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与传奇 > 沙场飞将

三国英雄记——马谡的攻心策

历史大观园 沙场飞将 2020-06-24 15:14:48 0


经过一段时间的闭关息民,蜀汉内外部的环境呈现出好的景象,先帝驾崩后的严峻时期总算过去了。

此时与孙吴方面的关系也得到了恢复,魏吴两方又不断开战,对蜀汉来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处理内部事务的好机会,诸葛亮抓紧时机把征讨南中的事提上了议事日程。

这是一次重大的军事行动,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所谓成功,也不是占几处地方、杀几名叛乱首领那么简单,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南中的问题。正因为如此,诸葛亮才没有轻易用兵,但眼下的局势又不能一拖再拖。

后主建兴三年(225年)二月,魏文帝曹丕又一次亲征孙吴,诸葛亮认为机不可失,于是上表后主,建议集合大军进军南中。

丞相府秘书长(长史)王连向诸葛亮进谏道:“南中是不毛之地、疠疫之乡,不应当由丞相亲自讨伐,做这样的冒险之举(不宜以一国之望,冒险而行)。”

诸葛亮明白王连的意思,此次进军南中情况复杂,打胜了还好说,如果打败了或者无功而返,他的威望将受到极大的挫伤,必须考虑到这个风险。

诸葛亮当然知道对他个人来讲这是件极其冒险的事,但是如果自己不亲自去,而是另派一个将领,取得全胜的可能性就会进一步降低,于国家更为不利。

不能因为避免让自己冒险而让整个国家去冒险,诸葛亮虽然知道王连的话很恳切,但仍然决定自己亲自南征。

大军未发,王连却病逝了。

诸葛亮一向看好并重点培养的人主要有张裔、杨洪、向朗、蒋琬、杨仪以及费祎、董允、马谡、邓芝等几位,要在他们中间找一个人接替王连。

张裔身兼军政两端,既了解自己的想法,又熟悉益州本地情况,起着别人无法替代的作用,此时不宜调动;杨洪复任蜀郡太守,掌管成都的安危,地方一旦出现什么情况,还得靠他稳定局面,也不宜变动;蒋琬倒是合适的人才,但他刚刚由尚书郎升任丞相东曹掾,资历有点浅。与他们相比,费祎、董允、马谡、邓芝几位资历和威望更浅一些,担任丞相长史还不太合适。

较为合适的人选只有杨仪和向朗。说起来诸葛亮更倾向于选杨仪,但是一来杨仪曾是被刘备亲自贬降过的人,二来孙权对杨仪有过负面评价,这些毕竟都会影响到诸葛亮的安排。最后,诸葛亮决定选时任步兵校尉向朗代理长史职务。

诸葛亮同时任命杨仪为丞相府高级参谋(参军),随同自己一起行动。杨仪已经在家赋闲好几年了,他的职务是弘农郡太守,弘农郡远在黄河边上,是曹魏的地盘,他这个太守只是个空衔。

蜀汉建兴三年(225年)春天,后主诏准丞相诸葛亮率众南征,后主赐给诸葛亮金铁钺一具,曲盖一副,前后羽葆鼓吹各一部,虎贲60人。

铁钺、曲盖、羽葆、虎贲都属皇帝专用,曲盖、羽葆属于出行的车辆仪帐,虎贲是皇家警卫,而金铁钺不仅好看,而且象征皇帝的授权,比假节、持节级别更高,持此如皇帝本人亲临,可以任意诛杀大臣而不必事先请示。

百官一直把诸葛亮送到郊外,大家回去了。

但有一个人没有走,而是一直跟着诸葛亮前行。诸葛亮知道此人一定有话想说,但也没问,继续走。

一直走了数十里,诸葛亮忍不住了,对此人说:“咱们在一块共事多年,希望你能多提些良谋妙策。”

到了这时,此人才说道:

“南中依仗险远,长期以来不服我朝,即使现在把它攻破,后面还会继续反叛。将来明公如果倾国家之力去对付强贼曹魏,他们知道我们后方空虚,叛乱会来得更快。

“如果把他们全部杀了以绝后患,那又不符合仁义,而且这不是仓促间可以做到的事(若殄尽遗类以除后患,既非仁者之情,且又不可仓卒也)。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希望明公能让他们心服!”

一番话正中诸葛亮下怀,此人提出心战为上的原则,正是诸葛亮这段时间考虑最多的。为彻底解决南中问题,使蜀汉今后没有后顾之忧,不能一味用武,而应当攻心,让南中各部族从心底里愿意臣服。

这个人,就是丞相府高级参谋(参军)马谡。作为已故侍中马良的弟弟、“马氏五常”之一,马谡一直深得诸葛亮的器重,诸葛亮认为他很有才干,对问题有独到见解,所以常常跟他一起交谈,他们有时从白天一直谈到深夜(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

马谡的建议进一步坚定了诸葛亮的想法,他于是在行军的路上起草颁布了一份《南中教》,作为此次南征的战略指导文件。《南中教》大部分已佚失,史籍中只保留着几句话。

这几句就是马谡说给他的原话:

用兵之道,

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马谡的话其实并非原创,他借鉴的是战国时代有人说给赵王的一番话,原话是:“凡伐国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胜为上,兵胜为下。是故圣人之伐国、攻敌也,务在先服其心。”

《孙子兵法》中也有“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兵不顿可利可全”“不战而屈人之兵”以及“上兵伐谋”等论述,都强调的是人心向背,强调要设法赢得民心,因为只有这样,治国才可长治久安,治军才可无往不胜。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lscq/scfj/11832.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