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趣闻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历史大观园 历史趣闻 2020-06-02 23:42:40 0

这是一场静悄悄的战争,数十万梁朝援军坐视台城沦陷,他们在想什么呢?

激战秦淮河

人情冷暖心自知。除萧纶被打败之外,各地方的龙子龙孙连人影也不见,合州刺史鄱阳王萧范,江州刺史当阳公萧大心不错,派出一支部队来。南兖州刺史,那位出门坐防弹车的南康王萧会理确实走不开,正和萧正德的弟弟北徐州刺史萧正表打仗。萧正德做皇帝,正德家一帮子兄弟自然帮他干架。

益州刺史武陵王萧纪离得远,知道权当不知道。实力最为强大的荆州刺史湘东王萧绎倒是起程了,世子萧方等率一万马步兵走旱路,大将王僧辩率一万舟帅沿江东下,萧绎总督三万精锐甲兵随后进发。三路大军总计五万余人,浩浩荡荡,声势不小,只不过走得有点慢,萧绎每天呆在船上边赏风景边下棋掷色子。湘州刺史河东王萧誉和他一个德行,慢慢悠悠,走一会儿歇一会儿。

到达建康的各地诸侯准备进兵,打仗需要指挥官,需要盟主,龙子龙孙们不到,轮到地方大员,共有四位有资格做盟主:西豫州刺史裴之高,衡州刺史韦粲,前司州刺史羊鸦仁,司州刺史柳仲礼。

羊鸦仁虽然也是刺史,有个前字。本来是司州刺史,梁军占领悬瓠,萧衍兴奋之下另设一个新州-豫州,羊鸦仁担任刺史。侯景战败,羊鸦仁弃州而走,豫州刺史有名无实,只能算前司州刺史。他可以剔除,败军之将不足以言勇,想当,大家不同意。

衡州刺史韦粲不争,推选司州刺史柳仲礼,因为柳仲礼是他表弟。柳仲礼有没有资格做盟主?有资格。梁朝讲究祖宗,柳仲礼有个祖宗很厉害,柳元景。读过南2的朋友都知道,柳元景乃南朝名将。柳仲礼也有一项傲人的纪录,曾经打败过北魏名将贺拔胜。

柳仲礼根红苗正,又有战功,大家都满意,除了裴之高。老将军裴之高年近七旬,年龄大,资历高,而且鄱阳王萧范任命他总督江右援兵,萧范的儿子就在裴之高帐下听差。裴之高一句话把韦粲的提议否决掉,“柳节下是州将,何须我复鞭板?”柳仲礼就是个州将,刚刚提拔起来,老头子我怎么能伺候他呢!

大家热烈讨论好几天,没有结果。好在韦粲舌头灵活,亲自跑去做工作。论门第,我出自京兆韦氏,韦睿是我爷爷;论年龄,我也比柳仲礼大。为什么让他做盟主呢,就为了赶快把皇帝和太子救出来。大家争来争去,什么时候争到头,等叛军攻下台城,我们都是罪人。

韦粲三寸不烂之舌把老将军说哭了,柳仲礼的盟主之位定下来。韦粲不曾想到,他的一番苦心反把性命搭进去。

柳仲礼指挥联军向秦淮河推进,部署兵力的时候犯难。按照柳仲礼的设想,侯景善长野战,联军采取步步为营的战略,推进到秦淮河南岸趁夜色筑营。大营建起来,侯景也就无能为力。但是,有一处地方不好安排,那就是青塘。

青塘是战略要地,临近河中沙洲。夺取青塘,联军的水军船只可以开进秦淮河停泊沙洲。而且,青塘处于通往石头城的道路正中。石头城是侯景唯一一处渡口,侯景兵败,只能从石头城乘船逃跑,青塘的重要不言而喻。正因为青塘战略地位重要,叛军会派重兵争夺。各路诸侯谁都不肯去,柳仲礼想到了韦粲。

韦粲也不想去,太危险啦,极有可能全军覆没。柳仲礼道:“兄长不肯帮我,我真没办法,这个地方别人守不住。如果觉得兵少,我派兵增援你。”柳仲礼把刘叔胤的水军调给韦粲。

联军各路军队向秦淮河进兵。天不助人,当夜大雾弥漫。韦粲的七千人马迷失道路,到达青塘时三更天已过。士兵们忙着建营盘。当年,韦睿在北魏数十万大军眼皮底下一夜之间建起一座坚固的大营。时间紧迫,韦粲未能完成爷爷的奇迹。

天刚破晓,侯景接到联军大举进攻的消息,登上禅灵寺楼阁举目远眺,一座座梁军大营沿秦淮河拔地而起。最关注的青塘方向,梁军的军营也在营建中。侯景当即点起人马直扑青塘。

叛军越过秦淮河杀到。恶战来临,副军主王长茂劝韦粲坚守待援。韦粲丝毫没有退缩,主动出击,令军主郑逸正面迎敌,刘叔胤率水军断侯景退路。韦粲摆出一副拼命三郎的架式也是情不得已,凭借未峻工的防御工事很难抵挡叛军进攻。

韦粲拼命,别人不想拼命。刘叔胤的水军抵达古禅灵渡,士兵们站在船头看两军厮杀,无一人肯登陆从背后攻击叛军。郑逸打不过侯景,败退回营,叛军趁势杀入。众人一看情况不妙,拖着韦粲撤退。韦粲抱定一死的决心,任凭部下拉拽屹然不动,指挥军队死战。

南北朝时代将领们都有部曲家兵,所带部队骨干均由自家人构成。正因为如此,梁军战斗力不强,恢复到东晋时代,勇于追击,怯于逆战。喜欢打顺风球,不习惯打恶战,遇恶仗就跑,每个家族都想保存实力。与中世纪的欧洲相比,东晋南朝的门阀贵族瞧不起武人,未能培养起一个具有忠诚、勇敢和荣誉精神的骑士集团为他们打仗。

没有一支勇敢无畏的军队难以保证财富永远存在,门阀的没落早早晚晚的事儿。侯景掘了门阀贵族的墓碑,韦粲为门阀贵族唱响最后一曲悲壮的挽歌。重文弃武的中原衣冠将成往事,衣冠风流随风飘逝。自此以后,江南注定成为奴隶们的天下,先有羯奴侯景,后有南蛮陈霸先。

此一战,韦家伤亡惨重,韦粲父子及兄弟四人以身报国,韦家亲戚死者数百人。盟主柳仲礼正在吃早饭,听闻韦粲被攻击的消息,将筷子一扔,披甲上马,手执长槊,率数十骑杀奔青塘。北方智将与南方勇将一场大战,柳仲礼舞动长槊横冲直撞,斩杀数百个敌人,叛军上千人投水而死。柳仲礼只差那么一点结束侯景的性命,长槊将要刺中侯景时,叛将支伯仁的长刀砍向柳仲礼。柳仲礼肩膀中刀,马陷泥淖,十余名叛兵各执明晃晃的长矛齐刷刷向柳仲礼扎来。部将郭山石拍马赶到,杀散叛军救下柳仲礼。

联军目的达到,攻占青塘,军队推进到秦淮河南岸。侯景再也不敢轻易渡过秦淮河发动进攻,沿秦淮河北岸构筑防御工事,双方隔河对峙。

这一场恶斗杀得人人心惊,个个胆寒,柳仲礼初来的锐气丧尽。一方面见识到叛军的勇猛,另一方面也看到皇族和诸侯们丑恶嘴脸。只有他和韦粲拼死作战,结果自己身负重伤,韦粲一门死伤无数。此战过后,众人寄予厚望的荆州军只到了两万人,萧绎迟迟不见影子。要知道荆州那是南朝实力最强的州,战士有十万之众。既然皇子皇孙们都不担心,我操得那门子心。从此柳仲礼闭口不提打仗的事儿。

终于有位皇子来了,萧纶带残兵败将绕道来到联军驻地。萧纶后悔,若非急躁冒进损兵折将,现在他就是大军的盟主。三万军队打得剩下几千人,啥都别说了,听人家安排吧。尽管萧纶放低姿态,柳仲礼还是瞧不起。萧纶天天到大帐来请示工作,柳仲礼一脸傲慢,爱理不理。如此对待身为皇子的萧纶,其它人可想而知。

将帅不和,将领们之间也矛盾重重。有人想战,有人想守。萧嗣、萧确、庄铁、羊鸦仁、柳敬礼、李迁仕、樊文皎几位有勇气的将领聚在一起率部队渡过秦淮河,与叛军激战于东府城。

侯景把主力放在台城的南面和西面,南面防联军,西面通石头城,确保后路不被切断,东面防守力量相对薄弱。联军选择从东面撕破侯景的防线可谓聪明之举。李迁仕、樊文皎所部五千锐卒一度攻到菰首桥。菰首桥是青溪的一座桥梁,过青溪就到台城。不想两人中了叛将宋子仙的埋伏,樊文皎战死,李迁仕逃回。

樊、李两将虽然战败,此次联军的进攻战果显著,把东面的叛军从秦淮河压迫到青溪,一举切断东府城与侯景主力军队的联系。顺便介绍一下庄铁,此人原本投侯景,见联军势大,又转投回来。

侯景十分害怕,因为东府城有粮食,东府城的粮食足够叛军吃一年,如今有粮运不出来。如果派大部队去东面夺回粮道,联军主力极有可能从南面渡过秦淮河,这一仗胜负就定了。叛军无粮,优势转到联军方面,侯景急得团团转,狡猾的王伟又想出馊主意,求和。

古老的计策

求和,太古老的计策,弱者往往以求和做为脱身之计,脱延时间,摆脱不利的局面。刘邦在荥阳求和忽悠项羽,白登山求和忽悠冒顿;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求和忽悠蒋介石先生;侯景台城下求和忽悠萧家父子;听说利比亚反对派也在玩相同的手法忽悠卡扎菲。

侯景提出议和,一为避开联军初来的锐气,二为得到东府城的粮食,三为寻找最佳战机。侯景提出的议和条件非常诱人,不打了,退兵渡江回家。北约和利比亚反对派也在忽悠卡扎菲,反对派说停火;美国人说不寻求推翻现政府;英国人表态给卡扎菲留后路。

凭借多年的斗争经验,萧衍当即否决议和,怒气冲冲道:“和不如死!”姑不说议和是真是假,我堂堂大梁朝皇帝,你说造反就造反,你说和平就和平,面子上过不去,以后怎么统治人民。

萧纲想法和萧衍不同,萧衍八十六岁,那时节人生七十古来稀,您还能活几年呐,多活一年少活一年有什么区别。我不行,才四十六岁。虽然说四十六岁也不小啦,但是和您比起来,还有四十年活头,现在去死,多可惜呀。再者说,实在打不下去啦。

叛军自公元548年十月二十五日围城,到今天公元549年二月初三,整整三个月零八天。城里有没有粮食?有。叛军逼近建康的时候,聪明人已经往台城运了四十万斛米,至今没吃完。但是,光有粮食没有柴火,没有草料,没有盐,没有肉。人们扒掉宫殿挑出的木头也差不多烧尽。不吃肉没力气打仗。大伙吃马肉、吃老鼠肉、吃死人肉,顾不得瘟疫传播。三个月前男女十余万、甲士两万人,如今还剩二三万人,都是些老弱病残外加伤号,能登城作战者不过四千人。到台城里转一圈,“横尸满路,烂汁满沟。”这场仗没法打,另外,城里人不知道援军究竟进展如何,围城三个多月,援军就算爬也该爬进台城,分明不用心、不使劲。时间耽误不起,再耽误两个月饿都饿死了。

羊老虎死了,朱异死了,城里的主心骨都死了。萧衍万般无奈。想想也是,自己无所谓,一大把年纪,怎么也得为年青人着想。萧衍让步了,对太子萧纲叹息道:“你看着办吧,勿令取笑千载。”别让千秋万代的人笑话你,别说千秋万载的后人,两年后萧纲自己就笑话今天的决定,多少幼稚,多少可笑。

同意议和。萧衍又一次毁在萧纲手里,一世英名付流水。历史就是一面镜子,照到过去,照到今天,照到未来。如不出意料,卡扎菲很难顶住北约的欺骗攻势,他不怕死,但他的儿女们怕死,怕失去财富。世界充满谎言,实力和智慧决定胜利,拳头和脑子才是老大。早晚有一天会秋后算帐的。

双方停战。侯景如愿以偿,一次又一次提出无理要求拖延时间。先是向朝廷要地盘,请朝廷割让江右四州之地;再让萧纲的儿子萧太器到军中做人质。条件满足之后侯景提出双方会盟,联军不准再采取任何军事行动。萧衍再次照准,双方派出使臣对天盟誓,恪守条约,并正式封侯景为大丞相。侯景宰了头牛,把血抹到嘴唇上,遥对台城歃血为盟。上述表演结束,该撤军了。侯景又说,没有船怎么过江,过江的时候联军追击怎么办?双方开始商议怎么办,讨论来讨论去,十多天过去了。

此时,南康王萧会理打败萧正表率两万青兖军队入援已到长江,侯景害怕萧会理由白石垒登陆,与南方联军形成夹击之势。又对萧纲说,萧会理的军队妨碍撤军,让他到秦淮河南边去。萧纲同意,萧会理移师秦淮河南岸。刚处理完这事儿,侯景又来事了,说东魏军队已经攻占寿阳和钟离,我无家可归,先把广陵城借给我,等打下寿阳,再把广陵还给朝廷。过两天又说,联军驻扎秦淮河南岸离石头城太近,我不能从石头城撤军,必须从京口撤。萧纲又同意。

双方一来一回,一商一议,又过去好几天。猴子变身耍猴人,萧纲倒被猴子耍得团团转。侯景一算计,时间还不够,米没运完,怎么办呢?正巧,萧纶的儿子萧确隔着秦淮河站在阵地最前沿跳脚骂侯景:“你等着!天子和你结盟,老子和你没完!”

又让侯景抓住一个理由,给皇帝上表章:“萧确这个毛头小子态度恶劣,是个危险份子,我撤军怕他会来追,必须把他调往台城。”

萧衍派人召萧确进城。萧确心道侯景算什么东西,他说干什么我就干什么。再三给皇帝写信,拒绝入城。萧衍当然不同意。萧确一天不进城,侯景一天不退兵。萧确是头犟驴,放出话来,再逼我进城,老子去荆州。

萧纶急得哭了,对儿子道:“台城围这么久,我们担忧皇上的处境,早早把侯景打发走算啦,以后怎么收拾他再说。”萧确听不进去,对老爹道:“侯景想走早走了,围困台城的军队不撤,根本不想走,我进不进城一点关系都没有。”萧纶怒道:“皇上定的事必须执行。”拿皇帝吓唬别人行,萧确唬不住,稳稳当当坐着不动地方。萧纶火冒三丈,冲身边的赵伯超道:“把这小子给我宰了,提他的人头进台城。”赵伯超多聪明,真把萧确杀了,萧纶会和他拼命。赵伯超当即拔出钢刀,斜视萧确道:“伯超识得君侯,刀不识君。”

父子闹得兵刃相见那是何苦,萧确痛哭流涕答应进城。萧纶转怒为喜,塞给儿子一篮子鸡蛋。不是给儿子吃的,那是给父皇萧衍吃的。萧衍吃素几十年了,从来不破戒。台城里蔬菜吃光,只能吃鸡蛋。议和这段时间城里城外有了联络,萧纶听说后收集几百只鸡蛋让萧确捎进城去。

萧确拐着篮子进城,城里惨不忍睹,一片世界末日的景象。大街小径满是尸体,沟里流淌死人腐烂的脓汁。进得皇宫见到皇爷爷萧衍。八十六岁的老人颤微微接过鸡蛋,泪流满面,哽咽哭泣,亲自下厨做鸡蛋。那种境地下,皇帝也没人伺候,性命不保,谁管谁呀。

一代开国之君落到亲手做煮鸡蛋的田地,放眼中国历史绝无仅有。望着皇爷爷孤单瘦弱蹒跚的背影,萧确泪湿眼帘一片模糊。

碧水蓝天,春柳轻拂,湘东王萧绎正悠悠然与幕僚萧贲下棋。荆州大军行到武昌,萧绎无论如何不肯再行。与他同样停军不进的人大有人在,河东王萧誉的船队停泊青草湖,信州刺史桂阳王萧慥的水军停在西峡口。他们的理由出乎意料的一致,等待援兵聚齐。倘若他们继续等下去,援兵永远不可能聚齐。

萧绎神态宁静,一只独眼略有倦意,轮到萧贲走棋,萧贲吃子良久不见落子。萧绎怪道:“为何不下?”萧贲轻轻吁口气道:“殿下都无下意。”萧绎一皱眉,猛然意识到萧贲不是说下棋,借谐语讽刺他停军不发无东下救援国都之意。萧绎根本不想救父亲和兄长,因为他想做皇帝。父亲和兄长死掉岂不如意。萧绎心里实实在在感激侯景,盼着跛奴早早成就大事,怎么肯去妨碍。萧贲说中心事,心中秘密竟然被他人窥破,不禁恼羞成怒。萧绎强忍心中不满,这件事拿不上台面,更不要说治萧贲的罪。

朝廷与侯景议和的信函传到萧绎手里,萧绎想了想,瞥了一眼萧贲笑道:“不必再下啦,朝廷与侯景讲和,我军即刻班师。”萧贲不假思索道:“议和分明是假,侯景若放下武器,不待过江,小孩子都能杀他,他有这么傻吗?殿下拥兵十万,未见到叛贼便退兵,为什么?”

萧绎恨得牙根痒痒,为什么?你说为什么?我若不撤退,恐怕侯景真的议和退兵啦。萧绎面露微笑,心道:“亏你还叫我叔叔,让你多管闲事,回头宰了你。”

正直的萧贲未能躲过心狠手辣的萧绎的毒手,萧绎找个理由杀了他。但是,比萧贲狂的人还有,徐怦是一个。身为武陵王萧纪参军的徐怦不断催促发兵救援台城,萧纪抱着和七哥同样的心思,拒不发兵。事后萧纪诬陷徐怦谋反,且假惺惺对徐怦道:“顾念交情一场,我放过你的儿子们。”徐怦讽刺道:“生儿悉如殿下,留之何益!”徐怦这句讥语让他的儿子们命丧黄泉。

世界需要正直的人,而正直的人往往得不到好结果。人们有权力置疑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唯心理论,但有一点毋庸置疑,迫害正人君子的人一样得不到好结果,因为他们将被广大善良的人所唾弃。对父亲和爷爷的生死置之不理的萧绎、萧纪、萧誉和萧慥们均未得到好下场。

转眼一个月过去了,侯景再次成功拖延时间,不仅东府城的米全部运进叛军控制的石头城,而且梁国实力最大的荆州军从武昌撤回江陵。侯景兴奋异常,直斥梁武帝及太子萧纲十项大罪,撕毁条约,背弃盟誓,再次掘开玄武湖的水,水淹台城,叛军四面进攻。

静坐战争

从来都是萧衍玩别人,这回被猴子玩个团团转。打了一辈子鹰,到头来被鹰啄瞎眼。萧衍又羞又怒,生气上火没办法。城里只有四千能喘气上城打仗的人,剩余的人虽然能喘气,但拿不起武器。城里人只能指望援兵,人们听说柳仲礼是盟主,把柳仲礼的爹搬出来。你柳仲礼可以不管我们,总不能不管自个的爹吧?

柳仲礼的父亲柳津爬上城头声嘶力竭地呼喊儿子:“你的君主、父亲都在城里遭难,你却在外逍遥快活,不肯尽心竭力作战,百世之后的人们会怎么评价你呀!”

东面的联军打到青溪,已经看到台城的城墙,有人听到柳津的喊话,急忙转达给盟主。柳仲礼此时正在大帐里听歌看舞,饮酒作乐。联军的军纪不严,上司们吃喝玩乐,士兵们欺压百姓。联军进京以来,尤其打过秦淮河的部队看到叛军抢珠宝、抢美女、抢古董,发了大财,手心痒痒,学叛军搜刮老百姓。谁让建康城富甲天下呢?居民们算看透了,什么官军,什么叛军,都一个样子,土匪!

停战大半个月,每个人都有时间静下心来理一理思路。柳仲礼曾经和侯景隔着秦淮河交流过,侯景还派人送了一件金环做为礼物。经过不断琢磨,柳仲礼发现一件有趣的事情,侯景攻入台城非但不是坏事,反而是好事。为什么这么说呢?侯景拥立萧正德做皇帝,如果打进城去,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必然杀掉萧衍父子。到那时柳仲礼再率领群雄杀死侯景,替皇帝报仇,拥立新皇帝,那么他就是第二个侯景。萧纶对此似乎心照不宣,否决掉萧骏三道进兵的建议。

秦淮河和青溪南北两重天,河的北面上演莫斯科保卫战,河的南面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任由老爹喊破嗓子,儿子按兵不动。柳津对萧衍哀叹道:“陛下有邵陵王,臣有仲礼,不忠不孝,如何平定叛乱!”

最无耻的人不是萧纶,萧绎等人更无耻。萧家子孙中并非全是无耻之徒,被人们讥笑为“胆小鬼”的萧会理铁心救台城。事实证明萧会理非但不胆小,而且勇猛坚毅,只有他在台城最危急关头联络羊鸦仁和赵伯超部向叛军攻击。仗打得不顺利,羊鸦仁失约,赵伯超逃跑,萧会理一战损失五千人。

再也无人肯站出来,台城陷落早晚的事。重压之下,城中出了叛徒,汉奸们引导叛军杀进城来,萧确奋勇拼杀,怎奈叛军越涌越多。眼看大势已去,萧确从城头放下绳索,顺着绳子滑下城来,飞也似进宫报信。

血染衣袖的萧确脚步踉跄、神色慌乱地推开宫门,抢进宫去,大叫道:“台城失陷啦!”萧衍刚刚和衣卧下,闻听此言,出奇得宁静,静静躺在床上一动不动,神色不变地问道:“还可以再战么?”萧确回答道:“不能再战啦。”萧衍一声叹息,说道:“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亦复何恨。”

萧衍算不上中国历史的亡国之君,但梁朝实实在在亡于他的手里。侯景列举的十项大过失虽然有的比较牵强。比如说萧衍喜欢祥瑞,不把地震等自然灾害当作天谴;说萧衍曲解六艺,排斥正宗儒学,搞王莽那一套。其实什么算正宗儒学,人们理解的儒学都是后人解释的。孔子大师一句话,大家开始解释,孟子一套,荀子一套,董仲舒一套,王莽一套,程朱一套,陆王一套,粱漱溟、熊十力一套,从当时的社会需要和自己的理念出发,各说各的。凭什么不允许萧衍来一套,解释六经,不能算错误。

但是,也有很多指责可谓诛心,大体反应了当时梁王朝社会存在的蔽端。第一,货币混乱,通货膨胀;第二,机构臃肿,人浮于事,侯景有话,官太多,像烂羊头、烂羊胃一样不值钱;第三,任人唯亲,有才干的人得不到提拔,除了皇族子弟就是门阀贵族;第四、崇佛;第五、官员贪污腐败;第六、社会风气奢侈、轻薄;第七、皇族不和,皇子们不忠不孝,皇帝有难,无人肯真正出力。

侯景围台城这段时间,萧衍也在思考,究竟什么原因使建康的一部分人民背弃自己,心甘情愿帮助叛军。我给你们带来半个世纪的和平,解决了温饱,建康人民的生活水平已经达到小康,包括那些奴隶。贫富分化固然很大,但是有哪个社会绝对公平,至少我萧衍没有看到。事到如今,萧衍仍然不服气,煮熟的鸭子嘴硬。我得到的东西,自己把它弄丢了,没什么可惜的。也就是说,我尽力了,换谁都没用。

达到萧衍水平和境界的中国皇帝凤毛麟角,可能武功比萧衍好,但是文采比不过;可能文采出众,但是武功又不如萧衍;也可能文武全才,但是下棋未必赢得了;即使文韬武略,琴棋书画皆通,佛学造诣、道家修为、占星术又比不了。梁之前,史书都是断代史,萧衍曾经主编过六百卷《通史》,自负地对群臣说:“我造《通史》,此书若成,众史可废。”萧编通史到宋朝失传,否则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无必要从战国写起。

萧衍有自负的资本,可惜他是皇帝。中国历史有个规矩,成者王侯败者贼,只要失败了就是贼,因为历史由成功者书写。哪一个末代皇帝不是贼,远的不说,蒋介石先生不也是蒋匪么。历史不能由官方去写,那样写千篇一律。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应该感谢汉武帝对司马迁先生施了重刑,以致于我们能看到无韵之离骚,当然这么说不是很道德。

“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亦复何恨。”达到萧衍的境界,生死已然身外之物,也只有将生死荣辱置之度外,才能有这般的豁达和洒脱。纵观古今亡国之君,有杀身成仁者,有忍辱偷生者,似萧衍这般宁静淡然,从容淡定,恐怕前无古人,后亦无来者。去年网络流行的一句话用在萧衍身上非常恰当,神马都是浮云,生命是,皇冠是,国家也是。

萧衍没有像纣王、崇祯皇帝那样自杀,没有像北魏孝武帝和陈后主那样逃跑,也未像宋徽宗和宋钦宗那样躲起来不见人,而是登太极殿正式召见侯景。

侯景进城

侯景趾高气扬地迈上太极殿的石阶,身后顶盔贯甲全副武装的五百名甲士相随。侯景有资格傲慢,一年前如同丧家之犬,而今大国征服者。侯景一跛一跛地迈着步子,谁敢笑话我,我砍下他的一条腿。

侯景的傲慢只表现在太极殿外,进了大殿,立即感受到无尽的压抑。须发皆白的老皇帝萧衍不怒自威,宛如一尊古佛高踞须弥宝座。在胜利者面前,萧衍依然展现出皇帝的震摄力和至高无上的尊严。侯景不由自主地跪倒身躯,以额触地,行参拜大礼。其后由典仪官引导至三公榻前落座。萧衍神色不变,静静道:“卿在军中日久,真是劳苦功高啊!”

听着老皇帝的讽刺,侯景不敢仰视,一时间说不出话来,汗水不由自主从额头流下打湿脸颊。萧衍接着问道:“卿何州之人,敢到这里来,妻子儿女仍在北方吗?”这些都是很简单的问题,侯景竟然紧张地答不上话来,倒是站在殿下的叛将任约心情淡定,替侯景答道:“下臣侯景的妻子皆为高氏屠杀,只身一人归附陛下。”

接下来,萧衍问了一个不该问的问题:“当初渡江时有多少人?”这回侯景镇定下来,这是他引以为傲的一件事,结结巴巴答了两个字:“千人。”萧衍又问道:“围台城几人?”侯景又回答了两个字:“十万。”萧衍仍然问下去:“今有几人?”可能萧衍认为侯景围攻台城肯定损失了不少人马。侯景的回答平添一股豪气:“四海之内都是我的人。”萧衍猛然醒悟,这句话不该问,当即低头不语。

侯景吹牛了。你现在还被梁军包围着呢,说什么拥有四海。有时候人就需要吹牛,尤其做大事的人。吹牛皮长志气。先莫管别人信与不信,吹上一顿再说。人们穿名牌,开名车,购古董、字画,买豪华游艇,买飞机,未必有那种闲钱。也是一种变相的吹牛,向对手示威,抬高自己的社会地位,结交更高一层次的朋友,容易办事。

侯景不是不会吹牛皮的人,南北朝社会环境从小将侯景塑造成一个低等人。别看侯景咬牙发狠,发誓将贵族们的女儿配给奴隶,实际内心深处有种深深的自卑。这种自卑感根深蒂固,深入骨髓。在北方是个贱民,在南方更是个贱民。侯景的思想远远达不到毛泽东同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高度,也达不到洪秀全“太平天国”的境界,连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也呼不出口,无非一个宇宙大将军的命。侯景所能想到最伟大的事情无非做个宇宙大将军。将军再大,哪怕大到乾坤,大到宇宙,也是个将军。有没有文化并不在于你读多少书,识多少字,在于你的思想境界,能像陈胜那样说出“王侯将相没有种”的话,你就是大字不识一个,也算个哲学家,而不是一个奴才。

没文化太可怕。钱越多、官越大越能体会到这句话的意义。钱多官大,社交圈子不同,社会知名度也不同。别人说话,你听不懂,搭不上腔,偶然搭上一句话让人家笑话半天。

从面子上讲,当今中国的暴发户们应该感谢毛泽东同志。第一,把人家积累多年,甚至上千年的私人财产收归公有,你才有机会暴富。第二,文化革命把一切文化都砸得稀烂,当你有钱的时候才不会感到羞惭,因为身边都是些没有文化的人。

侯景可悲之处在于没有伟大的舵手给他开路。混到征服者的份上,登顶上流社会,睁眼一看,渺小啊。自卑并不是对方比你行,而是自己觉得不行。侯景战战兢兢离开太极殿到永福省见太子萧纲。太子身边的侍卫们都吓跑了,萧纲面无惧色,神色自若。侯景大咧咧进得屋来。太子侍臣徐摛告诉侯景:“侯王,进来拜见要遵守礼节,怎么能这样。”言外之意,乡下人,别不懂礼貌。

侯景跪下磕头。萧纲和他说话,侯景又答不上来。南北朝好玄学,萧纲整天满口老庄,说出话来云山雾罩。侯景听不懂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肚子里没货,搞不出什么好词妙句,更没有什么闪烁思想火花的精辟名言。

侯景见过萧家父子后对自己的临场表现感到十分惊讶,冲身边亲信说:“我戎马一生,面对刀丛箭雨心情平缓,毫无惧意。今见萧公,不由自主的恐惧,难道是天威难犯!我不能再见他啦!”

侯景未能意识到思想层面与萧衍的差距,将恐惧心理归结为天子的威仪,认为皇帝的与众不同在于包装。所谓“佛要金装,人要衣装。”把一块普通的石头放入名贵的盒子里,那么这块石头的价值会水涨船高。皇帝的冠冕、仪仗、侍卫、乘舆都起盒子的作用。将盒子毁去,石头也就恢复本来面目。于是侯景下令撤掉两宫的侍卫,故意纵容将士们哄抢皇帝的车辆、服装,连宫女也抢了个一干二净。如同扒掉人的衣服,让他赤裸裸站到人前,这种情形下还能保持做人的尊严和威仪么?侯景的认识不能说没有道理,但是,那只是针对平凡的人。萧衍心中已无畏,故而冷静和镇定远超寻常人。侯景自始至终未能让萧衍屈服,所安排的官员,萧衍一概不准。有人在他面前提及“侯丞相”,萧衍必大怒,斥责道“是侯景,何谓丞相!”

面对萧衍的不合作态度,侯景无可奈何。他不可能废掉萧衍,因为台城之外尚有梁国二十余万大军,梁国大部分国土控制在萧衍的子孙手里。他只能做“挟天子令诸侯”的人。叛军破城的那一刻,侯景所做第一件事即是派人保护皇宫,将企图杀死萧衍和萧纲的伪帝萧正德挡在门外。

萧正德过了两个多月的皇帝瘾,降格到大司马。如果事前告诉萧正德,拿出家里所有的钱财做叛贼,奖励是大司马,他肯定不会干。萧正德想做皇帝,侯景也是这般许诺,信誓旦旦说破城之日决不留下萧衍父子。萧正德很傻很天真,竟然相信侯景这种真小人会说真话。

摘去头上的皇冠,萧正德悔之不及,以泪洗面,哭诉的对像竟然是伯父萧衍。看着给他和国家带来巨大痛苦的叛徒侄子哭泣哽咽的的表情,萧衍并未破口大骂,只是淡淡吟了一句诗:“啜其泣矣,何嗟及矣。”(抽噎哭泣双泪垂,追悔莫及向谁告。)这句诗出自《诗经》,描绘一个被无情男友抛弃的女孩失恋痛苦流泪的样子。骂人不吐脏字,笑话人不吐脏字,这是大师级的文化人。这首诗前面还有一句,遇人之不淑矣。怪谁?只能怪你眼瞎交了个无情无义的男朋友,嫁了个中山狼,萧衍讥讽萧正德像个弃妇:“哭得这般伤心,感叹不能和他在一起了吧!”

和萧正德一样失落的人还有联军盟主柳仲礼。他没有等来皇帝被害的消息,反而等来一纸宣布诸军解散的诏书。柳仲礼召集各路诸侯商议,萧纶第一个表态,“怎么办,我们听你的。”

柳仲礼良久注视萧纶的眼睛不说话,他清楚六皇子内心深处的想法。六皇子希望自己下达进攻的命令,而且暗示得很明白,听你的,获胜之后自然还是听你的。诸将似乎义愤填膺,王僧辩和裴之高道:“将军坐拥百万大军,致使皇宫沦陷,正当决一死战,有什么可商议的!”

此时进攻,名不正言不顺。大家说得很好听,有多少人肯卖力气,别忘记皇帝和太子在人家手里。以前是保皇党想打,现在是保皇党不想打,同样人心不齐。打败了,身败名裂,打赢了,万一皇帝有个闪失,这是一项罪恶的把柄。但是,就此接受诏令宣布解散的话也太丢人了。柳仲礼想了一个办法,不表态。既不说解散也不说进攻,就这么耗着。

耗不起的人都走了,先是皇子皇孙,后是各镇诸侯,最后只剩下柳仲礼、柳敬礼、羊鸦仁、王僧辩、赵伯超五镇诸侯,五人大开辕门向侯景投降。五人中只有柳仲礼的弟弟扶风太守柳敬礼另有想法,他想干掉侯景。

诸将入台城先参见侯景后拜见萧衍,老皇帝静静安坐,一句话也不说。此时无声胜有声,萧衍的愤懑可想而知。

侯景试图拉拢柳仲礼等将领对抗各地的皇子皇孙,留下柳敬礼、羊鸦仁做京官,让柳仲礼和王僧辩继续回地方任职。侯景忽略了一个人,一个至关重要的人,那就是王僧辩。放走王僧辩是侯景最后悔的事情,他没有料到这位湘东王萧绎的参军、竟陵太守竟然是南朝为数不多出类拔萃的将领。正是由于王僧辩成功取得巴陵阻击战的胜利,侯景重蹈曹操赤壁覆辙,二十万水军兵败大江,从此走上下坡路。

侯景轻视王僧辩,看中柳仲礼。柳仲礼西归之日,侯景江边设宴送行,紧紧握着柳仲礼的手说道:“天下之事尽在将军。郢州、巴西托付给你了。”侯景向柳仲礼许下重愿,希望柳仲礼帮自己平定长江中上游诸州,到那时自然裂土分封。自诩大英雄的柳仲礼有机会杀掉侯景,因为他和弟弟柳敬礼事前商议好,酒席之上由柳敬礼抱住侯景的身子,柳仲礼拔佩刀斩杀。

送别的宴席暗伏杀机,柳敬礼几次示意哥哥发出行动暗号,柳仲礼见侯景身边甲士林立,保安措施严密,主动放弃暗杀。

除掉侯景的机会失去了,侯景自封梁朝丞相,挟天子令诸侯。挟天子令诸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听与不听全在诸侯们。有成功者,有失败者,曹操成功,董卓失败。所以三国袁绍和刘表等人弃汉献帝不顾也在情理之中。侯丞相面临的局面依然严峻,江南之大,只有建康城在侯景控制范围之内,侯景说的话根本没人听,何况净居殿尚住着一位拒不合作的天子。

侯景不敢见萧衍,派太子萧纲去劝。萧纲泪流满面地劝说父皇与侯景合作。萧衍冷冷道:“谁让你来的!如果社稷有灵,国家仍能匡复,如其不然,哭有什么用!”

萧衍志气凛然,侯景生气了,不敢见不等于没有办法收拾你。萧衍不合作,侯景也不合作。你不批准我的计划,我就不给你吃饭。该吃三顿吃一顿,该吃二两馒头就给半两。

五月的建康,气候闷热,老翁萧衍躺在床上口中发苦,向侍从索要蜂蜜。不是纯蜂蜜,而是一种蜂蜜制的饮料。大家知道蜂蜜有润肺止咳、促进消化、消炎等功效。古代贵族对蜂蜜情有独钟,尤其老年人。三国袁术兵败时也想喝蜂蜜饮料,结果找不到,吐血身亡,活活气死了。萧衍也是如此。左右侍从告诉皇帝,侯景不给蜂蜜,没有蜂蜜无法调制饮料。纵使萧衍淡定豁达,堂堂一国之君混到没有蜂蜜水喝,怎么能不生气。老头子“嗬!嗬!”两声,去世了。

回顾萧衍的一生,奋斗过,成功过,失败过。平淡过,辉煌过,失落过。可谓品尝到人生的酸甜苦辣。若非晚年侯景之乱,萧衍在中国历史足以与乾隆皇帝比一比文治、武功和寿命。萧衍比乾隆少活两岁,白手起家,以一州之地平定天下,开启江南五十年繁荣,取得钟离大会战胜利,拓土开疆,白袍军一度攻克北魏国都。可惜晚年名节不保。世人对萧衍最负面的评价即是:晚年昏愦。昏愦么?从侯景之乱的种种迹象看,答案是否定的,不是昏愦,而是聪明过头。

我们从他和中国禅宗始祖菩提达摩之间的对话中看到一个真正的萧衍,也给出他人生失败的原因。萧衍曾经自负得意地问达摩:“我做了这么多事有多大功德?”达摩道:“无功德。”萧衍又问:“何以无功德?”达摩说:“此是有为之事,不是实在的功德。”

“有为之事”,四字可为萧衍一生真实写照。萧衍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有目的,背叛竟陵王萧子良,欺骗齐明帝萧鸾,起兵攻打东昏侯萧宝卷,佞佛愚民,发行铁币,对待侯景两面三刀,包括为女儿选择夫婿,无不显示其自私自利的性格。真正的大功德,真正的大慈悲,不是特意去做,而是发自内心。萧衍的一生不停地算计人,到头来聪明反被聪明误,竹蓝打水一场空。

萧衍死了,侯景在江南的故事没有完,刚刚开始,一幕幕暗杀、兵变、战争的大戏等着他出场,精彩故事一个接一个。但是,现在我们必须转过头向北望,因为大江之北一个大人物去世了。同年八月,东魏国大执政官高澄死了,死于一场偶然的事件,被一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厨师杀死。世界上没有偶然的事情,偶然的背后总有因果。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qw/4350.html

上一篇:高澄遇刺谜案
下一篇:明月照铁面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