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趣闻

无为而治

历史大观园 历史趣闻 2020-06-02 22:17:42 0

贾谊的《治安策》和《过秦论》

贾谊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了,文帝前二年(公元前178年),正年少轻狂的贾谊建议皇帝重农务本,“以农立国”的方针,提出经济建设是国家和政治之根本这一有划时代意义的观点,并讲述了管子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廉耻”的思想。对此,刚刚上任的汉文帝大为赞同,便想提拔他为公卿,专门负责国家的“经济建设”。但遭到了以周勃为首的朝廷势力的坚决反对,于是,贾谊成了长沙王太傅。

在这里,贾谊感叹“怀才不遇”,刘长的事件却又给了他浮出水面的机会。前面已经说过,汉文帝在做任何事时,几乎都是讲原则讲道理的,唯独对自己的弟弟刘长宠爱有加,什么原则什么道理都不讲,一再包容弟弟,致使以刘长“造反未遂”后“绝食而死”。

刘长死时,汉文帝为了避免后人笑他“兄弟二人不相容”,为绝众人之口,他毅然决定加封刘长的几个儿子为王侯。贾谊实在看不下去了,罪人之后却可以得如此大的封赏,他站出来说话了:“淮南王(刘长)悖逆无道,死在蜀中,天下称快。现在朝廷反尊奉罪人的后代,必惹风言风语,将来他儿子长大,不知感恩,必思报仇,此一忧也。长此以往,国将不国,此二忧也。”

贾谊的话汉文帝虽然没有采纳,但汉文帝却召他入宫“面谈”。

文帝前六年(公元前174年),贾谊回到了阔别四年之久的京城。一到京城,贾谊原本以为汉文帝会向他询问“治国安邦”之道,但哪知汉文帝尽问一些鬼神之类的事。贾谊被逼得没办法了,也只好死马当活马医,把一些妖魔鬼怪的事大吹特吹一通。

文帝听得入神,畅谈到深夜还不知疲倦。出来后,汉文帝就发出这样的感慨来:“我好久都不见贾谊了,还以为他不如我了呢!今日才知我不如他啊!”(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汉书·贾谊传》)

第二天颁出诏令,封贾谊为梁王太傅。

梁王刘揖是文帝的小儿子,聪明伶俐,爱好读书,文帝很喜欢他,让贾谊去当梁王的太傅,按理说也算是很看重贾谊了。但贾谊接到诏令后,心却似掉进了冰窟窿里。他心里装的是治国安邦之策,他的愿望是以有生之年协助汉文帝把大汉建设成民主富强的国家。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贾谊为了让汉文帝对自己“回心转意”,上任前,贾谊抓住最后的机会,写了一篇《治安策》。

“臣窃唯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若其他背理而伤道者,难遍疏举。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保以异此!本末舛逆,首尾衡决,国制抢攘,非甚有纪,胡呆谓治!陛下何不壹令臣得孰数之于前,因陈治安之策,试详择焉!”

这就是《治安策》的开篇论点。它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前局势的不安。

1.诸侯王割据。(痛哭者一)

2.匈奴侵扰。(流涕者二)

3.一人耕之,十人食之。(长太息者六)

同时出炉的还有他的另一篇代表作《过秦论》,《过秦论》的大致内容是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原因和教训,以警示后人。

两篇论文的出炉,着实让贾谊风光了一把。当然也引起了以汉文帝为代表的大汉王朝的最高领导人的高度重视。然而,当时的匈奴问题正让汉文帝头疼,等到汉文帝有空细看他的著作,准备重用贾谊时,却再也没有机会了。

贾谊当了梁王太傅后,一直受梁王敬重。但后来梁王不慎坠马而死,贾谊自认为自己这个太傅失职,自伤自怜,不久,也染病身亡。时年三十有三。

一代天才,怀才不遇,英年早逝,空留余恨,时欤,命欤?一代伟人毛泽东写过一篇《咏贾谊》来赞叹他:少年倜傥廊庙才,壮志未酬事堪哀。

胸罗文章兵百万,胆照华国树千台。

雄英无计倾圣主,高节终竟受疑猜。

千古同惜长沙傅,空白汨罗步尘埃。

“与民休息”政策

在贾谊“安民”方针指引下,汉文帝采取了“与民休息”的政策,归纳起来如下:

第一,薄赋轻徭。

减免田赋:刘邦当年废除了战国时的“十一税”和秦王朝的“秦半之赋”,采用了更低更符合天下老百姓的新税形势——“十五税一”(即按十五比一的比例征收田赋)。汉文帝前二年(公元前178年),汉文帝下诏把“十五税一”改为“三十税一”。后来为了进一步减轻老百姓的负担。文帝前十三年(公元前167年)到景帝(汉文帝的儿子刘启)前元年(公元前156年)十三年内,全部免除田赋。直到景帝二年才恢复“三十税一”。

算赋:文帝把由每人每年交一百二十钱,减为四十钱。景帝把算赋的起征年限从十五岁推迟到二十岁。

徭役:文帝时取消了大型工程建设,不再大规模征调劳动力。服役时间由原来的每个劳动力每年一次,改为三年一次。“丁男三年而一事”,这样的减免,在中国封建社会史上是空前绝后的。

第二,提倡节约。

文帝即位之初,列侯多居长安,远离所属食邑,造成“吏卒给输费苦”,给人民增加了一项新的运输负担。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即诏令列侯回归封邑,做官吏的及有诏令特许的,要将太子送归封邑,其他任何人不许留居长安,以减轻人民的负担。

不仅这样,汉文帝还以身作则。在位二十三年,宫室、园林、狗马、服饰、车驾等,什么都没有增加(宫室、苑囿、狗马、服饰无所增益)。但凡有对百姓不便的事情,就予以废止,以便利民众。他曾打算建造一座高台,召来工匠一计算,造价要值上百斤黄金,于是汉文帝便放弃了。文帝平时穿的是质地粗厚的丝织衣服,对所宠爱的慎夫人,也不准她穿长得拖地的衣服,所用的帏帐不准绣彩色花纹,以此来表示俭朴,为天下人作出榜样(衣不曳地,帏帐无纹绣,以示淳朴,为天下先)。他建造的陵墓霸陵,一律用瓦器,不准用金银铜锡等金属做装饰(皆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修高大的坟;要节省,不要烦扰百姓。他还下令撤销卫将军统辖的保卫自己的军队。现有马匹,只留下日常所需要的,其余的都交给驿站使用。

第三,扶持经济。

弛山泽之禁:文帝后六年(公元前158年),文帝下令,开放原来归属国家的所有山林川泽,准许私人开采矿产,利用和开发渔盐资源,从而促进了农民的副业生产和与国计民生有重大关系的盐铁生产事业的发展。弛禁的结果,“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

废除过关用传制度:汉代在军事重镇或边地要塞,都设关卡以控制人口流动,检查行旅往来。出入关隘时,要持有“传”,即通过关卡的符信(凭证),方可放行。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三月,文帝取消出入关的“传”,从而有利于商品的流通和各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对于农业生产的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第四,慎狱轻刑。

汉文帝在位期间前后三次量刑。

文帝前元年(公元前179年)十二月,废除一人有罪株连全家的“收孥相坐律”令(秦代法律规定,罪人的父母、兄弟、姊妹、妻子和子女都要连坐,重者处死,轻者没入官府为奴,称为“收孥相坐律”)。

文帝前二年(公元前178年)三月,废除“诽谤妖言”罪。对于皇帝不能随便议论,更不能有所怨恨,如果触犯,就是犯了“诽谤妖言罪”。百姓不高兴时因为常诅咒天地,这又和“天子”有了联系,百姓因此就犯了“民诅上罪”。文帝将这些罪名予以废除,说这些罪名使大臣们不敢说真话,在上的皇帝也就不能知道自己的过失,这对国家政事是很不利的,无法招贤人纳良才。

文帝前十三年(公元前167年)五月,下令废除肉刑,改为笞刑。汉律规定的肉刑,大致分为三种:一为黥(在脸上刻字),二为劓(割鼻),三为断左右脚(就是把脚截去)。改革后的笞刑为:将黥刑改为充苦工,罚人日夜守城;将劓刑改作杖责三百下;断脚刑改作杖责五百下。此后罪人受罚,就不必残毁身体受尽极刑了,从人性的角度来看,当然改得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需要。但这个刑的出台得从一个女子说起。

这个女子的名字叫缇萦。

缇萦救父

说缇萦之前,我们还要从扁鹊说起。有些读者看到这里可能会有疑问了,这个扁鹊乃是春秋战国时的医圣,这里提起他为何?因为这里要讲他的一位传人。

姓名:淳于意。

曾用名:太仓公、仓公(曾任齐太仓令)。

出生地:西汉临菑人。

生日:高汉祖二年(公元前205年)。

祭日:不详。

职业:医生(与张仲景、华佗并称汉代三大医学家)。

师从:公孙光、公乘阳庆(扁鹊的嫡系传人)。

擅长:望诊和切脉。

人生格言:死人可以医活,活人可以医死。

最得意的事:第一个创用“病历”的医生。

最失意的事:生了五个女儿,无一儿子。

最崇拜的人:扁鹊(师祖)。

最痛恨的人:达官显贵。

淳于意从两位恩师公孙光和公乘阳庆出师后开始挂牌行医,三年后,成为著名的医生。淳于意苦读经典医书,可以随意背诵,但诊病时,不盲目地死搬硬套,断章取义,他针对病人的病情,不仅采用药物治疗,还广泛运用各物理疗法及针灸术。关于他的医术,《史记·仓公传》里有三个记载,这里不妨摘录如下:

例一,齐王身边一名叫遂的保健医生,得病后服用自炼的五石散,病情加重了,于是请来淳于意。淳于意仔细观察他的脉象,说:“你得的是内热,药石是药中刚猛之品,服后会导致小便不通而加重病情,千万不要再服。”遂不以为然,并举例反驳说:“扁鹊曾言,‘阴石以治阳病,阳石以治阴病’。”淳于意莞尔一笑:“你说的话,不无道理,扁鹊虽这样说过,但治病必须详细诊察病情,医理医法,参考患者的体质、嗜好、病情用药,才能药到病除。”并预言,照此下去,不久就会发痈。果然,百余天后,遂乳上发痈,不治而死。

例二,齐国的黄长卿大宴宾客,淳于意也在座。他望见王后的弟弟宋健,急忙告诉他说:“你已病了四五天了,腰部疼痛不能俯仰,小便亦难。应趁其未传入五脏,抓紧治疗。这叫做‘肾’。”宋健说:“是这样。”他服用淳于意给他调制的“柔汤”,十八天后病就痊愈了。

例三,齐王请淳于意为侍女们诊病。轮到一个叫竖的,竖说没有病。淳于意悄悄地告诉队长说:“竖的毛发色泽、脉象都无衰减,但病已伤及脾胃,不要让她过度劳累。到了春天,她会吐血而亡。”及至春天,果真竖摔倒在厕所里,吐血而死。

淳于意因为医术高明而闻名全国,赵王、吴王、济南王先后召请他为侍医,淳于意都坚决地拒绝了。因为淳于意在行医过程中严格遵守师祖扁鹊当年看病行医的“六不治”原则:一是依仗权势,骄横跋扈的人不治;二是贪图钱财,不顾性命者不治;三是暴饮暴食,饮食无常者不治;四是病深不早求医者不治;五是身体虚弱不能服药者不治;六是相信巫术不相信医道者不治。

他厌恶达官显贵,喜欢游行乡里,访名家,求大医,不辞辛劳地为老百姓解除疾苦,成了一名逍遥自在的“赤脚医生”。然而,他逍遥自在的生活并没有维持多久,就被一张逮捕令给打破了。

原因是:齐王死了。

罪名是:草菅人命。

按理说齐王做他的一方之王,淳于意做他的乡野“赤脚医生”,齐王的死看似跟他八竿子都打不着。但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辞”从何来,曰:“齐王病重期间,曾经派人专门去请淳于意来诊治,但淳于意却不肯前往。后来齐王因别的医生误治而死。”

再加上他行医的“六不治”原则,积下了权贵对他的抱怨。后来,便不断有人上书控告他四处游山玩水不为人看病,视人的生命如草芥。

文帝十三年(公元前167年),淳于意被定以“刑罪”直接押到长安去受审。淳于意没有儿子,只有五个女儿,临行前女儿们都去送父亲,个个都“梨花带雨,泪眼婆娑”。淳于意伤感之余,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这是啥世道,都说生儿生女一个样,现在才知道生女终究不如男,关键时刻都没有办法了。”

淳于意不会想到,正是他这一句感叹,最终救了他一命。他的小女儿缇萦听了父亲的训话,一边擦干眼角的热泪,一边草草地收拾了行李,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随父一同上京。

长安城里,淳于意在牢狱中接受“严刑伺候”,缇萦在未央宫拼死给汉文帝上“告冤书”:“我叫淳于缇萦,是太仓令淳于意的小女儿。我父亲给国家当差的时候,齐国的人都说他廉洁正直。现在他犯法获罪,按律当处以肉刑。我不但为父亲难过,也为所有受肉刑的人伤心。一个人砍去脚就成了残废,以后就是想改过自新,也没有办法了。我情愿没入官府作奴婢,用身体来替父亲赎罪,好让他有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汉文帝听了后,为缇萦一片孝心所感动,于是释放了淳于意。为此还废除了肉刑。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缇萦救父”。

值得一提的是,淳于意后来把自己的毕生医学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临菑宋邑,济北王太医高期、王禹,淄川王太仓马长冯信,以及高水侯家丞权信,临菑召里唐安六人,把自己的医术很好地发扬光大了,善莫大焉。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qw/4234.html

下一篇:北胡南劲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