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家文化 > 历史图解

八字军

历史大观园 历史图解 2020-06-01 22:43:01 0

>>时间:1127~1133

八字军由南宋抗金将领王彦所建,初为义军,后被收编为官军,多次击败金军,牵制了金军南下的活动,成为金军最害怕的一支武装力量。

南宋建炎元年(1127)至绍兴三年(1133),河北、河南、川陕等地活跃着一支与金兵作战的民间义军,屡获奇功,得到了民众的拥护和响应。为了表达誓死杀敌的决心,这支义军的所有将领和士兵都用钢针在自己的脸上刺上了“赤心报国、誓杀金贼”八个大字,因此,被世人称为“八字军”。

组建八字军

八字军的将领为王彦。王彦,字子才,上党(今山西长治)人。年轻时性格豪放,喜读兵书,心怀报国之志。

北宋末年,金兵大举进犯中原,京城告急。王彦眼见江山危难,毅然弃家抗金,投奔河北招抚使张所。王彦凭借出众的才能很快得到了张所的器重,任都统制。建炎元年(1127),王彦和岳飞、张翼、白安民等11名将领,率领7000宋军渡过黄河,与金兵作战,收复了新乡等失地,成为当时一支抗金的重要武装力量。

很快,金兵卷土重来,调遣几万大军,围攻王彦。王彦寡不敌众,不得不率部突围,逃入太行山中。在共城(今河南辉县)西山,王彦收集散落的部众七百多人组建了八字军。

八字军与太行山上的“红巾军”、“忠义社”等义军领袖歃血为盟,相互呼应,形成了一支强大的抗金武装力量联盟。他们抗金坚决,多次重创金兵。

八字军

象纽莲盖银执壶·宋

赤心报国,誓杀金贼

八字军英勇杀敌,得到黄河一带民众的响应。两河义军首领傅选、孟德、刘泽、焦文通等率领所部19寨投奔王彦,队伍很快发展到十多万人,营垒绵亘几百里,屡挫金军锋锐,声势大振。此后,河东并、汾、泽州和河北怀、卫、相州的一些抗金义军也自动接受王彦的指挥。

王彦还与驻守开封的老将宗泽联系密切,互相支援。双方甚至还曾约定日期,直待时机成熟就共同兴师伐金,收复失地,重整河山。可惜,由于黄潜善、王伯彦等投降派的百般阻挠,共同抗金的计划没能得到实行,胎死腹中。

八字军队伍的不断壮大令金兵闻风丧胆,谈之色变。金国不惜重金缉拿王彦,但是王彦毫不畏惧,他继续率领八字军与金军交战。经过大小数百战,八字军斩获敌人无数,夺回大量河南地区被掠夺人口,威震两河一带。

可惜,朝廷却一味地向金朝求和,不准王彦出兵,召王彦及八字军精锐部众留守开封。于是,建炎三年(1129)王彦率八字军前往川陕,投奔枢密院事、川陕宣抚处置使张浚,任前军统制。八字军与金军转战川陕,屡战屡胜,收复秦州(今甘肃天水)、金州(今陕西安康)等地。

此外,八字军还与南宋叛军、伪齐军及流寇作战,同样立下了赫赫战功。

八字军

玛瑙匜

此器没有过多的装饰,玛瑙色泽鲜明,造型简洁,古朴典雅,是南宋时较少见的玛瑙工艺品。

壮志未酬,抱恨早逝

然而,朝廷中的主和派很快占了上风,他们不希望王彦及其八字军的抗金活动破坏议和的成果。为此,投降派给王彦捏造了所谓“军政不肃”的罪名。

于是,宋高宗下令调八字军南归,并解除王彦的军职,改知荆南府。

绍兴五年(1135),八字军被调到了都城临安,从此远离了抗金前线,远离了热血沸腾的战场。

空有赤子忠心,无人赏识;空有宏图伟略,无处施展。四年后,怀着“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满腔悲愤,郁郁不得志的王彦离开了人间,年仅49岁。


延伸阅读

 刺配

宋代的刺配法,是对罪犯杖脊、刺面、流配并用的一种刑罚。凡合刺配者,均要先用杖责打罪犯的背部,然后在面部刺字,再发配到远近不等的州城“牢城”里服劳役或军役,刺配者被称为“配军”。宋初的刺配法,主要用于逃亡军士、官吏犯赃及窃盗赃满至死的特贷者。后来犯刺配的罪名越来越多,大凡“贼盗”徒罪以上、军士犯重罪及各种杂犯罪重者都要刺配。及至南宋孝宗淳熙时,刺配法多达570条,分为永不放还、海外州军、远恶州军、广南、三千里至五百里(六等)、邻州、本州、本城、不刺面。刺配遂成为一个适用广泛的常用刑种。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bjwh/lstj/3764.html

下一篇:钟相杨么起义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