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家文化 > 历史图解

辽太宗屡下中原

历史大观园 历史图解 2020-06-01 23:48:13 0

>>时间:926~947

辽太宗屡下中原


辽太宗即耶律德光,耶律阿保机的次子。在阿保机的三个儿子当中,他和长子耶律倍都很受阿保机的喜爱,但耶律德光更像他的父亲,在阿保机四处征战的时候,耶律德光都跟着出征,因此立功甚多,一直到后来平定渤海国,都有所建树。所以同样有勇有谋的母亲述律后才对他另眼相看,在继承皇位的问题上全力支持他,反对喜欢汉族文化的长子耶律倍继位。


处心积虑保皇位

耶律德光在即位之初,就花了大量的精力来巩固他的帝位。由于他是在母亲的支持下才得以即位的,而有些大臣却不太支持他,特别是他的哥哥耶律倍更是不服,因为阿保机当初是将耶律倍立为太子的。所以耶律德光一直将哥哥当成他最大的政敌,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巩固自己的帝位,直到耶律倍逃到了后唐。

首先,辽太宗耶律德光加强了对军队的控制。他经常检阅侍卫亲兵、各部族及各帐军队,以此来充分控制军权,防止异己势力在其中渗透,从而在根本上巩固自己的权势。

其次,对于耶律倍管辖的渤海国也严加防范,为了削弱渤海国的力量,他趁耶律倍离开属地到京城的有利时机,将渤海国大量的居民迁移到其他地方,渤海国土地面积大大缩小了,而政治中心迁到离契丹很近的地方也利于监视控制。

辽太宗屡下中原

龙凤鱼形玉佩·辽

为进一步防范哥哥,辽太宗又两次去耶律倍的府上,表面上做出兄弟和好的样子,实际上是进一步了解情况。当耶律倍住在京城的时候,辽太宗又趁机去渤海国,目的是为了拉拢耶律倍的属下,为他充当耳目,对付耶律倍。等耶律倍和他的属下们要回渤海国时,辽太宗又抓住时机把他的属下们召进宫里设宴招待,其实也是为了进一步拉拢他们,分化耶律倍的力量。不久,在母亲的支持下,辽太宗又使出狠命的一招,将弟弟李胡立为皇太弟,作为皇位的继承人。耶律倍在弟弟的一次次明里暗里的进攻下,终于无法再忍受下去,也为了避免以后有什么不测,就渡渤海投奔了后唐。辽太宗费尽心机,终于达到了目的。或许契丹人的政治经验还没有汉族人那么多,心也没有那么狠毒,毕竟是将哥哥逼走了,没有直接设阴谋将他杀死。阿保机当初也是如此,没有在兄弟们第一次反叛时将他们杀死,而是赦免了他们,直到后来才杀了一些人,但对于首犯也没有斩首,而是处以杖刑。


历史词典

洗妆台,据说是辽道宗皇后萧观音的梳妆场所。萧观音为奸臣耶律乙辛所害,悬梁自尽。洗妆台也就成为了缅怀这位才女皇后的遗迹,许多诗人都曾以洗妆台为对象,发述古之幽思。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写的《台城路·洗妆台怀古》:“六宫佳丽谁曾见,层台尚临芳渚。露脚斜飞,虹腰欲断,荷叶未收残雨。添妆何处。试问取雕笼,雪衣分付。一镜空蒙,鸳鸯拂破白萍去。相传内家结束,有帕装孤稳,靴缝女古。冷艳全消,苍苔玉匣,翻出十眉遗谱。人间朝暮。看胭粉亭西,几堆尘土。只有花铃,绾风深夜语。”虽然有人说这首词是纳兰性德对妻子的怀念,但是从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纳兰性德对于萧观音是十分钦敬的,词的哀婉缠绵,恰恰是对这位才女皇后的不幸遭遇深表同情。


辽太宗屡下中原

白釉黑花虎形枕·辽

高14厘米,长32厘米,宽14厘米。出土于辽宁省朝阳市西大营子乡郭家村。枕呈伏虎形,白釉黑花,虎目圆睁,颇具气势。此枕为辽代枕中动物造型枕的代表。

承父业争霸中原

在巩固了自己的帝位之后,辽太宗开始继续父亲阿保机的事业,向南用兵,争霸中原。契丹从阿保机开始就想把疆土扩展到黄河岸边,进而拥有黄河以北的大片领土。但中原的势力一直抵制契丹的入侵,所以,契丹用兵时总是趁中原几派势力相争时打着支援一方的旗号的。在后唐统治时期,尤其是后唐明宗时期,中原比较稳定,再加上后唐的军队号称鸦军,都穿黑衣,战斗力也很强,而契丹是以民为兵的,没有专门的野战军,所以在和中原兵作战时总是吃亏。因此,辽太宗的势力再大,也要等到中原出了变故时乘虚而入,收渔人之利,单纯的宣战和正式决战很难取得成功。所以,辽太宗南下中原一直等到了李嗣源死后,而且是石敬瑭主动求救时才敢出兵,后来灭后晋也是由于后晋将领投降捡了个便宜。

辽太宗屡下中原

鱼形玉佩·辽

此玉佩由鱼形盒玉坠、雕玉饰、珍珠、琥珀珠、绿松石珠、水晶珠用金丝穿系而成。鱼形盒玉饰,白玉质、表面略有灰白沁痕,纹饰细腻,造型生动。反映了契丹人精湛的玉雕工艺技术。

石敬瑭和后唐末帝李从珂发生矛盾之后,石敬瑭为保住自己的势力,称帝登基,只得向辽太宗求救。等待已久的辽太宗喜出望外,看到石敬瑭诱人的条件,赶忙亲自出兵相救。立石敬瑭为大晋皇帝,自己则得到了一大块肥肉,不费吹灰之力将早就渴望的燕云十六州收入契丹的统治范围,而且每年还接受大批的布帛贡献。但辽太宗这块意外的肥肉也只品尝了十来年的时间,最后他还把命丢在了中原。

三战灭后晋

不管以后怎样,辽太宗毕竟将燕云十六州弄到了手,下一个目标就是继续南下,将边界推进到黄河岸边。石敬瑭死后,石重贵继位,后晋态度的变化给辽太宗用兵提供了良机和充分的借口。同时,幽州的赵延寿也想像当年石敬瑭那样当个皇帝,劝辽太宗乘机进攻。后晋将领杨光远也暗通契丹,说后晋违背盟约,正好借机出兵,而且后晋境内发生了大的灾害,军队死亡过半,只要出兵,就能一举成功。

辽太宗禁不住心动了,为了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便发动了对后晋的讨伐战争,而且连续打了三次,直到灭了后晋。在灭后晋长达三年的战争中,辽太宗超人的意志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说明他用兵中原是经过了长期准备和长久等待的,一遇到有利时机就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最后终于实现了多年的愿望,虽然得胜由于后晋军队的投降,但辽太宗的意志力之强确实令人佩服。

在用兵的过程中,辽太宗的过人谋略也运用得很充分。他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汉族官吏的称帝野心和他们之间的矛盾,这和辽太宗多年了解掌握中原的各种政治和军事情报有很大的关系。

辽太宗屡下中原

契丹狩猎图·辽·佚名

他先利用了赵延寿想当中原皇帝的野心,让他充当了同后晋作战的先锋。许诺赵延寿在灭后晋之后做皇帝,所以赵延寿作战很是卖力。第一次发兵,只有赵延寿的一路兵马取得了一点战果。等最后灭了后晋,辽太宗却闭口不提当初的诺言,赵延寿不知羞耻地提出立自己为太子,辽太宗却说太子应该由他的儿子当,他当不合适。就是任赵延寿官职时大臣也提议将给他的“都督中外诸军事”给划掉了。狡诈善变的辽太宗将赵延寿大大耍弄了一番。对于另一个人物杜重威,辽太宗也同样许诺给皇帝之位,等杜重威投降后,让他穿上皇帝穿的赭黄袍,和之前让赵延寿穿赭黄袍去抚慰后晋将士一样,将这两个一心要当皇帝的败类像耍猴一样耍了个够。皇帝这个位子最后还是辽太宗自己坐上了,不过他的代价也很大,把老命都搭进去了,死前还受了不少罪。

辽太宗屡下中原

穹庐式鹿纹灰陶骨灰罐·辽

对后晋的战争由于后晋爱国将士的英勇奋战,辽太宗也打得很艰苦,第二次发兵时,被后晋的皇甫遇、慕容彦超、李守贞等将领打得大败而归,契丹国内当时也发生了灾害,人和牲畜大量死亡,各部落也有了厌战情绪,而且母亲述律后了解到后晋派使者议和时,也极力劝说辽太宗罢兵讲和。述律后对儿子说:“如果汉人做契丹王,行吗?”辽太宗说:“不行。”述律后又说:“那你为什么非要当汉王呢?”辽太宗说:“石氏忘恩负义不能容忍。”述律后又劝他:“你就是得了汉地也不能久留,万一有什么意外,后悔就来不及了。”后来的事实说明述律后还是有先见之明的,辽太宗最终命丧中原。辽太宗没有听从母亲的劝告,坚持要后晋割让镇州和定州,才肯息兵,其实他是不愿意就此轻易丧失这个机会。虽然一时失利,但辽太宗还是第二年又出兵进攻,结果抓住了时机,利用杜重威怯懦和想当皇帝的弱点,劝降成功,不久后晋也被灭掉了。


历史词典

真寂之寺位于赤峰市巴林左旗林西镇西南20千米,始建于辽乾统九年(1109),是辽上京三寺中保存得较好的一座寺庙。真寂之寺的名胜之处在于辽代石窟。石窟门楣上方有阴刻“真寂之寺”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系辽代开凿石窟时所题。石窟分中窟、南窟和北窟。中窟正中雕释迦牟尼卧像,两旁侍立着菩萨两尊,15名弟子跪伏在地,南、北、西三面墙壁为半浮雕的千佛像。南窟为方形的窟室,窟内两侧各有半圆雕天王像一尊,脚穿长靴,面目狰狞。中间雕刻释迦牟尼坐像。右面雕有普贤菩萨骑象像,左面雕有文殊菩萨骑狮像。北窟分内外两室,外室造型与南窟基本相似。内室全为浮雕像,这些浮雕像刀法遒劲,线条流畅,造型生动。居中趺坐着释迦牟尼像,两旁有佛弟子、菩萨、供养人及天王像各一尊。其中供养人跪在弟子像前,双手捧供物、衣饰,其容貌为典型的契丹人。真寂之寺的石窟是目前全国现存唯一的辽代石窟。


会同十年(947),辽太宗用中原皇帝的仪仗进入了后晋都城开封,在崇元殿他又穿上汉族皇帝的装束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贺。把投降的石重贵封为负义侯,除了讽刺,这个官职没有任何别的含义。后晋因为契丹而建立,最后又因为契丹而灭亡,真是兴也耶律德光,亡也耶律德光。靠别人的力量建立的王朝很难长久存在下去。在称帝之前,辽太宗耶律德光又做了做表面文章,让了让帝位,但后晋的大臣们被赦免已经很感激他了,谁还敢说别的,于是都说“夷、夏之心,皆愿推戴皇帝”,辽太宗也不再让,欣欣然坐上了父亲阿保机早就想坐的皇帝宝座。在举行仪式时,汉人穿汉服,契丹人穿他们的民族服装,辽太宗则穿汉服。此后,辽朝的官服制度也就以此为标准,契丹和汉人分别穿本民族的服装。辽太宗在做了中原皇帝的同时还将契丹国号改为“大辽”,年号也改成“大同”。有的书中为了叙述简便,就将这之前的契丹也称为辽。

辽太宗屡下中原

天宁寺塔·辽

天宁寺塔建成于辽末(1100~1120),塔在北京市广安门外。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bjwh/lstj/3795.html

下一篇:耶律倍投后唐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