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故事

赵匡胤——一切权力归中央所有

历史大观园 历史故事 2020-06-08 15:27:56 0

赵匡胤在建国之后就总是在思考五代时期朝代更替频繁,战乱不已的根本原因。要想长治久安,该从何下手呢?

从唐朝天宝以来,藩镇各霸一方,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握有地方上的财政大权。他们征收上来的赋税只上交朝廷一点点,其余的都自己留用了,这叫做“留使”或者“留州”。地方上经济基础厚实了,便自己招兵买马,壮大军队。此类情况在赵匡胤刚建立大宋的时候,还普遍延续着,朝廷势力要是比较弱的话,能不害怕吗?于是,赵匡胤采纳了赵普的建议,乾德二年颁令全国各州,自这一年开始每年所收的赋税除留下地方行政的基本开支所需以外,剩下的尽皆上交朝廷,不能以“留使”或“留州”之名义进行截留。次年的三月,赵匡胤再次颁令,重申上项规定。如此一来就将地方节度使留州的特权给剥夺了。然而,准许地方上留下基本的行政费用,依旧会为地方截留赋税留下钻空子的机会,于是赵匡胤再一次颁发诏令,地方收支的账薄一定要通过朝廷的审核批准,不能妄有支费。

赵匡胤在地方上都设了转运使,以对地方上的财政进行监控。转运使还拥有审计和监察等多种权力。此举让地方上原有的割据本钱全被朝廷给抽走了,相反的是让朝廷的财力雄厚了起来,能够更加有力地对地方进行控制。同时,由于地方政府财力降低了,也就再无能力和军队相勾结,这对社会的稳定非常有好处。

自五代以来,沿袭旧制使用的是唐钱,新铸的非常少。赵匡胤便下令开始造自己本朝的钱,钱文是“宋通元宝”。各州轻小质料低劣和铁镴钱都不能使用,铁镴钱即是混合铁跟锡铸造而成的钱币。诏书到后限一个月之内送交官府,过时还未上交的,根据情节的轻重给予治罪,发现私自制造钱币的,全部处死。

茶、酒、盐、矾、香等实行国家专营。这样一来,就使朝廷年收入大增,国用富足。乾德三年对寿州和黄州等五州茶叶实行专营,使国家每年的收入增加了一百多万缗。即是说,单此五个州的茶叶专营,就使国家年增加了十亿文钱的收入,而这些收入过去皆被地方所截留。与此同时,制定严厉的法律保障国家的专营权,若发现私自酿酒进京都五十里之内并达到五斗的,擅自贩卖官盐达三十斤的,煮碱达十斤的,官吏暗自进行交易的全都判死刑,弃市。

赵匡胤对于地方行政权的收回,也采用了多样措施。

早在五代之时,有的节度使占据数州,叫做“支郡”。支郡势力强大,对朝廷形成了严重的威胁。在乾德元年(公元963年),赵匡胤平定湖南和湖北之后,首先把那里的支郡给撤了,令潭、郎等州直属朝廷。这一变革到宋太宗的时候全部完成,一切支郡在全国范围内尽皆撤销。随着这个措施的实施,节度使便由称霸一方的土皇帝变成了原来治所的那个州的高级长官。纵然如此,于一个州内,节度使的权力也又被层层分割,难以膨胀。

有一天,赵匡胤对身边的人说:“五代时期,藩镇尽皆嚣张跋扈,能够随便伤害人命,朝廷也不管不问,刑部的职权差不多是被废弃了。人命关天的大事,如何能够这样纵容姑息呢?”

身边的人也有同感。

赵匡胤于是下令诸州,各州死刑一定要向朝廷进行上报,由刑部复审,地方上不得自行杀人。

建隆三年(公元962年)十二月,赵匡胤下诏,每一个县设置一名县尉,对盗贼、打架、争讼等治安方面的事情进行负责。原来这些事情是地方节度使亲随担任的镇将负责的,此后,这些镇将所分职权只是在他们所驻的城内。

开宝六年(公元973年)七月,赵匡胤又下令将诸州马步院改为司寇院,选派进士及第的人员和人选资序差不多的文臣担当司寇参军这一职位。这样也把藩镇对州府的一般案件审理权整个给剥夺掉了。

在把禁军的权力都收过来后,赵匡胤就开始计划着把地方上节度使的兵权也全部收回来,免得他们以后会骄横生事。

赵匡胤不愧是一个文治武功兼优的皇帝,他向地方颁旨,精选地方军队里勇猛的军士登记上报朝廷,以补充都城禁军的缺额。选拔的标准是国家统一的。刚开始的时候是挑选军队里身体非常棒的兵士作为“兵样”,送往各地,以此为标准进行挑选。后来是用木头做成人形为“兵样”,要求地方根据规定的标准进行挑选。挑选出来后,先在地方上进行训练,待达到相当高的水准之后,再送往汴京,然后再经过皇帝赵匡胤亲自检验,方能补充到禁军。

赵匡胤的这个举措,不仅是为了加强侍卫军的实力,同时也是为了削弱地方军事力量。这样一个上升,一个下降,力量就悬殊了,谁还敢跟朝廷抗衡?

那一年的十一月份,赵匡胤在京城的西郊先后举行了两次规模浩大的阅兵仪式,并对这两次阅兵非常的满意。看到将士们一个个雄赳赳气昂昂生龙活虎的样子,赵匡胤感到从未有过的兴奋,他对陪同的大臣们说:“自后汉与后晋以来,禁军卫士数量也没下十万,然而真正有用的却很少。朕一年来,将老弱病残尽皆裁除,在武艺上又亲自给他们指点,如今再看,都是精锐之师了!”

大臣们见到这个壮观的场面也一个个都很高兴,都在一旁奉承着赵匡胤:“陛下真是英明盖世!”

“陛下的武艺谁人能敌?”

是啊,宋太祖的武艺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是极其有名的,他把教演士兵们练武的实战招式编成套路,形成了中国武术当中有名厉害的“太祖长拳”、“大洪拳”、“小洪拳”。

接下来,他要想把地方节度使的军权收回来,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赵匡胤武功盖世,内心却敦厚,天生爱喝酒,就是解决国家大事,也爱在酒席宴上解决。那一年地方上的节度使们都来进京朝拜赵匡胤,赵匡胤便在御花园宴请他们。

又是喝酒喝到一定时候,赵匡胤开始了正题:“卿等皆为国家的栋梁功臣,长时间地为国家镇守地方,整天忙于公务,朕十分感念,今天这宴席实在不够优待贤士的规格,让朕不知道要如何表达这意思好了。”

凤翔的节度使兼中书令王彦超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一听赵匡胤这话心里就明白了,他和赵匡胤的交情不是一天两天,而是从年轻的赵匡胤历难的时候就开始了。

当年赵匡胤投靠于他,他一时走眼没收留赵匡胤。大宋建国后,赵匡胤曾问王彦超:“卿那时候为什么不用朕呢?你看朕真是那样没用的人吗?”

一般人听了这话,肯定不被吓得尿裤子,也会冷汗直流,然而,这王彦超却不,只见他毫不惊慌地说:“万岁,复州那个小地方怎会容得下真龙天子呢?庙小不能留大菩萨,一切都是上天规定好了的。”

这样一说,赵匡胤甚是开心,此后对他还是甚好。

如今,王彦超明白皇帝要解除他们的军职了,你不给也得给呀,这是挡不住的,不如做个聪明人、知时务的人,就立即向赵匡胤跪下道:“微臣原无什么功德,但一直深受皇恩,内心实在惭愧,如今微臣也上年纪了,再留在这个位子上就会为国家带来不便,俗话说,叶落归根,望陛下允许微臣告老还乡,实现微臣的最后一个心愿吧!”

然而,另几个节度使如安远节度使武行德、护国节度使郭从义、定国节度使白重赞、保大节度使杨廷璋等还不知道怎么回事,以为赵匡胤说他们有功劳都是真心话,就无所顾忌地顺着往下说,七嘴八舌地争着回忆起当年的战争历史和在战争当中所受的苦来。赵匡胤听了心中烦躁,当即便打断了他们的话,说:“这全是以前的事了,如今再谈起来已经没有多少价值了。”

于是众人闭口。

次日,赵匡胤便下旨,把那些节度使的职位全免去了,加封了他们许多虚职,如太傅、上将军之类。说起来他们都是为皇帝护驾、职位很高的功臣,皆是从二品、从三品,俸禄优厚,但其实都没有什么实际的权力,等于让他们来京城养老了。从此彻底根除了五代当中藩镇拥兵自重的祸源。

消除了地方上的祸患后,赵匡胤又开始想朝廷内的事情。他觉得宰相的权力在朝廷当中太大了,几乎能和自己平起平坐,那怎么行?

在这以前,宰相觐见皇帝的时候,皇帝必须要赐坐、赐茶。宰相于大臣当中享有特殊的地位。

那一天,赵匡胤对坐在一旁的范质等三位宰相说:“朕的眼睛今天模糊,什么都看不太清,烦请你们三位把文书拿来我看。”

范质三人都站立起来向赵匡胤上呈文书,等回来之时,却找不到座位了。原来,在他们站起来那当儿,椅子被人给撤走了。

从此后,再上朝,宰相们就站着说话。

与此同时,宰相在朝廷的最高命令——皇帝诏书的拟定当中的权力也降低了。

唐朝的时候,皇帝的诏书是由中书省拟定的,此类拟稿有个专门的称谓,叫做“熟状拟定”,简单地说就是“熟拟”。然后将拟定的稿子送交皇帝御览。而这个时候,范质等由于想着自己原是前朝旧相,为了避嫌,也为了突出皇帝的地位,每遇朝廷定旨下令的时候,他就先写个札子,提出一条建议,上报赵匡胤,由赵匡胤亲自裁决,之后再由他们正式拟定。几年后,这三位老宰相告老,赵匡胤便命赵普担任宰相这一职。但是,赵匡胤为他设置了一个副手官职,叫做“参知政事”,由薛居正和吕馀庆来担任。刚开始的时候,副手没有多大的职权,连对皇帝的命令进行宣布的资格都没有。上朝的时候不能领班,也不能主持用印,更不能入宰相处理政事的政事堂。这个时候,赵匡胤非常看重赵普,那是为了突出他的地位。可是后来,赵普开始张狂,觉得自己了不起,和别人不一样,赵匡胤心中对他产生了不满。遂下令让参知政事进入政事堂和宰相一起处理政务,遇事大家商议着办。且三人轮换着掌印,押班奏事。这等于说参知政事已经和宰相差不多了,不再仅仅是赵普的副手。

除了这些,从那以后,宰相在军事、财政和人事等方面的权力全被分割了。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gs/5562.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