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与传奇 > 君王天下

皇帝全传——穆宗载淳

历史大观园 君王天下 2020-06-26 23:47:16 0


载淳即同治帝,他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自顺治帝以来的第八位皇帝。他一生只活了19岁,而且一直在其母后西太后的挟制之下,基本上没有什么作为。

皇帝全传——穆宗载淳

载淳

一、幼年继位 纨绔少年

咸丰六年(1856)三月二十三日,清宫内部一片繁忙气氛,尤其是位于紫禁城西部的储秀宫,更是人来人往,一个个喜气洋洋,大家都在为懿嫔叶赫那拉氏的分娩做着紧张的准备工作。原来,咸丰虽然三宫六院、妻妾成群,可是他已26岁,却不曾有一个儿子。咸丰渴望有一个儿子,来继承自己的皇位。三月二十三日下午两点左右,叶赫那拉氏顺利分娩,果真生一男孩。咸丰接到奏报后,十分高兴。他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和兴奋,立即挥笔亲批朱谕,懿嫔晋封为懿妃,在储秀宫值班的太监也各有升迁。这个给其父咸丰帝带来欢愉、并给其母带来恩宠的孩子,就是后来的同治帝——载淳。

载淳的生母叶赫那拉氏,出身在一个世代为官的中等官僚家庭。其父亲名叫惠征,曾任安徽宁池广太道。那拉氏的乳名叫兰儿。她相貌出众,而且十分聪明伶俐。咸丰帝20岁登基继位,选纽钴禄氏为皇后,并广选秀女,补充宫娥,兰儿有幸被选中。咸丰二年(1852)兰儿入宫,被封为兰贵人。入宫之后,兰儿虽然不满自己的“贵人”称号,但也无可奈何。兰儿是一个有心计的人,为了讨人喜欢,她操作勤恳,努力干活,任劳任怨,而且对人态度温和,乐于助人,人缘十分好。她更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接近皇帝。据说有一次咸丰游圆明园,走到“洞阴深处”附近,听到有人歌唱南方小调,声音清脆,曲调幽长,非常悦耳动听,感到十分惊异。咸丰便问侍从太监这唱歌的是谁,太监告诉是兰贵人。于是咸丰便步入“洞阴深处”,命召那拉氏入见。咸丰见兰儿极为美丽,心中十分欢喜,就让她再唱一支南方小调。这次兰儿有幸被皇上召见,能说会道,又善猜人意,很讨皇上喜欢,渐渐就得宠了,不久由贵人升为懿嫔。咸丰六年(1856)又生了儿子载淳,满足了咸丰盼子心切的愿望,更是如鱼得水,因子而贵,再晋升为懿妃,第二年,又晋升为懿贵妃。

皇帝全传——穆宗载淳

清廷御膳

小载淳在其出生以后的几年内,生活是快乐的、幸福的。父亲对他寄予了极大的希望,望他能继承大业。母亲不仅出自天然的母子之情,而且也因儿子给自己带来重要政治资本,所以也十分爱怜载淳,细心照顾他的生活和成长。可是这种欢快的生活并不长久,一场变故把载淳推上了皇帝的宝座,同时也把他推入了痛苦和郁闷的深谷。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军节节败退,而英法联军却长驱直入,逼近北京。咸丰十年(1860)八月,咸丰仓皇逃出北京。这时,小载淳才四岁,也随父母逃到热河的避暑山庄。咸丰逃到热河后,病情逐渐加重,经常吐血。他深知自己病情严重,于是便于咸丰十一年(1861)七月十六日,把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协办大学士肃顺、御前大臣景寿、军机大臣兵部尚书穆荫、吏部左侍郎匡源、署礼部右侍郎杜翰、太仆寺少卿焦佑瀛等八人召至榻前,接受遗诏,立皇长子载淳为皇太子,并任命八人为“赞襄政务王大臣”,辅佐载淳。第二天,咸丰病死,年仅五岁的载淳继位,拟年号“祺祥”。可是,这个年号尚没有正式应用,清朝廷内部发生了一件重大的夺权斗争,这个斗争的结局又影响了小皇帝载淳的一生。

原来在咸丰生前,肃顺等人很受信任,权力极大,这使载淳的生母那拉氏十分嫉妒和痛恨;肃顺等人则想,咸丰死后,那拉氏成为皇太后,会对自己不利,所以也经常在皇帝面前诽谤那拉氏。载淳继位以后,肃顺等人以“赞襄政务王大臣”的名义掌握大权、执掌朝政,那拉氏和钮钴禄氏被尊封为皇太后。因为钮钴禄氏和那拉氏在热河时分别居住在东宫、西宫,故也分别称为东太后、西太后。西太后因前面的原因对肃顺等人的掌权更加不满,所以两者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一场变故就不可避免了。

西太后明白,要想同肃顺等人争夺大权,就必须首先征得东太后的同意和支持,于是便向东太后提出执政的事。东太后性格温和,胆小怕事,对权力也没西太后那样的兴趣,所以,对西太后的提议,起初并没有应允。西太后便向东太后诉说肃顺等人的种种专横之事,以引起东太后对肃顺等人的不满,东太后被说动了心,建议和奕訢商量一下。于是她们密旨令奕訢速赴热河。奕訢和其兄咸丰不合,一直不得意。咸丰逃往热河时,奕訢被留在北京收拾残局。咸丰死后,奕訢连顾命大臣也没有份,而且肃顺等人传旨,命奕訢仍留京办事,不必来办理丧事,这更引起了奕訢的不满,所以肃顺也成了奕訢的冤家对头。奕訢于咸丰十一年(1861)八月初一日到达热河,抓紧与两太后密谋。他指出,要想制服肃顺等人,非还京不可,并向两太后保证,外国人不会干涉此事。密谋之后,他立即返回北京,为政变做准备。

西太后为了摆脱肃顺等人的控制,以便进行政变,坚决主张回京。肃顺等人似乎忘记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古训,对此重视不够,表示同意回京。九月二十三日,小皇帝载淳恭奉咸丰的梓宫启行回京。早晨,行完启灵礼后,两太后和小皇帝载淳间道先行,载垣、端华、景寿、穆荫等人随从,而让肃顺跟随梓宫后行。这样,西太后就把肃顺这个最难对付的敌人孤立了起来。

九月二十九日,到京以后,西太后见奕訢等人已准备就绪,立即于九月三十颁布谕旨,将载垣、端华、肃顺、景寿、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赞襄政务八大臣解职拿问。十月六日,又颁布上谕,载垣、端华均加恩令其自尽,肃顺加恩立斩,其他五位或革职,或流放。这样,西太后等人以迅雷之势一举彻底击垮了肃顺等人的势力,登上了“垂帘听政”的宝座。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辛酉政变”,也称“祺祥政变”。

十月初九日,载淳在太和殿正式继位。在热河的时候,颁定的年号是“祺祥”,但并未实施。回京以后,朝政变迁,有人提议更改年号,西太后便命王公大臣会议。众人议定新的年号为“同治”,以示两宫太后临朝同治之意。西太后听后十分高兴,特颁谕旨,改年号为“同治”,以明年为同治元年。此后不久,王公大臣又制定了垂帘章程,经过两宫太后批准执行。十一月初一日,两太后和小皇帝共到养心殿,接受众臣的朝拜,从此正式开始了两太后“垂帘听政”的时期,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同治帝就失去了家庭生活的乐趣,成为他母亲手中的一个傀儡和工具。

为了把载淳培养成人君,两宫太后为同治帝挑选了强大的师资阵容。尤其是同治登基之后,特派同治帝的叔父醇亲王奕譞教习蒙语及骑射,大学士倭仁教习满文,恭亲王奕譞稽查弘德殿一切事务,惠亲王绵愉常驻弘德殿照料一切。早在咸丰在世的时候,大学士李鸿藻就被任命为同治的师傅,后来又有倭仁、李棠阶,翁同等人相继入值弘德殿,教授同治汉文。奕訢、奕譞、绵愉等人都是皇族尊贵,地位极高;而倭仁等人又大都是清中央的权臣,并具有较高的封建文化素养。为了约束同治,按照清朝祖制,对学习内容、学习方法都有十分严格的规定和要求。同治每日到书房后,要先拉弓,然后学习蒙古语,读满文书,最后读汉文书。

本来同治自幼聪颖,有成人的风度,而且天性浑厚,按常理发展,本可成为一个有所作为的人。可是载淳虽然贵为一国之君,却有着诸多的不幸和烦恼,其父咸丰早死,使他过早地失去了父爱;其母西太后自“垂帘听政”以后,一味倾心于宫廷斗争,争权夺利,对同治很少关心,根本没有什么母爱可言,更不用说母教了。载淳得不到别的孩子所享受的父爱和母爱,享受不到家庭的乐趣,他只有和阉宦们鬼混在一起,寻找欢乐,以弥补他那缺少温暖的心灵。太监们大多是阿谀奉迎之辈,他们为了讨得小皇帝的喜欢,根本不可能对同治进行有益的照顾和教育,往往以声色犬马诱惑皇帝,使同治幼小的心灵受到极大的污染。由于师傅们上课时不能呵责皇帝,因此就找了一些贵族子弟伴读,当皇帝有错或不认真学习时,拿他们立威。但同治在稍稍长大之后,在一些贵族子弟诱导下,同治往往微服出宫,到处游荡,寻欢作乐。尤其同治与恭亲王之子贝勒载徵两人很要好,而且两人都喜欢穿黑衣服,而载徵是个好色之徒,因此在他的带领下,凡有女子的娼寮酒馆及其摊肆,他们几乎无所不至。因此同治根本不能安心读书,而且厌学情绪越来越强烈。功课越重,他越依恋玩乐的兴趣和轻松;师傅们越严肃,他越喜欢那些阿谀奉迎之辈,因此同治帝在弘德殿成为一个十分难治的顽皮“学生”。

正因为这样,虽然倭仁等人用心教授,兢兢业业,可是同治的学业却进展不大。到同治十年(1871),同治已有16岁,即将大婚亲政,但对学习仍不热心,他的师傅虽心急如焚,可无法改变,因此到亲政的时候,同治不仅连最基本的经典如《左传》都讲解不了,甚至不会句读,读奏折也不成句,书写时则别字连篇,说话也不太清楚。这就是大清国第八位皇帝的文化水平和素质。

二、母子不和 淫病而终

同治帝西太后的亲生儿子,可是母子之间却没有一般人家所具有的那种天伦之乐,也没有封建伦理纲常所要求的母慈子孝。作为母亲,西太后以子而贵,使她有机会登上清王朝权力的顶峰,在她眼里儿子无非是她争权夺利的工具而已,她对儿子缺少一个母亲所应当具有的母爱和温情,更多的是控制和利用。同治性格倔强,对母亲也没有那种缠缠绵绵的感情,相反更多的是反感和不满,尤其是同治亲政以后,对母亲的专横揽权更加不满和恼火,时时有摆脱母亲控制的想法。

使同治更为恼火的是,西太后蛮横干涉他的私生活。同治八年(1869),同治已年满14岁,按照惯例,就该举行大婚了,大婚之后就要亲政。西太后权力欲极强,视权如命,她不愿归政给同治,所以对同治的婚事也一再向后推延。到同治十一年(1872),同治帝已经17岁了,西太后无论如何没有理由再拖下去了,不得不为同治帝议婚。当时,在备选的女子中,侍郎凤秀之女富察氏,相貌出众,而侍郎崇绮之女阿鲁特氏虽然相貌上较富察氏逊色,但雍容华贵,举止端庄。东太后嫌富察氏轻佻,十分喜欢阿鲁特氏,意立阿鲁特氏为皇后;西太后则不喜欢阿鲁特氏,因为阿鲁特氏是西太后的政敌郑亲王端华的外甥女,不愿把皇后这个位子让给这样的人,所以意欲立富察氏为皇后。东太后告诉西太后说:“凤秀的女儿太轻佻,怎能选为皇后呢?只能当一个贵人。”这话正刺中了贵人出身的西太后的痛处。两太后争议不下,就让同治拿主意,结果大出西太后的意料,自己亲生儿子竟不向着自己,同治表示喜欢阿鲁特氏,要选她为皇后。九月,同治举行了大婚典礼,阿鲁特氏入宫,被封为孝哲毅皇后,富察氏同时入宫,被封为慧妃。

皇帝全传——穆宗载淳

阿鲁特皇后

结婚以后,同治和孝哲毅皇后相敬如宾,情投意合。孝哲毅皇后不苟言笑,气度端凝,同治十分钦佩和敬重。宫中没事的时候,同治常常给皇后提问唐诗,皇后都能对答如流,同治心中十分喜欢。可是,西太后却不能理解儿子的心情,有意挑拨同治和皇后关系,不仅婆媳关系不好,也使母子关系进一步紧张。西太后多次向同治说:“皇后太年轻,不懂礼节,皇上不要常到中宫去,以免妨碍政务。”并且极力赞扬慧妃贤惠,要同治多加眷爱。不仅如此,西太后还派人时时刻刻监视同治。同治对其母西太后干涉自己私生活的做法十分不满,偏偏不听母亲的话,索性独自一人居住在乾清宫,以示对母亲的抗议。

同治十二年(1873)一月二十六日,西太后归政,同治亲政。然而,同治仍然没有真正的权力,清朝的大权仍然掌握在西太后手中。同治亲政以后,并没有什么政治作为,他用心最多的恐怕就是修复圆明圆一事了。在这件事上,他和母亲西太后意见一致,步调统一,可算是他们母子之间难得的一次谅解。

修复圆明园殊非易事,工程浩大,耗资甚巨,不仅给清政府的财政带来了巨大的负担,还将引起奢华之风,因此招来一片非议声。这时候,原本就不同意但却未敢极力劝阻的恭亲王奕訢不得不出面了。同治十三年(1874)七月十六日,奕訢上疏,请求同治停修圆明园,并指出了同治一些不符合祖制的生活作风和行为,如在内宫与太监打闹,出宫游玩,不用心读书等等。奏疏上后,奕訢又怕同治看不明白,请求皇上召见,同治不予理睬。奕訢再请,同治才于十八日召见了奕訢,召见时,奕訢将其奏折中所陈诸条反复讲解,同治不耐烦地说:“我停工就是了,你何必费这么多口舌呢?”奕訢说:“臣所奏很多,不只请求停修圆明园一事。”同治更加恼怒,没好气地说:“我这个位子让给你怎么样?”二十九日,同治上朝,召集诸王大臣,指责奕訢无人臣礼,应当重处。同治颁诏尽革恭亲王所任军机大臣及一切差使,交宗人府严议。虽然诸王大臣极力劝阻,但同治余怒未消。于三十日又发布谕旨,以“语言之间诸多失仪”为名,革去奕訢亲王世袭罔替,降为郡王,仍在军机大臣上行走。八月初一日,又颁布谕旨,以“朋比谋为不轨”为名,尽革恭亲王奕訢、醇亲王奕譞等10人的职务,由此发泄对奕訢的不满。两宫太后听到消息,急急忙忙赶到弘德殿,斥责其年少不懂事,同治只好撤销了对奕訢等人的处罚。经过这场风波,同治和西太后也只得放弃了修复圆明园的想法,但却再次提出修建西苑三海为交换条件。至此,围绕着修复圆明园的争论才告一段落。

同治帝虽然名义上是一国之君,但却没有一国之君的尊严和权力。在政治上,同治受到西太后的控制,年幼的时候暂且不说,即便是亲政以后也是如此。加之实际上他也没有康熙帝那样年少有为的素质,因此,可以说政治上是一无建树。在生活上,同治也受到西太后的无理干涉,使他丧失了家庭乐趣,这使性格倔强的同治十分苦闷和烦恼。在这种情况下,同治肆意出宫去寻找乐趣。他到处寻花问柳,纵情淫乱,一点也没有国君的样子。长期的淫乱生活,使同治帝渐渐染上了梅毒,身体垮了下来,同治十三年(1874)十月前后,同治感到身体很不舒服,传太医看视。太医看后大吃一惊,便知道是淫乱生活所造成的病毒,但却不敢明言,便奏请西太后,西太后心中也明白,但为顾全皇家的声誉,也不好明说,便说是天花。于是太医便用治天花之药给同治治病,当然不可能奏效。同治十分痛苦,气愤地说:“我的病不是天花,为什么按天花治呢?”此后,同治的病情不断加重,身体下部已溃烂,臭不可闻。在同治病重期间,孝哲毅皇后不断到同治床前看视,好言劝慰,并亲自为同治擦去身上的脓血,以尽夫妻之情。就在儿子病危的时刻,西太后也没有尽自己应尽的母爱,相反,常常借故迁怒于孝哲毅皇后,甚至破口大骂。这时的同治已无力与母亲抗争,只是痛恨在心中。

皇帝全传——穆宗载淳

紫禁城午门象征威严与尊崇的铺首和铜钉

同治不久认识到,自己已没有生的希望,回顾自己19年的生活,感慨万千,痛恨不已,到这时他才明白,自己是多么的可悲!于是,他召见了他的师傅、军机大臣李鸿藻,口授遗诏,要求在他死后,找一个年龄稍大的人继承大统,以避免自己的悲剧。李鸿藻退出后,拿着同治的遗诏,浑身战栗,面色大变,立即奔告西太后。西太后见到同治的遗诏,如雷轰顶,即恨又惊,当场撕毁了遗诏。同治十三年(1874)十二月五日,同治病死,终年19岁。孝哲毅皇后无法承受西太后的虐待和非难,在同治死后不到100天也殉节而死。

同治死后,葬在惠陵,追赠谥号为“穆宗”。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lscq/jwtx/14233.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