可能更好些吧。老板娘趁机端上酒来,说是为他壮壮胆,结果这一壮就壮到云里雾里去了。等第二天老板醒来时,汉武帝一伙早已人去楼空了。

汉武帝回到宫中后,很快就知道了这件“四面埋伏”的事,他认为老板娘护驾有功,赏给她黄金千两;认为老板警惕性很高,封他做了宫廷里的禁卫官。这家人真的是因祸得福了。

有惊无险地在刀锋上玩了几次游猎后,年少轻狂的汉武帝终于收敛起来,他不敢再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了。于是,韩嫣趁机提出了一个好建议,扩建上林苑,以供皇家专门游猎之需。具体来说就是把终南山和皇家御苑之间的农田全部划为御苑,再在其中每隔数十里建一个供游猎歇脚的行宫。这样一来,既可避免外出游猎和百姓发生冲突,也能保障安全。

扩建上林苑既能满足自己游猎的需要,也加强了自己的安全系数,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啊,汉武帝自然没有不答应的道理。

而窦太后对汉武帝这种“玩物丧志”的游猎活动自然不会阻挡。朝中大臣如丞相许昌等拥后派人士也都是举双手赞成的,扩建上林苑的事似乎已铁板钉钉了。然而,就在这个节眼骨上,一个人站了出来,他义正词严地说道:“臣反对扩建上林苑。”

敢于以一己之力冲破篱墙,搅乱汉武帝和窦太后对弈局面的人,就是大汉奇才——东方朔。

大汉奇才东方朔

东方朔的出道和当年的毛遂一样,也是靠自荐发迹的。但是,他比毛遂更厉害,因为他是个不畏艰难的人,在没成气候时不气馁,在有成效时不骄傲,将自荐进行到底。

东方朔第一次毛遂自荐:史上最牛的自荐书。

东方朔刚出道时,为了吸引汉武帝的注意,向汉武帝写了一封自荐信。

信中的大意是,我叫东方朔,是平原厌次(今山东省陵县神头镇)人。我从小是孤儿,靠我嫂子一把屎一把尿地拉扯成人。我十二岁才开始读书,三年修得文史不分家;十五岁开始练剑,一年修得剑出无声;十六岁熟读六书,再三年修得满腹经纶;十九岁学习《孙子兵法》和《吴起兵法》,复三年修得手中无兵心中有兵。今年我二十二岁了,身长九尺三寸,眼睛像夜明珠一样明亮迷人,牙齿像贝壳一样洁白,勇敢赛过孟贲(战国时的大力士),灵敏赛过庆忌(春秋时吴国勇士),廉洁赛过鲍叔牙(春秋时齐国大夫),信义赛过尾生(生平不详,古信士。三国嵇康的《琴赋》有云:比干以之忠,尾生以之信)。像我这样的文武全才,够资格做您的大臣吧?

应该说这封自荐信写得太有水平了,严谨而不失活泼,幽默而不失文采,称为史上最牛的推荐信也不为过。汉武帝接到东方朔的推荐信后也是眼前一亮,嘴里直叫“人才啊人才”。既然是人才,当然要聘用了,于是汉武帝让他在公车(卫尉的一个下属单位,相当于官方招待所)静候佳音。

东方朔接到汉武帝的回函后,欣喜非常,看来自己煞费苦心的推荐信没有白写啊,想到自己马上就可以鲤鱼跳龙门,东方朔心里很是激动。

东方朔第二次毛遂自荐:史上最纯的厚黑学。

然而,东方朔的激情很快就被漫长的等待磨没了。此后很长一段时间,他左等右等,前等后等,就是等不到汉武帝的“录用通知书”。眼看再这样等下去花儿也要谢了,东方朔意识到一万年太久,谁也等不起啊!

东方朔没有再这样漫无目的地等下去,而是决定再来一次毛遂自荐。这次毛遂自荐,他没有再亲自操刀写自荐信,而是选择了利用他人当“自荐信”。

怎么个利用法呢?东方朔把目光瞄在了这些天和他一起同吃同住的侏儒们身上。这些侏儒是从全国各地征集而来的小矮人,是专供皇帝娱乐的开心果。

一天,东方朔假装跟这帮侏儒套近乎。一阵胡吹之后,话锋一转,他说出了这样一句话来:“皇上决定把你们统统杀掉,你们知道吗?”

侏儒们一听,惊讶不已,忙问为什么。东方朔故弄玄虚,拿自己和他们的身高做了一番长时间的比较和分析,在吊足了他们的胃口后,说了这样一句话:“浓缩的未必是精华。”意思是像你们这样的人,当官当不好,做农民又干不了农活,成天只知道白吃白喝,滥竽充数地过日子。皇上召集你们到宫中来的目的不是为了看你们表演,而是想把你们召集到一起,然后再慢慢杀掉。这样既掩人耳目,又为国家节省了粮食,一举两得,一箭双雕啊。

“我们该怎么办呢?”侏儒们又异口同声地问道。

“办法是有,只是怕你们不愿意去做。”东方朔一副欲言又止,欲语还休的样子。

“只要能保全性命,上刀山下火海我们都愿意去做。”侏儒们心急如焚。

“你们要想活命也不难,不用上刀山也不用下火海,只要到皇宫的门口候着,等皇帝的马车出来,你们就将它拦住,然后跪地求饶,说上有老母,下有妻小,求皇上开恩。皇上如果问起缘由,你们只管往我身上推就是,我保管你们一点事儿都没有。”

众侏儒见东方朔这样舍己救人,都感动得热泪盈眶,对他千恩万谢后,开始守候在宫门。昼过夜来,夜过昼来,经过几昼几夜,他们终于等来了汉武帝。接下来他们便奋而拦车,叩首谢罪。

汉武帝一大早出门就被这群侏儒拦车哭诉,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问道:“什么死啊活的,朕什么时候说过要砍你们的脑袋啊!”

此时,侏儒们早已把东方朔教他们的台词背得滚瓜烂熟了,争先恐后地开始推卸责任:“这些都是东方朔说的啊!”

汉武帝一听大为诧异,朝侏儒们挥了挥手,示意他们可以回去了。侏儒们至此终于可以高枕无忧了。汉武帝转过身来,对韩嫣道:“把东方朔给我找来。”

东方朔终于踏进了皇宫,尽管心里很激动,但腿脚还是很利索。

“东方朔同志,可知罪?”一见面,汉武帝就来了个下马威。

“罪从何来?”东方朔见到汉武帝后,反而平静了下来。

“你恐吓侏儒,犯了恐吓罪。你造谣生事,蛊惑人心,犯了造谣罪。你陷朕于不仁不义,犯了亵渎罪。三罪之重,重于泰山,你还不知罪吗?”

“臣有罪。”东方朔脸色平静,从容说道,“陛下乃万世之仁君,臣对皇上的景仰有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又如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听皇上一言,胜过十年寒窗苦读,看古今风流人物,还数皇上!臣日思夜想只求能见陛下一面,无奈庭院深深深几许,臣虽在长安却不能见到陛下,故出此下策,只求一睹圣容,如有罪,亦是无心之罪。”

“原来如此,那你冒死见朕又是为了何事?”汉武帝被东方朔的马屁拍得心花怒放,语气平和了不少。

“那帮侏儒们身长三尺,每月领米一袋,钱二百四十文。臣身长九尺多,每月亦是领米一袋,钱二百四十文。侏儒们吃得满嘴流油,胀得上吐下泻,几乎要撑死;而臣却因为不够吃,肚子里常常闹革命,几乎要饿死。陛下如果认为臣可以用,就应该让臣有不同于他们的待遇才对。如果不能用,那就放臣回去,免得浪费国家的粮食啊。”

汉武帝听了东方朔的话会心一笑,笑完之后,大手一挥,给了他一个新的职务:郎中(管理车骑门户的官)。

至此,东方朔的厚黑学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东方朔第三次毛遂自荐:史上最狂的辩论家。

东方朔通过前两次毛遂自荐,终于得到了汉武帝的认可,但他并没有止步于此,相反还居安思危,知道自己只是通过了汉武帝这一关,但朝中文武百官并没有认可他这个后起之秀。如果在众人面前再出一次彩,那就完美了。于是,东方朔决定再来一次华丽丽的毛遂自荐。

不久,机会就来了。一次,汉武帝猎获一头野猪,为了显示皇恩浩荡,汉武帝决定把猪肉分给朝中文武百官。也不知是分肉的太官丞故意显摆,还是怎的,总之,百官从一大清早等到晌午时分,还不见太官丞的踪影。此时正值炎炎夏日,众大臣都又热又饿,苦不堪言。

东方朔眼看机不可失,这正是他向文武百官毛遂自荐的最佳时机,于是不再犹豫,果断拔出身上所佩之剑,在众人一片惊呼中,从容不迫上前割了一块肉。走之前,他还轻飘飘地跟众人说了一句话:“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面对东方朔的大胆行为,自然有人把小报告打到了汉武帝那里。于是,两人又见面了。只不过和上一次不同的是,那时东方朔是在“应考”,而这次却是在“露才”。

面对汉武帝质问为何私自割肉,东方朔回答道:“东方朔啊东方朔,你受赐分肉却不等诏书,这是很坏规矩的行为啊;你拔剑割肉,这是很豪爽的举动啊;割下的肉又不多,这是很廉洁的作风啊;回去后把肉交给老婆,这是很仁义的表现啊……”

东方朔果然是一代奇才,他明责暗夸的风趣作答把汉武帝逗笑了,于是汉武帝非但没有治东方朔的罪,反而赐酒一石、肉百斤以示奖励。

碰上好事,人人都想分一杯羹,能克制自己,不因一己私利让别人利益受损的人,才会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通过这件事,朝中文武百官无不对东方朔刮目相看。通过这件事,汉武帝对东方朔又看重了几分,这次虽然只是奖励了他一点小小的物资,没有升官,但汉武帝从此游猎除了必带的玩伴韩嫣外,还多了一个顾问——东方朔。

东方朔第四次毛遂自荐:史上最直的劝谏书。

按理说东方朔从此能整天跟着汉武帝形影不离已经不错了,应该知足了,但东方朔就是东方朔,他既然不是一般人,就注定不是闲着的主。很快,他就递上了一封劝谏书,反对汉武帝扩建上林苑。

扩建上林苑一事是由汉武帝亲自下令,窦太后默许的,众臣都很识时务地选择了支持,偏偏刚得汉武帝垂青的东方朔唱起了反调,这让人很是惊奇和诧异:伴君如伴虎,如果皇上以后不打猎了,还要你东方朔这只“猎狗”跟在身边干什么呢?

流言蜚语耳边过,东方朔却不为所动,依然坚持我行我素。他一番运筹帷幄后,向汉武帝提交了反对扩建上林苑的“三不可”。

上乏国家之用,下夺农桑之业,是其不可一也。

终南山居关中之险,是国家的天然屏障;泾水、渭水贯穿其中,是国家交通发达的地方。昔日秦国之所以能一统天下,就是因为占有这样进可攻、退可守的有利位置。如果陛下把终南山这块风水宝地和资源宝地圈进上林苑中仅供游猎之用,明显大材小用,不但浪费国家的资源,而且会减少国家的赋税收入,加重百姓的负担。

坏人冢墓,发人室庐,令幼弱怀土而思,耆老泣涕而悲,是其不可二也。

把终南山扩建为上林苑,不但破坏生态平衡,势必还要来个“千里大移民”,到时候弄得百姓流离失所,妻离子散,岂不是给这太平盛世添乱子!

一日之乐,不足以危无堤之舆,是其不可三也。

扩建这么大的上林苑,不说别的,单是四周建围墙就有的受了,更别说想在里面建条条大道通林区了。这其中深沟乱石,随时都有危险发生,陛下以千金之躯不宜冒这个险啊!

总结陈词:修建上林苑不但劳民伤财、劳师动众,而且危及皇上的千金之躯、千秋大业,弄不好会落得个怨声载道、千疮百孔的下场啊。

东方朔分析得条分缕析,入木三分,汉武帝听了又是点头又是微笑,大手一挥,赏赐他黄金百两,并升迁他为太中大夫。

东方朔笑了,因为他名利双收了;然而,他很快又“哭”了,因为他发现汉武帝的上林苑还是如期动工了。

汉武帝就是这样有主见的人,他既欣赏东方朔的才华,又奉行自己雷厉风行的原则,不受任何人干扰,一步步地实现自己的帝王梦。

高烛照红妆

中国人对万物倾注了情感,欢欣则张灯结彩,幽独则青灯黄卷,喜乐则花烛高照,悲伤则风烛残年。同样一盏灯,同样一支烛,色彩都会变化,况味自是不同。

古代成亲,时在黄昏,唯有黄昏后,才能点起光明的烛,不同现代,一切阵列于光天化日之下,多了喧嚣的热情,却少了含蓄的韵致;多了通透的交流,却少了细微的深沉。洞房花烛夜,何尝不是另一种况味。

汉武帝的第一任皇后是陈阿娇。陈阿娇之所以能捷足先登,成为汉武帝的原配,是因为他们青梅竹马,从小便在大人的安排下,开始了“姐弟恋”,也成全了“金屋藏娇”的佳话,让少年汉武帝一举成名。

而汉武帝当年之所以能战胜一系列强有力的对手,最终登上太子宝座,离不开长公主的支持。长公主既是汉景帝的姐姐,又是窦太后的掌上明珠,她的“耳边风”胜过七级台风。正是因为长公主的大力支持,最终王皇后才成功打败情敌栗妃登上后位,也助自己的儿子踩着太子刘荣的尸骨成为新任太子,并最终继承皇位。

所以,为了感念长公主一家的恩情,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九月一日,汉武帝封陈阿娇为皇后。

然而,爱情是甜蜜的,是丰满的,婚姻是平淡的、骨感的。蜜月期过后,进入的是磨合期。很快,汉武帝婚姻的七年之痒就提前上演了,原因是陈阿娇属于典型的“野蛮皇后”。她野蛮到了什么程度呢?

陈阿娇自恃自己和老妈有功于汉武帝,骄纵野蛮,专横霸道。而事实证明,这是陈阿娇目光短浅的表现,她只明白她陈家对汉武帝有恩,却忘了居功自傲、肆无忌惮是要付出代价的。正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样,功劳能把她推到人生的顶峰,也能让她从顶峰跌落谷底。

陈阿娇的骄妒擅宠、独断专行,把后宫搅得鸡飞狗跳,连宫女都对她唯恐躲之不及。阿娇成了“傲娇”,汉武帝见识到陈阿娇的庐山真面目后,新婚的快感很快就消失了,莫名的厌倦涌上心头。

不久,寄情于山水的汉武帝迎来了一次最美的艳遇。

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三月,正值春暖花开的时节。汉武帝到灞上(今陕西省蓝田县北)举行了一次消灾除恶的祭祀活动。回来时,汉武帝心情大好,于是顺道去看望姐姐平阳公主。

平阳公主是王皇后入宫后为汉景帝所生的第一个女儿,未出嫁时的食邑在阳信,因此被称为阳信公主,后来嫁给一代名臣曹参的曾孙平阳侯曹寿为妻,便改称平阳公主。

当年陈阿娇的母亲馆陶公主靠为汉景帝推荐美女佳人取悦帝心,从而斩获后宫的话语权。平阳公主是个聪明人,她吸取了馆陶公主的精华,同样以推荐美女佳人取悦汉武帝。她将姿色出众的民女收养起来,然后对她们进行才艺大训练,以待有朝一日俘获圣心。

汉武帝突然大驾光临便是天赐良机,平阳公主自然不会让机会白白溜走,她马上举行了隆重的“接风宴”,并在宴席上为汉武帝献上了卫子夫。

汉武帝对卫子夫一见倾心。自从得到卫子夫后,汉武帝体会到了真正的爱情滋味,立即把“三千宠爱”集于她一人身上。

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陈寅恪先生提出过“五等爱情论”:第一,情之最上者,世无其人,悬空设想,而甘为之死,如《牡丹亭》之杜丽娘是也。第二,与其人交识有素,而未尝共衾枕者次之,如宝、黛是也。第三,曾一度枕席而永久纪念不忘,如司棋与潘又安。第四,又次之,则为夫妇终身而无外遇者。第五,最下者,随处接合,唯欲是图,而无所谓情矣。

单从这一点来看,汉武帝和卫子夫的关系显然属于第三等,一度枕席而念念不忘,属于一见钟情类。而汉武帝和陈阿娇之间的关系显然属于第五等,只有利益所在,根本无情可言,是典型的政治联姻。

汉武帝与卫子夫琴瑟相合,皇后陈阿娇自然不会袖手旁观。她化身成为母老虎,要向汉武帝讨个说法,要和卫子夫一比高下。一场后宫争宠大战就这样上演了。

后宫硝烟渐起

陈阿娇和卫子夫的这场后宫大战共进行了六个回合。

第一回合:无招胜有招。

事实证明,在古代皇宫里,有一个好父亲固然重要,有一个好母亲也同样重要。陈阿娇一生中没有“拼爹”的机会(父亲早死),但却没少“拼娘”。

此时,面对天下掉下来的情敌卫子夫,她如临大敌,马上跑到母亲馆陶公主那里告状去了。馆陶公主一听,也是悲愤交加,立即进宫找王太后要说法。

王太后之所以能有现在尊贵的地位,离不开馆陶公主的大力支持。此时面对馆陶公主的哭诉,她很爽快地拍拍胸脯说:“亲家放心,这件事我不会撒手不管的。”

果然,王太后很快就找汉武帝谈心了。

“听说你最近总是在外面拈花惹草,陷入脂粉堆里不可自拔?”王太后劈头问道。

“没……哪有的事……”汉武帝嗫嚅着,脸色微微泛红。

“男人有个三妻四妾都很正常,更何况你是堂堂一国之君,拥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也是情理当中的事。”王皇后慢条斯理地说着,“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你小子给我听清楚,凡事不能忘本。陈阿娇从小跟你青梅竹马,金屋藏娇更是世人所知,你千万不能当了皇帝就忘了本。再说,你现在刚刚继位,根基还没打稳,整个天下还是太皇太后说了算,你现在翅膀还没硬,就想飞?馆陶公主是窦太后的宝贝女儿,得罪了馆陶公主就等于得罪了太皇太后,她老人家一旦发怒发威是什么样的后果,你已经见识过了,赵绾和王臧等人就是前车之鉴啊,你千万不要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寻死路,断了自己千秋大业之梦啊!”

王太后的话虽然带有几分恐吓的意味,但说的却是实情。汉武帝是个聪明人,经他母后这一点拨,顿时茅塞顿开。他权衡利弊,自然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心里叹“人在皇宫,身不由己”,嘴里却应道:“谢谢母后提醒。”

接下来该汉武帝做出痛苦的选择了,在发出长长一声叹息后,他选择与陈阿娇重归于好,把卫子夫打入“冷宫”。

可怜卫子夫原本以为时来运转,春暖花开,可以借助汉武帝的肩膀由“丑小鸭”升为“白天鹅”,却哪里料到还没有飞,就被拔去了羽毛,成了脱毛的凤凰。从此,她在冷宫里与青灯为伴,寂寞独居。

陈阿娇和卫子夫第一轮对战暂告一个段落,陈阿娇依靠她娘,以无招胜有招,大获全胜。

第二回合:有招胜无招。

初出茅庐的卫子夫千般妩媚、万般柔情还来不及展示,就遭此当头一棒,先是心灰,然后意冷,再接着就绝望了。然而,世上的事就是这样变化无常,她独守冷宫一年,正处于绝望边缘时,转机出现了。

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汉武帝在后宫举行了一次特殊的“选秀”比赛。与众不同的是,一般的选秀是把美女佳人往后宫里送,汉武帝这次选秀却是把宫女往宫外遣。

而符合这一条件的是年老色衰、长期滞留不用的宫女,说得再直白点就是剩女。把这些剩女清除出宫,一来可以减轻后宫的经费开支,二来可以让她们出宫改嫁,从而达到剩女不剩的目的。

当然,汉武帝这么做也是参照了汉文帝和汉景帝的做法。

就在清理的过程中,汉武帝又见到了卫子夫。卫子夫素衣洁面,不施粉黛,一头乌发垂肩,一袭白裙飘飘,仿佛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在众宫女中显得与众不同,出类拔萃。

汉武帝一眼就认出了她,虽然她比以前清瘦了些、憔悴了些,却风情依然,动人依然。

汉武帝心里突然有一种刺痛感,一年前的温存清晰地浮现在他脑海中。在把卫子夫带回宫的路上,他曾对她许下诺言,要爱她一辈子。然而,千言万语又如何,山盟海誓又如何,只不过是过眼云烟,都抵不过岁月的变迁,时光的流逝。

汉武帝在回忆和伤感,卫子夫也没有闲着,只见她从众宫女穿梭而出,跪在汉武帝面前,未语泪先流,大颗大颗晶莹的泪水顺着她白皙的脸庞滑下,在流泪的同时,她开始了低泣,随后由泣变成了哭,再接着变成了大哭……

哭,便是卫子夫使出的撒手锏。是啊,千年等一回,卫子夫在一年里的漫长等待里,终于感悟到“本领”的重要性。没有“本领”,在后宫就是任人宰割的羔羊,要想改变命运,成为主宰者,就必须要有“本领”,就必须要有属于自己的独门绝招。

一哭二闹三上吊,这个女人制胜的三大法宝,卫子夫通过实践和领悟,最终认定哭是最厉害的。毕竟“闹”纯属粗活,没有一点技术含量。而且闹过于喧哗,是蛮不讲理的表现,没有一点斯文的样子。“上吊”更是项危险的技术活,弄不好会陪了自己的青春折了自己的命。只有哭既是一项技术活,又是一项文雅活。梨花带雨别有一番风情,楚楚可怜别有一番风韵,弱柳悲风别有一番风采。

此时卫子夫这一惊天地泣鬼神的哭泣,自然把汉武帝震住了。的确,在后宫中,为了保持自己的形象,宫女们大抵本着“有泪不轻弹”的原则,再苦再累,再悲再痛也默默地忍受,很少有像卫子夫这样当着皇帝的面,肆无忌惮地纵情而哭的。

“子夫,子夫……”突然间汉武帝心头一颤,几乎是失声地叫着,伸出双手去扶卫子夫。

“皇上,奴婢请求出宫。”

“出什么宫啊!”汉武帝此时对卫子夫又怜又爱,不但把她留了下来,而且当夜就临幸了她。

这一回合,因为卫子夫精心准备了“招”,打动了汉武帝,成功实现了咸鱼翻身。在这场有招对无招的较量中,卫子夫扳回一城。

第三回合:内力相拼智者胜。

汉武帝和卫子夫旧情重燃,重温旧梦后,陈阿娇自然不会袖手旁观。她磨刀霍霍,正要给卫子夫一点颜色看看,此时却传来一个令她差点没喷血的消息——卫子夫怀孕了。

陈阿娇之所以这样在意“怀孕”两个字,是因为她的肚子实在不争气,怀不上。从后来汉武帝不断耕田播种来看,汉武帝在生育方面没有一点障碍,只能说陈阿娇存在极大的生理缺陷。

据史书记载,陈阿娇为了治不孕不育症,前前后后花了无数金银,但仍然不见成效。“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对女人来说,为人妻后,生儿育女是天经地义之事。按照汉字“好”的结构来理解,女人之所以“好”,是因为有“子”的缘故。而在古代宫廷中,一个女人要想在后宫站稳脚跟,就必须有子。没有为皇上生下儿子的,任你花容月貌,任你权大势大,终究难逃被逐、被贬、被抛弃的命运。正所谓母以子贵,子以母荣,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卫子夫的肚子一天天地变大,而汉武帝对她的宠爱也与日俱增。卫子夫“尊宠日隆”,让陈阿娇难以忍受。这一回,她也使出了哭功,只不过她选择的对象不是汉武帝而是母亲长公主。

汉武帝此时的心已经完全在卫子夫身上了,去找他等于自讨苦吃,只有长公主的心才全部在自己身上,跑到母亲那哭诉才是正道。

眼看女儿又受伤了,长公主自然不会撒手不管,她这回没有再去找王太后,而是找了一棵更大的树——太皇太后。

长公主是太皇太后的心肝宝贝,一听汉武帝不爱“家花”爱“野花”,她自然勃然大怒。前面我们已经知道,这位老佛爷一发怒,后果很严重,在思想革命时,汉武帝已经领略到了她的厉害。很快,太皇太后便把汉武帝召到东宫问话。

面对正在气头上的太皇太后,汉武帝只有诚恳认错的份儿。他静静听完太皇太后的训话,然后突然站起来,中气十足地说了一句话,一句看似平常却有千斤分量的话:“卫子夫怀孕了。”

一句顶万句,不用再多说什么了,窦太后马上把所有的气都抛到了九霄云外,她高兴得跳将起来:“谢天谢地,我有曾孙了,我有曾孙了……”

就这样,故事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长公主失去了最为稳固的靠山。陈阿娇和卫子夫这一轮对战虽然没有正面交锋,但是在这场“隔空打牛”的内力较量中,卫子夫最终还是凭借“腹子之力”卫冕成功,继第二轮胜利之后,再次胜出。

将争宠进行到底

第四回合:盘外招大比拼。

如今,陈阿娇已不可能直接去找卫子夫算账了,此时的卫子夫已是大汉皇朝一级保护对象,而且天天还有汉武帝守着、护着,莫说碰卫子夫一根毫毛,就算看一眼也比登天还难。

事实证明,长公主就是长公主,当年的大风大浪不是白经历的,既然明的不行,那咱就来比比暗的吧。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卫子夫想要全身而退,恐怕没那么简单。

靠太皇太后来对付卫子夫是行不通了,长公主充分发挥不灰心不气馁的优良作风,仔细分析宫中形势,仔细研究对策。很快,她又瞄准了一个人——卫子夫同母异父的弟弟卫青。

卫青原本不姓卫,而是姓郑。他的父亲郑季原本是平阳当地的一名公务员,专门为平阳公主服务。郑季工作能力怎么样,我们不得而知,但他“泡妞”的本领却是一流的,因为已经有家室的他很快便把平阳公主手下的一个姓卫的婢女弄到了手。卫青便是他们二人的孩子。

因为是地下恋情,郑季和卫氏的爱情注定是见不得光的,也正是因为这样,作为“苦瓜”的卫青童年注定是苦涩的。卫青降临后,一直跟着父亲郑季生活。

郑季也是个敢作敢当的人,他义无反顾地接收了卫青,一句话,不离不弃。

然而,卫青的到来,搅乱了郑季原本平静的家庭。就像现在的地下恋情一样,一旦曝光,肯定是风声鹤唳,狼烟四起,鸡犬不宁。郑季的原配老婆整天跟郑季寻死寻活,秋后算账还来不及,哪里会管卫青的死活。一句话,不理不睬。

卫青来了,郑季原配的孩子都吃不饱饭,哪里会给卫青好脸色,打骂他也就是家常便饭了。

后娘养的孩子早受苦,后娘养的孩子早当家。为了能让卫青活下来,为了能让卫青有尊严地活下来,郑季也做出了一个痛苦的选择:安排卫青去牧羊。

牧羊既可以避免家里的“冷暴力”,又可以自食其力,可谓一举两得。

“爸爸一个家,妈妈一个家,剩下我自己,好像是多余的。”就这样,卫青唱着伤心歌曲成了一名牧羊人。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就这样,卫青在岁月的风霜中成长。光阴荏苒,岁月如梭,伴随着羊群,卫青度过了苦涩的童年,跨过了苦闷的少年,成了一名孤寂的青年。

《孟子·告子下》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卫青的成长史就是在“苦心志、劳筋骨、饿体肤”中度过的,但是经历风雨,动心忍性之后,便是“增益”的时候了。果然,苦尽甘来的卫青开始了人生的奋起之旅。他在发迹时,遇到了四个贵人。

第一个贵人:算命囚徒。

之所以在囚徒前加上算命两个字,是因为这个囚徒不是一般的囚徒,他能相面、占卜。一天,卫青在放羊的过程中,和这个懂面相的囚徒相遇了。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而卫青遇到囚徒,却是算命不求人。

囚徒用一双贼亮贼亮的眼睛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前前后后地打量着卫青,直看得卫青心里发毛、双脚发软,他才说话:“你将来是个大富大贵之人,一定能封侯啊!”

卫青和他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沉默良久,卫青回话道:“人奴之生,得毋笞骂即足矣,安得封侯事乎?”意思就是说,我只不过是一个家奴生的孩子,每天能不挨打不挨骂就很满足了,怎会异想天开地去妄想封侯呢?

话虽然这样说,但算命囚徒的一番话让卫青在黑暗中仿佛看到了一丝光亮,他原本就不是一个自甘堕落的人,他原本就是怀有凌云壮志之人,他没有选择将放羊进行到底,终老山林,碌碌无为地过一生,而是决定走出这片深山老林,去外面的世界闯一闯。因此,囚徒走后,卫青也走了。

或许,在日后卫青飞黄腾达的时候,他一定会想起算命囚徒来。正是他的一句鼓励话,给了他无限的力量,给了他奋斗的源泉,彻彻底底改变了他的一生。

第二个贵人:平阳公主。

卫青走出了那座深山,开始了千里寻母记。事实证明,卫青寻母很容易,根本不需要登寻人启事,借助媒体报纸,因为平阳公主是天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朝廷第一公主”,而卫母就是平阳公主手下的一个奴婢。

果然,卫青找到了平阳侯府,很快就找到了卫母。此时的卫母已经有五个孩子了。再多出一个孩子,对卫母来说,依旧是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卫母没能给卫青母爱,也没有补偿母爱,卫青没有痛苦,也没有绝望到谷底。一方面是多年的苦难生活磨炼了卫青坚韧、坚强、坚硬的精神品质,另一方面,是因为他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二个贵人——平阳公主。

平阳公主之所以对卫青青睐有加,一是出于怜悯心,二是出于爱恋心。“怜”好理解,而“爱”又从何来呢?原来,平阳公主一见俊朗的卫青,就喜欢上了他。

又怜又爱,平阳公主很快给了卫青一份差事——骑奴。骑奴就是以奴隶的身份充当骑兵侍从,说得再直白点,骑奴还是奴。这个奴显然和卫青放羊的奴是有区别的,至少骑奴是高级奴。

就是这个骑奴,不但帮助卫青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练就了卫青超强的本领。这也给他日后驰骋沙场,痛击匈奴,建功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说平阳公主是卫青发迹路上的第二个贵人,一点也不为过。

第三个贵人:公孙敖。

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卫青又做出了一项创举:换姓。汉高祖刘邦在发迹之前,也做出了改名之举,把“季”改成“邦”后,果然得到了天下英豪的帮助和拥护,最终坐拥天下。卫青原本叫郑青,之所以做出“大逆不道”之举,改名卫青,一是因为他痛恨父亲郑季的薄情寡义,用换姓表明自己对父亲的憎恨,二是形势的需要。此时,他同母异父的三姐卫子夫在宫中受到了汉武帝的专宠,换成卫姓自然有诸多好处。

事实证明,卫青的换姓是极具眼光之举。他在三姐卫子夫的推荐下,很快在建章宫找了一份差事做。至此,卫青彻底告别了为奴的生涯,终于可以堂堂正正做人了。然而,正如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一样,卫青站起来后,还没站直就趴下了。

不是他缺钙得了“软骨病”站不起来,而是被人绑架了。

绑架卫青的幕后推手就是长公主。长公主之所以这么做,原因很简单:杀鸡儆猴。汉武帝对卫子夫的保护已经固若金汤,就算是长公主这样无所不能的人也无可奈何。

但是,暂时奈何不了卫子夫,还可以奈何其他人。也正是因为这样,长公主很快就迁怒到了卫青身上。卫青和卫子夫是姐弟,干掉了卫青,不但可以打击卫子夫,更可以起到警示作用。

神不知鬼不觉地,卫青就被绑了。这便是长公主做事的风格。考虑到这次绑架是有政治目的的,因此,长公主省略了“勒索钱财”这个中间环节,直接便要撕票。

卫青被长公主抓住后,很快被押到“刑场”,就在刀斧手要对卫青实施死刑时,就在卫青痛苦地闭上双眼,等待死亡到来时,奇迹发生了。

一位大侠率十多个帮手如入无人之境,冲进了刑场,直接“劫”走了卫青。

冒死救卫青的大侠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名字叫公孙敖。公孙敖之所以冒着生命危险做出这样两肋插刀的义举,是因为卫青是他的铁哥们儿。

公孙敖是汉武帝的骑郎(骑兵侍从),他和卫青是一见如故的好朋友,两人的关系就好比刘彻和韩嫣,如影随形。他听说卫青被绑架后,做出的第一反应就是救人,第二反应就是找帮手,第三反应就是直捣黄龙——长公主的大本营。他这一连贯动作一气呵成,打了长公主一个措手不及,成功把卫青解救了出去。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正所谓生命诚可贵。公孙敖救了卫青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自然也是贵人了。

第四个贵人:汉武帝。

鬼门关里走了一趟,卫青却表现得异常平静。他在感谢公孙敖后,就回到了自己的住处,然后,他像是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一样,继续工作睡觉。

卫青能忍,他的铁哥们儿公孙敖却忍不住了。很快,长公主绑架卫青的事就成了街头巷尾热议的新闻,连身为一国之君的汉武帝也知道了这件事。

“姑妈绑架诛杀卫青,分明就是冲着我来的啊!”汉武帝自觉龙颜受损,非常愤怒。

尽管长公主的行为已经严重触犯了大汉王朝的法律,但长公主毕竟是汉武帝的姑妈兼丈母娘,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呢,此时如果动了长公主,那就等于点燃了导火线,弄不好还会引火上身。

权衡利弊,分清形势,最终汉武帝选择了一个折中的处理办法——冷处理。他对长公主不理不睬,不闻不问。意思就是这件事就这样不明不白地过去了,就当没有发生过。

经过这件事,汉武帝对卫青高看一眼,封他做了建章宫的宫临,兼任侍中(皇帝的保镖)。同时,卫青的其他兄弟姐妹也得到了封赏,仅赏赐就超过了千金,这其中连公孙敖也得到了丰厚的赏赐。

也正是因为这样,卫青有了更多机会接触汉武帝,这对年轻的卫青来说是巨大的机遇。

因此,汉武帝是卫青发迹不折不扣的第四个贵人,非但如此,日后卫青飞黄腾达都离不开这位贵人,这是后话。

总而言之,在这一轮对战中,陈阿娇和卫子夫依然没有正面交锋,依然还是找“枪手”代为出战。陈阿娇找的依然是长公主,卫子夫找的依然是汉武帝。但是,在这场“盘外招”的较量中,卫子夫最终还是凭借卫青的出色发挥,再下一城。

至此,在前四个会合的对战中,卫子夫以三比一的战绩遥遥领先于陈阿娇。而陈阿娇是个蛮横霸道的人,也是个不甘服输的人,战胜卫子夫,保卫皇后宝座,这是她必须倾尽全力做到的事。陈阿娇定会使出浑身解数,绝地反击,战斗到最后一秒,夺回失去的一切。

公主有情,董郎有意

在陈阿娇和卫子夫上演终极对决前,我们先来看一段小插曲。正是这段小插曲,使陈阿娇在终极大战中变成了孤家寡人一个。

话说陈阿娇依靠母亲馆陶长公主的两次主动出击都以失败告终,处境飞转直下,再加上太皇太后临时又改变了立场,已是雪上加霜。屡败屡战的她发挥连续作战的风格,继续和卫子夫争宠。为此,她决定加点猛料,使出“闹功”和“上吊功”。

寻死觅活、大吵大闹的结果是陈阿娇不出意外地没死成,汉武帝却出乎意料地死心了。从此,汉武帝把陈阿娇打入了冷宫,不再踏进陈阿娇所在的中宫半步,昔日“金屋藏娇”的誓言还历历在目,但已物是人非,此时变成了令人唏嘘的“冷宫藏后”。

这时候的陈阿娇唯一的期待和希望便是母亲长公主,只有她才能救自己。然而,这时候的长公主却很忙。她忙什么呢?忙着去偷欢。

长公主偷欢的对象是一个叫董偃的美男子。

董偃几乎就是卫青的“翻版”,出生单亲家庭的他十三岁时跟随母亲进入了长公主的宫中。因为董偃长得俊美,长公主主动收养了他。从此以后,董偃的人生彻底发生了改变,过上了锦衣玉食的生活。

长公主对董偃到了隆宠的地步。本着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原则,长公主收养了“苦孩子”董偃后,专门请了老师,不但教他读书识字,而且还教他琴棋书画,把董偃培养成了极具才华的风流才子。

当然,长公主之所以花这么大的财力、物力和精力培养董偃,不仅仅是出于收养之情,还有不可告人的目的,那就是养个后生当情郎。

长公主的丈夫堂邑侯陈午在他们的爱情结晶陈阿娇出生后不久,便英年早逝了。从此长公主便开始了漫长的守寡生活。她见董偃长得俊美,才不惜以时间和金钱来赌明天。事实上,长公主的努力没有白费。长大后的董偃很快就从了长公主,成了她名副其实的情郎。

长公主不仅培养董偃学文化,还教他为人处世之道,鼓励他结交达官显贵和能人异士,不断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不断扩大自己的关系网,打造强大的人脉资源。

据说,长公主为了把董偃推销出去,启动了专项扶助资金,并且规定:只要董偃每天的消费不超过黄金百斤、钱百万、绢帛千匹,就可以不受任何约束,自由支配,不用找她签字。

事实证明,长公主“烧钱”的包装模式没有白费。很快,董偃就成了京城闻名的后起之秀,黑白两道都要忌惮他三分,尊称他为“董哥”,达官显贵见了他也要礼让三分,尊称他为“董君”。公主府里上下见了他,都要敬奉三分,尊称他为“董总”。

对此,董偃没有沾沾自喜,没有飘飘然目空一切,没有躺在功劳簿上忘乎所以,他还有他的隐忧。他和长公主的非法同居关系在法律上没有得到认可,他是令人唾骂的小白脸。

正在这时,董偃的一个朋友出面,来主动帮他解忧。这个朋友的办法很简单,就是通过糖衣炮弹“俘虏”汉武帝。

汉武帝是一国之君,要想取得合法关系,只需要他一句话就行。汉武帝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对他进行利诱,就有望成功。不过,金钱和美女显然是难以奏效的,唯有出奇方可制胜。

为此,这位朋友提出了“献园”的策略。因为皇上经常出城祭祀,但沿途没有好的行宫,长公主有个长门园,不但位置极佳,位于出城祭祀的必经之地,而且园里风景如画。若将长门园献给皇上,一来可为皇上解决应急之需,二来可为皇上提供休闲娱乐之所,三来讨了皇上的欢心,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只要得到了皇上的赏识,一切难事都是小儿科了。

董偃觉得这个计谋甚好,于是开始向长公主吹“耳边风”。他此时就是长公主的全部,长公主自然没有不答应的道理。于是很快,长门园就以董偃的名义献给了汉武帝。

汉武帝很是高兴,笑纳厚礼后,马上对长门园进行了装修,并且更名为“长门宫”。当然,作为回报,汉武帝也记住了董偃这个名字。

随后,长公主邀请汉武帝到家里做客。来而无往非礼也,汉武帝刚收了人家的厚礼,自然无法拒绝。他不会料到自己就此陷入了长公主精心设下的局。

汉武帝带着自己的“班底”浩浩荡荡地来到长公主府邸时,迎接他的却是一个“清洁工”。正当他颇感惊讶时,但见这个手里拿着扫帚的“清洁工”跪在地上,说道:“皇上大驾光临,奴婢有失远迎,万望恕罪。”

“啊……”汉武帝这时才发现这个“清洁工”居然是长公主,于是问道:“姑母怎么把自己打扮成一个奴仆啊?”

长公主见到汉武帝,马上把头上的玉簪拔下来,把身上所戴的金银饰品全都摘下来,把脚上的木屐脱下来,只差没把身上的粗布外衣脱了。然后她“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哭诉道:“奴婢罪恶昭彰,罪孽深重,罪不可恕,自愿贬为一名奴仆,还望皇上成全。”

汉武帝对长公主的举动甚感诧异,问道:“何罪之有?”

“其实,这次宴请您的是董郎……啊不,是董偃……”长公主说着脸上一片红晕。

汉武帝对长公主的事早有耳闻,此时见长公主的娇羞状,更是心知肚明,于是摆了摆手,说道:“无妨,请董偃接驾吧。”

长公主见汉武帝对自己的事并无责备之意,高兴至极,马上把早就候在偏房的董偃叫了出来。

汉武帝定睛细看,这位董郎面如冠玉,玉树临风,果然长得一表人才。汉武帝大为高兴,马上叫他一起入席共饮。

宴间,董偃展现出他能言善辩的一面,举手投足温文尔雅,彬彬有礼。这让汉武帝对他更加喜欢了几分,不但默认了他和长公主的关系,而且从此还跟他称兄道弟,常常请他入宫一起玩。

董偃“转正”后,从此,堂邑侯府上下都对这位男主人另眼相看,更加敬奉。董偃得到皇帝首肯后,名声更是威震京城。

董偃从小被长公主调教,上层社会的东西,他哪样不会呢!他不但陪汉武帝打猎、跑马,还教会了汉武帝一些从来没有玩过的东西,比如遛狗、斗鸡、踢球等,既新鲜又刺激,让汉武帝开心不已。

很快,董偃在汉武帝心中的地位如水涨船高般越来越高,加之汉武帝一直以来的玩伴韩嫣已经死了,所以董偃顺理成章地取代了韩嫣的地位。

然而,这时候,汉武帝一直宠信的东方朔不干了。东方朔是个极具才华的人,也是个敢作敢为的人,他很快就给了董偃一点颜色看看。

一次,汉武帝在未央宫的宣室殿设了一个饭局,专门宴请董偃来叙旧。开席前,汉武帝派谒者去府上接董偃。一行人有说有笑地正要进宫门时,突然横生变故,飘来了一阵杀气。

“此宫乃我住,此门乃我开,欲从此处过,留下买路钱。”一个人举戟而立,挡住了他们的去处。

众人一看,原来是东方朔。谒者见是自己人,笑道:“东方朔,这样的玩笑可不能乱开哦,要是皇上知道了,要吃不了兜着走哦。”

“你认为我是在开玩笑吗?”东方朔一改往昔的嬉皮笑脸,一本正经地说。

“他们可是皇上请来的贵宾啊,你究竟是让路还是不让?”眼看东方朔这么不识时务,谒者脸色也不好看了,语气自然也生硬了几分。

“不让。”东方朔正色道,“既然是皇上请的贵宾,那你就把皇上请出来。”

谒者没辙了,只好马上把事情向汉武帝进行了汇报。汉武帝一听,火冒三丈,走出殿来,劈头盖脸就对东方朔一阵怒骂:“东方朔,你吃了熊心豹子胆了,敢拦我的贵宾!”

东方朔毫无畏色,依然举戟而立,厉声道:“宣室殿是什么地方,是咱大汉皇室的正殿啊,是宣讲礼教和处理国家大事的神圣之地,陛下却在此宴请董偃这个罪当论斩的人,实在不妥啊!”

随后,东方朔高声历数了董偃的三大罪状:“身为人臣,却私通太主(馆陶公主号太主),此一罪也;非法同居,伤风又败俗,此二罪也;以物惑君,陷君于不义,此三罪也。所以董偃罪大恶极,死有余辜。”

东方朔的话铿锵有力,入理七分,入情三分,汉武帝无话可辩。沉默半晌,他只好自我降格,以私人身份说道:“吾业以设饮,后而自改。”意思是今天朕已经准备好了酒菜,这次先生就给个面子,网开一面,下次朕会注意的。

汉武帝几乎是在“乞求”东方朔了,按理说东方朔应该识趣地让开。然而,东方朔偏生就是不给汉武帝面子,还振振有词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皇上如果放董偃这样恶贯满盈的罪人进去,就等于纵容天下淫乱,纵容天下违纪违法,给了天下万恶生长的土壤,这种势头一旦延续下去,百姓就会遭殃,天下就会动乱,皇权就会颠覆!古往今来,祸国殃民的往往就是董偃这样的乱臣贼子。皇上如果不吸取前人的教训,纵容董偃,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啊!”

东方朔口若悬河,口吐莲花,词穷语塞的汉武帝马上以失败者的姿态下令将宴席移到了偏殿的北宫进行,并且让董偃从东司马门入宫。

宴席结束后,心有余悸的汉武帝做了两件事:一是赏赐劝谏有功的东方朔,二是疏远罪行累累的董偃,再也不邀请他入宫一起玩了。

董偃原本风华正茂,春风得意,被东方朔这当头一棒一打便蒙了,被汉武帝这温柔一刀一砍便蔫了,得了抑郁症,而且越来越严重,即使有长公主的精心照顾也无济于事,很快便一命呜呼了。

对长公主来说,董郎就是她的天,就是她的地,就是她生命的全部。面对这块天的突然倒塌,面地这块地的突然崩裂,她的生命也就变得无依无靠了。很快,她也得了抑郁症,一命呜呼,以身殉情了。

汉武帝念及旧情,按长公主的遗嘱,把董偃和她合葬于霸陵,让这对有情人在地下终成眷属。

深锁宫中独自悲

长公主已逝,陈阿娇的天也塌了。如今,她和卫子夫的争宠已进入白热化阶段,而她只能孤军奋战了。

想要反击卫子夫,陈阿娇可选择三种方式。

第一种:明攻,直接对卫子夫宣战,如同武林高手一样,真刀真枪一分高下,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然而,陈阿娇若是想使这一招,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失去了太皇太后的支持,失去了母亲长公主这座靠山,她已经没有和卫子夫直接对抗的本钱了。因为这时候,卫子夫的靠山汉武帝一家独大。再加上婆婆王太后又是汉武帝的亲妈,关键时候哪有亲妈不帮亲儿子帮媳妇的道理?因此,此时的陈阿娇在后宫中已是举目无亲了,她拿什么和拥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卫子夫对抗呢?因此,这种方式显然不行。

第二种:暗攻,杀卫子夫于无形。然而,此时汉武帝已对怀有龙种的卫子夫爱护有加,恐怕连只鸟都飞不进她的寝宫。陈阿娇想通过派刺客对卫子夫下手显然也行不通。

第三种:邪攻,请巫师使邪招,也是绝招——巫盅。

巫盅之法分三步。第一步:配偶。所谓“配偶”,就是把仇人的姓名及生辰八字写在一个木偶人上。第二步:埋偶。所谓“埋偶”,就是把配好的偶埋在地下。第三步:丧偶。所谓“丧偶”,就是用法术诅咒,以达到制所恶之人于死地的目的。

陈阿娇最终选择了用这种“法力无边”的巫术,来干掉情敌卫子夫。

上帝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巫盅之所以被称为邪门歪道,是因为这些东西是肮脏的、阴暗的,见不得光的,它带来的后果很严重,影响也极其恶劣。也正是因为如此,历朝历代皇家都忌讳巫盅,视这种东西为最大的“危险品”,一旦发现都是严惩不贷的。

陈阿娇对巫盅的危害心知肚明。但是,她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表明她确实已到了疯狂的边缘。

有钱能使鬼推磨。得到陈阿娇的好处费后,巫师及其弟子不畏风不惧雨,以壮士断腕的英雄气概进场了。陈阿娇把卫子夫的生辰八字告诉巫师后,就可以静静等待巫师们施法了。

巫师出手果然雷厉风行,很快就将“配偶”和“埋偶”一气呵成地完成了。紧接着便是难度系数最大的“丧偶”攻关了。诅咒是项技术活,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能一天就见效,巫师们把这其中的道理跟陈阿娇说清楚后,也没闲着,为了使这场戏演得更逼真、更好看,他们都使出了浑身解数,大刀阔斧地干起来,顿时香烛齐燃,纸钱纷飞,乌烟瘴气,热火朝天,原本冷冷清清的“冷宫”顿时变成了热热闹闹的“热宫”。

与此同时,陈阿娇也没闲着,她也每天祈祷着、憧憬着、幻想着,希望能早点得闻佳音。然而,等啊等,她整天翘首以待,但卫子夫还是好好地活着,毫发无伤。就在陈阿娇感觉事情有点不对,想找巫师问责时,一大群手持刀剑的禁卫军闯了进来。

人证物证俱在,陈阿娇只能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供认不讳了。汉武帝怒不可遏,一声令下,巫师和皇后宫中上上下下的所有宫女、佣人都被送上了断头台,唯一幸免于难的就是陈阿娇。

汉武帝对陈阿娇网开一面,一是念及旧情。可以说没有那个天衣无缝的“金屋藏娇”,就没有汉武帝君临天下的今天。因此,此时陈阿娇虽然使用了宫中最忌讳的巫盅之术,其行为大逆不道,罪大恶极,但汉武帝还是狠不下心来直接把她送上断头台。二是因为母命难违。听说阿娇出事后,汉武帝的母亲王太后第一时间出现了,她实在不忍心看着陈阿娇被巫师蛊惑,还落得个断脑袋的悲惨下场。因此,王太后对汉武帝提出了活罪可行,死罪要免的要求。

如此,汉武帝只能留陈阿娇一命了。不过,他立即废除了陈阿娇的后位,将她打入了冷宫。

至此,陈阿娇和卫子夫的后宫争宠战就告一段落了。成了废后的阿娇再也没有机会东山再起了。庭院深深深几许,深锁宫中独自悲。陈阿娇从此心如死水,万念俱灰,每天都默默地独坐在冷宫里,痴痴地远望着眼前巴掌大的天空,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已成行尸走肉。数年后,郁郁而终。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lscq/jwtx/7778.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