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与传奇 > 沙场飞将

韩信对赵军一战为什么要用背水之阵,结果如何?

历史大观园 沙场飞将 2021-08-16 21:21:33 0 韩信

历史不是传说,也不是戏说,而是活生生的现实,比故事更精彩……一起来讨论“韩信对赵军一战为什么要用背水之阵,结果如何?”的相关话题,感受下您所了解的历史是否和我的一样呢?

孙子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何以知敌?最重要的方法,就是使用各种间谍。韩信屯兵井陉道西口,各类间谍,早早地已经深入赵国,打探消息。陈馀迂腐轻敌,不用李左车计策的消息,也传到了韩信军中,韩信大喜,放心部署军队进入井陉道。

到了距离井陉道东口还有三十里的地方,韩信下令停止进军,筑营就食,让将士们早早休息。半夜,下令起营整军,偃旗息鼓,秘密开拔,迅速向前推进。同时,选拔两千骑士,组成一支轻锐的奇兵,每人发给汉军的红旗一面,命令他们抢先通过井陉道,逼近东道口前,折入间道进入到道口近处的山冈上,用草木枝叶作掩护埋伏起来。韩信命令骑兵队的领军将领说:“明日交战,我军将会退走。赵军以为我军败退,一定会倾巢出动,追击我军。这时候,你等统领部下迅速攻入赵军的营垒,将赵军的旗帜拔掉,换上汉军的红旗。待赵军动摇败退时,再从背后施以攻击。”

韩信对赵军一战为什么要用背水之阵,结果如何?

井陉古道(之一)
青石岭一带,井陉北道尚有遗存,方形石块铺砌修成的山岭坡道,地势险峻,路狭窄处宽不过3米,堪称“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

韩信对赵军一战为什么要用背水之阵,结果如何?

井陉古道(之二)
井陉北道穿越青石岭村而去,村东尚有阁楼,已经残破,古道断壁旧屋,处处弥漫着历史的沧桑。

部署完毕,韩信命令副将传令军中开饭,附带下达通知,今日击破赵军以后,韩将军将大摆酒肉盛宴庆功,款待全军将士。韩信的部署奇异而诡秘,庆功大宴的话更是不着边际。诸位将士都觉得难以置信,虽然表面应付“遵令”,实则心中都在打鼓。

韩信看破了部下的心思,又对部下们说:“赵军已经抢先占领了有利地形,修筑了营垒,以逸待劳,志在全歼我军。所以,赵军如果见不到我的大将旗帜和鼓车,是不会率先攻击我军前队的,因为他们不愿看到我军遭遇险阻而撤退。”于是下令前军万人乘夜先行出井陉口。

绵蔓水自南而北流经井陉口外,赵军大营在水东。汉军出井陉口的动向,赵军已经察觉。不过,正如韩信所意料的,赵军并未在汉军前军出井陉口时开营攻击,而是静观放行,等待韩信大将旗鼓出井陉口后一举全歼。汉军前军抵达绵蔓水后,并未在水西筑营布阵,而是匆匆渡过绵蔓水,在绵蔓水东岸背水向赵军营垒摆开了会战的阵势。陈馀带领部下将领一直在营垒壁上严密监视汉军的动向,当他们看到汉军前军竟然犯下兵家大忌,摆下背水之阵而自断退路时,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陈馀益发轻视韩信,坚定了务必等待一举全歼韩信军的信念。

黎明时分,韩信大张大将的旗帜,车行击鼓,大摇大摆地统领中军出了井陉口,渡过绵蔓水,越过前军军阵,直接向赵军营垒开拔过来,列阵求战。韩信军的动向,正中陈馀的下怀。严阵以待的赵军,早已经做好了出击的准备。陈馀一声令下,蓄势待发的赵军出营向汉军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两军大战良久,在赵军优势兵力的攻击下,汉军开始后退,旗帜和鼓车都被放弃。汉军且战且退,一直退到绵蔓水边,布阵于此的汉军前军开阵将撤退的中军迎入,前行迎击追赶过来的赵军,又是一番苦战。相持对战中,留守大营的赵军看到汉军溃退,大量旗帜鼓车被遗弃,以为胜负已定,于是开营出动,一方面夺取旗鼓等战利品,一方面支援赵军主力追击汉军。

埋伏在井陉口外山冈后的两千汉军骑兵,一直密切注视着战场和赵军大营的动向。待到赵军留守部队开营出动以后,迅速扑出,一举偷袭赵军空营成功,马上按照韩信的指令,将赵军旗帜悉数拔掉,换上汉军旗帜。

背水列阵的汉军,在韩信和张耳的统领下迎击赵军,因为断了退路,人人拼死作战。占数量优势的赵军,在死战不退的汉军面前,军心开始浮动。陈馀见汉军的数量和战斗力都远远超出预想,一举全歼汉军的意图难以实现,下令停止攻击,整军列阵,鸣金收兵,有秩序地向大营退去。待到陈馀军退回到大营时,只见营门紧闭,营壁上两千面汉军红旗,猎猎迎风飘扬,壁上的将军,乃是汉军骑将。

韩信对赵军一战为什么要用背水之阵,结果如何?

地图3 背水之战图

 
韩信对赵军一战为什么要用背水之阵,结果如何? 韩信对赵军一战为什么要用背水之阵,结果如何?

陈馀墓、陈馀祠
陈馀墓和陈馀祠,都在井陉南道上,是难得一见的与陈馀有关的遗址,堪称珍贵。清代墓碑文为“赵守将白面将军陈馀之墓”,惋惜陈馀好儒,将军盔甲难掩白面书生本色。

赵军将士,人人大惊失色,以为汉军已经偷袭赵国成功,赵王及其部下已经成为俘虏,一时军心大乱。在汉军的两面夹击之下,赵军大败,溃不成军。陈馀向南往首都襄国方向逃亡,被乘胜追击的汉军杀死在泜水北岸的鄗县(今河北柏乡县北)一带,赵王赵歇也被汉军俘虏。

绵蔓水背水之战,汉军大胜。战后,汉军清理战场,统计战果,按照军法的规定论功行赏。韩信按照当初的约定,大摆酒肉盛宴,犒劳全军将士。酒席筵上,部将们举杯庆贺胜利,一边开怀痛饮,一边叙说战况,开战之初心中打鼓不安的几位将领,不约而同地起身礼拜韩信说:“赖将军神机妙算,致使我军大获全胜。不过,有一事臣等至今弄不明白,还望将军教示。兵法上说,安营布阵,右边和背后靠山,前面和左边临水。这次作战,将军反而命令臣等背水列阵,还说:‘击破赵军后大宴聚餐。’当时,臣等心里实在是不敢信服。然而,结果竟然是因此获胜,这究竟是什么战术?”

韩信难得一笑,回答说:“这是兵法上有的战术,只是诸君没有注意罢了。兵法上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这次我所统领的军队,并非由我一手训练和调教出来的军队,指挥这样的军队作战,类似于所谓驱赶市街平民作战,在这种情况下,非得将士兵们置之于死地,让他们人人为自己的生存而死战不可。如果按照兵法常规,将他们安置在有安全退路的地方,战况一旦不利,势必动摇逃走,怎么还可以用来取得作战的胜利呢?”

一番话下来,诸位将领人人心悦诚服,齐声回应道:“服了。将军的谋略,不是臣等能够企及的。”

汉军出动之前,韩信曾经传令军中,不得斩杀广武君李左车,有能够生擒李左车者赏赐千金。战斗结束,有将士擒获了李左车,五花大绑押送到韩信帐前来。韩信当即下令松绑,让出自己的坐席,请李左车坐西向东就上座,自己坐东向西陪下座,待以师长之礼,虚心求教说:“我有意乘胜北上攻打燕国,东去讨伐齐国,以先生之明察睿智,怎样才能取得成功?”

李左车推辞道:“臣下听说过,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亡国之人,不可以图存。如今的臣下,不过是一军败国亡的俘虏,哪里有资格商议大事?”

韩信说:“我听说过,百里奚在虞国而虞国灭亡,百里奚在秦国而秦国称霸,并不是百里奚在虞国愚蠢而在秦国贤明,在于虞国不用而秦国重用他的缘故。如果陈馀听从了您的计策,我韩信怕是已经成了俘虏。正因为陈馀不用您,我今天才能侍奉求教于您。”

韩信坚决而固执地求教说:“我诚心诚意地想要听取您的意见,请您务必不要推辞。”

李左车为韩信的诚意所动,回答道:“臣下听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所以说,即使是狂人之言,圣人也有选择的余地。臣下的意见未必可用,只是输诚奉献愚忠而已。”

表明了自己的心迹以后,李左车接着说道:“成安君有百战百胜的计策,因一时的失算,军败鄗城,身死泜水。如今将军渡过黄河,俘虏魏王魏豹,兵及阏与,擒获代相夏说,又一举而出井陉口,不到上午结束就击败二十万赵军,诛杀成安君。真是名闻海内,威震天下,就连细民农夫都人人震恐,放下农具,停止耕作,暖衣饱食,得过且过,一心要等到将军的命令落定以后才敢有所行动。这些,都是将军的有利之处。

“然而,连续大战之后,百姓劳苦,士卒疲惫,实在是难以为继。如今将军倘若统领疲惫之师,屯军于坚守的燕国城池之下,欲速战不得,恐怕旷日持久也不能攻克,一旦不利的形势出现,军威气势必然削弱,一旦时间拖长,粮食必然短缺,难免陷入进退维谷的窘境。如此一来,弱小的燕国不能降服,齐国必定据境坚守。如果燕国和齐国都不肯降服,刘邦项羽之间的争战就难以分辨胜负。这些,都是将军的不利之处。”

李左车分析了韩信的长处和短处之后,进一步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他说:“臣下以为,将军北攻燕、东攻齐的强攻之策是一种失策,因为善于用兵的人,不会用自己的短处去攻击对方的长处,而是用自己的长处去攻击对方的短处。”

韩信一直用心倾听李左车的话,这时候,他插话问道:“那该怎么做呢?”

李左车回答道:“如今为将军谋划,不如暂时按兵不动,休整士卒,安定赵国,抚恤遗孤,从方圆百里之内,征集牛羊酒食,日日犒劳将士。在养精蓄锐的同时,摆出大军北上攻燕的架势。然后呢,派遣说客奉书信前往燕国,显示汉军的强势,张扬我方的长处,如此行事下来,燕国必定不敢不听从。燕国降服以后,再派遣辩士前往齐国劝降,齐国也一定会随流顺风而降服。”

韩信赞赏地说道:“好。”当即接受了李左车的计策。

于是,韩信派遣使者前往燕国劝降,燕国接受了,完全如李左车所料。

韩信又派遣使者前往荥阳去见刘邦,汇报顺利攻克赵国的结果,请求立张耳为赵王以镇抚赵国,刘邦同意,正式下令册立张耳为赵王。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lscq/scfj/12361.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