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故事

曹操传——屯田

历史大观园 历史故事 2020-06-10 10:33:20 0


曹操在公元196年夏天仍然清晰地记得几年前有人对他说过的话:若想在这个时代成就伟业,第一,就是奉天子以令不臣;第二,就是要想办法得到足够的军粮。现在,曹操已经完成第一步,接下来,他要实行第二步。

缺粮对于大乱时代的任何军阀,都是致命的。当初曹操光复兖州困难重重,折腾了许久,就是因为没有军粮。军粮困扰着所有的英雄豪杰。

占据河北的袁绍,士兵以采摘桑葚为生。桑葚这东西就是熟透了,吃起来也特别酸。中医认为它是绝佳的药材,滋阴补血,生津止渴,乌发明目。但任何好东西,哪怕是人参,也不能老吃。袁绍的士兵总吃桑葚,最后每个人都狂躁不安,都能听到血液在身体里流动的声音,有的人吃太多,发现自己成了千里眼,可怕的是,眼睛越来越大,成了“外星人”。

袁术在江淮,根本吃不到一粒粮食,只能以海水中的牡蛎为食。众所周知,这东西是补肾的,人的肾气太多,就溢出来了。所以袁术的士兵常常流鼻血,浑身燥热,整日整夜地睡不着觉,想入非非,根本没有精力打仗。

军队尚且如此,老百姓的境况就更可想而知了。他们只能吃草根树皮,到最后,连草根树皮都没的吃了,要么吃人,要么被人吃。

曹操占据的兖州既没有桑葚,也没有牡蛎,只能靠那些幕僚想办法来解决军粮问题。在曹操光复兖州的战事中,程昱因为找不到那么多军粮,所以就把人肉掺杂在有限的军粮中,士兵明知道粮食里有人肉,可饿得头晕眼花,不得不吃。

曹操当初去洛阳接皇帝刘协时,为了稳住杨奉,把大批粮食给了杨奉,结果他自己的人没有吃的,只好吃野果子充饥。军队前行过程中,有人饿得要命,曹操就对他们说:“前方有大饼,还有安徽老母鸡汤,快点走,否则就吃不到啦。”

士兵们一想到大饼和鸡汤,浑身充满力量,这就叫画饼充饥。

但这种小聪明,只能玩一次,第二次就不灵了。若想让士兵有充沛的体力打仗,必须要实打实地来顿大饼。

曹操在许昌召开全体官员会议,问众人:“现在是地盘重要还是大饼重要?”

武将们都叫起来说:“抢地盘!”

文官们喊:“大饼,大饼!”

曾经的东阿县令,如今的羽林监(侍卫团团长)枣祇扯着嗓子喊道:“没有大饼吃,怎么抢地盘?”

曹操对他的话很认可,因为枣祇从前任东阿县令时只做了两件让人刮目相看的事。一件是养了很多驴,这种驴的皮熔解后就成了阿胶,可以补血。另外一件事就是把农业搞得非常好,让东阿一直富得流油。

曹操让枣祇尽快拿出方案,制造更多的大饼。只要有更多的大饼,他就能横扫天下,至少能先统一北部中国。

枣祇很快就拿出了他的方案,那就是屯田制。简单而言,屯田就是以军事保驾护航的农业殖民。它规定,居住民和流民必须待在某块空闲的田地上,然后由政府出资(种子、耕具)给农民,农民和其家属就在这块地上耕作,空闲时就进行武装训练,粮食丰收后,将丰收粮食的百分之五十交给政府。

其实这种办法在董卓之乱后的许多军阀那里都被采用过,不过收效甚微。原因就是各军阀无法稳固控制自己的土地,而曹操完全可以。许昌最先成了他的试验田,这块试验田最终获得了成功。秋天丰收时,曹操得到了大批粮食,这让他喜不自胜,下令在整个兖州地区推广。

屯田制的优势不仅给曹操提供了更多大饼,最重要的优势是,曹操通过屯田制牢牢控制住了土地和人,无论是本地居民还是流民,都被曹操妥善安置到了自己的地盘上。这些人不但能创造粮食,也是巨大的兵源。

只这一个制度,就为曹操遥遥领先其他军阀,为后来统一中国北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曹操能搞出这样好的制度,就在于他对人才的重视。只有出色的人才,才能制定以及实行好制度。

在把皇帝刘协迎到许昌后,以曹操为首的中央朝廷从来没有过如此多的人才,当时几乎所有的人才都聚集在许昌。

曹操的第一智囊荀彧、荀彧的侄子荀攸,再有就是曹操后期的“高级军师”郭嘉、给曹操做人肉军粮的程昱,还有让曹操顺利迁都的董昭,以及主动投奔他的孔融。

这里的每个人都才华横溢,具备大战略思维的荀彧,算无遗策、以小见大能迅速做出判断的荀攸,神乎其神的郭嘉。至于武将,那更是群星闪耀,夏侯惇、夏侯渊、于禁、典韦,每个人都能独当一面,是曹操的擎天巨柱。

当然,也有坏蛋,比如祢衡。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gs/5970.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