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家文化 > 历史图解

“香花楼子”的幻灭

历史大观园 历史图解 2020-06-01 22:36:28 0

>>时间:北宋末年

当北宋“光复”了梦寐以求的燕云故地时,当地百姓并没有如同他们所期待的那样,箪食壶浆以迎接“王师”迎接新统治者的只有猜疑和观望。假如远在开封的宋徽宗能够真切地认识到这一点,或许就不会轻易采用马植的献策,至少也不会对郭药师等降将委以重任。风雨飘摇的北宋王朝虽然未必能够因而摆脱灭亡的命运,但应该不会破败得如此之快吧!

十六州之失

燕云十六州又称“幽云十六州”,在中国历史上这是一个特殊的名词,指的是五代以后,华北北部幽州(今北京)与云州(今山西大同)一带的州县。在后晋天福元年(936),急于成为皇帝的石敬瑭为了得到契丹人的军事援助,将这一片土地割让给了契丹(即辽国)。翻开中国地图,我们可以看到,当时华北北部所有的关隘要塞和天然屏障,包括古代的万里长城,几乎全部都在燕云十六州境内。这一地区的丧失,使整个中原门户洞开,一马平川的华北平原完全暴露在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之下。

当时就有人评论道:“燕蓟不收,则河北之地不固;河北不固,则河南不可高枕而卧。”从后周世宗开始,中原王朝多次试图收复十六州的故土,然而除了莫州(今河北任丘)和瀛州(今河北河间)两地之外,其他十四州始终没有再次纳入中原王朝的版图。宋太宗曾对辽国发动过两次大规模的进攻,两次都遭到惨败。其中一次宋太宗御驾亲征,结果宋军大败,在激战中中箭受伤,坐在一辆驴车上狂奔才得以逃生。

偶然的机会

进入12世纪之后,北宋一雪前耻的机会似乎来到了。徽宗政和元年(1111),官拜检校太尉、开府仪同三司、领枢密院事的大宦官童贯奉命出使辽国。按照“澶渊之盟”中两国约为兄弟之邦的外交惯例,童贯一行是为了庆贺辽国天祚帝的生辰。繁琐虚伪的外交过程按部就班地进行着,然而在回国的途中,一位辽国汉人的来临改变了这次行程的意义。这个人名叫马植,出身于燕云地区的汉人大姓,当时他在辽国的朝廷里已经做到了光禄卿的官位。倾心北宋,同时也不乏个人野心的他向童贯献上收复故土的计策。童贯听到后喜出望外,于是嘱咐马植继续留在辽国,见机行事。

三年之后,女真首领完颜阿骨打因为不满辽国统治者的压榨,于白山黑水之间起兵反辽,几年之内所向披靡,日暮西山的辽国在女真人凌厉的攻势下不堪一击。马植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在政和五年(1115)叛逃北宋,得到宋徽宗的亲自接见。站在北宋朝堂上的马植慷慨陈辞,称:“辽国在女真的攻击下必然会灭亡,希望陛下能够念及沦陷于燕云十六州的汉家百姓,代表上天讨伐辽国。燕云十六州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汉族百姓,必然会在两国边界上用香花搭起彩楼迎接王师。”这一番动人的说辞使汴京的君臣们怦然心动。在北宋历代君臣心中,收复燕云十六州不但是恢复汉唐旧境,消除中原的腹心之患的赫赫武功,更是解救汉族民众于水火之中的壮举。欣喜不已的宋徽宗随即任命马植为秘书丞,赐国姓,从此马植改名为赵良嗣。

“香花楼子”的幻灭

影青瓷蟾蜍形砚滴·宋

别有用心的谎言

赵良嗣对辽国必亡的估计是正确的,但是他却错误判断了辽国汉族百姓的民心。河北一带本就是汉族与少数民族杂居的地方,传统读书人所看重的华夷之防在底层百姓中并没有什么市场。燕云十六州的居民以汉族为主,其上层早已成为辽国倚仗的重要柱石。比如刘氏家族和韩氏家族,在辽国都世代为官,甚至多人担任宰相,娶辽国公主为妻。汉族与契丹族之间相互交流,相互通婚。

在经过百余年的分隔后,辽国境内绝大多数的汉人对南方的宋朝已经淡忘。当时的边境长官中有人看得一清二楚,真定(今保定)安抚使洪中孚说:“现在辽国上自公卿下至州县官员,差不多都是汉人,在辽国,汉人只要有学问就不愁没有富贵。他们一旦要是南归,宋朝人才本来就多,自己都安排不过来,又怎么能轮到燕云各州的士人?所以辽国士人肯定没有南归的意愿。寻常老百姓就更不用说了,他们世代居住北方,又与契丹互相联姻,怎么可能轻易离开故土?”然而渴望建功立业的冒险家远远多于老成持重者,边境州县的长官为了邀功请赏,纷纷强调辽国境内的有利形势,少数别有用心的人甚至编造出“人心所向”的谎言。


历史词典

北宋绘画

宋朝延续三百多年,其绘画在隋唐五代的基础上继续得到发展。民间绘画、宫廷绘画、士大夫绘画各自形成体系,彼此间又互相影响、吸收、渗透,构成宋代绘画丰富多采的面貌。北宋统一消除了封建割据造成的分裂和隔阂;商业手工业迅速发展,出现空前未有的繁荣;城市文化生活空前活跃;绘画的需求量明显增长,这些都为绘画发展和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和群众基础。在五代南唐、西蜀建立画院的基础上,宋代继续设立翰林图画院,以培养宫廷需要的绘画人才。北宋徽宗时还曾一度设立画学。宋代多数帝王都对绘画有不同程度的兴趣,重视画院建设。特别是徽宗赵佶,本人在绘画上具有较高修养和技巧,注意网罗画家,扩充和完善宫廷画院,并不断搜访名画充实内府收藏,促进了宫廷绘画的兴盛。宫廷绘画带有明显的贵族美术的特色,既精密不苟,又在某些作品中有萎靡柔媚的趣味。画院集中了社会上的优秀画家,其作品体现了当时较高的水平。有不少文人亲身参加绘画实践,极大地丰富和提高了绘画艺术的表现手段。在绘画高度繁荣的基础上,绘画理论著述也大量问世。


“香花楼子”的幻灭

银童子花卉托盘

杯、托各一件,均为银制鎏金。杯,内底錾花瓣形纹,中间焊一盘坐的男童。外壁在凸起的四季花卉的两朵莲花上各焊一女童,作为银杯双耳;盘口沿錾刻卷草纹。盘心錾有牡丹花一朵,四周为凸起的童子花卉图案。

海上之盟

北宋的君臣终于被虚幻的胜利景象冲昏了头脑,冒失地作出了与辽国背盟的决定。重和元年(1118),北宋派遣使者马政渡海来到金国,与金人谋求结盟。两年后,北宋再派特使赵良嗣前往金国,商议南北夹击灭辽。经过讨价还价,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口头答应在破辽以后,宋收回燕京(今北京)一带原属唐朝的汉地,但要将原来付给辽国的“岁币”原额转交金国,并且金军将很快进兵燕云十六州,宋军必须从南方配合作战,否则就不能如约交割。金人又在带给宋徽宗的国书中写明,他们只会交给北宋“燕京东路州镇”,如果想要西京附近的土地,那就由宋军自己来占领吧!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海上之盟”。

就在宋徽宗踌躇满志的时候,原本担任攻辽主帅的种师道上言反对道:“做这样的事情,简直和邻居家遇到强盗抢劫,自己不去帮助反而去趁火打劫没什么两样。”宋徽宗听到这种说法后非常恼怒,强迫种师道退休。同时为了解决军费问题,北宋政府在全国摊派人头税,搜刮了六千两百万缗钱,相当于全国一年的财政收入。

“香花楼子”的破灭

宣和四年(1122)三月,15万宋军终于浩浩荡荡地踏上征程。然而穷途末路的辽军在将领耶律大石的率领下仍屡次击败宋军,甚至反击到北宋境内。这时,担任辽国常胜军统帅的郭药师认为自己冒险投机的机会到了,他感慨道:“这正是男儿取得金印的好时机。”于是带着八千部属以涿州(今河北涿州)投降北宋,引导宋军再次进攻燕京,结果宋军在城下又被打败。为逃避兵败的罪责,童贯秘密派遣使者前往金营,请求金军出兵燕京。十二月,金军一举攻下燕京,这时完颜阿骨打提出,燕京可以交还,但是北宋需要另外支付100万贯钱财。宋徽宗无奈只好应允,从此北宋每年除了要向金国交纳岁币50万以外,又增加了100万贯的“代税钱”。金军撤走前在燕京城大肆抢掠财物,又把大批居民掳去作奴隶,北宋接收到的只是一座残破的城池和少量衣衫褴褛的百姓,然而就算是这样的“胜利”也让汴京的君臣们得意非常。背叛辽国的郭药师则官拜太尉,获封燕山郡王,镇守燕京。

只是,宋辽边境上的“香花楼子”始终没有出现,北伐的王师也没有看到箪食壶浆的人民。屡战屡败的宋军终于接收了这些满目创痍的城市。汴京派遣来的文武官员以解救者自诩,有意无意地将幸存的居民视为异己。燕云十六州的汉族居民认为自己不但得不到信任,甚至受到北宋驻军的歧视,“北人(契丹人)指曰汉儿,南人却骂作番人”。金军在撤离当地前,大肆掳掠青壮劳力,已在故土生活了上百年的汉族居民被迫随军北迁。这些人固然怨恨入侵的异族女真,但也同样仇视与女真结盟的北宋。不正是因为北宋想要这片土地才造成他们背井离乡吗?几年之后,决定南侵的金军利用北方汉人的这一心态,将他们编入南下的军队。面对滚滚而来的铁骑,拥兵自重的郭药师又一次背叛了自己的君主,成为金军进攻北宋的先导。

“香花楼子”的幻灭

方孔金银钱·宋

金银在宋代一般只充当大额支付手段和储藏手段。故方孔金银钱较为少见,存世不多。这些钱文展现了宋人铁书银钩、雄浑遒劲的书法艺术。


延伸阅读

 书法宋四家

北宋书法以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为代表,并称为“宋四家”。四家各体皆备,各有千秋,体现了宋代书法“用意”的特色意趣。四家当中,蔡襄的书法“为当世第一”,他各体皆精,尤喜楷书。其字体“端劲高古,容德兼备”,笔势自然流畅,挥洒自如。四家当中,黄庭坚的草书首屈一指,被尊为“草圣”。他师法王羲之、张旭,笔画苍劲,后人称其“字大小如拳,笔法精奥,纸墨俱佳”。代表作有《松风阁诗帖》、《诗送四十九侄帖》等。时称“米颠”的米芾也以行草见长,自诩为“刷字”。笔力迅疾刚劲、一气呵成,追求“刷”的气魄和力度。其传世作品有《苕溪诗帖》、《多景楼诗帖》等。以文学造诣闻名于世的苏轼在书法上也自成一家,重在“写意”,强调“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的书法意境。他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自在之趣。楷书代表作有《丰乐亭记》,行书代表作有《赤壁赋》等。除“宋四家”各领风骚之外,南宋徽宗赵佶还创立了“瘦金体”,轻落重收,收折犀利,强调用笔的提按,在字形结构上给人以轻逸飘宕、云卷霞舒之感。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bjwh/lstj/3753.html

上一篇:方腊起义
下一篇:东京保卫战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