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家文化 > 历史图解

一生襟袍未曾开

历史大观园 历史图解 2020-06-01 17:13:20 0

>>时间:813~858

李商隐的一生可以说是一个悲剧。终其一生,这位看似洒脱的诗人都在为振兴家业、光宗耀祖而奔波挣扎、殚精竭虑;历尽颠沛流离,早早地于45岁郁郁而终。“虚负凌空万丈才,一生襟袍未曾开”,便是李商隐一生的真实写照。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他的祖父时迁居到郑州(今属河南),父亲李嗣曾经担任获嘉(今河南)县令。李商隐3岁时,他的父亲被浙东观察使聘请为幕僚,于是李商隐随父亲在江浙地区度过了童年时代。从李商隐曾祖父开始,家中一连几代都早年病故,在李商隐10岁那一年,李嗣卒于幕府的任上。孤儿寡母回到郑州后,“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虽然返回了故乡,却无异于寄居他方。或许正是由于孤苦不幸的家世,加上文弱的体质,形成了李商隐易于感伤的性格,但同时也促使他积极读书,试图通过科举光耀门楣。他于苦学中获得很高的文化修养,更形成了坚韧执著的追求精神。

一生襟袍未曾开

力士像·唐

身陷党争

唐文宗大和三年(829),李商隐拜见当时的名臣令狐楚,深受赏识。令狐楚便将他请入幕府,令狐楚的儿子令狐绹又多为奖誉,使李商隐在开成二年(837)考中进士。这一年的年底,令狐楚因病去世,李商隐在第二年成为了河阳节度使王茂元的幕僚。王茂元极其欣赏李商隐的才华,将最小的女儿嫁给他。但是当时朋党斗争十分激烈,令狐父子都是“牛党”成员,王茂元则被视为亲“李党”的武人。李商隐入王茂元幕府的行为,在“牛党”看来是十足的“忘恩负义”,深为令狐绹不满。

由于过早卷入朋党之争,加上李商隐个性孤介,在官场他一直不能得志,在朝廷仅担任过九品的秘书省校书郎、正字,以及闲散的六品太学博士,并且任期都非常短暂。从大和三年踏入仕途,到大中十二年(858)去世,30年中李商隐有20年辗转于各处幕府,远离家室,飘泊异地,这让李商隐万分痛苦,愤懑之情不可抑制地于诗作中体现出来。

一生襟袍未曾开

《莺莺传》书影

忧国忧民

与传统的认识不同,李商隐并不是一个沉迷于私人情感中的诗人。在晚唐的诸多诗人中,他是较为关心现实和国家命运的一个。李商隐涉及政治、民生的诗作不下百首,在其现存的总数约600首诗中,占了将近1/6,这个比例是相当高的。李商隐在著名的长诗《行次西郊作一百韵》中,揭露、展示了社会的各种弊端,既有大唐王朝衰落过程的纵向追溯,亦有各种社会危机的横向解剖,构成长达百余年的社会历史画面。藩镇的割据叛乱、宦官的专权残暴、统治集团的骄奢、赋税的苛重、人民生活的穷困、治安的混乱、财政的危机、边防力量的削弱……都在长诗中得到揭示。

文宗大和九年(835)冬天,风雨飘摇的长安城发生了著名的政变——甘露事变,李商隐在第二年挥毫写下了《有感二首》、《重有感》、《曲江》等诗,抨击宦官篡权乱政、滥杀无辜,表现了对王朝命运的忧虑,体现了他过人的胆识。

李商隐反对藩镇破坏国家统一,幻想能够实现王朝的中兴。他赞成朝廷对藩镇用兵,多次作诗歌颂在平叛战争中立功的将领。对于朝廷存在的问题,他也屡屡提出尖锐的批评。如针对朝廷军队的腐败现象,他追究根源,认为关键在于宰辅不得其人。由于将反对藩镇割据和批判朝政结合起来,这让李商隐的诗作于思想和深度上要超过前人。


历史词典

元稹撰成《莺莺传》

元稹(779~831),字微之,洛阳人。元稹的创作,以诗歌成就最大,与白居易齐名,人称“元白”,同为新乐府运动倡导者。贞元二十年(804),元稹撰成了传奇爱情小说《莺莺传》,它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极大影响。《莺莺传》原名《传奇》,《太平广记》在收录时改名为《莺莺传》,这一名称沿用至今。因为书中有赋《会真诗》,所以又叫做《会真记》。其内容主要写张生与崔莺莺相恋并私订终生,后又将她遗弃的故事。元稹年轻时也有过类似张生这样的一段经历,所以后来的研究者认为张生的原型是元稹本人。至于崔莺莺的原型则说法各异,没有定论。《莺莺传》写的是“才子佳人”的恋爱,深受文人喜爱,故事流传很广泛。宋代以后它又发展演变出许多作品。如宋代赵令畴的鼓子词《商调蝶恋花》,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元代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明代李日华、陆采各自作有《南西厢记》等等。今天,《西厢记》已经成为许多传统剧种的保留剧目,家喻户晓。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bjwh/lstj/3698.html

上一篇:甘露之变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