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家文化 > 历史典故

军事典故——人自为战

历史大观园 历史典故 2020-06-17 15:58:16 0


信曰:“……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

——《史记·淮阴侯列传》

上面的这段话,可以说是成语“人自为战”的典源。原文的意思是:韩信对众将官说,这是激励全军将士努力作战的一种办法。把军队放置于被称作死地的地方,就会使全军人人为求生存而殊死战斗,从而赢得生的机会。

公元前204年,汉大将韩信领兵攻打赵国。赵王带大将陈余在井陉(今河北省井陉)布置了二十万大军,准备抵抗汉军。由于汉军兵少,韩信决定拨出一万人,背水列阵。韩信的部下十分不解,又不敢多问,只好执行命令。而陈余看后心中暗喜,笑韩信不会用兵。第二天,汉赵两军一交手,韩信就退走,赵军随后追杀过来。汉军退至河边预设的阵地,官兵们见已无退路可走,转过身来,殊死拼杀,真可谓以一当十,以十当百,个个奋勇,一时间顶住了赵军的攻击。赵军虽然兵多,却无法一下子吃掉顽强的汉军,双方你争我夺,处在胶着状态。这时,赵军后方突然大乱,刚才还向前进攻的赵军,开始纷纷后退。原来,韩信早在前一天夜里秘密派出的二千名骑兵,此时从赵军背后发起了袭击。赵军腹背受敌,军心大乱,士兵纷纷败走。尽管赵军统帅当场斩杀了多名士兵,也无法阻止“兵败如山倒”的趋势。在汉军的两面夹击下,赵军土崩瓦解,主将陈余死于乱军之中,赵王也成了汉军的俘虏。

战后,韩信的部下问:“兵法上讲,预设战场要依山傍水。这次,将军却令我们背水布阵,等于把军队置于死地,可结果却打胜了,这是什么道理呢?”韩信回答:“这种战法,兵法上也讲过,只是你们没有注意到而已。兵法上不是说,军队陷于死地可以后生,置于亡地可以后存吗?我不过是没有拘泥于前人的经验,而是采取了一种新的激励士兵努力作战的方法。”接着,韩信就说出了文中开头所提的那段话。

“人自为战”,原来意思是讲,每个人为求自己的生存,而奋力地去战斗。在以后的实际运用中,逐渐地又赋予了它新的含义。抗日战争时期,广大的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自为战,村自为战”,积极开展了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等,终于将日本侵略军陷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这里讲的“人自为战”,与原来的意思相比,就有了一个从自发地求个人生存到自觉地为争取民族解放而战斗的转化,从而也使得“人自为战”这句成语,成为我军反侵略战争中一个重要的作战指导思想。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bjwh/lsdg/8603.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