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与传奇 > 君王天下

皇帝全传——德宗李适

历史大观园 君王天下 2020-06-26 23:07:28 0


唐德宗(742~805),名适,是代宗长子。代宗即位,时史朝义据东都,便任李适为天下兵马元帅讨叛军,进封鲁王,雍王。宝应元年(762),因讨平安史叛军有功而兼尚书令。广德二年(764),被立为太子。大历十四年(779),代宗死,李适即帝位。时年38岁。

一、两税新法 三臣党争

德宗即位之初,对前朝的许多弊政进行了改革。他下令禁止岁贡。生活方面也注意节俭,减少宫女100多人,停梨园使及伶官300人,留者皆归太常。禁止官吏经商,对贪污受贿者严加惩办。

德宗即位后,任用崔皇帝全传——德宗李适甫和杨炎为相,在杨炎的主持下对赋税制度进行了改革,废除租庸调制,推行了“两税法”

皇帝全传——德宗李适

李适

唐初的赋税,分租、庸、调三项,这是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上按丁征收赋税的办法。随着均田制的瓦解,农民纷纷逃亡,沦为地主的佃户,租庸调法便日益行不通了。

两税法的主要内容是:取消租庸调及一切杂税。不分主户(本地土著户)、客户(外来户),一律以现居住地为准登入户籍纳税。放弃按丁征税的办法,改为按照资产和田亩征税,即根据资产定出户等,确定应纳户税税额;根据田亩多少,征收地税。没有固定住处的行商,也要负担赋税。每年分夏秋两季征税,夏税不过六月,秋税不过十一月。两税之名即由此而来。

实行两税法,扩大了纳税面,有利于减轻人民的负担。纳税的人多了,也增加了政府的收入。两税法按照资产和田亩征税,与租庸调法按丁征税相比,是比较合理的,有其进步性。但以德宗为首的统治者并没有认真贯彻执行。苛捐杂税不断增加,人民负担日益沉重。

德宗即位时,朝廷内的党争十分激烈。杨炎和刘晏之争,就是其突出的表现。原来,凡度支出纳事宜,令吏部尚书刘晏兼辖,并授刘晏为左仆射。刘晏有才能,多机智,变通有无,曲尽微妙,历任转运盐铁租庸等使,是唐朝最有名的理财家。杨炎是代宗时宰相元载的余党,代宗杀元载,刘晏曾参与密谋。当时,元载被杀,杨炎也被贬为远州司马。后来杨炎取得了德宗的信任,独任大权,便利用自己的地位替元载和自己报仇,谋害了刘晏。

刘晏无罪被杀,朝野纷纷为他喊冤。割据淄青镇(治青州,山东青州)的李正已接连上表请问杀刘晏的原因,德宗无话可对,陷于窘境。对此,杨炎不免心虚,密遣私人到各镇去,为自己辩白,说刘晏的被杀是德宗决定的,与自己无关。德宗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非常憎恶杨炎,就起用卢杞为宰相,准备杀杨炎。

皇帝全传——德宗李适

唐代犊车

卢杞非常阴险狡猾,是李林甫、元载后的又一个著名奸相。害人的伎俩,比杨炎更阴险。他知道德宗的心思,乐得投井下石,上任不久,就给杨炎罗织了好多罪名。结果,德宗把杨炎贬为崖州司马,还没有走到贬所,就被德宗派去的人在半路上杀死了。

二、削平割据 数度用兵

建中二年,成德镇节度使(治恒州,今河北正定)李宝臣死。李宝臣曾和李正己、田承嗣等议定,要在本镇确立传子制。大历十四年(779),田承嗣死了后,田悦继位,李宝臣要求朝廷加以任命,承认田悦的继承权,得到了代宗的允许。现在李宝臣的儿子李惟岳继位,请朝廷认可。德宗想革除旧弊,回绝了李惟岳的要求。田悦替李惟岳代请,也不得允许。于是,田悦、李正己、李惟岳联合起来,为争取传子制,出兵与朝廷作战。德宗调京西1.2万人守关东,又任命李怀光兼朔方节度使,大发各路兵讨伐叛军。这是一次带有决定性意义的战争,可是德宗并没有制定好切实可行的用兵计划,也不设统兵元帅,诸将由朝廷亲自指挥。结果,接连失败,战争规模越来越大。

建中二年(778),田悦进攻邢州(今河北邢台县)和临皇帝全传——德宗李适县(今河北永年县西)。唐将河东节度使马燧、昭义节度使李抱真、神策将李晟大破田悦军,田悦夜遁,退屯洹水县(今河北大名西南),淄青军在东,成德军在西,首尾相接,互相呼应。唐将唐朝臣大破魏博、淄青军于徐州,江、淮漕运又通。建中三年,马燧、李抱真、李晟又大破田悦军,田悦只带领残兵败将1000多人逃回魏州,守城自保。淄青镇李正已死,他儿子李纳袭位,继续与朝廷为敌,结果,被唐军打败,逃回濮州(今山东鄄城县),唐德宗令卢龙节度使朱滔攻成德李惟岳军,李惟岳军大败逃回恒州。李惟岳部将王武俊杀李惟岳,投降朝廷。但这一时的胜利,并不能改变割据者的野心,也不能改变分裂已久的形势。这一战争还没有结束,立即又发生了又一次战争。

德宗任命成德降将张孝忠为易、定、沧三州节度使,王武俊为恒、冀二州都团练使。分给朱滔德、棣(今山东惠民东南)二州。这个措施,目的是分散旧成德镇的力量。王武俊自以为功劳最大,地位反比张孝忠低,不肯接受朝命。朱滔要得深州而未得到,心怀不满,于是仍在深州驻兵,拒绝将深州交给康日知。王武俊、朱滔反叛,并与田悦、李纳联合,叛军的声势又振。朱滔遣人密约朱皇帝全传——德宗李适同反,这件事被马燧知道后报告了德宗。朱皇帝全传——德宗李适当时镇守凤翔,德宗把他召回长安,派宦官监视。马燧等攻魏州,朱滔、王武俊救魏州,德宗命朔方节度使李怀光前往助战。李怀光击破朱滔军,王武俊又击败李怀光军,唐政府军被迫撤至魏县(在魏州城西)。唐军与叛军出现了相持的局面。不久,朱滔称冀王,田悦称魏王,王武俊称赵王,李纳称齐王,朱滔为盟主。诸王约定相互支援,以求永保其占据的土地。朱滔等向淮西节度使(驻蔡州,今河南汝南)李希烈劝进,李希烈接受推戴,先自称天下都元帅。李希烈的军队四处掠夺,其小股军队一直打到洛阳附近,战事从河北一直蔓延到河南。

建中四年,李希烈围襄城(今河南襄城)。德宗命宣武军节度使李勉率将兵1万人救襄城,并亲派3000人助战。李勉上奏德宗说,李希烈的精兵都在襄城,而李希烈驻在许州(今河南许昌),许州兵力空虚,使两部救兵袭许州,襄城围自解,并据此作了兵力部署。德宗认为违反诏书,派宦官去斥责李勉。两部救兵离许州数十里,奉诏狼狈退回。许州守兵追击,唐军大败,死伤过半。李勉分兵4000助守东都,被李希烈截断后路,不得退回。这都是德宗亲自指挥失误的结果。宣武军本来是对抗李希烈叛军的主要力量,从此不振。襄城愈益危急,德宗抽调关内诸镇兵救襄城,结果又爆发了泾原之变。

建中四年十月,德宗发泾原之兵,东救襄城。泾原兵5000被调路过京师,士兵们冒雨前来,冻馁交迫,到了京师,满以为能得到厚赐,遣归家属,没想到只给他们粗饭菜羹,一点赏物也没有。士兵们哗变攻入京城。德宗急率少数家属仓皇出走,有人提醒德宗说:“朱皇帝全传——德宗李适曾是泾原军帅,因弟弟朱滔叛乱,被召到京师,今乱兵入京,若奉他为主,势必难制,不如把他召来一块走。”德宗只顾逃命。路上遇到郭曙、令狐建二人,率所部约500人随行。唐德宗在这些人保护下,逃到奉天县(今陕西乾县)。过了几天,左金吾大将军浑皇帝全传——德宗李适来到奉天。唐朝的一部分官员也陆续来到。浑皇帝全传——德宗李适是郭子仪部下的大将,一向有威望。由于他的到来,人心才安定下来。附近诸镇援兵入城,德宗便命浑皇帝全传——德宗李适统率。

这时,京师中的朱皇帝全传——德宗李适,已被叛兵拥立为主。诸镇救襄城兵,有些还没有出潼关,也叛变回西京,投顺朱皇帝全传——德宗李适。不久,朱皇帝全传——德宗李适便自称大秦皇帝,唐百官大都做了秦官,只有司农聊段秀实等少数官员不和朱皇帝全传——德宗李适同流合污,并准备诛杀朱皇帝全传——德宗李适,结果事情败露,段秀实等反被杀害。朱皇帝全传——德宗李适立朱滔为皇太弟,与河北诸叛镇遥相呼应。

德宗派人到魏县行营告急,李怀光率朔方军回救奉天,李晟也沿路收兵来救,马燧等各归本镇,李抱真仍留河北,这一行动是唐朝的转机,浑皇帝全传——德宗李适坚守危城,使这个转机能够实现。

皇帝全传——德宗李适决心攻克奉天城,亲自督战,用全力围攻1个月,仍不能攻克。这时,城中的粮食都用光了,德宗自己也只能吃些野菜和粗米。浑皇帝全传——德宗李适每日泣谕将士,晓以大义,众虽饥寒交迫,尚无变志。不久李怀光率兵5万来到长安附近,李晟率兵万余也赶到,其余各路援军也分别到达。朱皇帝全传——德宗李适集中兵力进攻,浑皇帝全传——德宗李适率守兵力战,朱皇帝全传——德宗李适大败,李怀光又击败朱皇帝全传——德宗李适别军,朱皇帝全传——德宗李适率兵退守长安。

李怀光性粗暴,从魏县来,一路上说卢杞等人奸邪,应该诛杀。卢杞知道后,便对德宗进言,急下令要李怀光速收复长安。李怀光自以为有大功,但竟连皇帝也见不上一面,于是接连上表揭发卢杞等的罪恶。朝臣们也议论纷纭,斥责卢杞。兴元元年(784),德宗被迫将卢杞贬为南方远州司马。李怀光逼走卢杞后,仍屯兵咸阳,并与朱皇帝全传——德宗李适通谋,准备帮助朱皇帝全传——德宗李适再次进攻奉天。德宗知道后,仓皇离开奉天,避往汉中。李怀光反叛,唐朝形势进一步恶化。幸亏李晟的正确指挥,才挽救了危局。

当时李晟率孤军守东渭桥(在长安东北50里),夹在朱皇帝全传——德宗李适、李怀光两强敌中间,处境极为危险。他用忠义激励将士,在困境中保持锐气。驻邠宁、奉天、昭应(今陕西临潼县)、蓝田的唐军,都愿接受他的指挥,军威大振。李怀光被迫逃往河中,其士兵或投降唐军,或路上逃散,势力大大削弱了。

在李怀光逼走卢杞、将要叛变时,唐德宗派人去吐蕃求救兵,允许割安西、北庭地给吐蕃。这二镇一直在抗击吐蕃,德宗竟私自割让。他请吐蕃兵来帮助平叛,是怕唐将帅立大功后不好对付。他命浑皇帝全传——德宗李适率诸军自汉中出击,吐蕃兵2万来会。浑皇帝全传——德宗李适击败朱皇帝全传——德宗李适兵,进驻奉天,与李晟东西相应。吐蕃兵大掠武功县,又受朱皇帝全传——德宗李适厚赂,全军退去。唐德宗想用吐蕃兵取长安,听说吐蕃兵退兵,非常忧愁。大臣陆贽劝他要相信将帅,用吐蕃有害无益,又劝他不要干涉前线将士的指挥权。这样德宗才勉强让晟等自主兵权。是年,李晟率兵攻入了长安城,朱皇帝全传——德宗李适败走,被部下刺死。是年七月,流亡10个月的德宗又回到了长安。

德宗回到长安后,吐蕃来求安西、北庭两镇。德宗想召还安西四镇留后郭昕和北庭节度使李元忠,割两镇给吐蕃。因李泌等大臣极力劝阻,两镇才得以保存下来。

三、猜忌功臣 贪婪财货

德宗本来就猜忌功臣,返回长安后,其猜忌之心更不可抑制。吐蕃入寇,多次被李晟击败。吐蕃认为,要取得唐国,必须去掉唐良将李晟、马燧、浑皇帝全传——德宗李适三人。贞元二年,吐蕃派兵2万到凤翔城下,声称李晟叫我们来。对这十分拙劣的离间计,德宗却信以为真,怀疑李晟。张延赏乘机毁谤李晟。贞元三年,吐蕃派人向马燧求和,马燧对李晟有嫌怨,附和张延赏,力主求和。德宗乃以和吐蕃为借口,削去了李晟的兵权。又令浑瑊为会盟使,前去会盟。浑瑊到平凉结盟,吐蕃伏兵四起,浑瑊夺马逃回。马燧虽未被治罪,但已被德宗憎恶,失去副元帅、河东节度使等职。

李晟遭猜忌、被解除兵权,这件事对武将们打击很大,宰相张延赏辞职,承担议和吐蕃的责任,但君臣相疑、内外分解的状况仍无法消除。德宗任命李泌为宰相后,才使局面稍稍稳定。

李泌已经历玄、肃、代三朝,对昏君的心理已经摸得很清楚,因此能够诱导德宗做一些好事,使得有些祸乱受到阻止,李泌上任后,与德宗约定,要德宗不要害功臣。由于李泌说理透彻,态度和顺,又办了许多有利于国家的事情,得到了德宗的器重。在这个基础上,李泌提出了北和回纥、南通云南(南诏国),西结大食、天竺,以困吐蕃的计划。贞元四年,回纥可汗得唐许婚,愿为唐牵制吐蕃。贞元九年,南诏国也脱离吐蕃,与唐恢复亲善关系。从此,吐蕃势力削弱,不能为害于唐,唐朝的政局稍稍稳定。

在国内政局比较稳定的形势下,德宗不仅没有做出什么政绩来,其恶政却在发展着。

兴元元年(784),德宗使宦官窦文场、霍仙鸣监左、右神策军。贞元七年(791),神策大将军柏良器招募精壮代替挂名军籍的商贩,监军窦文场认为可疑,就上报德宗,德宗便撤销了柏良器的职务。贞元十二年(796),德宗任窦文场、霍仙鸣为左、右神策护军中尉。从此宦官便掌握了禁军,宦官掌典禁军成为定制,这对唐后来的政局影响极大。

德宗在奉天之难中倍受穷困,但并没有取得任何有益的教训,单单取得了贪财的经验。回到长安后,便专心搜刮民财。德宗贪财,地方官便以进奉的名义讨得他的欢心。有的每月进奉,称月进;有的每天进奉,称日进。谁进奉的财物多,谁就会得到更高的官位。这实际上是在鼓励地方官加紧对劳动人民的剥削,而德宗坐地分赃。贞元末年,宫中需要的物品都由德宗委派的宦官到长安市场上直接采办,这些宦官称为宫市使。宫市使手下有数百人,专在市场上抢掠货物。

贞元二十一年(805),德宗去世。死后葬崇陵(今陕西泾阳西北40里的嵯峨山),谥为“神武孝文皇帝”,庙号“德宗”。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lscq/jwtx/14148.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