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家文化 > 历史图解

“长乐老”冯道

历史大观园 历史图解 2020-06-01 17:26:12 0

>>时间:882~954

冯道是五代史中最有争议的一个人物。他在后唐、后晋、辽国、后汉、后周5个朝代8个皇帝手下做过宰相。他处事圆滑,精通为官之道,能在乱世风云中始终立于政治的潮头,因此自称“长乐老”。

厄运的触动

冯道(882~954)字可道,博学多才,无论当时还是后世,无论是敬仰他还是鄙视他的人,对他的才学都十分敬佩。据说冯道自幼沉稳忠厚,不挑剔吃穿,除了孝顺双亲之外,只知道以读书为乐。即使是“大雪拥户,凝尘满席”,他也照样学习不误。

冯道于唐昭宣帝年间(905~907)入仕,后来给他父亲的恩人刘守光做幽州掾。从冯道走上仕途开始,他就赶上了唐王朝山河日下,社会形势日趋败坏。开始时,冯道凭借书生意气,想用先贤的微言大义规劝暴戾的刘守光止戈息兵、尊道勤王。刘守光大怒,把他打入大狱。这次厄运给冯道以很大的触动,在狱中冯道终于想通:在那个时代下,作为一个书生政客,想用先贤之道令天下止戈息兵是不可能的。从此以后,冯道选择了一条顺从于天道,尽心于所职,尽责于百姓的“独善其身”的人生道路。

后唐的良臣

刘守光被晋王李存勗俘虏杀死后,冯道也被收入河东。河东名臣张承业很欣赏他的文章,将他保举给了李存勗,做了掌书记。在后梁和后唐沿黄河反复激战的时候,大将郭崇韬对李存勗说,将领们的饭太奢侈,陪吃的人也太多,导致供应不足,请李存勗下令降低标准。李存勗听后大怒,说:“我给自己的部下吃什么饭都不能做主,你们另选一个主帅,老子不干这个差事了!”李存勗让冯道起草这个命令,冯道久久不能下笔,李存勗再三催促,冯道慢慢地劝道:“臣是刀笔吏,不敢不听大王的命令。如今大王屡立战功,形势大好,郭崇韬言语有失,不听就行了,何必要弄得尽人皆知呢?假如敌人得知,一定认为我们君臣不和,那就给了他们可乘之机,请大王三思为好。”李存勗醒悟过来,马上消了气。一会儿,郭崇韬也来向李存勗谢罪,这件事就这么平息了。大家都佩服冯道的胆量。

李存勗称帝后,先升冯道为翰林学士,灭了后梁又授户部侍郎。不久冯道父亲去世,按礼制回乡守孝。守孝期间,家乡闹饥荒,冯道便将自己家里的财物全部拿出来周济乡亲,自己住在茅草屋里,当地的官吏送来的东西他都没有接受。当时契丹也素闻冯道大名,想偷袭将他抢走,由于边境守军严密防备,这才没有得逞。

劝谏明宗

守孝期满后,冯道又回到京城,这时后唐的皇帝已经是明宗李嗣源。李嗣源久闻冯道大名,问近臣安重诲:“先帝时那个冯郎中在哪里?”安重诲说:“冯道刚复任,在翰林供职。”明宗说道:“朕非常熟悉这个人,是个好宰相!”

“长乐老”冯道

地藏菩萨像·五代

图中的地藏菩萨结跏趺坐,右手持锡杖,左手持摩尼宝球,身披袈裟,头上覆有间巾。地藏菩萨像的雕绘在唐代比较普遍,常见的有菩萨形和沙门形,这类戴巾帽的地藏菩萨像出现得比较晚。画中菩萨像的线条轻松流畅,飘逸优美。此类造型代表了敦煌10世纪前后较流行的地藏菩萨样式。

因为李嗣源的赏识,不久冯道便被升为宰相,冯道也尽心辅佐李嗣源,经常找机会向李嗣源进谏。有一次,李嗣源问起他治国之道,冯道就说:“陛下以德得到天下,应当日慎一日,以答谢天下百姓。臣早年侍奉先皇时,曾奉命出使,过大山的关隘时由于险要,所以非常小心地拉紧缰绳,人和马都没有事。但到了平地上,就觉得不用小心了,结果从马上摔了下来,伤得不轻。此事虽小,但所含的道理很大,所以陛下不要觉得天下太平、五谷丰登了,就可以松懈点,想多享受一些,应该兢兢业业使江山永固。”李嗣源非常赞同地点点头。过了几天,李嗣源又问冯道:“这些年收成不错,百姓过得好吗?”冯道说:“谷贵则饿农,谷贱则伤农,这是常理。臣还记得近代举人聂夷中的一首《伤田家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秋谷。医得眼下疮,剜却心头肉。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偏照逃亡屋。’”李嗣源说:“此诗甚好。”于是让侍臣记录下来,自己经常诵读,以提醒自己。

有一次,李嗣源拿出自己心爱的玉杯给冯道看,上面刻有一行字“传国宝万岁杯”,冯道便说:“这是前世有形之宝,王者则有无形之宝。仁义就是帝王之宝,古人说:‘皇帝的宝座叫做位,怎样守住这个位叫做仁。’”李嗣源基本上是个文盲,他听不懂冯道这些话,等他走了,找来别的人一问,才明白了冯道在劝谏自己,因而对冯道更加器重了。

“长乐老”冯道

菩萨头像·五代

此菩萨头像虽为残片,仍可见其华丽丰盛的冠饰,脸型已从晚唐的肥胖逐渐向北宋的清俊、娟秀发展。

出使契丹

后晋天福元年(936),后晋高祖石敬瑭打败后唐末帝,入主中原,石敬瑭仍然拜冯道为宰相。上任不久,石敬瑭就派冯道出使契丹。契丹原来就想抢走冯道,没有得逞,现在直接要冯道去,名义是出使,实际是想把他要走。石敬瑭不愿让他去,但是又不得不让他去,非常矛盾地说:“卿德高望重,年事已高,此次出使,不可深入沙漠。”冯道说:“臣受陛下恩,有何不可!”

契丹的君主听说冯道要来,打算亲自迎接,有大臣劝阻他说:“哪有天子去迎接宰相的礼节呀?”这才没有去。南臣北使,冯道无日不在想念南边的祖国。为回到中原,冯道用心周旋。有一次契丹国君的话中流露出留他的意思,他说:“南朝为子,北朝为父,两朝为臣,岂有分别哉!”(因为后晋皇帝认契丹为父,所以说南朝为子,北朝为父。)得到赏赐后,冯道便都换成薪炭,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北地太冷,我年老难以抵御,所以早做准备。”像要久留的意思,见冯道这样,契丹君主很感动,决定放他回去,冯道却三次请求留下来,契丹仍让他走。冯道又在驿馆住了一个月才启程上路,路上故意走得很慢,契丹的官员让住就住,两个月才走出契丹边界。左右随从不解地问:“能够回家,我们都恨不得插上翅膀飞,您还要住宿停留,为什么这样啊?”冯道说:“纵使你急速返回,那契丹的良马一夜就能追上,根本就逃不掉,慢慢走反倒能安全返回。”大家听了,对冯道的智慧叹服不止。

为百姓说话

出使契丹顺利归来后,冯道受到石敬瑭的进一步重用,政务不管大小,石敬瑭都问冯道如何处理。有一次,石敬瑭竟问起冯道军事方面的事来,冯道谦逊地说:“陛下久经沙场,神威睿智,军事讨伐之事,自行裁断即可。臣只是一个书生,为陛下守历代的成规,不敢有丝毫差错。军事之事,臣确实不知。”石敬瑭见冯道无意军事,更加放心地让他去管理政务了。

石敬瑭死后,他的侄子石重贵继位。石重贵不喜欢冯道圆滑的作风,把他打发到地方上做节度使,冯道并无怨言。冯道知道自己做事不能得到所有人的认可,只要自己认定了,对百姓有益,他就去做。有一次,冯道问家里的客人说:“外面的人怎么评价我呀?”客人迟疑了一会说:“是非各半。”冯道听了哈哈大笑:“你太抬爱我了。依我看外边不认同的人大概十之有九吧。以前的孔圣人,还有人诋毁呢,更何况我这个没有气节的人呢!”但是冯道却始终不改变自己做事的原则。

“长乐老”冯道

都省铜坊铜镜·五代

有争议的一生

南方相继建立了后汉、后周政权,冯道仍然在朝中担任宰相的职务,于后周世宗柴荣登基不久后去世。冯道一生经历变患无数,不管是在顺境还是在逆境中,都抱以平常心对待。他曾经著《长乐老自叙》,其中一段话概括了他做人的心得:“静思本末,庆及存亡,盖自国恩,尽从家法,承训诲之旨,关教化之源,在孝于家,在忠于国,口无不道之言,门无不义之货。所愿者下不欺于地,中不欺于人,上不欺于天,以三不欺为素。贱如是,贵如是,长如是,老如是,事亲、事君、事长、临人之道,旷蒙天恕,累经难而获多福,曾陷蕃而归中华,非人之谋,是天之佑。”冯道的所作所为历代都有很大的争议。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bjwh/lstj/3712.html

上一篇:郭威称帝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