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家文化 > 历史图解

梁武帝舍身事佛

历史大观园 历史图解 2020-06-01 13:45:01 0

>>时间:527~547

南朝梁武帝是个很矛盾的人物:若论他的文才和武功,在帝王中算是一流人物,但若说其晚年的糊涂政治以及对佛教的佞信,他又能跻身昏君之列。

梁武帝萧衍(464~549)是在推倒远房亲戚萧道成建立的南齐后登上帝位的。萧衍曾经在南齐担任军职,是个将才,和北魏军多次交手,声名远播于异国。齐建武二年(495),北魏军进攻南齐司州刺史萧诞,萧衍跟随江州刺史王广之前往救援。其他将领见魏军势大,畏惧不前。萧衍亲自率领敢死队为先锋,奋勇拼杀,大破10万魏军。战后搜检敌营,从魏将遗留下的巾箱中找到了北魏孝文帝的敕书,上面写道:“听说萧衍善于用兵,不要轻易与其交锋,等我来了再说。如果能俘获此人,则江南将为我所有。”

梁武帝舍身事佛

梁武帝萧衍像

文采风流

萧衍早年还是一个社会名流,多才多艺。南齐竟陵王萧子良开西邸,招文学之士,萧衍与名士沈约、谢眺、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并游于西邸,吟诗赋文,号称“八友”。到后来萧衍做了皇帝,虽然政务繁忙,可他仍然每天灯下读书直到深夜,曾撰写《通史》600余卷。萧衍还亲自起草朝廷的诏诰、赞、序等公文,合起来竟然有120卷;改定“百家谱”,重用士族;萧衍的棋艺也不错,其他方面如阴阳、卜筮、书法等无不擅长。一个人能身兼如此多长,不能不让人钦佩。

事佛如痴

梁武帝早期勤于政事,还是有一番作为,但是他晚年沉迷于佛道,成了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佛教影响皇帝,进而影响到整个梁朝国家和社会。

当时梁武帝希望能侍奉佛祖,于是大建寺院,并三次舍身皇家寺庙同泰寺,当了三次和尚。大通元年(527),他首次舍身同泰寺,三天后还宫。两年之后,梁武帝他再次舍身,一呆就是十几天。国不可一日无君,群臣一看这怎么行,花了1亿钱将他赎回。太清元年(547),84岁的梁武帝想念同泰寺的佛祖,故技重施,群臣再次出钱,同泰寺又得了1亿。梁武帝的事佛之心自然表露无遗,但总显得有些虚伪。

佛教要节制人的欲望,梁武帝做得很好,跟苦行僧比起来也不见得逊色。他的饮食非常简单,每天只吃一顿,而且食谱没有大鱼大肉,只是些豆羹粗饭而已。梁武帝平时穿麻布衣服,一顶帽子要戴三年,一床被子要盖两年,从50岁以后就不再跟后妃们同房。梁武帝自己禁欲,后宫的嫔妃也跟着过节俭的日子,从贵妃以下,都身着短衣,裙子的后摆不能拖地。梁武帝不饮酒,不听音乐,甚至不到宗庙祭祀。

昏庸误国

佛教有禁止杀生的规矩,梁武帝一丝不苟地遵行。他整天吃素,下诏宗庙祭祀不用牲畜,可是也不能让祖先及天地神灵发怒,于是就用面做成牛、羊等牲畜的形状,暂且作为替代品。梁武帝之所以不穿丝绸做的衣服,也是因为取丝抽茧会杀死众多蚕的生命。

皇帝提倡佛教,朝中的王公大臣从风而动,他们也建造佛寺,有的干脆施舍出自己的住宅做佛寺,或者给佛寺大笔大笔地捐钱做功德。南朝的佛教到梁武帝时臻于鼎盛,据说当时仅仅建康城内外就有寺院500多所,僧尼达10万余人。

梁朝境内如此多的佛寺和僧尼,占有大量的社会财富,却不负担国家的赋役,重担自然转移到平民百姓头上。

梁武帝晚年政治判断力下降,接纳了东魏大将侯景的投降,不料侯景发动叛乱,于太清三年(549)三月攻进建康。梁武帝被囚禁,忧愤饥病而死,终年86岁。


延伸阅读

佛教东传日本

522年(日本继体天皇十六年),南朝梁代著名的雕塑家司马达渡海来到日本,朝觐了继体天皇。朝觐完毕后,司马达就在日本的政治中心大和(今日本奈良县)高市郡板田原,安置本尊(佛像),皈依礼拜。随后司马达移居于此,并受到日本贵族苏我马子的器重。司马达努力开创佛教艺术,创造了具有中国、印度风格的鞍作派雕塑,成为日本佛教雕塑艺术的鼻祖。538年,佛教由百济传入日本,逐渐成为苏我氏、大伴氏等日本氏族崇拜的宗教。而在此之前的534年,百济曾请求梁王朝派遣佛学专家专程去百济传授《涅》等佛教经义。568年,日本钦明天皇命人运入樟木,雕造成两尊佛像,成为日本就地塑造佛像的开端。佛教东渡日本不仅推广了佛教在世界的传播,而且把中国化的佛学思想、文教、礼俗以及佛雕工艺、美术和医药等知识移植到日本,对日本接受中国的文化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间接促成了日本的“大化革新”,使日本发展成了封建化的“律令国家”。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bjwh/lstj/3599.html

下一篇:萧道成建齐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