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德意志史

德意志30年战争是怎么爆发的?30年战争结果如何?

本来德意志就一盘散沙,几百个大小诸侯各自为政,文化和生活习惯上都有差异,也就是宗教信仰还能勉强算一家。宗教改革后,基督徒又分成了两派,传统天主教和新教,可怜的德意志更碎了。

德意志30年战争是怎么爆发的?30年战争结果如何?

战前诸王

查理五世想扶持儿子即位为帝,德意志的诸侯们不干,他们愿意支持查理五世的弟弟斐迪南一世。好在查理五世地盘大,亲戚们都能有份。于是查理五世的儿子成为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他后来追求英国女王伊丽莎白被人家摆了一道;而斐迪南一世就坐领了神圣罗马帝国的皇位,并接管了哈布斯堡家族在德意志的领地。如此一来,哈布斯堡家族就被分成了西班牙和德意志两支。

斐迪南一世因为娶了波希米亚、匈牙利两国国王路易二世的妹妹,所以路易二世对抗奥斯曼土耳其战死后,斐迪南一世成为波希米亚和匈牙利的国王,不过匈牙利大部分还被土耳其霸着呢,匈牙利国王没什么派头,而波希米亚就是由此时正式并入了哈布斯堡家族。

自从宗教分派了,此后的德意志皇帝也要站队了。斐迪南一世刚开始忠于天主教,后来发现新教的发展是不可遏制的,他也就非常聪明地选择了妥协,后来查理五世愿意跟新教诸侯签订和解协议,跟斐迪南一世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斐迪南一世成为皇帝后,在对待两教冲突上非常谨慎,一直致力于平衡两派的情绪,由此时起,判断一个德意志皇帝是不是合格有没有政治智慧的标准就是:在他任内,两派会不会干仗。斐迪南一世公认很公平,所以他合格了。

斐迪南一世可能感觉让皇帝位在哈布斯堡家族中传递有点难度,所以他牢牢地控制了波希米亚和匈牙利的王位,基本做到了世袭。而实际上,德意志的选帝侯感觉到,选皇帝太费事了,哈布斯堡家族能者多劳,德意志国王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都让他家继续干吧。

于是,斐迪南一世之后,儿子孙子相继成为皇帝。儿子马克西米利安二世和孙子鲁道夫二世都是知识分子类型的皇帝,都喜欢赞助艺术家和科学家。

在宗教立场上,马克二世从小就跟新教有共鸣,不过,为了顺利继皇帝位,教廷和教皇是不能得罪的,马克二世一直冒充传统天主教徒,给自己骗了许多天主教支持者,临死时,宣告了自己新教徒的身份,受骗上当的信徒也不好找他算账了。

鲁道夫二世则虽然不认可新教,不过对新教也算是宽容。鲁道夫二世算是哈布斯堡家族比较没用的皇帝,他异想天开地想通过一场圣战将土耳其彻底赶出匈牙利,稀里糊涂跟土耳其打了好几年,土耳其人没赶走,把匈牙利人打恼了,暴动反对这个没用的国王。鲁道夫二世的弟弟出面跟匈牙利和土耳其求和,解决了这一场莫名的麻烦,鲁道夫二世的弟弟随即自己取了匈牙利的王位。

皇帝没用,手下人就敢叫板,波希米亚看鲁道夫二世混得很狼狈,就趁机要求更多的宗教自由,鲁道夫二世竟然答应了他们的要求,一看皇帝这么好说话,波希米亚人觉得要求得太少,开出了更高的条件。鲁道夫二世决定不再滋长这些人的嚣张气焰,不答应。波希米亚人现在可由不得皇帝了,鲁道夫的弟弟解决匈牙利问题挺能耐的,叫他出来一并解决波希米亚的问题吧。

鲁道夫二世的弟弟叫马蒂亚斯,一看就比大哥有种,他来到波希米亚就把鲁道夫监禁起来,又把波希米亚的王冠也拿来戴上了。

德意志诸侯一看,这娃办事果断有前途啊,行了,鲁道夫二世,把德意志国王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两顶帽子一并转让给你弟弟吧。

马蒂亚斯跟前两任皇帝不一样,对待新教,他像秋风扫落叶一般的利落,他一登基,就恢复了哈布斯堡家族领地内天主教的最高地位。

不过,不管以上的四位君主什么样的宗教立场,至少在他们任内,国内所有势力虽然虎视眈眈偶尔还骂街,却没有真动手干仗。此时的德意志众诸 侯已经按新教和天主教各自站队组成联盟,空气闷热,非常干燥,稍有不安定因素就会引发大型群殴。

德意志30年战争是怎么爆发的?30年战争结果如何?

再次高空掷物

斐迪南二世是马蒂亚斯的堂弟,斐迪南一世的孙子,他依靠西班牙哈布斯堡家族的支持取得王位,所以他将意大利和阿尔萨斯的封地送给西班牙人当做佣金。

斐迪南二世当选,让新教联盟特别郁闷,因为都知道这个伙计是个虔诚的天主教徒,对宗教改革深恶痛绝。一听说他将是下届老大的人选,所有新教分子都在揣测他会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斐迪南二世不负众望,首先进入波希米亚,声称要将之前鲁道夫二世给予的宗教宽松政策收回,驱逐新教官员,拆除新教教堂,当然还迫害新教徒。

严格地说,波希米亚的新教和德意志的新教还有点不同,他们是糅合了胡斯教义和路德教义的更新流派,被称为波希米亚教派。斐迪南二世之前的哈布斯堡家族皇帝,在做波希米亚国王之前,都会郑重承诺尊重波希米亚的宗教。斐迪南二世当选之前态度也挺友善,一旦上位,立即暴露了仇视新教的真面目。

1618年,斐迪南二世派两个钦差驻在布拉格镇压新教徒,5月23日,一群操着铁棒长矛还有粪叉的群众冲进了王宫,钦差大人正发懵,就被英雄的布拉格人民抓起来从窗户丢出去了!

画面太熟悉了吧,这就是第二次掷出窗外事件了。

布拉格王宫这个窗户比市政厅矮一点,外面正好有道壕沟,估计沟里还有些稻草之类的防护物品,所以这两个钦差空降落地居然没受伤,拍拍屁股上的灰尘,以最快的速度逃离现场。这两位钦差大人后来逢人便说,以后去布拉格出差,一定要选低矮楼层办公,最好是窗外还预先备好棉被稻草等物。

听说自己的钦差“被跳楼”,斐迪南二世震怒,决定集合哈布斯堡家族的所有力量对波希米亚一战,彻底清理门户。只是,如今打仗不是他个人的门 户这么简单了,波希米亚是新教联盟的成员,人家不会找帮手帮忙啊?

布拉格人第一次把政府官员丢出窗户,引发了15年的胡斯战争;这一次把皇帝钦差丢出窗户,规格更高了,引发了牵动大半个欧洲的30年战争。

德意志30年战争是怎么爆发的?30年战争结果如何?

第一阶段:窝里斗

30年的战争,肯定是要分阶段打的,刚开始这段,主要对手还是波希米亚和斐迪南二世。

波希米亚围攻奥地利首府维也纳,斐迪南二世这个罗马皇帝当的,是又没兵又没钱,只好到处找帮手。

因为新教的冲击,天主教内部也在酝酿改革,出现了一个叫耶稣会的组织,强化传统天主教的教育和传教。当时很多名人都是这个组织的成员,比如斐迪南二世。

斐迪南二世在耶稣会有个同学,是巴伐利亚的公爵马克西米利安,前面说过,德意志的诸侯已经分化成新教同盟和天主教同盟两大派系,这个马克西米利安就是天主教同盟的带头大哥。

虽然是同学,找人家帮忙也不白帮,斐迪南二世答应,将普法尔茨地区转让给马克西米利安。可是这个普法尔茨地区不是斐迪南二世的地盘啊,人家有自己的公爵,也就是英国国王詹姆斯一世的女婿,腓特烈(在《老大的英帝国》里翻译成弗雷德里西)。

腓特烈是个新教徒,现在跟波希米亚的人民一样,是斐迪南二世暴政的直接受害者,于是,波希米亚人推举腓特烈为新的国王,波希米亚和普法尔茨成了联军。

斐迪南二世那边,马克西米利安拿出25000人马就打退了围困维也纳的波希米亚人,然后,斐迪南二世再叫上他的西班牙亲戚一起,攻入波希米亚。在布拉格附近的白山地区,两支大军展开决战,天主教的人马显然在装备和战法上更占优势,大获全胜。腓特烈被迫流亡荷兰,斐迪南二世重新收复了波希米亚。

这是30年战争的第一场,哈布斯堡家族天主教同盟获胜。

德意志30年战争是怎么爆发的?30年战争结果如何?

第二阶段:丹麦人来了

哈布斯堡家族的胜利不仅让德意志的新教同盟很怨念,更让欧洲新教国家很惆怅。其实除了宗教方面的原因,还有更多的政治考量。当下的欧洲,看哈布斯堡家族不顺眼的有以下几家:英国、荷兰、丹麦、瑞典、法国。看不顺眼的原因各有不同。

斐迪南二世收复波希米亚,让英国的驸马爷流亡,所以英国人想收拾他家,加上英国人本来就对西班牙人感到不爽。

荷兰的矛盾比较复杂,原来的尼德兰地区不是西班牙哈布斯堡的属地吗,尼德兰濒临北海,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16世纪成了欧洲的商贸中心。西班牙发霉的封建制度一直限制尼德兰的发展,鉴于西班牙人太土鳖了,进化得过快的尼德兰人发动了一场战争跟西班牙决裂。经过半个世纪的斗争,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荷兰诞生了。1609年,西班牙勉强承认荷兰共和国,双方签订了一份12年的停战协议,大家注意,只有12年啊,两边都知道时间一到,还要再打,所以荷兰肯定是哈布斯堡家族的超级仇家。

而丹麦、瑞典、法国这三家想法一样,都担心哈布斯堡家族坐大,看斐迪南二世这势头,他肯定是想恢复大哈布斯堡王朝的权势,说不定他运气好,就把一盘散沙的德意志统一了,本来德意志就跟丹麦、瑞典在波罗的海的某些权益上有仇,一旦德意志成了气候,丹麦和瑞典都没好,正好这两派都是新教国家,可以打着保护新教的名义出兵。而法国呢,他家没有出兵的借口,因为他家也是天主教的,可法兰西一直想称霸欧洲,当然也视哈布斯堡家族为对手敌人。

法国人开始挑唆这些新教邻居们联手并肩上,这几家商量的结果是,法国在背后出主意,英国和荷兰在背后出钱出兵,由丹麦领头跟斐迪南二世正面械斗。丹麦人不愿意在自家院子里开打,所以在1625年,这支“新教”联军杀进了德意志西北部。这就是30年战争的第二阶段,又叫丹麦阶段。

像30年战争这么大的活动,肯定有明星表演的。30年战争名将如云,但 是不管怎么排位,德意志方面的华伦斯坦都是当之无愧的头号巨星。

华伦斯坦是波希米亚人,一个新教国家的传统天主教徒,也是耶稣会的。华伦斯坦算是波希米亚中等贵族,虽然不穷,也并不显赫。他翻身得益于一桩婚姻,迎娶了比他大好几岁的富有寡妇,几年后,老婆死去,华伦斯坦就发达了。

作为波希米亚的天主教徒,新教起义的时候,华伦斯坦家的领地和庄园被没收了不少,他当时已经开始招募军队帮着天主教同盟军队作战,所以,波希米亚的新教徒失败后,华伦不仅收回了之前失去的土地和庄子,还接受了不少新教的财产,更加有钱了。

丹麦入侵时,斐迪南二世感觉,总是求爷爷告奶奶找人帮忙不是长久之计,他需要自己的军队。这时,华伦和他的雇佣军出现在皇帝面前,华伦跟皇帝表决心,他会帮着组建一支5万人的大军,还不用皇帝出钱。怎么会有这种好事呢?这5万人难道喝西北风就能打仗?华伦高深莫测地说了四个字:“以战养战。”这四个字可以翻译为:允许军队随便抢!

华伦的号召力不错,他真按自己的要求组建了一支庞大的军队,迎战丹麦人。3年的奋战,华伦的军队果然在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到1628年时,华伦麾下的雇佣兵多达10万人,他本人成了神圣罗马帝国参加30年战争的绝对主帅,不仅将丹麦赶出了德意志,还一路追击,取得了丹麦北部的奥尔堡,等于占领了丹麦全境。丹麦人不得不签署协议,答应再不插手德意志的内部事务。

也就是说,第二局,哈布斯堡家族又赢了。华伦当然也是大赢家,不仅手握重兵,还拥有两个公爵领地,已经成为德意志最显赫的诸侯之一。打退了丹麦,华伦开始清理德意志内部的新教徒,既然是以战养战,大军所到之处,自然是形同蝗虫过境。而其他的德意志诸侯,也感觉到了某种危机。

大家想,回忆之前的历史,德意志这帮大爷们最怕什么?最怕皇帝拥有强悍的王权,如今斐迪南二世拥有华伦和他的军队,所有的诸侯都无法与之争锋,将来斐迪南二世真想灭掉这些诸侯,也不是不可能的。如此一来,诸侯们开始想办法了。

华伦战绩彪炳,皇帝封赏也很丰厚,可是斐迪南二世从没真心信任过华 伦,因为华伦组建军队时开出的条件是,他对军队有绝对的控制权。这件事,对任何一位皇帝来说都是危险的,眼看着华伦越来越强,斐迪南二世此时真跟诸侯想到一起去了,那就是必须缴了华伦的兵权。

这阵子德意志难得地上下一心,皇帝和诸侯想裁撤华伦,人家华伦也感到自己受挤兑,根本不等皇帝下旨,先辞职不干了!德意志这几百年的历史啊,沉浮的封疆大吏无数,这么懂事听话的凤毛麟角。

德意志30年战争是怎么爆发的?30年战争结果如何?

第三阶段:雄狮殒命

丹麦被打跑,幕后主使法国在家里捶足顿胸,大骂丹麦是帮不长进的货。哈布斯堡家族眼看又增长了一分,法国人不能什么都不做啊。怎么办,再找一家,不是还有瑞典吗,这家子最近不简单,当家的是个狮子王!

16世纪,法国出了一位大名鼎鼎的预言家,诺查丹玛斯。写了一本天书一样的《诸世纪》,那些隐晦深奥的句子被各种高人一翻译,诺查丹玛斯就成大仙了。诺查丹玛斯对于北欧有个预言,据高人翻译后是这样说的:16世纪末、17世纪初,北欧将出现一头狮王,搅动欧洲风云,可惜英年早逝,将命断德意志。

1611年,17岁的古斯塔夫成为瑞典国王,按瑞典的规矩,20岁才算成年,才能继位,可是瑞典人宁可把这规矩改了,就为让古斯塔夫提前成为瑞典当家的。

9世纪以后,北欧三国挪威、瑞典、丹麦相继成为国家。这三个邻居的关系太密切了,一边征战不休,一边联姻结亲,到最后剪不断,理还乱。

14世纪初,丹麦的王后玛格丽特先是继承了丹麦王位,随后又继承了挪威王位,接着又靠战争取得了瑞典王位,将三国的王权集于一身。为了达到统一的最终目的,玛格丽特安排这三家先桃园结义,组织了一个叫卡尔玛的联盟,丹麦是老大。

丹麦这个大哥没有刘皇叔讲义气,对待挪威和瑞典两个小弟,基本就是抱着剥削压迫兼揩油的态度,瑞典的贵族一直不服,坚持跟丹麦斗争。1532年,在瑞典贵族古斯塔夫·瓦萨领导下,瑞典终于脱离丹麦独立。古斯塔 夫·瓦萨就是我们要讲到的古斯塔夫二世的爷爷。

独立后的瑞典,周围都是敌人,丹麦的恩怨没有了断,还要面临俄国和波兰的威胁。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将国家交给一个17岁的小孩,如果瑞典人不是脑子被冻坏了,就是这小孩是个赤裸裸的天才。古斯塔夫聪明早慧到啥程度就不介绍了,他在历史上,除了被叫做“北欧雄狮”外,还有一个更学院的称号,叫“现代战争之父”!

古斯塔夫一上台,就招商引资,吸引荷兰人到瑞典投资办厂,经济发展一稍有成效,他便启动军事改革。

当时的欧洲军队,基本都是雇佣军,这种合同工能有忠诚度吗,能遵规守纪吗?小古同学实现了瑞典军人的职业化。瑞典的军人是征召的,有薪酬保障和升职前景;瑞典在欧洲第一个实现了军装统一,小古带出去的军队,军容风纪严整,一看就是正规军,这算是实现了正规化;改良了武器,尤其是炮兵,不仅建立了独立的炮兵团,还改良了火炮的重量,让炮兵更适应灵活机动,等等,这算是军队建设现代化。职业化、正规化、现代化,小古的军改,不仅涉及技术,还涉及制度,覆盖了各个军种,瑞典不知不觉拥有了欧洲最精良的武装,军队这东西,是好是坏一定要拉出去遛遛才知道。

法国怂恿丹麦进攻德意志时,不是不想找瑞典帮忙,当时瑞典太忙了,小古上台,先打丹麦,再打俄国,后来又收拾了波兰,丹麦败退回家时,小古正好有空。

德意志都打到丹麦北部了,以后波罗的海谁家说了算啊,别说法国给赞助,就是没人赞助,瑞典也需要收拾哈布斯堡家族。

1630年,瑞典13000大军在德国登陆。这些国家都有这个智慧,打架一定要去别人家院子里打,打坏别人家的东西不心痛。

小古和新型瑞军的第一仗,发生在莱比锡附近,也就是世界战争史上著名的布莱登菲尔德会战。这一战到底有多著名呢?后来美国的西点军校形容这一战是“中世纪的结束和现代的开端”。

大家还记得,德意志最强的统帅华伦斯坦已经辞职了,抵抗小古的也是30年战争的名将,来自巴伐利亚的红衣主教提利,这位老人家一手主持了白山大战,帮助皇帝收复了波希米亚,现在,他是天主教盟军的总司令。

瑞军进入德意志,打的是帮助新教同盟的旗号,德意志的新教诸侯并不买账,对他们来说,不管宗教上有什么分拗,总不见得会支持外国人侵略自己的国家。对于瑞典和天主教盟军干仗,新教联盟预备坐山观虎斗,德意志新教联盟的两大诸侯——萨克森选帝侯和勃兰登堡的选帝侯,都提前买了最靠前的戏票。

我们的提利老爷子没猜对这两大诸侯的心思,他担心看台上这两位爷不知道啥时候就意兴高昂跳下场亲自上阵,加入瑞军跟自己捣乱,所以他趁着小古还没到眼前,先出手攻击了萨克森选帝侯的地盘。昏招!逼得萨克森倒向瑞典,两家合兵作战。

布莱登菲尔德会战是非常有戏剧性的,老提利和小古都是比猴还精的老板,但是不可避免都有些猪一样的员工。布下战阵后,先是老提利的左路贸然出击,暴露出自己防线的缺口,老提利急得跳脚骂娘呢;谁知小古的左路,萨克森兵团一跟对手接触就四散溃逃。也就是说,还没开打,两边的左路都崩溃了。这时,两家比的就是修正错误的能力。小古很快向德意志人展现了他的军事改革成果,瑞军灵活机动,反应迅速,很快就查漏补缺,调整了阵法。军事素质上胜一筹,会战的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老提利大败溃逃,南下休整。

提利这一走,整个德意志大地向小古敞开了怀抱,现在的小古,基本可以自由行,想去哪去哪。小古看了一圈,选择进攻天主教同盟的大本营——巴伐利亚地区。

后世的军事专家对这个进军一直有争议,大部分人都认为小古犯了错误,他如果顺着波希米亚杀进奥地利的维亚纳,抓住斐迪南二世皇帝,说不定北欧狮王就统一德意志了。后世评论前世,站着说话不腰痛的情况很多,我相信小古进军巴伐利亚是有自己考虑的,真要听“砖家”的,小古哪都不用去了,天天在家喝绿豆水吃生茄子吧。

为了保护巴伐利亚,提利在列克河畔陈兵抵抗,重伤战死,小古杀进了慕尼黑。瑞军在德意志大陆打了个南北通透,斐迪南二世皇帝急得是气血不畅。国乱才记起忠良,华伦斯坦爱卿,假期结束了,回来上班吧。

华伦赋闲在家,没有放松学习进步,每天看书看报上网,紧密关注瑞军 在德意志的动向,分析他们每一步的军事行动,解构他们的战法和组织。华伦再次上岗时,应该说,他是最了解小古的人,是小古的知音兼粉丝。他知道小古的长处,也知道他的短处,所以还没跟偶像对阵,他就先抄瑞军的后路,切断了对方的补给线,用的是小古的作战手法。

既生瑜何生亮,绝代双骄总有碰头的时候。

那一天,吕岑,大雾,一条壕沟两边,北欧小伙一脸冷峻,德意志雇佣军也神色严肃,因为看不真切对方,双方都有些紧张。华伦元帅痛风发作,被抬在担架上指挥,小古肩伤发作,所以他没戴头盔和胸甲。

因为知道华伦的援军已在路上,自家的萨克森援军不知道有没有起床,小古先下手,希望在对方增援之前结束战斗。

这一年,小古38岁,正当盛年,家里有个如花似玉的老婆和一个绝顶聪明的女儿,不知道在1632年这一场大雾里,小古有没有想到这些。他呼唤着上帝的名字,身先士卒杀进了德意志皇军的战阵,瑞典人最后记得的是,雾气中快速隐去的国王那一头柔软的金发。

过了不久,一匹白色战马满身鲜血穿越了两军的战场,回到了瑞军的大营,所有人都认识,这是国王的坐骑,它带回了国王的消息,英明神武、天纵英才的瑞典战神古斯塔夫二世阵亡了!

如果是德意志雇佣兵,主帅身亡,队伍肯定就溃散了,小古治下的军队不一样,这些北欧战士的血性和忠诚都被战马上的这片鲜血激发了,他们拼命抢出了小古的遗体,而后带着复仇的怒火向华伦的军队进攻,虽然华伦的援军也进入了战场,然而瑞典军队竟在这种没有统帅,以少打多的不利状态下,赢得了战斗!战斗结束,华伦军队损失了近万人,瑞典损失了6000人左右,如果算上国王的牺牲,瑞典一方损失要大多了,所以眼看着华伦军队撤退,瑞军也不敢追击,而且,他们也必须撤出去给国王安排后事。

因为古斯塔夫和华伦这两颗巨星碰撞出的光芒,30年战争的第三阶段是世界历史上很好看的一幕大戏。但最后既然瑞典撤兵,我们不得不遗憾地宣布,这一局,哈布斯堡家族又赢了,迄今为止,他们取得了三比零的战绩。

吕岑战役让小古终结了他的辉煌,华伦没想到,这一战也是他自己的谢幕表演。其实,华伦跟其他的德意志藩王诸侯真不一样,他没想过趁掌握军 权壮大自己,继续削弱皇帝,华伦想的是,帮助皇帝建立强大的中央集权,最终统一德意志。只是,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这八个字,在哪个国家都适用,华伦对军队事务的独断专行总是让皇帝心存猜测。

1634年,几个雇佣兵的军官突然冲进了华伦斯坦的卧房,华伦当时重病在身,他很坦然地从床上爬起来,淡定地接受了插进心口的一剑,没有反抗,没有哀求,他只恨不能对皇帝说:其实你不懂我的心!华伦斯坦在德意志是个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德意志文化史上地位仅次于歌德的大文豪席勒曾经写了一部历史剧叫《华伦斯坦三部曲》,讲述了这位名将的故事,是席勒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德意志30年战争是怎么爆发的?30年战争结果如何?

第四阶段:帝国的死亡证书

两支劲旅都被哈布斯堡家族淘汰,一直躲在幕后的法国人坐不住了。他们知道,如果不亲自出手,哈布斯堡家族就越来越不容易控制了。

法国人正要出兵,哈布斯堡家族先动手了,德意志和西班牙两边同时动手,两头夹击,向巴黎进逼。事实证明,还是老大最强悍,法国先了结西班牙这边的危险,而后发兵德意志,与留在那里的瑞典军队会合,跟哈布斯堡家族的军队决战。

1635~1648年,法军带着自己的小弟们在德意志土地上征伐,失去西班牙援助的德意志皇帝抵抗得越来越吃力,法军干掉西班牙后也有点体力透支,耗在德意志持久拉锯战更是疲惫不堪,两边都打不动了,算了,谈判议和吧。虽然和谈是两边都同意的,但是既然哈布斯堡先求饶,我们就算他们输了,不管之前三局赢得多漂亮,最后一场输了,就算输掉了整个战争。

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订,宣告持续30年的这场浩劫总算是结束了。这个合约讲了些什么呢?基本上,大家都有些好处,首先,荷兰和瑞士的独立被再次确认了;瑞典获得巨额战争赔款,成为波罗的海霸主,而且在其后的一个世纪成为欧洲军事强国;德意志割地,瑞典获得了不来梅的部分地区,瑞典国王正式成为德意志的诸侯,以后,只要皇帝不老实,瑞典国王收拾他名正言顺;法国不用说了,绝对的战胜国代表,获得了他家一直 想要的阿尔萨斯和洛琳地区,并顺便坐定了欧洲霸主的位置。至于宗教信仰方面,各大小国家一律平等,根据自家的情况爱信啥就信啥,谁也不能横加干涉。

战败国方面,西班牙本来是地球霸主,先是被英国在海上打颓了,陆上又被法国收拾得狠了,由此时起,西班牙过气衰败,离大国、强国、霸主这些名字越来越远。

而主人公神圣罗马帝国呢?他家最惨,历史上《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有个别名,叫做“德意志帝国的死亡证书”,在法国的主导下,德意志皇帝和诸侯再次拟定了一份宪法,这部法律说,选侯、诸侯、帝国城市在自己的地盘上都有自己的完整主权,内政外交全都自己说了算,跟其他国家签订条约之类的,自己签字就行了,不用找皇帝盖御玺。这部宪法说白了就是保障德意志这种四分五裂的状态,而哈布斯堡家族的皇帝,最多就是相当于奥地利的大领主,除了名字响亮点,跟其他的诸侯没有什么不同。

这30年打下来,虽然参加的国家挺多,不过几乎所有的战争都发生在德国的土地上。这个本来就贫穷落后的国家饱受荼毒和破坏,如今变得更加残败不堪,在欧洲那条日益繁华昌盛的大街上,德意志这家门户显得如此寒怆……

30年战争算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战争,有点像小型世界大战了,但是咱家对这场战争都不是很在意,因为30年战争这个阶段,华夏大地比欧洲更激烈,他们预备开打的时候,努尔哈赤建立了后金,随后李自成起义称王。法国从幕后走到台前亲自动手的时候,吴三桂多尔衮的大军放进了山海关。可惜咱们被这些个内乱的琐事缠住了,没时间抬头看看欧洲那片混乱,这些我们没放在眼里的欧洲蛮夷,已经抛弃了冷兵器战斗,开始了多种枪械配合、各兵种配合作战的准现代化战争了。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dyz/31777.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