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家文化 > 历史图解

“随风倒”张全义

历史大观园 历史图解 2020-06-01 17:18:38 0

>>时间:852~926

张全义原名言,降唐后唐昭宗赐名全义。投降后梁后,张全义主动请求梁太祖朱温为其赐名。后梁灭亡再降后唐,为讨好新朝,去后梁所赐名,请准恢复原名全义。如此反复改名者,史不多见。

张全义(852~926)出身农家,曾经参加过黄巢的农民起义军,在大齐政权做过吏部尚书。起义失败后,张全义投降唐朝的河阳节度使诸葛爽。诸葛爽死后,大将刘经与张全义立诸葛爽之子诸葛仲方为留后。随后,刘经与诸葛爽另一大将李罕之争夺洛阳渑池(今属河南)。刘经派张全义前去抵敌,反覆无常的张全义竟与李罕之结为同盟,掉转矛头进攻刘经,结果被刘经打败。李罕之自领河阳节度使,封张全义为河南尹,治理洛阳。

在洛阳任上,张全义显示出自己的行政才能。

洛阳经过唐末的战乱,特别是秦宗权的残酷暴行,荆棘满道、白骨遍地,居民剩下的总共不到百户,四野竟然没有耕种的农夫。为了发展生产,张全义从自己带来的百人中挑选了18人作为屯将,在洛阳所属的18个属县的村落中树旗张榜,招抚流散逃亡的民众,劝耕农桑,恢复生产,并且规定开头不收税租。对犯法之人,除杀人犯外,其余都从轻处罚。洛阳人口多起来之后,张全义又挑选壮士教以战阵,以御寇盗。数年之后,洛阳再得恢复,人民生产生活也渐得富足。

后梁魏王

张全义在洛阳稳定住形势后,却与自己的上级、原先的患难之交李罕之决裂了。文德元年(888),张全义趁李罕之攻打河东,后方不备之机,袭取河阳,自任节度使。丢掉老巢的李罕之投奔李克用,引沙陀军回攻河阳。张全义无力抵挡,只好向朱温救援,这才解围。于是,张全义便自此依附于朱温。

朱温挟唐昭宗东迁洛阳前,令张全义修缮洛阳宫殿。时任河南尹的张全义为感谢救命之恩,非常卖力。在朱温篡唐时,他担心朱温对自己不放心,主动避让权位,由此得到朱温的信任,朱温让他兼任忠武军节度使、判六军诸卫事。

朱温建梁称帝后,张全义再兼河阳节度使,并进封魏王。朱温对这位后梁重臣恩爱有加,亲自给张全义赐名“宗奭”,希望他以当年辅弼周天子的召公为榜样,为后梁王朝效犬马之劳。张全义则一直小心谨慎,不但竭尽全力做好朱温的后勤供应,而且忍辱到了常人难以接受的程度。张全义在梁朝虽得进爵封王,位极人臣,可还是靠卑身曲事以求保全。

后唐齐王

一朝天子一朝臣,张全义的委曲求全,虽然得到了梁太祖朱温的信任,但到了梁末帝朱友贞的时候,张全义却遭到了猜疑。张全义曾经请求到河北指挥对后唐的作战,却未被采纳。于是,张全义便决心另寻出路。

梁末帝的统治极其黑暗,统治集团上下离心离德,梁朝的灭亡已成大势所趋。张全义便派其弟张全武私下里跟后唐多方交往,以为后路。在后唐庄宗李存勗攻占梁都开封时,张全义从洛阳赶去觐见,为表示跟旧政权一刀两断和对新朝廷的效忠,他请求改去梁太祖朱温所赐之名,并请庄宗到洛阳行郊天之礼。为了尽快求得新政权的“谅解”,张全义又通过关系厚赂庄宗的刘皇后,竟致使刘皇后认他为义父。因此,张全义在后唐也受到尊崇,先被封为魏王,后改封为齐王,任命为守太尉、中书令、河南尹并兼领河阳。

此时,久踞洛阳的张全义已经被荣华富贵变得庸碌无为了。在处理政务中,完全没有了当日的作风,遇到百姓上诉的官司,他就以先诉者为得理。由此,被冤枉的人非常多,舆论都讥讽他的无能。

后唐同光四年(926)二月,邺都军将赵在礼在贝州(今河北清河)发动兵变,攻取魏州(今河北大名)。庄宗李存勗本打算亲自征讨,大臣们则主张大将李嗣源前往镇压。因为李嗣源被庄宗猜忌已久,率军到魏州后竟与变兵相呼应,准备南下夺取政权。张全义闻变后,忧惧不食而死,终年75岁,谥号“忠肃”。

“随风倒”张全义

十六罗汉之阿氏多·五代·贯休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bjwh/lstj/3706.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