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家文化 > 历史典故

军事典故——居安思危

历史大观园 历史典故 2020-06-17 16:00:42 0


在我国历史上,“居安思危”的军事思想一直为历代兵家所推崇和遵循,成为重要的治军之道。“居安思危”最早见于《左传·襄公十一年》,而第一个明确使用这个概念的人,是春秋时期的魏绛。

魏绛是晋国人。曾任中军司马,新军佐将。他治军严格,颇有战略头脑,为使晋国在与南面的楚国争霸斗争中处于优势,周灵王二年,也就是公元前570年,他向晋国国君晋悼公提出了联合诸戎、稳定北方的策略。晋悼公采用了此计。由于对北方的战略更加明确,晋国无后顾之忧,所以能举其全力南向,势力更加强大,一些弱小国家也纷纷倒向晋国。

晋悼公把晋军分成三部分,轮换与楚军作战,并三次联合齐国、鲁国、宋国、吴国的军队,兴师讨伐徘徊于晋国与楚国之间的郑国,从而使得郑国最终请和晋国,晋国确立了中原霸主的地位。郑国在请和晋国时,送给悼公一大批礼物,包括许多乐器、乐师。晋悼公将一半赐给了魏绛。悼公高兴地对魏绛说:“晋国今天取得的胜利,是你的功劳,让我们共同来享受这些美妙的音乐吧!”

而魏绛在胜利面前头脑却十分清醒,不居功自傲,还说这功劳应归于各位卿大夫。他告诫悼公在享受幸福的生活时,一定要想到它的最终结果。魏绛很有见地地指出:“别看我们晋国现在国泰民安,繁荣昌盛,但是,在安定太平的时期,您要想到战争的危险。不要因胜利而骄傲,要思则有备,常备不懈,这样才能免遭祸患,长治久安。”

悼公听后,深感言之有理,虚心地表示接受。他按照魏绛的“居安思危”思想,安不忘危,保持戒备,使晋国的中原霸主地位一度得到了巩固。自从魏绛明确使用这个成语典故后,它也成了后人应付战争和其他不测之事的常用语,而且作为国防建设方针和治军原则,一直为历代兵家所继承。

深谙辩证法,并且将之运用得炉火纯青的毛泽东曾经讲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的事情总是这样的,你准备不好,敌人来了;准备好了,敌人反而不敢来……”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bjwh/lsdg/8632.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