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家文化 > 历史图解

但悲不见九州同

历史大观园 历史图解 2020-06-01 22:52:22 0

>>时间:1125~1210

在中国历史上的众多爱国诗人中,陆游可谓特殊的一位。这位留下近万首诗作的著名诗人,于日后鼓舞了无数热血青年,促使他们为自己的理想而拼搏、奋斗。

南宋嘉定二年(1209),年已86岁的爱国诗人陆游病情加重。预感到自己时日无多,他把儿孙们叫到床边,留下了最后一首感人肺腑的绝句《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坎坷的科举路

陆游(1125~1210),字务观,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在他的幼年时代,正逢金人南下、北宋灭亡的动荡时期。金军在江南地区的抢杀掳掠,使陆游从小就体会到什么叫做国难当头,也亲眼目睹了江南军民抗击金人的英勇事迹。成年后,陆游参加了两浙地区的科举考试。当时,宰相秦桧的孙子也参加了这次考试,秦桧在考试前暗示考官,要让自己的孙子名列第一。考官没有屈服于秦桧的淫威,秉公办事,使陆游被取为当地第一名,这件事让秦桧十分恼火。待到第二年,陆游前往临安(今杭州)参加殿试,主考官看到陆游的文才优异,又准备让他名列前茅,而秦桧得知这件事后,蛮横地命令主考官取消陆游考试的资格,还要追究两浙地区科举官员的责任。由于秦桧的阻挠,陆游一直不能留在朝廷工作,直到这位臭名昭著的奸臣去世,他才得以担任枢密院的编修官,回到临安。

但悲不见九州同

青铜双龙纹菱花镜·南宋

此图为菱花形,双龙昂首对峙,身躯上卷。其下香炉青烟袅袅,溪水中有浮游之龟。图案充分体现了宋人祈求长生和升仙的思想。

戎马生涯

来到临安不久,在主战派大臣的鼓动下,孝宗皇帝决定派遣宿将张浚等人北上收复失地。热情支持北伐的陆游被邀请加入张浚的幕府,并为之起草了讨伐金人的诏书。然而担任宋军统帅的张浚缺乏指挥才能,手下的将领又相互猜忌。开战不久宋军就在符离(今安徽宿州)吃了败仗,结果北伐的军队全线溃退。这次战争失败后,南宋又与金人订立了屈辱的和约。主和派大臣在皇帝面前对张浚大肆攻击,还进谗言说是陆游怂恿张浚决心兴兵的。结果张浚被排挤出朝廷,陆游也因此罢官。这样差不多过了10年的时间,负责西北地区军务的著名将领王炎得知陆游颇有声名,请他到汉中(今属陕西)做自己的幕僚。汉中接近抗金的前线,陆游认为到那里去就会有机会参加抗金斗争,让自己为收复北方失地出力,于是很高兴地接受了邀请。

到了汉中,在王炎的幕府中,他经常看到金军占领区的百姓,冒着生命危险给宋军送来敌人的情报。这些情景使他对抗金前途充满了希望,戎马生活在他这一时期的诗作中留下深深的印记。

但悲不见九州同

爱国诗人陆游·当代·马振声


延伸阅读

 “中兴”四大诗人

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和尤袤四人,被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在四人中,以陆游的诗篇最多,成就也最高,其诗集《剑南诗稿》现存九千三百多首诗。陆游的诗作中始终贯穿着饱满的爱国主义思想,悲壮豪迈,清新隽永。他的许多作品是千古传诵的名篇,如《关山月》、《金错刀行》、《书愤》、《军中杂歌》等,而“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悲叹不但反映了他坚持抗金的决心,而且揭露了南宋主和派的丑恶面目。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他的诗平易自然,新鲜活泼,主要写天然景物、生活情趣,被称为“诚斋体”。杨万里的诗共有四千多首,在当时颇有影响。范成大仕途顺利,一度任参知政事,与陆游是朋友。他是个爱国者,又关心民间疾苦,所写的诗歌有许多揭露了官府的残酷剥削和南宋人民的悲惨生活。尤袤少年早慧,为官后甚为清廉,他关心民间疾苦,政声很好,可惜他的诗歌流传不多,不为今人所识。


经过详细考察后,陆游向王炎提出了收复失地的宏伟计划。陆游认为,要光复中原必须先收复长安,宋军应该在汉中积蓄钱粮,严格训练军队,以便随时做好进攻准备。然而偏安的南宋王朝并没有北伐的胆量,西北地区的将领又大多骄横腐败,不听军令,王炎虽然官居要职却对此无能为力。不久王炎被调任他职,陆游孤身一人来到成都,在安抚使范成大的官署中担任参议官。范成大与他相交多年,虽说是上下级的关系,他们却并不讲究一般的官场礼节。

陆游的抗金志愿一直得不到实现,郁闷之下就常常喝酒写诗,以此抒发自己忧国忧民的复杂感情。但这种行为并不为一般官员所理解,他们看不惯他的作为,便在背后议论他不讲礼法,思想颓废。陆游听到后索性为自己取了“放翁”的别号,意思就是“放荡的老人”。所以后人又称他为陆放翁。

郁郁不得志

淳熙五年(1178),诗名日盛的陆游为宋孝宗召见,但是由于政见的原因,他并未得到真正的任用,皇帝只是派他到福州、江西去做了两任提举常平茶盐公事。他在江西任职期间,恰逢当地发生水灾,陆游“草行露宿”,亲自前往灾区视察,并奏请朝廷拨款赈济灾民,又向周边郡县请求援助,不料却因此触犯了腐朽的官僚阶层,被扣上“擅权”的罪名,很快被解除职务。在家闲居六年之后,陆游又被起用为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州,任期结束后,因无人保举只得卸职还乡。不久他被召到临安,出任军器监少监,后来改任朝议大夫礼部郎中。在这个清闲的职位上,满腔抱负的陆游连续递上奏章,恳请朝廷减轻赋税,结果反被政敌弹劾,以“嘲咏风月”的罪名再度罢官。这样又过了二十多年,南宋王朝换了宋光宗和宋宁宗两位皇帝,但是偏安的小朝廷始终没有决心收复失地。郁郁不得志的陆游长期过着闲居生活,将满腔的爱国热忱寄托在诗歌的创作上。开禧二年(1206),主战派领袖韩侂胄担任宰相,在他的主持下,南宋再次派遣大军北伐金国。这一消息让陆游十分兴奋,上书要求前往军前效力。然而此时的金国早已巩固了统治,韩侂胄北伐又没有做好准备,加之南宋各个地方矛盾重重,这次南宋最大规模的北伐遭遇了彻底的失败。为了平息金国统治者的愤怒,宁宗在主和派大臣的怂恿下杀掉了自己的宰相,将韩侂胄的头颅献给金人。

沈园壁上的《钗头凤》

《钗头凤》词共两首,分别是陆游和其前妻唐琬所作,题于沈园壁上。陆游75岁时又作《沈园》二首,抒发对唐琬的思念之情,其中“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充满无限感伤,成为千古名句。

但悲不见九州同

名留青史的爱国诗人

陆游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始终没有实现,由于主和派官员的排挤限制,他一直不能担任重要的实职。万般无奈的他只能通过诗歌来抒发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的忧虑。陆游一生辛勤创作,一共留下了九千多首诗,是中国历代诗人中,创作最为丰富的诗人之一。

银瓶·宋

此瓶为直口、圆肩,腹斜收而下,小平底。瓶盖为撇口、曲身、平顶。盖及瓶口饰有多层二方连续变型如意纹,外底刻“东阳可久”四字。

但悲不见九州同

作为一位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的诗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少年到中年入蜀之前,这期间的诗仅留下200首左右,作品偏重文字运用,略显平凡。第二阶段是从入蜀后到他64岁罢官回乡,前后近二十年,至今存诗约两千四百余首。在这一时期,诗人奔波于军旅之间,作品中充满了战斗气息和爱国激情,此时他的诗歌创作开始成熟。

第三阶段是在隐居故乡山阴以后,也经历了将近二十年,这段时间他共传下六千五百多首诗,在作品中表现出一种清旷淡远的田园风味,并不时流露着苍凉的人生感慨。“诗到无人爱处工”,可谓道出了他此时的复杂心情,以及他所向往的艺术境界。

在陆游三个阶段的诗作中,始终贯穿着炽热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年入蜀以后表现得尤其明显,不仅在同时代的诗人中显得非常突出,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是罕见的。陆游的诗题材、体裁都很广泛,无论是古体、律诗还是绝句,都不乏出色之作,其中尤以七律又多又好。在这方面陆游继承了前人的经验,同时又富有自己的创造,所以有人称他和杜甫、李商隐完成七律创作上的“三变”,认为他的七律或壮阔雄浑,或清新如画,不仅对仗工稳,而且流走生动,不落纤巧,在两宋期间无与伦比。虽然陆游的诗呈现出多彩多姿的艺术风格,然而从总的创作倾向看还是以现实主义题材为主。陆游继承了屈原以来历代诗人忧国忧民的高尚传统,成为一位名留青史的爱国诗人。

但悲不见九州同

《通志》书影


历史词典

《通志》

《通志》是郑樵在绍兴年间完成的史学巨著。郑樵(1104~1162),字渔仲,福建莆田人。《通志》全书共200卷,上起三皇,下迄隋末,包括本纪、传(包括世家和载记)、年谱、略等形式,是一部纪传体通史。其中本纪、列传部分,多节录前史旧文,其重要贡献则在专讲典章制度的二十略。二十略中有十五略是郑樵所独创,《昆虫草木略》把书本知识和实地考察结合起来。二十略包罗广泛,不仅记载了古代社会的历史,而且涉及天文、地理、动物、植物、文字、音韵等各种学术领域,把史学的范围扩大到前所未有的地步。更为可贵的是,郑樵在《灾祥略》中只记自然现象,而不附会人事,对天人感应神学迷信思想作了深刻的批判。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bjwh/lstj/3781.html

上一篇:草率的北伐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