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家文化 > 历史图解

五大臣出洋

历史大观园 历史图解 2020-06-02 15:50:43 0

>>时间:1905

清朝光绪末年,清政府计划学习日、美和其他重要欧洲国家的宪法、政治制度,以挽救将颓的政权。委派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这一事件,是中国宪政史和中外交流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首次启程遭遇暗杀

光绪末年,腐败落后的清政府之所以做出派大臣出洋考察这样一个令人大跌眼镜的举措,是由于光绪三十年十一月二十六日(1905年1月2日)结束的日俄战争。日本以一个君主立宪的小国家,竟然战胜了庞大的专制国家俄国,这给清政府以很大的震动,他们天真地认为:只要改变政体,中国也会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因为日本曾经在明治十五年(1882)派人到欧洲考察宪政,所以清政府也想照猫画虎地来上这么一次。

光绪三十一年(1905)六月十四日,清政府发出谕旨:“辅国公载泽、兵部侍郎徐世昌、户部侍郎戴鸿慈、湖南巡抚端方、商部右丞绍英分赴东西洋各国考察政治。” 五大臣出洋的事情为媒体所传颂,都认为这是清政府难得的善举。不过还是有革命者看穿了清政府只是想借着“立

宪”的外衣来延续自己封建统治的真实用心,所以在这五位大臣刚刚启程的时候就发生了一次震动中外的暗杀事件。

五位大臣计划于光绪三十一年八月二十六日(1905年9月24日)10点出发,当时开往天津的专车一共五节,前面两节供考察团的随员乘坐,第三节是五大臣的专车,第四节乘坐着杂役仆从,最后一节装行李。吴樾在前一天,从卧底的同志杨笃生那里得知了详细的出行计划。可是来到车站的吴樾被拦在站外。他急切中买了一套仆役的衣服,混在仆役之中才进入车站,上了第四节车厢。吴樾在试图从第四节车厢进入中间五大臣包厢的时候,因为自己的南方口音引起了卫士的怀疑,正纠缠间,吴樾冲进包厢,引爆了身上的炸药,吴樾死难,徐世昌、戴鸿慈、载泽等人因为有仆人拦挡仅受轻伤。考察大臣中只有绍英受伤较重,有些人讥讽绍英,说他其实伤得并不重,只是害怕坐船才装病。绍英听到这些话,愤然道:“如果我死了,而宪法确立,则虽死犹生;死我何惜,各国立宪,莫不流血,然后才有和平。”单从这句话来看,出洋考察的五位大臣所抱持的理念也不尽相同。

五大臣出洋

皇族内阁总理大臣庆亲王奕䜣

五大臣出洋

北京故宫养心殿正殿

终成无功之举

当时的社会舆论大部分都是在谴责这种暗杀活动,大多数人认为五大臣出洋考察是为立宪作预备,关系到中国的前途。没过多久,考察团重组成员,分期启程。为了防止再生不测,旅程的沿途都由当时颇具实力的袁世凯进行周密布置。光绪三十一年十一月十一日(1905年12月7日),宪政考察团的第一路成员由北京正阳门车站出发。这一路由户部侍郎戴鸿慈、湖南巡抚端方为正副团长,率正式团员33人,从秦皇岛乘坐“海圻”号兵舰,到达了上海港。十一月十三日(12月19日)下午2时,美国太平洋邮船公司的巨型邮轮“西伯利亚”号向着日本驶去,转乘在这艘船上的考察团正式出发了。紧接着,由载泽、尚其亨、李盛铎率领的考察团也于光绪三十一年十二月二十日(1906年1月14日)乘法国轮船公司的“克利刀连”号扬帆启程。

在出国过程中,考察团不断把对日、美、英、德、法、意、俄等十几个国家的政治情形报告朝廷,各国的元首也对这些从中国来的官员介绍了他们国家的宪改历史和经验。五大臣回国不久,在袁世凯等一批拥护立宪的人士要求下,又组织了第二次专门针对意、日、德、英四个君主立宪国家的考察。

出洋考察宪政的五大臣归国后,密陈立宪有“皇位永固”、“外患渐轻”、“内乱可弭”三大好处,主张仿行立宪。光绪三十二年(1906),慈禧太后终于下定决心颁布上谕,宣布“预备仿行宪政”。两年后,清政府宣布立宪以9年为期,同时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以保障皇帝的大权为核心。这表明了清政府并无立宪的诚意。宣统三年(1911),清政府裁撤军机处,成立以庆亲王奕䜣为总理的内阁,人们称它为“皇族内阁”或“亲贵内阁”。清政府假立宪的嘴脸终于暴露。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bjwh/lstj/4004.html

上一篇:武昌起义
下一篇:鉴湖女侠秋瑾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