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家文化 > 历史图解

长平之战

历史大观园 历史图解 2020-05-31 23:14:26 0

>>时间:前260

长平一战可以说决定了战国最终的命运。这一战中,秦赵两国都是起倾国之兵,能人志士先后登上舞台。赵国最终失败,败就败在用人不当。一个人的任用可以决定国家的兴亡,由此可见。

赵国自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以来,国力日益强盛,成了秦国周边唯一可以与强秦抗衡的国家。秦国要统一天下必须要击败赵国,但是谁也没有想到,决定秦赵两国命运的大决战,竟然由秦国和韩国两国点燃。

舍城献赵

秦昭王根据丞相范雎“远交近攻”的战略构想,从前268年起,先后出兵攻占了魏国的怀(今河南武陟西)、邢丘(今河南温县附近),迫使魏国亲附于己。接着又大举攻韩,先后攻取了陉(今河南济源西北)、高平(今河南济源西南)、少曲(今河南济源西)等地,并于前261年攻克野王(今河南沁阳),将韩国拦腰截为两段。消息传来,韩国朝廷上下一片惊恐,赶忙遣使入秦,以献上党郡(今山西长治一带)向秦求和。

其实,由于野王失陷,上党已经孤悬在外,早晚会成为秦国的领土,对于韩国来说,献上党给秦国不过是个顺水人情罢了。但是上党太守冯亭认为,如果投降秦国,秦国接收了上党,转而还会继续攻击韩国。因此冯亭决定将上党地区17座城池全部献给赵国,由此挑起秦赵两国的争端,这样韩国也许还有生存下去的机会。

上党在赵国邯郸以西,处于太行山脉西侧。对于赵国来说,一旦上党落入秦国的手中,秦军则可以居高临下,威胁邯郸。现在冯亭主动来献,赵国自然上下皆大欢喜,赵王就派老将廉颇率领四十多万大军前去接收上党,抵御秦军。

但是秦军行动迅速,等到廉颇的大军到达上党附近时,秦军已经攻陷了上党全部17座城池,只有冯亭率领残兵败将迎接廉颇。

蓄势长平

上党虽然已经失手,但是几十万秦军驻扎在上党,廉颇必须找到一个地方来抵御秦军,防止秦军乘势进攻赵国,廉颇将这个地点选在了长平。狭义的长平,是指当今山西高平市西北长平村,为长平之战中心地带;广义的长平,大体为今高平市城乡全境。这之后发生的秦赵长平之战主战场即含以长平村为中心的丹河两岸南北三十多千米、东西十多千米的地区,即广义的长平。

从战略上讲,长平扼守上党与邯郸之间的咽喉,是不得不守的地方。从战役层面上讲,长平东、西、北三面环山,丹河与地势平行纵贯全境。整个长平丘陵众多,便于军队隐蔽调动,丹河及其支流一方面可以作为防守方的天然屏障,一方面可以用来调动部队。因此,廉颇在长平金门山下,以丹河为依托,全力加固丹河防线。赵军不但有水宽谷深的丹河可以凭借,还有大粮山、韩王山两大制高点,可鸟瞰数十里,敌我动静,一目了然。此外,长平地区平原地形相对较少,不利于大兵团作战,秦军如果进攻只能梯次使用兵力,对防御的赵军来说是很有利的。

廉颇在丹河东西分别建立了营垒屯兵,并分兵一万给冯亭守光狼城;分兵一万给盖负守东鄣城;分兵一万给盖同守西鄣城。以这三处作为前哨阵地,摆出了一副坚守的态势。

秦将王龁率领秦军也进兵长平,先后攻击东鄣城、西鄣城和光狼城,驻守的赵军先后败走,秦军由此进入长平地区。

秦军大军首先进攻西垒,廉颇指挥赵军略作抵抗后就撤至丹河以东的西垒,以丹河作为屏障,抵御秦军。

长平之战

秦赵长平之战图

长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灭战。这场战争使得秦国国力大幅度超越于同时代各国,极大地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

三年的僵持

前期作战,赵军先后损失了近5万人,但已经成功地将秦军牵制在长平的预设阵地前,开始了长期坚守。

廉颇下令各营严禁出战,私自出战的,就是胜利也要将主将问斩。廉颇的战略意图很清楚,长平地区远离秦国的都城咸阳,但是靠近赵国的邯郸,因此秦军的后勤补给线要比赵军长,廉颇决心在长平拖垮秦军。

为了寻求赵军决战,秦军副将王陵建议王派兵阻断赵军的主要水源——金门山下杨谷涧溪的流水。但是廉颇早有准备,在营中挖掘了暗渠,使得大军用水不愁。

就这样,秦赵两国近百万大军在长平地区相持了将近三年,而在第三年上,形势终于出现了转变。那年是赵惠文王去世,赵孝成王即位。

三年的相持,使得秦国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虽然秦国可以通过渭河和黄河向前线输送补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大军长途补给的代价,但是数十万大军长期在外,还有数十万劳力被用于保证运输线的运转,使得即使像秦国这样的强国也不堪重负,必须速战。但是前线的主将王面对老将廉颇的防守战术无计可施,秦国必须换将。换将不仅仅是要换掉王龁,而且最好是将对手廉颇也换掉,而赵孝成王的即位给了秦国这一机会。

长平之战

立俑灯·战国

俑作双手持灯状,灯盘敞口,弧形壁,盘心有烛托。人前一跪猴,头顶部有孔,用以承接灯油。

散布谣言

秦国面临巨大压力的同时,赵国也面临着巨大的后勤补给压力。虽然赵军处在赵国边境的长平地区,补给线长度要远远短于秦国,但是长平与邯郸之间横亘着太行山脉。赵国补给长平,由于是逆黄河而上,无法利用水上交通,只能从陆路穿越太行山向长平输送给养。在战国时期,陆路输送给养比水路要消耗更多的粮食,每向前线输送一斤军粮,就要有十斤消耗在路上。再加上那几年赵国连续遇到灾荒,国内存粮也消耗殆尽。赵国向齐、魏等国借粮也没有到手,使得赵国的补给同样捉襟见肘。

赵孝成王即位后,急于建立功业以巩固自己的地位,这样廉颇的消耗战术就遭到了孝成王的不满。秦昭王和相国范雎利用了赵国同样被旷日持久的战争拖得不堪重负,赵孝成王同样急于求战的心理,派出了大量的间谍到邯郸散播谣言,于是赵孝成王就听到了这样的话:廉颇已经老而无用,对秦军只能一味地避守,不敢交战,长平的赵军早晚要败在秦军手里,秦军只惧怕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

长平之战

错金银带钩·战国

身呈细长弧形,兽首钩。钩面饰错金银几何形云纹。

临阵换将

赵奢是赵国大将,他曾经于阏与大败秦军。赵奢的儿子赵括自小熟读兵书,父子论起兵法,赵奢也不是对手。有这些条件作铺垫,也就由不得赵孝成王不信了。如今赵奢已死,正可以起用赵括。

赵孝成王找来赵括,问他是否敢于代替廉颇,统领长平赵军。赵括回答:“如果统领秦军的是白起,我就要考虑考虑了,但是现在统领秦军的王龁,则根本不是我的对手。如果我去指挥长平的赵军,一定主动出击,全歼秦军。”

对于起用赵括,赵国的老相国蔺相如不同意,他向赵孝成王进谏说:“此次长平之战,秦赵两国都动用了全国的兵力,是决定两国命运的大战。赵括虽然从小就熟读兵书战册,但是并没有实战经验,把一场决定国家命运的大战交给他实在是太草率了。”

赵括的母亲也表示反对,她对赵孝成王说:“我的夫君赵奢临死前曾经说过,我儿赵括把行军打仗看作儿戏一样,不知道战争是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他今后不能领兵打仗。而且从前赵奢做将军时,得到国君的赏赐都分给部下的将士;可您赏赐给赵括的财物,他都留给自己,这样的将军、士兵不会为他拼命,所以您还是不要任用赵括为将吧。”

然而对于蔺相如和赵括母亲的话,赵孝成王都不以为然。作为一个刚刚继位的国君,这些老人的话对于他来说只是一种累赘,倒是赵括这样的少壮派军官更符合孝成王的胃口。

就这样,赵括来到长平,替换了已经扼守长平三年的廉颇。秦国一见反间计成功,也立刻换将,用白起替换了王龁。

决定命运的交锋

赵括到任后,立即命令赵军对秦军主动出击。赵军休整了三年,而秦军三年来不管如何挑战,赵军就是坚守不出,多少有些懈怠,因此一上来抵挡不了赵军的进攻,一连输了几仗。

旗开得胜使得赵括踌躇满志,下令全军全线进攻,仅留下冯亭率领一小部分军队把守东垒。而此时白起则正在初战失利的情况下部署着新的作战计划。

首先,白起请求已经坐镇野王的秦昭王将全国的部队增援长平。秦昭王于是征发了全国15岁以上的男子增援长平。然后,白起开始将军队退守西垒,将赵军主力吸引到西垒前。最后,白起挑选了2.5万名精兵,派他们抄小路去袭击东垒。驻守东垒的冯亭寡不敌众,最终东垒被秦军占领,赵括率领的40万大军就处于秦军前后夹击之下了。

这个时候,赵括如果沿着丹河两岸向南北突围,则赵军大部还可以脱离险境,在其他地方继续对抗秦军,因为秦军仅仅是占领了东西两垒,还没能对赵军形成全面合围,秦昭王发来的援兵也没有到达战场。此时长平战场上秦赵两军兵力相差不大,而赵军还处在内线作战的有利地位。但是赵括决心在长平和秦军一决生死,命令全军主力夺回东垒。此时地形就变得对赵军不利,在东垒前,40万大军施展不开,只能一批批冲向秦军占据的东垒阵地,一次次无功而返,而时间就这样被耽误了。

长平之战

宴乐铜壶上的水陆攻战纹饰

从上至下共四层,第一层为“习射、采桑”,第二层为“宴乐、弋射”,第三层为“水陆攻战”,第四层为“狞猎”及装饰图案,成为战国时期的战争、生产等方面的全景图。

纸上谈兵的下场

白起此时一方面焦急地等待援军,一方面命令秦军在东西垒之间的赵军周围修筑长墙,就这样赵军逐渐被秦军的优势兵力完全合围了。为了防止包围圈内的赵军突围,秦国出动轻骑兵反复骚扰赵军,让英勇的赵国战士得不到任何喘息的机会。赵括为了防止己方大军被秦国骑兵分割包围,命令赵军修建营垒工事,以堡垒对堡垒来抗衡秦军。

赵军在长平被合围的消息传回邯郸后,赵国举国震惊,恐惧的阴云笼罩在赵孝成王的心头,尽管缺乏政治经验和识人之明,孝成王还是明白长平这40万大军对赵国的意义。为了挽救危局,孝成王开始在赵国国内征集一切可以拿起武器的男丁,准备增援长平。

还没等孝成王集合好队伍,老辣的昭襄王早就已经征发了秦国境内所有15岁以上的男丁,从秦国的河内郡直插长平身后,彻底将邯郸和长平的联系切断,战争的结束已经只是个时间问题。同年九月底,长平的赵军被围已经46天,40万大军早就吃光了粮草,曾经呼啸战场的赵国将士只能杀掉战马,挖洞捉鼠来填饱肚子。战马和野鼠也吃完了,为了生存,战士们只能从死去的战友身上割肉相食,长平变成了一片人间地狱。赵括知道大军坚持不了多久,决定与秦人决一死战,赵括将剩余的赵军编为四个梯队,不分昼夜地向秦军发起冲击,想打出一个缺口突围。可百万的秦国虎狼之师硬是将百里的城墙守得固若金汤,赵军久攻不下,士兵们的体力和斗志也在不停地消逝。为了让将士们冲出包围,赵括亲自率领近卫冲锋,想鼓舞全军的士气,可秦军箭如雨下,赵括还没冲到近前就身中数十箭。这位赵国的罪臣、历史的弃儿却在此时表现出了一丝名将的风采,他仍然高呼向前,最后力战而死。

旌旗折,长剑断,主将死,粮草尽,援军却在天边,人性中对生的渴望战胜了自赵武灵王传下的赵军不败的荣誉,剩余的赵军全体投降,秦国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在解除了赵军的武装后,白起下令将240余名未满15岁的赵人放归邯郸,其余的赵国降卒全部被坑杀于长平。就在这一天,悲伤成了邯郸城内的主旋律,多少母子永别、多少夫妻离散、多少父子阴阳两隔,邯郸城内家家戴孝,户户痛哭,连赵孝成王也跪在赵氏宗庙前失声痛哭,祈求祖先的宽恕。

长平一战,秦国以巨大的代价摧毁了东方头号的军事强国——赵国(齐、楚虽兵力多于赵国,但士卒的训练和尚武之风远逊于赵),天下进入了战国时代最后的20年,秦人一统天下的时刻即将来临。

长平之战

玻璃璧·战国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bjwh/lstj/3506.html

下一篇:《五藏山经》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