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话题 > 通俗讲史

英军先将了一军

历史大观园 通俗讲史 2020-05-29 13:49:30 0

乡巴佬不好对付

美国宣布独立之后,摆在美国人面前的形势非常严峻。

英国本土人口超过了1000万,拥有十几万正规军,还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而美国是一个年轻的国家,人口只有300万,其中还有80万黑奴。民兵人数最多的时候也并没有超过3万。各地民兵有的服役时间只有3个月,3个月之后,不管仗打得完还是打不完,这群乌合之众往往都自行解散了。发不出军饷来的时候,这些号称“为独立自由而战”的民兵照样会闹饷。

所以其实形势对于美国来说非常不乐观。

北美独立的宣言被送到英国之后,英国人大为震惊,这一小撮叛乱分子挑唆北美老百姓与英王作对的行为绝对不能容忍,因此英国立即调兵遣将,开始围攻北美重镇——波士顿。

英方除了盖奇少将之外,威廉·豪将军、亨利·克林顿将军、约翰·伯戈因将军等这些在以后的北美独立战争中上镜率非常高的将领,也陆陆续续到达了波士顿,一时间英军的数量达到了7000人。

波士顿这地方东面是海,北面是查尔斯河,河口有一条狭长的海岸把北边的一个半岛和城市隔开。这座半岛与大陆有一条狭长的地峡连在一起,岛上的邦克山和布利德山可以鸟瞰波士顿全城。如果美军占领了这两个高地,就能居高临下地用火炮猛烈轰击英军,把他们赶出波士顿城。

马萨诸塞安全委员会当即下达了抢占邦克山和布利德山的命令。

隔了一天,英军占领了布利德山一处较低的阵地,并开始修筑工事。

马萨诸塞人听说这消息之后,赶紧在邦克山的山顶掘壕固守。

不过他们的处境很不安全,因为英国舰队可以从港口轰击他们,也可以派兵地峡登陆,切断他们跟后方的联系。

但马萨诸塞人白担心了一场,因为英国人居然没有采取这两种比较容易的方法。

盖奇少将非常二,想炫耀一下武力,好好给对手上一堂军事课。他觉得自己的部队是英国最精锐的部队,应该堂堂正正地向邦克山发动一次正面攻击,教教这些乡巴佬怎么打仗,也让那些波士顿人亲眼看看帝国军队是怎么列队向叛军阵地大踏步前进的。

1775年6月17日下午,豪将军听从盖奇的指令,率领2200名士兵在半岛登陆。登陆之后,他下令队伍排列整齐,把乡巴佬赶下山去。

英军排成三排,慢慢向邦克山前进。

英军距离马萨诸塞民兵阵地100码的时候,民兵没有任何动静,到了50码距离的时候,民兵突然一阵子弹狂扫,同时还大喊大叫、破口大骂。

英军损失惨重,豪将军的白色军裤上也沾满了鲜血,但他仍然下令重整旗鼓,在海军火炮的支援下继续冲锋。

英军很快被第二阵弹雨打得落花流水,退到了海岸上。

豪将军觉得自己作为一名皇家将军的威望受到了严重的打击,气得肺都要炸了。为了挽回面子,他在判断山上那些乡巴佬的弹药差不多快打光时,果断下令发起第三次冲锋。

克林顿将军给他补充了400名士兵,自己也组织了200名带伤士兵参与了第三次攻击。

当时参加战役的亲历者事后撰文回顾说,部队失去了3/4或者9/10,有的连队甚至只活下来八九个人,英军已经毫无队形。伤兵在战场上绝望地哭喊、呻吟。

当英军发动第三次攻击时,美军的子弹果然已经快打光了。

美军最后的弹药告罄之后,只好选择撤退,因为英军的步枪上装有刺刀,而美军的枪上没有刺刀,没法玩拼刺刀的近身战,只能撤退。

于是,美军留下的阵地就被英军占领了。

虽然英军占领了阵地,但英军战死226人,受伤800人,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波士顿被美军围困的境况。

大陆军总司令华盛顿在前往波士顿赴任途中,在纽约听到了邦克山战役的消息后,战胜英军的信心顿时爆棚。

英军总司令盖奇被解除了职务,他留下的职位由豪将军接替。

美军在这场战役中有140人战死,270人受伤,30人被俘。

邦克山战役给北美各殖民地造成的心理影响很大,北美民兵与英国正规军交手,只是弹药耗尽才导致失败,这让美军战胜英军的信心直线飙升。

刚学会走就想跑

第二届大陆会议召开时,北美人曾经邀请说法语的加拿大人参加,也就是英属魁北克省,想把它变为抗击英军的第14个州。

北美人这么做,也是为了扩大反英阵线,防止英军利用加拿大这个战略基地对付美国。

没想到,美国的邀请遭到了说法语的加拿大人的拒绝,美国又气又恨,这些加拿大人太不识抬举了,简直给脸不要脸,一定得给他们一点儿颜色瞧瞧,于是美国决定远征加拿大,占领这块英国控制下的领土,让英国人滚蛋,让加拿大人臣服于自己。

艾伦和阿诺德在攻打提康德罗加堡垒成功之后,信心直线上升,也决定拿下加拿大,于是极力鼓动美军出兵。

艾伦选择加入到纽约地区司令斯凯勒的部队,而阿诺德则直接投奔了华盛顿,并建议从缅因出兵直取魁北克。

第二届大陆会议经过反复讨论之后,于1775年6月做出决定,命令斯凯勒组织人马去攻打加拿大。

没想到,斯凯勒接到命令后不久就病了,进军加拿大的任务只能由他的副司令理查德·蒙哥马利准将接手。

蒙哥马利出生于爱尔兰,曾经在英军中服过役,作战经验非常丰富,称得上一名悍将。

蒙哥马利领命后立即率军北上,首先进攻的是圣约翰,但遭到了守军的顽强抵抗,直到11月份才攻下来。

与蒙哥马利同行的艾伦眼看圣约翰久攻不下,于是私自率领100多人去打蒙特利尔。

艾伦此时野心极度膨胀,因为提康德罗加战役让他信心倍增,他觉得这个世界上压根儿没有自己不能干的事。

出乎意料的是,蒙特利尔城外一战,艾伦的部队惨遭滑铁卢,100多人被400名英军围歼,全军覆没,艾伦本人被活捉。

三年之后,他才因英美两国交换战俘得以返回故里,算是保住了一条老命。

蒙哥马利拿下圣约翰之后仅仅用了一个星期就攻占了蒙特利尔,比艾伦牛。

阿诺德在1775年7月征得大陆会议的同意后,率领500人马经海路到缅因,再由陆路向加拿大进发。

他们一路上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在八个星期内完成了600英里的强行军。

等他们到达目的地时,500名士兵只剩下200多人,另外200多人死倒没有死,而是开小差偷偷溜走了。

当逃兵是大陆军的一大特点,大陆军士兵有的因服役期满,有的因对军饷不满意,都会开小差,这也是让华盛顿和其他将领们最头疼的事,而且逃兵事件几乎贯穿北美独立战争的始终。

阿诺德这次行军的强度和速度在军事史上史无前例,蒙哥马利闻讯立刻率领300多人赶到魁北克对面的小镇,跟阿诺德会师。

他们对一举拿下魁北克充满信心,觉得胜券在握。

魁北克的英军事先得知了美军的行动,派来很多援兵。蒙哥马利和阿诺德商议之后,决定各领一路兵马,趁夜奇袭魁北克。

这场首尾夹击的攻城战选择在夜色和飞雪中开始,但让他们想不到的是,很快飞雪就变成了暴风雪。

美军面临的更为不利的形势是,英国正规军全都训练有素,而美军只是一群乌合之众,而且英军的武器装备和军队的规模都远在美军之上。

双方交战十分激烈,英军的火力很猛。

蒙哥马利身先士卒,英勇无比,不幸被流弹击中了头部,当场阵亡,英军得以集中力量对付阿诺德。

魁北克非常冷,美军的枪支都被雪堵住打不响了,尽管士兵奋勇向前,也没法干得过英军。

激战中阿诺德腿部中弹,但他仍然坚持指挥,终因失血过多而昏迷,被抬出了战场。

另外一位叫丹尼尔·摩根的美军将领满脸悲愤,泪流满面,但他拒绝向英军投降,把自己的佩剑交给了一位神父。

这一夜美军的进攻虽然失败了,但是这天晚上所有参加进攻的人都是真正的勇士。

被抬下战场的阿诺德醒来之后发誓要战斗到底,他回到蒙特利尔坚持不退兵。

但大陆会议没能给他补充战略物资和派遣援兵,而大量的英军和黑森雇佣军却赶来增援,阿诺德不得不沿着尚普兰湖南下撤退。

“黑森雇佣兵”指的是那些18世纪服役于英国军队的德国人。

美国独立战争期间,黑森-卡塞尔领主弗里德里克二世和其他德国领主们招募了上万名士兵出租给英国人,从中赚取每1名士兵每天1先令租金的报酬。这些黑森人以英勇善战和忠诚无畏而闻名,他们干的这个行当是当时贫困的德意志黑森公国唯一可以出口创汇的产业。

英军主将卡莱顿组织了一支舰队展开追击,阿诺德也迅速造出了一批土军舰,跟英军周旋。

在1776年10月的三天时间里,他和英国舰队打了一仗,尽管他的土舰队败下阵来,但也重创了英国舰队。

卡莱顿因此不敢贸然进攻而收兵,阿诺德再创奇迹。

由于双方实力相差太大,阿诺德不得不放弃了围攻魁北克的计划,乘船南下。

在岸边他让自己的战马趴下,用手枪向战马头部开了一枪,然后才登上了载满残兵败将的战船。

美国远征魁北克完全是对形势的一种误判,认为魁北克想脱离英国成为美国的一部分。其实魁北克人压根儿没想从英国统治下独立出来,更不想成为美国的第14个州。

第二届大陆会议的一厢情愿让美国损失惨重。

波士顿成废墟

1776年3月4日,华盛顿下令在波士顿周围的高地上架起大炮,炮口就对着英军停泊在波士顿港口的军舰,对他们构成极大的威胁。

英军总司令威廉·豪觉得波士顿不是打仗的最佳地点,因为这儿的反英情绪最为强烈,而且英军在战术上也无法防御,波士顿伸到港湾的长颈地带非常容易被孤立包围。

3月17日,豪将军带着英军和几百名亲英的效忠派难民,采取战略性决策,撤到了大西洋沿岸唯一的英国海军基地——新斯科舍的首府哈利法克斯。

他在撤退之前并没有烧毁这座城市,因为他怕北美人报复留下的效忠派,同时也希望以后有跟美方和解的可能。

尽管如此,英国人留下来的仍然是一片废墟。英国人撤出了波士顿,对于美国人来说无足挂齿。

此时英国人对战争局势的判断也越来越明确:波士顿地区的冲突绝非个别现象,随着美国远征加拿大和在弗吉尼亚爆发的战争,13块殖民地明显走向联盟,英国必须做好打大仗、打硬仗的准备。

英王乔治三世命令他在美国的两个主要司令官——指挥陆军的威廉·豪和指挥海军的理查德·豪(亲哥俩),尽最大的可能与当地居民和解,同时做好平叛的打算。

但是当威廉·豪会见大陆会议的代表提出大陆会议必须收回《独立宣言》时,英美之间和解的最后一线希望就此完全破灭。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美国独立战争进入到第二阶段,对于北美独立者来说,这也是最艰苦的一段时期。

英军在撤出波士顿之后迅速重组。在美国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后几个星期之内,纽约港南边就来了北美历史上最强大的一支英军。

这也是直到1944年诺曼底登陆前英国皇家海军集结过的最大一支登陆舰队。

威廉·豪将军率领500艘战舰和2.5万名士兵,隔着纽约港与曼哈顿岛跟布鲁克林高地上的美军展开对峙。

面对豪将军的强大兵力,华盛顿即便竭尽全力,也只有1.9万名士兵,而此时的美国还没有组建海军。

尽管如此,美国人还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拒绝了豪将军提出的条件,决定继续死磕到底。

好在后来大陆会议授权华盛顿招募新兵,华盛顿大力招兵买马,兵力增加到了2.85万人。

豪将军计划沿着哈得孙河北上,跟来自加拿大的英军会师,这样就可以把叛乱活动中心新英格兰地区,与拥有北美2/3人口以及大部分粮食和财富的中南部殖民地隔开,要想达到这个目的,首先得夺取纽约城。

1776年6月29日,英国舰队开始出现在纽约港外海。纽约人大为恐慌,赶紧拉响警报,美军各就各位。

三天后英军开始登陆。

8月22日,1.5万名英军携带40门大炮登陆长岛。

数百名亲英分子兴高采烈,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华盛顿得知英军的动向之后,对战争形势做出了误判,认为英军只是佯攻,所以他仅仅派出了1500人增援,这时候长岛的美军总数一共只有6000人。

他不知道的是,此时有5000名黑森雇佣兵也加入到进攻长岛的英军中,使英军达到了2万人。

英军将领克林顿率领英军主力1万人,由几个农民带路,突破了只有5名民兵驻守的牙买加关口,绕到了布鲁克林高地背后,突然发动了进攻。

经过激烈的交火,美军左翼崩溃,很多美军士兵投降,但都被黑森雇佣兵用刺刀杀了。

不久华盛顿亲临战场,意识到自己误判了战场形势,紧急命令部队前往布鲁克林增援。

担任美军右翼防护任务的军官斯特林,命令除了250人留下之外,所有的军队都渡过溪流,去布鲁克林高地增援。

斯特林和他的250名士兵,连续打退了英国人的多次进攻,直到这支小分队被消灭。

当时在附近山上观战的华盛顿感慨道,上帝啊,这是一些多么勇敢的人啊,可惜我今天要失去他们了。

力战到最后的斯特林不愿向英国人投降,向黑森人投降了。

威廉·豪将军将华盛顿的部队团团围住,只需要最后一击就可以取得胜利,但谁都没想到,他在这种优势情况下突然命令军队停止进攻。

大概是邦克山战役给他留下的教训太深刻,他想避免像邦克山战役那样出现重大伤亡。

而且他毕竟是传统的英国绅士、英王乔治三世叔叔的私生子,拥有贵族的血统,出于欧洲绅士的传统,他想让华盛顿自己选择投降,不愿意逼得他做困兽之斗,白白牺牲英军士兵的生命。

华盛顿的部队被英军三面包围,只剩身后的东河是个缺口,如果风向改变,英舰就可以开进东河,彻底包围美军。

英军开始大挖战壕,慢慢逼近美军阵地。

华盛顿召开紧急军事会议,部将建议大部队连夜撤退。会议一致通过了这项决议。

当天夜里,老天似乎有意帮助美军,东河突然大雾弥漫,美军抓住这个大好时机开始撤退。

果然天佑美利坚,在整个撤退过程中,浓雾始终不散,掩护着美军撤退,而其他地方一点儿雾也没有。

全部士兵、大炮、弹药、粮草、马匹、牛羊马车都顺利地登上了船。

天亮时,大部分美军安全到达了纽约。

华盛顿在长岛战役中损失惨重,美军大概有1.2万人被俘,400人死亡,但其余的部队安全撤退,为后来的战斗保存了有生力量,很多人将美军这次的安全大撤退归为天意。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rmht/lstkp/2974.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