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家文化 > 历史图解

国可灭,史不可没

历史大观园 历史图解 2020-06-01 22:55:37 0

>>时间:1276

一部历史,往往记述着一个时代的精神,传达着一个民族的声音。一部历史,更可以通过叙述治乱兴衰的历程,昭示后人治国安邦的经验与教训。赵宋王朝走到了历史的尽头,但记录总结宋朝几百年荣辱兴衰的历史之笔,还没有停止它的书写。

临安请降

德祐二年(1276)正月,元军主帅伯颜率领的三路大军,会师于临安(今浙江杭州)郊外。张世杰和文天祥坚请三宫(太皇太后谢氏、全太后、宋恭帝)入海,愿率众背城一战。但南宋君臣大多降意已决。所以,张世杰和文天祥的意见自然就被宰相陈宜中所否定。而太皇太后谢道清也已经准备将传国玉玺及降表奉献于伯颜军前。当夜,陈宜中便逃遁于温州。张世杰眼看临安不守,亦在此时移师定海(今浙江镇海),抗命拒元。宋恭帝的兄弟益王赵是和广王赵昺,在其母杨淑妃、驸马杨镇的保护下也逃奔福建。临安城中的南宋小朝廷正式向元军呈递降书。

二月,伯颜派人进入临安受降,籍府库,收百官符印,遣散禁军。三月,伯颜亲自来到临安,依旨押送全太后与宋恭帝北上,谢太后因疾暂留南方,后来也被押到大都。谢太后于7年后病死;恭帝先受封为瀛国公,成年后入吐蕃学佛,号合尊大师,一号木波讲师,元英宗时被毒死;全太后则入庵为尼。

逃奔闽粤的流亡朝廷,先后以益王、广王为帝,但终因寡不敌众,在南宋祥兴二年(1279)的厓山海战中全军溃败。陆秀夫背负幼帝自沉,张世杰率16艘余舰趁夜间突出重围,欲奔交趾再图恢复,途中遇飓风,溺死于海。至此,南宋王朝彻底灭亡,元朝统一了中国。

国可灭,史不可没

印花龙纹瓷盘·南宋

此盘呈敞口,圈足,芒口覆烧。盘内壁印云纹,盘心是一龙戏珠。整个花纹繁缛精细,是南宋定窑的制品。

元军攻下临安,皇帝、太后被俘,南宋大势已去,非个人之力可以挽救。张世杰、陆秀夫、文天祥等人意在救亡图存,收复失地,屡仆屡起,百折不挠,艰苦抗战,直至牺牲,表现了舍身取义的浩然正气。国破家亡,社稷不存,但其爱国主义精神却永存史册。这种精神,不但南宋遗民牢记在心,就是元朝君臣也表示尊敬。

史不可没

宋朝灭亡了,宋朝的历史却需要总结。正如灭宋时的左路军主将、中书左丞董文炳,对翰林学士李盘所说的那样:“国可灭,史不可没。宋朝历经十六位皇帝,有天下三百余年,其历史资料全都存储在史馆内,我们应当全部收存以备借鉴。”

宋代重视修史,史馆组织较前代严密,修史制度比较健全,编纂了大量官修史籍。仅官方编修的当代史籍,即有起居注、时政记、日历、实录、国史和会要六种。同时,私家撰史也成为风气,如《东都事略》、《续资治通鉴长编》等书即是其中的名篇佳作。保护好这些史籍史料,对于汲取历史教训,新朝稽古定制,笼络汉族文人都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董文炳率先进入临安城后,即着手收集南宋史馆的各类历史典籍资料。三月,元军主帅伯颜班师,令董文炳留守治事,他派人将宋人所修国史及注记五千余册押送至元朝的国史院。但元朝政府编纂《宋史》的工作却极为拖沓。南宋灭亡之后,元世祖即令史臣撰修《宋史》。但由于朝廷内部对采用怎样的体例编写这部史书的意见不一,影响了修史工作的进行。直至元顺帝时,才诏令脱脱主持修撰辽、金、宋三史。但此时已值元朝濒临崩溃的前夕,由于成书时间短,只用了两年零七个月,故而编纂得比较草率。但《宋史》以其496卷的浩瀚篇章,包括本纪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传255卷,居二十五史之冠。


历史词典

宋代方志学

方志是以地方命名、以地域为范围、分类记述该区域内一定时期事物的文献。

宋朝十分重视地方志的编修,而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繁荣也为方志学的兴盛奠定了基础。宋代所修方志据记载有600多种,流传下来的仅30多种。其中乐史的《太平寰宇记》,王存的《元丰九域志》,王象之的《舆地纪胜》是全国性的总志。而范成大的《吴郡志》,周应合的《景定建康志》,梁克家的《淳熙三山志》,宋敏求的《长安志》、《河南志》等,则是州县方志。宋朝地方官修志的目的是为了经世致用,与前代方志相较,反映出强烈的人文关怀。方志的内容十分丰富,举凡舆图、疆域、山川、名胜、建置、职官、赋税、物产、乡里、风俗、人物、方伎、金石、艺文、灾异等,无不汇为一编,因而保存了大量的资料。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bjwh/lstj/3787.html

上一篇:襄阳困守
下一篇:厓山之战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