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话题 > 通俗讲史

中英礼仪文化的冲突 ——马戛尔尼觐见

历史大观园 通俗讲史 2020-06-24 01:11:32 0

在中国古代的礼仪文化中,跪拜是一种很常见的礼节。见父母要跪,见官员要跪,见了皇帝,更得双膝下跪、三跪九叩,以示敬重。然而在英国的礼仪文化中,即使面见国王,也就是行单膝下跪、吻手礼。英国使臣来到中国到底该行什么样的礼,是行双膝下跪、三跪九叩礼还是行单膝下跪、吻手礼?一位叫马戛尔尼的英国使节在觐见清朝乾隆皇帝时便遇到了这个问题。

1793年八月,承德避暑山庄内,一群人正在谈论着什么。一边是顶戴花翎、身着官服的清朝官员,一边是金发碧眼、一袭礼服的外国人,中间还有一位翻译官正忙着两头翻译。众人面色都有些严肃。

一场关于觐见礼仪的谈判正在进行,清朝官员与外国使臣你来我往,互不相让。

“在我们国家,见外国国君,都是鞠躬行礼。”

“万万不可,觐见陛下一定要双膝下跪、三跪九叩,否则就是大不敬啊!”

“什么?这是天大的侮辱,绝对不可能!”

“我们是天朝大国,尔等是蛮夷小国,你们来朝拜我们皇帝陛下,三跪九叩是应该的,怎么能说是侮辱呢?”

这位外国人一听,非常震惊:“我们是西方海上的第一强国,怎么会是蛮夷小国!我们来是为了平等交流,而不是称臣纳贡的!”

这位外国人就是英国的乔治·马戛尔尼,这是英国政府第一次派人来到中国,他们表面上是给乾隆皇帝祝寿,其实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可是,不下跪就不能去见皇帝,怎么办呢?

八月初十晚上,避暑山庄的万树园里,一座黄色大帐篷金碧辉煌。

“传英吉利使者觐见——”随着太监一声高喊,几个金发碧眼的外国人鱼贯而入,马戛尔尼赫然在列。他缓缓走向大帐中央,金灿灿的龙椅上,乾隆皇帝高高在上,容光焕发。

“恭祝大清国皇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马戛尔尼跪下身子,手捧礼物和国书,献给乾隆皇帝。不过,此跪非彼跪,马戛尔尼是单膝下跪,并没有叩头。原来,马戛尔尼与清朝官员谈判了几次,最终决定双方各退一步,他用这种方式见到了乾隆皇帝。据说,他还曾要求对乾隆皇帝行西方的吻手礼,这一想法因遭到清政府官员的反对而作罢。

宴会似乎非常顺利,乾隆皇帝和和气气,与这些外国使臣相谈甚欢。宴会结束后,马戛尔尼又参加了乾隆皇帝规模宏大的祝寿典礼。他等着乾隆皇帝再次召见他,好完成自己的终极任务。可乾隆皇帝召见的消息迟迟没有传来,相反,他发现,接待他们的食物越来越少,味道也没有之前那样可口了。

看来,行礼之事还是惹乾隆皇帝不高兴了。

马戛尔尼很苦恼,可当他想起自己精心挑选的那些礼物时又不免信心大增:“听说乾隆皇帝对西洋的东西很感兴趣,只要他看到那些礼物,态度一定会有所转变!”

中英礼仪文化的冲突 ——马戛尔尼觐见

这边,乾隆皇帝打量着马戛尔尼带来的礼物。礼物种类繁多,有闹钟、挂灯等生活用品,有蒸汽机、织布机等工业机器,有天体运行仪、地球仪等天文地理仪器,还有迫击炮、步枪、配有一百多门火炮的军舰模型,等等。

“这长枪,确实精美,可跟咱们的不一样,握着不顺手。”

“陛下要不要开几枪试试?”

“不试也罢。”

“陛下您看,这是望远镜。”

“跟千里镜有什么区别?多此一举。”

对于马戛尔尼不肯下跪一事,乾隆皇帝心里十分不满,因此对这些礼物也兴味索然。其实,只要乾隆皇帝开上几枪就会知道,英国人的枪支,射程和精准度远比清朝的土枪要强几倍,英国的望远镜根本不是千里镜可比的。他根本不知道,那时候的英国已经是一个工业崛起的先进国家了。

礼物看完了,乾隆皇帝打开马戛尔尼带来的国书。这下,他的脸色唰地变了:“岂有此理!告诉英国使臣,他们该回去了!”

这封国书,究竟写了什么?

原来,国书里写了六项要求,简单来说就是让大清给英国商人减免关税,多开放关卡,并划分土地给他们居住、存放货物等。其中有一部分具有殖民主义侵略性,而另一部分则属于希望改善贸易关系的正常需求。乾隆皇帝一看:“这蛮夷竟然如此嚣张!不遵我大清礼节也罢,还想在我大清殖民,让我分地免税,简直是强盗!痴心妄想!”

就这样,马戛尔尼一行被客气地“赶”了回去。路上,马戛尔尼想到这段时间以来他所看到的中国——这里有富丽堂皇的宫殿、出手阔绰的官员、物产丰饶的土地;可这里,也有穷苦潦倒的百姓、装备落后的士兵、不可理喻的陋习……他深深地叹了口气。

后来,马戛尔尼写道:“清帝国好比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它之所以在过去的一百五十年中没有沉没,仅仅是由于一班幸运、能干而警觉的军官们的支撑。……一旦一个没有才干的人在甲板上指挥,那就不会再有纪律和安全了。”

将马戛尔尼一行送走之后,乾隆皇帝立刻下令,严守海防口岸,做好军事防御准备,谨防英国来袭。对于英国人的来访,乾隆皇帝看到的是来自西方国家的威胁,却没有看到双方通商往来带来的共同的利益,他错失了一次与世界接轨的机会。

二十多年后,英国再次派遣使团前来中国,嘉庆皇帝同样因为礼节问题与对方不欢而散,把对方赶出了国门。又过了二十多年,中英之间再度接触,但清朝统治者迎来的不再是前来庆贺的使节,而是西方列强的战舰和火炮。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rmht/lstkp/11702.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