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家文化 > 历史典故

老子的智慧——“盗贼本王臣”

历史大观园 历史典故 2020-07-19 21:50:25 0


百姓之所以忍饥挨饿,就是由于统治者吞食的赋税太多;百姓之所以不服从统治,就是由于统治者胡作非为;百姓之所以冒险轻生,就是由于统治者奉养过分奢厚。

我们的先民早就说过:“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牧民》)贫穷则生奸邪,饥寒便无廉耻,这是古代政治家们的共识。

马惊敢触猛虎,鸽争敢啄鸷鹰,人穷敢于冒险。

统治者的穷奢极欲使得国库空虚,国库空虚便要加重征敛,因而,一边是“朱门酒肉臭”,一边是“路有冻死骨”,这种强烈的反差必然要激起强烈的仇恨。贪官们明目张胆地“剥民身上帛,夺民口中粟”,人民自然要咬牙切齿地骂他们是“虐人”的“豺狼”,称他们是“窃国”的“大盗”,等到抛妻弃子无以为生的时候,他们就不顾一切铤而走险,或打家劫舍,或聚众生事,或暴动起义。伟大诗人杜甫对这一社会现象曾深有感触,他在《有感五首》之三中说:

洛下舟车入,天中贡赋均。日闻红粟腐,寒待翠华春。

莫取金汤固,长令宇宙新。不过行俭德,盗贼本王臣。

此诗写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秋。诗人说国库中的粮食大批大批地烂掉,饥寒交迫的百姓日夜盼望着皇帝开恩赈济贫民;国家长治久安不能凭借地势险要和武力强大,关键在于革新政治以安定民心;只要皇帝能躬行俭德,只要不过分盘剥敲诈,只要让人民安居乐业,谁愿意提着脑袋去“闹事”呢?那些现在正在“暴动”的“盗贼”,原本是皇上安分守己的臣民呵!李商隐《行次西郊作一百韵》中也写到了晚唐官逼民反的现象:“儿孙生未孩,弃之无惨颜。不复议所适,但求死山间。尔来又三岁,甘泽不及春。盗贼亭午起,问谁多穷民。”将亲生骨肉“弃之无惨颜”,为躲避征役赋税“但求死山间”,可见他们完全被逼向了生活的绝境,身陷绝境的“穷民”最后才变成了“盗贼”。

官不逼民不反,上不欺下不诈,统治者的压迫、欺侮和盘剥,在给人民带来深重苦难的同时,也在给他们自己挖掘坟墓。

统治者恬淡寡欲便政简事省,政简事省便赋轻刑宽,赋轻刑宽便国安民富,而要做到这些就非得“无为而治”不可:上无为而民自化,上无欲而民自朴,上无事而民自足。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bjwh/lsdg/26425.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