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趣闻

变革

历史大观园 历史趣闻 2020-06-02 22:19:50 0

害人先害己

吕后搞了这次人彘表演给刘盈看,原本是想吓唬吓唬他,叫他完全投靠到自己身边来。然而,令她始料未及的是,刘盈自从被人彘吓晕过去后,就变了个人。醒来后,就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屋子里,不吃不喝,清心寡欲,大有赴张良后尘学练辟邪剑谱之态势。

当然,别人练功都是修身养性,而刘盈因为头上有一顶皇帝的帽子,行为举止就显得与众不同些。但见他在屋子里时而静坐,时而站起来大笑或是大哭,总之,什么叫千姿百态,什么叫千娇百媚,从他身上可见一斑。

皇帝变成这样了,别人可以不急,但皇帝他妈吕后可不能不急啊!吕后只得请最好的太医去给他宝贝儿子治病。然而,心病岂是药物能医治好的?在“失心疯”的作用下,一向滴酒不沾的他,开始嗜起酒来。

看着刘盈整天沉湎在酒色中,不问朝中大事。他的智囊团“商山四皓”心里那个着急,于是他们对刘盈进行了一次劝说。他们的话总结归纳起来有三个关键词。

第一个关键词:失败是成功之母。

解析:陛下身为一国之君,看到吕太后有了过失,不能只劝谏一次就灰心丧气了。应该从失败中找到原因,进行新的劝说尝试,最终让吕太后回心转意。

第二个关键词: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解析:陛下要想把大汉皇朝建设成为一个民主富强的国家,就必须注重身体,远离酒色,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第三个关键词: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解析:陛下如果把朝中大小一切事都交给吕太后去处理,那你就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傀儡皇帝”了,将来想要再收回权力时,只怕比登天还难。

应该说“商山四皓”的解析很精辟,只是当时已彻底心灰意冷的刘盈并没有产生共鸣:“朕无德无能,实在无力阻止母后的诸多行为,与其眼看着无能为力,还不如把权力彻底交给母后,任其逍遥快活。”

“商山四皓”眼见刘盈这般回答,知道这个“阿斗”算是彻底扶不起了。于是借口离开了这是非之地。

“商山四皓”走后,刘盈真的变成了“光杆儿司令”。而吕后这个时候已主宰了朝中一切。虽然一些大事她也会装模作样地去“征询”皇帝的意见。明眼人都知道,这只是走过场而已,或者说是她已拿定好了主意,然后直接叫皇帝签字就是了。

这里举两个例子说明一下吧!例一,吕后征询刘盈立新赵王的事。

“赵王病死多日,赵地不可一日无主啊!请皇帝把淮南王刘友调到赵地为赵王吧!”吕后的意思已经很明确了,我要改立刘友为新赵王,皇帝你签字吧!当时的情况无论是签还是不签,新赵王上任的事已是板上钉钉了。柔弱的刘盈除了点头答应还能做什么?例二,搞工程建设。

“国家最近几年发展太迅速了,不说别的,就拿长安来说吧!人口的增加已使得长安显得太拥挤了,我想马上扩建长安,皇帝以为如何呢?”

“搞这样大的工程,只怕又会劳民伤财,朕于心不忍啊!”

“大汉国都的百姓每天都在呼唤着两个字:房子,房子。”吕后说到这里,顿了顿,才又喃喃地道,“千言万语,柔情蜜意,竟抵不过一栋房子的诱惑,再不多搞工程建设,那些没有房子或者是住破烂房的人岂不是要造反,长此以往,天下岂不是会大乱?”

“罢了,罢了,这件事你去办就是。”眼见吕后要没完没了地说下去,刘盈知道再多费口舌也是白搭,还不如直接点头来的干净利落。

就这样,吕太后实际上此时已成了大汉的最高统治者了。而刘盈也光荣地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傀儡皇帝”了。

生死一瞬间

吕后掌握了至高无上的权力后,未雨绸缪,又居安思危起来。朝中的重臣虽然已铲除了不少,但战功赫赫的功臣还有二十多个。这些重臣的存在对她的统治是最大威胁,但此时她又不好再对他们下毒手,否则可能就会引火烧身。因此,她才想出扩建长安这项工程来。名义上是为了解决大家的房子问题,但实际上,却是加固城墙,扩张长安的军事防守力量。说白了就是,如果天下有乱,长安也可以暂保平安无事。

吕后除了预防这些异姓王的叛乱外,对自己家族的王也高度戒备。除了“吕氏”嫡系家族的人外,其他的“刘氏”王她都不放心。

比如说刘肥、刘交、刘恒等人就成了她的眼中钉、肉中刺,她觉得自己的儿子太懦弱了,而这些刘盈“兄弟们”的存在,将会对他的皇帝地位构成威胁,因此,她在成功除掉赵王后,也想把其他的封王除掉。

很快,吕后就把目光停留在刘邦的大儿子刘肥身上。刘肥论长相最像刘邦,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鉴于刘邦其他的儿子都还小,因此,吕后的目光首先停留在刘肥身上。

俗话说,说曹操曹操就到。吕后正对刘肥“想入非非”时,刘肥自己却送上门来了。惠帝二年十月(公元前193年),齐王刘肥从齐地入朝来看望刘盈。情绪时好时坏的刘盈这次见了刘肥同样很高兴,一阵寒暄,二手相握,三分谈心,四目相对,五往情深,十分融洽。

刘肥的到来,吕后自然也很高兴了,于是设宴为齐王接风。由于是属于私人性质的宴会,与会人员只有吕后、刘盈、刘肥三人。

《诗·小雅·宾之初筵》云:“宾之初筵,左右秩秩。”意思是说来宾在筵会上左左右右有顺序,规规矩矩有秩序。按现在的说法,和长辈或者前辈一起吃饭时,有个“上席”、“下席”之分,辈分或威望高的长者坐上席,而辈分或威望低的后辈理应坐下席。当然,这个说法,在古代就是左右之分。在古代“右”这个位置是最为尊贵的,酒席上的“右”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上席”位置了。接风宴开始后,刘盈和刘肥就入座的事犯难了。

刘盈,大汉国的皇帝,地位在万人之上。刘肥,大汉国的齐王,地位是皇帝他哥。按理说刘肥虽然是刘盈的兄长,但因为刘盈拥有皇帝的特殊身份和地位,因此,这个“右”(也就是上席)的位置理应是他来坐才对。

但厚道的刘盈却不这么认为,他固执地认为刘肥作为自己的兄长,这个“左”的位置应该他来坐。面对刘盈的谦让,同样厚道的刘肥见都是自家人,而且还以为这是家人之礼,就毫不客气地坐下了。

他这一坐,刘盈是高兴了,但吕后就不乐意了:“我儿子尊你是兄长这是谦让,你小子倒理所当然了,一点也不知道谦让啊!那以后是不是这大汉的皇位你也一样不会谦让呢?”于是,露出微笑看着两兄弟说话的吕后,心中已暗动了杀机。

随后,两兄弟就开始饮酒了。而吕后也没有闲着,乘伸手夹菜之际,故意打翻了一个杯酒,洒了自己的衣袖一大片,样子略显狼狈。于是她就以这个为理由,暂时离席了。离席后,她就召来一个心腹对他吩咐了几句。然后,换上衣服再入酒席中。她刚入座,便喃喃自语般吟道:“九九女儿红,埋藏十八个梦,九九女儿红……”

说着她挥一挥手,马上就走来了一个侍女,但见这个漂亮的侍女双手捧着一个金盘,金盘里摆着两个金杯,玉手在金光的照耀下格外的妖娆动人。她不但玉手动人,声音更动人:“此是埋藏于地下数千年的上等女儿红,吕后特令奴婢斟上两杯为齐王接风洗尘。”

刘肥一听,心里早已温暖得像六月里的阳光。这下不知道他头脑突然开窍了,还是心血来潮,还是突然之间学会了谦让。他双手捧着一盏酒没有自己独饮,而是直接送到吕后面前:“既然是千年女儿红,理应太后来喝。”

“我老了,已不胜酒力了。齐王就不要再谦让了。”吕后摆了摆手。

“为感谢陛下厚爱,臣敬陛下一杯。”刘肥把酒又送到刘盈面前,毕恭毕敬地说道。

说来也怪,一向谦让、连入座也宁可自己坐“下席”也要让兄长坐“上席”的刘盈,这时居然不再谦让了,接过刘肥递的酒杯,然后将托盘上另一杯递到齐王手中。两人对视了一眼,就要把酒往嘴里送。正在这个节骨眼上,吕后突然站起身来,一个“鹰爪手”就夺掉了刘盈手中的杯子,把酒泼到地上,然后脚踩“七星步”飘然离席而去。接风宴就此结束。

酒洒在地上,地板上冒着的阵阵轻烟,刘肥再笨也终于明白了什么。因此,回到住处的刘肥就坐立不安了。这时他手下有个叫刘勋的人就出来给他献计了。

刘勋对刘肥说:“把齐地最大的一个郡——城阳郡,献给太后的女儿鲁元公主,就能让吕后对大王您回心转意啊!”理由是,吕后只有一儿一女,既然儿子让她扶不起了,那么女儿就格外看重些。你把城郡献给她,就说明你是忠心的。

一语惊醒梦中人。刘肥连夜写好了一份奏折,第二天就交到吕后那里去了。吕后本来正为昨天的失态大为光火,正想采取下一步行动,把刘肥消灭于无形中,接到刘肥的奏折后,她脸上又乐开了花。这小子胆子很小嘛,不足为虑。

刘肥乘机辞行,但吕后并没有答应,只是回复还得考虑考虑。刘肥只好又找刘勋来商议了,刘勋又想出一个办法,那就是尊吕后的女儿鲁元公主为王太后,对她行母礼。

要知道按血缘关系来推,刘肥和鲁元公主是同父异母的兄妹,此时刘肥愿尊妹妹鲁元公主为王太后,并且行母礼,已是把自己的身份自降了一级,可谓隐忍至极,大有韩信当年受胯下之辱之气概。

这一招果然够绝,又过了一天,吕后和鲁元公主亲自来为齐王刘肥辞行。刘肥对鲁元公主行了母子相见的新礼后,又喝了“辞行宴”,刘肥好不容易脱身,再也不敢逗留,连夜就赶回了齐地。就这样,刘肥捡回了一条小命。

曹参上任

刘肥离开后,刘盈心有戚戚焉。他终于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凡是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吕后都会想方设法地除掉。于是他更少出宫了,整天在家里喝闷酒。他突然思念起萧何来,因为这个时候的萧何已在病危中了。

这个当年在刘邦手下大难不死的萧丞相,他的人生终究要走到尽头了。病重期间,刘盈看望了萧何。他代表大汉王朝最高领导去“慰问”这个朝中重臣,应该说是很有必要也很应该的。

事实上,刘盈看望萧何,在表示最亲切的慰问的同时,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要办。刘邦临终前,吕后曾问起丞相继承人的问题。当时刘邦的回答是,萧何之后,曹参即位,曹参之后,王陵接任(陈平和周勃辅之)。应该说刘邦作为大汉王朝的开国皇帝,他的遗言是肯定要履行的。但当时接班人刘盈并没有在场,虽然温顺的刘盈肯定会遵从刘邦的遗命行事,但此时就算走过场也得问问萧何的意见啊!

“不知相国百年之后,谁可接任你的职位啊?”刘盈问。

“一切都由陛下来定了。”萧何道。

“相国以为曹参如何?”刘盈小心地问。

“如此臣就可以安心地去了。”萧何的意思已经很明确了,就是说曹参是合适的人选,他接任,我就放心了。

公元前193年7月,萧何病逝。大汉王朝继刘邦之后,又损失了一位超重量级人物。在举国悲痛的时候,有一个人却是悲喜交加。这个人便是即将上任相国的曹参。曹参和萧何不但都是刘邦最得力的功臣,而且他俩都是沛县起义的嫡系功臣。他俩十分要好,一起在秦朝当小吏,共事过;后来发现“真龙天子”刘邦后,两人都第一时间归顺了刘邦,在以后的革命中他们双宿双飞,果然不是亲兄弟胜似亲兄弟。然而兄弟“反目成仇”的事在曹参和萧何身上又上演了。当然,反目成仇之所以带上引号,那只有一个含义,这个反目的意思得打折扣。

刘邦统一天下后,封萧何做丞相,这让同样劳苦功高的曹参心里很不平衡。当年萧何只是在后方筹粮征兵,做后勤的装备工作。而他却在最前线拼命。楚汉之争时,他随韩信参加了很多重要的军事行动,平魏国魏豹的反叛,打败赵相夏说,平齐地。建国后,他又随刘邦一起出征去平了陈豨和英布的反叛。可以说每一件事都是功不可没的。也正是因为这样,刘邦封他为齐王相。随后又赐他列侯爵位,可以世世代代承袭下去。应当说这样的封赏已是很多人都垂涎三尺的。但有句俗话说得好,人比人气死人。在别人的眼里曹参是风光的。但在曹参的眼里,他的官位跟萧何相比,就好比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没得比。于是,昔日的一对好兄弟因为官职的高低产生了分歧,两人也逐渐开始疏远了。

而萧何是何等聪明之人,他知道这样的事是说不清的,于是采取他的惯用为人之道,处处小心,处处紧谨,处处忍让。而刘邦见曹参对萧何颇有不服后,就采取分而治之的做法,任曹参为齐国的相国。从此曹参和萧何两人相隔千重山万里路,再无瓜葛可言。

虽然齐国的相国跟大汉王朝的相国比相去太远,但好歹也是个相国啊!曹参不满归不满,但还是很有上进心的。于是他到了齐地后,便开始学习治国之道。以前他在战场上是勇冠三军的战将,现在要学习治国之道,目的很明确,那就是和萧何较劲。

于是,齐地的儒生身份地位一下子高了起来,因为曹参对他们格外重视,处处向他们打听治国之道。然而,面对众儒生,曹参很快就体会到了市场“赶集”是怎么回事了。每次问一个问题,下面的儒生们就会闹得不可开交。就像我们最疑惑的一个问题:世上先有蛋后有鸡,还是先有鸡后有蛋一样。站在不同角度,从不同的观点来看,这个问题的答案就会不一样。

正所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是没有理,要看如何理。眼看这样讨论来讨论去,都没有讨论出一个所以然来。曹参最后没辙了,大手一挥:你们都下岗吧!曹参之所以叫儒生们都下岗,原因是他找到了一个旷世之才。这个人的名字叫盖公。据说这个盖公有经天纬地之才,治国安邦之术。大凡这样的人都很难请。曹参提着重礼,亲自去请了三次,才把这个人才请下山来。请来后,曹参还与这个盖公进行了超简短的“宫中对”。这个“宫中对”果然超级简短,只有一对一答。

“请先生赐教治国之道?”曹参问。

盖公回答得很简单,只有八个字:无为而治,清心寡欲。

曹参虽然当时还一知半解的,但他已知道这个盖公确实是超一流的人才。于是,就把他供养在宫中,尊为贵宾了。以后齐国的一些大事,或者说难事,他都会请盖公“指点”。盖公见曹参态度满意,人品满意,自然也很满意了,于是他就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了。

很快齐国这个“直辖区”就在大汉国中脱颖而出,无论政治、经济、商业、工业、农业都名列全国之前茅。

接到调令后,曹参同样是喜忧参半。喜的是他终于通过自己的努力,登上了他梦寐以求的人生最高职位——丞相,这么多年的心血和努力总算没有白费。忧的是即将离开已和自己有着深厚感情的齐地,告别一直尊敬有加的师傅他舍不得啊!盖公给曹参的话只有一句:天下没有不散之筵席,相国去吧!

曹参这才收敛起悲悯之心,上任去了。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曹参上任后,朝中大臣们都战战兢兢,诚惶诚恐起来。这个新丞相上任会有什么样的举动呢?个别官小或是政治作风有问题的人更是感到世界末日正一步一步向他们逼近。然而,曹参上任后,非但没有对他们进行开涮,而且还连朝中的规章制度也都是外甥打灯笼——照舅(旧)。

这样一段时间后,众人提着的心终于放下来了。于是,又各就其职,各自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好自己的工作。朝中不动,但各封国却是要动的。各封国中的夸夸其谈、咄咄逼人的人被安排光荣地下岗了,而那些不拘言笑、默默无闻的干实事的人很荣幸地上岗了。

当然,曹参这样做是有原因的。

朝中之所以不动,一则朝中大臣都是当年刘邦一手提拔的,他们大多都是功臣,虽然这个功有大有小、有多有少之分,但只要知道他们是功臣就足够了。还有一点就是,功臣们在朝中的分量很重,即便是极个别的“干部”在权色下略有迷失方向,但这无关大局,其他人完全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如果一上任就马上开涮了他们,只怕会引来动乱。而各封国就不一样了,他们一向要听从朝廷的调遣,不听调遣的后果详情看一下彭越等人是怎样死的就知道了。

曹参对这些封国重人才远小人,一来确保封国的安稳,二来又可以树立自己的威信,真可谓用心良苦。

治国之道

曹参上任之后,花拳绣腿似的出了两招后,就再无举动了。因为他马上就变成了一个酒鬼,整天在相府里把酒言欢,不亦乐乎。长此以往,朝中一些大臣就看不下去了,一些人就去劝曹参远离酒色了。而曹参对这些登门造访的人并不拒绝,他来者不拒,热情地欢迎他们的到来。但是无论他们怎么劝说,还是无济于事。

相国整天花天酒地,劝说无效后,其他人也都纷纷效仿。于是朝中出现这样一个风气: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不关心;大宴、小宴、天下宴,宴宴杯酒情。眼看整个大汉王朝都快要被酒给淹没了,一些正直的老臣就去惠帝那里告状了。此时的惠帝刘盈因为不满吕后独权专政,但在“无可奈何权落去,无计再把权夺来”的情况下,同样也是整天沉溺酒色,醉生梦死。

听了老臣们的话,他有些不耐烦,搪塞道:“朕知道了,你们先回去吧!我先派人去查查。”搪塞归搪塞,过场总得走,刘盈没有直接找曹参,而是找到曹参的儿子曹密。

曹密得到了皇帝的“委婉”提醒后,回到家里自然得跟他老子曹参说:“父亲继任相国后,新皇年幼,朝中大事理应由父亲去处理,父亲现在整天喝酒,只怕要误事啊!”

“混账。”曹参一听怒发冲冠,立即给曹密安排了二百板刑伺候,他给儿子定的罪是:儿子管老子的事,没大没小。

曹密无缘无故挨了打,不干了,他托着被打烂的屁股去找刘盈讨说法。这件事是因为刘盈而起,刘盈当然要给他说法了,于是第二天退朝后,刘盈让曹参单独留下来。

“是朕让曹密劝你的,你怎么能让他受这样的皮肉之苦呢!”

“臣让陛下忧心了,罪该万死。”曹参跪地道。

“相国一向是个恪尽职守之人,如今却为何不思进取呢?”刘盈问。

“陛下与先帝相比,哪个圣明些呢?”曹参突然来了个反问。其实问这样的问题很需要勇气和胆量的,还要看对哪个皇帝说,若不是柔弱仁慈的刘盈,这样的话很可能就要祸从口出了。

“我不如他啊!”果然,刘盈没有一点生气,反而如实地回答。

“那么陛下,以臣的才能跟萧何相比又怎么样?”曹参接着又问。

“恐怕也不如吧!”刘盈还是实话实说。

“陛下说的对极了。既然是这样,先帝和萧相国把所有的法律法规都制定好了,如今我们只要照他们的规章制度做下去就行了。如果想来个创新,再弄一些新的东西出来,只怕反而会多出些事端来。”

刘盈没有再说话了,略有所思、略有所悟,吟出了一首随后流传后人的民谣:萧何制法,整齐划一;

曹参接替,守而不失;

做事清净,百姓安心。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qw/4245.html

上一篇:枪口怎么对
下一篇:后宫那些事儿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