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家文化 > 历史图解

刘氏安,晁氏危

历史大观园 历史图解 2020-06-01 00:11:25 0

时间:前154

为了巩固汉王朝的千秋大业,晁错一心一意地推动景帝进行削藩。可精于国政的晁错却实在不是个善于谋身的人,《史记·晁错传》中评价晁错“峭直刻深”,就是说晁错性格刚正,言语间对同僚刻薄而不留情面。当七国之乱骤起,在政敌的构陷之下,汉景帝最终还是把晁错当成了替罪羔羊,一代名臣,名传而身灭,实在令人感叹。

汉文帝、景帝的时候,刘姓的诸侯王们势力强大,土地广博,他们之中有些人拥有的权力可与皇帝匹敌,野心勃勃的诸侯王们也凭借自己手中的财力和军力挑衅着皇帝的权威。当时最嚣张的要数吴王刘濞(bì),他的封国靠近大海,不但拥有铜矿山,还有着自己的盐场,古代的两大财源都握在了手里。刘濞私下采铜铸钱,煮海水制盐,国内富足殷实,不但不征赋税,还实行了许多福利措施,很得百姓的拥戴。刘濞的儿子与景帝小时候因游戏发生争执而被失手打死,所以刘濞从来不到长安朝见皇帝,这使吴国成为一个独立王国。

刘氏安,晁氏危

万岁瓦当·西汉

该瓦当出土于武夷山闽越王城。闽越王城又称为“古汉城”,始建于前202年,系闽越王无诸受封于汉高祖刘邦时所建的一座王城。

晁错得宠

文帝的时候,晁错就连续十几次上书指责刘濞的罪行,建议削减他的势力。文帝没有采纳晁错的意见,却挺欣赏晁错在奏章中洋洋洒洒的文才,任命晁错为太子舍人、门大夫、家令,让他好好辅佐太子刘启。晁错虽然不精通人情世故,可他明白今天的太子就是明天的皇帝,再没有比给太子当老师有更好的前程了,于是晁错竭尽所能,用自己的才华和知识去教导太子。太子刘启也聪明好学,把晁错当作自己的智囊来对待。看到皇帝和太子都这么看重晁错这个书生,以袁盎为首的大臣都心怀不满,准备给晁错小鞋穿。

文帝后元七年(前157),文帝去世,太子刘启即位,是为景帝。景帝即位后立刻任命晁错为内史,对晁错的宠信和依赖远远超过了朝中的九卿,当时的许多法令和国策都出自于晁错的手笔。丞相申屠嘉心里充满了对晁错的恨意,可又没有足够的理由来攻击晁错,只好暗中寻找机会。当时晁错的内史府建在太庙围墙里的空地上,府门朝东,晁错每天上朝要绕远路,很不方便,就让人在太庙的南边围墙上开了两扇门出入。申屠嘉听到了这件事,气得暴跳如雷,心想太庙是供奉先帝的地方,你晁错不过是个“佞臣”,连太庙的墙都敢扒?申屠嘉就用气得颤抖的双手写奏章,请求诛杀晁错。晁错听到了这个消息后,连夜单独觐见皇帝,详细地向景帝说明了事情的始末。第二天,申屠嘉上朝奏事,禀告了晁错擅自凿开太庙围墙做门,请求皇上把晁错交给廷尉处死。景帝当然向着自己的老师,就笑着解释说:“晁错所凿的墙不是太庙的墙,而是庙外空地上的围墙,不至于触犯法令。”退朝之后,无功而返的申屠嘉生气地对手下人说:“我本当先杀了晁错再报告皇上,却错误地先奏请皇上,反而被这小子占了先机,真是一着错满盘输。”没过多久,郁闷于心的申屠嘉发病死了,晁错也更加得宠。

刘氏安,晁氏危

伏生授经图·明·崔子忠

此图描绘的即是伏胜(世称伏生)于汉初时将《尚书》传授给弟子晁错的故事。据《史记》载:孝文帝时,除了做过秦博士的伏胜外,没有人专研《尚书》,但伏胜年已九十,不能征致京师,于是太常派晁错到其家里学习。图绘大树如华盖,树下伏胜坐于矮椅上,全神贯注地注视着伏在石几上记写《尚书》内容的晁错。其间有一侍女似是伏胜的助手,亦关注着晁错的学习状况。图中人物衣褶纤细而劲挺,于流畅中略有方折,颇有风骨。而配景的用笔较为放达,近处两组湖石一有勾有皴,一仅勾无皴,似未完成。

削藩计定

申屠嘉死后不久,晁错被提升为御史大夫,专门负责弹劾百官的不法行为。晁错充分利用手中的权力,寻找诸侯王的过错,奏请景帝削减诸侯王的封地,收回诸侯国边境的郡城。当时诸侯王们都跳着脚地反对,大骂晁错。晁错的父亲听到了这个消息,就从老家颍川(郡治在今河南禹县)赶到京城,责备晁错说:“你执掌政权,削弱诸侯的力量,疏远人家刘氏的骨肉,人们纷纷议论怨恨你,你这又是何苦呢?”晁错对父亲说:“事情本来就应该这样,不这样的话,天子不会受到尊崇,国家不会得到安宁。”父亲又劝他说:“照这样下去,刘家的天下安宁了,而我们晁家却危险了,我劝你赶快辞官回家吧。”晁错不听,他父亲气得服毒药自杀,死前还说:“我不忍心看到祸患连累自己,还是我自己了断了吧。”

丢卒保帅

晁错的父亲死后十几天,吴、楚等七国果然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借口发动了大规模的叛乱。听到叛乱的消息,汉景帝和满朝大臣都吓呆了。大臣袁盎原来是吴国的丞相,老是报告说吴国不会造反,晁错总怀疑他接受了吴王的贿赂,找借口将他罢了官。现在吴国一造反,晁错马上想到袁盎可能与吴王有勾结,就打算趁机除掉袁盎。袁盎得到消息后,赶紧找到权臣窦婴,请他帮忙见景帝一面,好给自己一个解释的机会。

刘氏安,晁氏危

泥质陶支座·西汉

很快汉景帝召见了袁盎,当时景帝正和晁错一起议事,景帝问袁盎说:“你曾做过吴王的丞相,知道吴国的情况,吴、楚反叛,你的看法如何?”袁盎回答说:“这事不值得忧虑,朝廷马上就能打败他们。”汉景帝看袁盎这么乐观,就说:“吴王开矿铸钱,煮海制盐,天下豪杰都跑去他那里,在头发白了的时候举兵作乱,肯定考虑周全才发动反叛,你为什么说他不能有所作为呢?”袁盎回答说:“吴国有铜矿煮盐之利那是事实,可他哪里能得到什么豪杰,吴王手下都是些无赖子弟,亡命之徒,所以才互相勾结而反叛。”景帝问袁盎有无破敌之策,袁盎说:“希望屏退左右的闲杂人等。”景帝让身边的人退下去,只有晁错还在,晁错以为自己的身份完全可以参与机密。袁盎却说:“我所说的,为人臣的也不能知道。”于是景帝让晁错也退下了。

看到晁错走远了,袁盎就悄悄对景帝说:“吴王他们造反的目的就是讨伐晁错,恢复原来的封地。为今之计只有斩杀晁错,派使者赦免吴、楚七国的罪过,恢复原来被削减的封地,那就能兵不血刃结束战事。”景帝听了袁盎的话沉默良久,问道:“还有什么别的办法吗?”袁盎说:“可能没有比这更好的选择了,希望陛下慎重考虑。”景帝最终说:“如果只愧对一人可以安天下,我是愿意的。”于是景帝任命袁盎做了太常,让他准备秘密出使吴、楚等七国。接着景帝又授意几个大臣上奏章弹劾晁错,说他大逆不道,罪大恶极,应该腰斩灭族,景帝也批准了这个奏章。

刘氏安,晁氏危

伏虎纹铜牌·西汉

此时的晁错还完全蒙在鼓里。一天,景帝派中尉官去召晁错,晁错立刻穿上朝服,跟着中尉上了马车。车到了东市,中尉官忽然拿出诏书,要晁错下车听诏。接着,中尉宣布了景帝的命令,武士们一拥而上,把茫然不知所措的晁错绑起来,当众腰斩。可怜的晁错被他的好学生景帝当成了牺牲品。

悔之晚矣

晁错死后,一个叫邓公的校尉回长安述职,向景帝报告前线的军事情况。急于知道叛军动向的景帝就问邓公:“你从前线回来,吴、楚的军队撤退了没有?”邓公回答说:“吴王蓄意谋反已经有几十年了,诛杀晁错不过是个好听的借口罢了,他的目标怎么会是晁错啊。陛下您杀了晁错,我怕天下人从此都将闭口,没有人再敢进言了。”景帝问:“为什么会这样呢?”邓公解释说:“晁错担心诸侯强大了不能够制服,所以建议削减诸侯的封地,这实在是关乎万世的好事啊。现在计划才开始实行,就遭到杀戮,对内阻塞了忠臣的口,而对外却替野心勃勃的诸侯报了仇。”景帝沉默了好久,回答说:“您的话很对,我也悔恨这件事。”可怜晁错白白被杀,却没有换来七国的退兵。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bjwh/lstj/3536.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