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家文化 > 古代文化

道家思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

历史大观园 古代文化 2020-06-17 21:25:50 0


汉魏五斗米道、太平道虽奉老子《五千文》为教典,但并没有遵从《老子》之说建立宗教,以及形成宗教理论体系。魏晋老庄之学复兴,掀起清谈、玄学之风。政局动荡,环境恶劣,“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人们迫切需要一个安身立命之道,对精神境界的追求也更为强烈,思想的重点已逐渐从对现实问题的关注转移到玄远之学上来。为了扭转名法之治的偏差,重建正常的封建秩序,需要从道家那里去寻求“穷理尽性,陶冶变化之实论”。王弼《老子指略》指出当时的儒家、墨家、法家、名家、杂家各有所得,也各有所失,只有道家才能做到“崇本以息末,守母以存子”,既超过各家的学说,又不偏漏各家的长处。王弼在《老子注》中继承发展了老子以道为最崇高的概念与最基本的原动力的中坚思想,进一步在学术界树立了老子学说的权威性。然而,这对道教的实质性影响并不大,诸派道士仍以符篆炼养方术等低层次的宗教活动为主,很少有援附玄学,注释《老》、《庄》的道教理论建树,两晋时期,五斗米道在北方社会民众中继续传扩,而在江南,孙吴政权以及后来的东晋统治者,对民间的宗教、神仙方士活动,也不像曹魏西晋时期那样严加控制。从汉末至两晋,先后传入江南的有属于五斗米道系的杜子恭道、李家道、清水道,属于太平道支派的于君道、帛家道,以及龙虎山张天师的正一道。江南道教的发展,逐渐超过了中原与巴蜀,成为后来道教复兴、发展的基地。至南北朝,佛教兴盛,在佛教哲学思想、宗教教义、戒律仪式的刺激下,道士们一方面承玄学余绪,摄佛教经文,托言神授,暗本老庄,编造了《洞神》、《灵宝》、《上清》等部类的大量道经;一方面神化老子,注疏《老》、《庄》,宗承道家,建立起较系统化的道教体系,涌现出许多著名的道教改革家和学者,如北朝寇谦之、南朝陆修静、顾欢、孙游撒、孟景冀、宋文明、陶弘景等人。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bjwh/gdwh/9078.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