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趣闻

风云再起

历史大观园 历史趣闻 2020-06-02 22:21:06 0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前面已经说过,当初刘邦在彭城兵败逃到下邑后,召开了一次总结大会。会议上张良根据形势的需要提出了三步走的计划。他建议刘邦把三个很重要的人才都搞定,才能与强大的项羽抗衡。这三个人分别是:韩信、彭越、英布。

果然,刘邦搞定这三个人后,最终打败了项羽,夺得天下。然而,随着形势的转变,当初他最得力的三虎将,现在变成了三个心腹大患,“功高震主”这是历代皇帝的一大心病。

韩信平白无故地被吕后的妙计处理掉后,天下并没有就此太平。相反,正是由于吕后草率的行为造成了很严重的后果。

韩信死后,第一个站出来反对刘邦的就是“三步走”的另一个重量级人物彭越。当然,与其说是彭越居安思危主动站出来反刘邦,还不如说是被刘邦逼起来造反的又一典型案例。

刘邦去平叛陈豨时,曾召令彭越一道前去的。但当时彭越以身体有“疾”为由,推托不去。按理说人家有病不能去,作为一国之君应该体谅一下,但刘邦当时却不这么认为,为此还大发雷霆。叫韩信出征,韩信以病推托,现在叫你彭越出征,你彭越也以病推托。怎么会这么巧,一到关键时刻都病了。

什么病,怎么早不生晚不生,偏这个时候生?当时有点愤怒的刘邦就写了一封信送到彭越那里,极尽挖苦之能事。看了信后,彭越心里不好受,其他病倒没有,忧郁病倒是马上发作了。他的忧郁也并无道理,自刘邦夺到天下后,到现在诛杀的诸侯王也有好几个了。

燕王臧荼第一个被他干掉,但好歹这个人也死有余辜(谁叫他整天高喊着“我要造反”……);其次是楚王韩信突然连降三级,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接着韩王韩信被逼着投靠匈奴,后又被刘邦的大军所灭。这几个人除了燕王臧荼是主动扯起造反的大旗,其他人都是被逼着造反的。居安思危,彭越心里就想了:刘邦的下一个目标该不会是我吧?

正巧这时,韩信又被斩了。这下彭越就再也坐不下去了。他马上召集心腹召开了一次政治会议,讨论下一步该何去何从。

会议开始后,部将们就以手中无一兵一卒的韩信被冤杀为突破口,力劝彭越起兵造反。但面对部将一浪高过一浪的造反声,彭越却总是摇摇头,并且说出了自己三点理由:

1.刘邦封我为王,待我不薄,我怎能轻易言反?

2.退一万步来讲,此时的汉王朝已强大无比,就算想造反,也只有一个结果:死路一条。

3.自己的死是小事,但不能牵连到我的家人及众将你们啊!

但他的观点并没有得到部下的共鸣,相反他们马上进行了最强有力的反驳。理由同样有三:

1.诛杀功臣是每个开国君主的优良传统作风,高祖刘邦只怕有过之而不及。

2.韩信已是前车之鉴,刘邦的下一个目标已经锁定在大王您的身上了。

3.刘邦现在召你去朝廷,如果大王真的应召而去,那么结果只有步韩信的后尘:死路一条。

这下,彭越左右为难了。他一时拿不定主意。但真要他现在去造反,就算他有反心,也没有反胆啊!于是彭越选择了“等”的战术,他决定等到刘邦消了气,再去负荆请罪,化干戈为玉帛。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就在彭越还想回心转意时,一件芝麻大的小事却把他直接给逼上梁山了。

这件小事得从彭越手下一个叫蒋公的人说起。这个蒋公因为和彭越是老乡的关系,再加上他以前行军打仗时,每每都身先士卒冲在前面,屡立战功。因此,在彭越被刘邦封为梁王后,彭越也让蒋公做了自己的太仆(类似于秘书)。

都说饱暖思淫欲。这太仆以前在行军打仗时是个好士兵,但当了太仆后,他的人生观念就转变了,思想也腐化堕落了。太仆仗着是梁王身边的大红人,目中无人,目空一切起来。

一次,他喝了酒后,驾着他的豪华马车四处溜达,并美其名曰:兜风。

人家兜风一般是到人少景美的地方去,但他为了显示自己的“百里挑一,与众不同”,他兜风时哪里人多就往哪里钻。于是闹市成了他的首选地。驾着豪华马车在闹市上横冲直撞,这样的回头率肯定是很高的,太仆也着实风光了一把。但太仆这种“飘飘然”的美好感觉并没有维持多久,就被刺鼻的血腥味给冲淡了:他的马车撞死了街上一个路人。

杀人者偿命。彭越在“法律”问题上,一向以“铁面无私”著称,接到群众的联名举报后,他毫不手软,把太仆囚禁起来,准备从严从重处理这件案子。

被关在黑屋里的太仆酒醒后不由冷汗如雨,不说单这次撞死人的事就该被砍头,要是以前的罪刑都被彭越知道了,他的头掉一百次也不够啊!于是他苦思脱身之法。

彭越念其往日情分,只是把他关在一间通风性能良好的黑屋子里,并没有把他打入“地牢”里去。这给太仆的出逃创造了机会。他先把捆在双手上的绳子在石墙上摩擦着,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磨断绳子后,再施展“壁虎爬墙”的功夫,从通风条件良好的破漏的黑屋顶上爬出去了。

逃出黑屋后,太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就上京城向刘邦告状去了。他驾车撞死了人,现在却来了个恶人先告状,他状告彭越谋反。

刘邦一听又有一个谋反的,怒不可遏,他马上派人去梁地把不明所以的彭越给抓了起来。彭越交由最高人民法院(御史)院长王恬来审讯。王恬开庭审讯后,明明知道并没有彭越造反的确切证据,但他能混到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的职务,也不是吃白饭的,行军打仗、治国安邦的本领他没有,但见风使舵、溜须拍马的本事却无人能及。

他通过察言观色,暗自窥探,已明白了刘邦的心意。于是乎,他随便审了几下,就作出如下判决:彭越“谋反”罪名成立,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判了彭越的死刑后,按理说刘邦理应满意了,这不是他一直想要的结果吗?然而,当彭越真的被判死罪后,刘邦却又犹豫了。吕后已经错杀了一个韩信,如果这时又把彭越干掉,只怕真会惹怒其他诸侯,群臣激怒,到时候只怕又会生出一些是非来。

思来想去,刘邦最终推翻了王恬的判罚,进行了终极判罚:免去彭越的死罪,给他留一点活罪。当然,这活罪也不单单是重杖屁股这么简单,而是直接把他流放到蜀郡那片荒凉之地去。

刘邦当年被项羽赶到那个荒凉无比的汉中,此时也让彭越去那里体验一下生活,这叫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按理说死里逃生的彭越捡回了一条性命后,理应马上去上任才对。但他心中总是觉得愤愤不平,甚至还想直接去找刘邦让他“回心转意”。

但此时绝情的刘邦已打定了主意避而不见,彭越吃了数次闭门羹后,才不得不慢腾腾地收拾奔赴蜀地,内心里却还在等待刘邦的“回心转意”。最终,他没有等到刘邦“赦免”他的诏书,相反,却等来了一个女煞星——吕后。

这时彭越就像病急乱投医一样,见了吕后,就像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一样。他直接就向吕后诉苦了,他信誓旦旦地说自己从来没有想过造反,说到动情处不禁泪水涟涟。

“让你受委屈了。”等彭越说也说完了,哭也哭够了,吕后这才安慰道:“这样吧!你也别往蜀地去了,跟我去见皇帝去吧!我帮你去美言几句,让你官复原职。”

“多谢!”彭越感激的泪水在眼眶中直打转。于是,他放着好好的蜀地不去了,又鬼使神差般跟着吕后回皇宫了。他满以为凭着吕后跟自己这次“美妙的邂逅”,梁王的位置将失而复得。但他哪里知道,他这一趟回京城竟是他人生的终点站了。

吕后见到刘邦后。直接说出放彭越去蜀地等于是放虎归山。面对吕后不断放大的“因果论”,刘邦心中也是一颤一颤的。嘴里直叫道:“如此,我该怎么办,我该怎么办?那彭越已确定去蜀地了啊!总不能再派人去追回来吧!那样等于是自己打了自己一个耳光啊!”

“这个你不用操心,人我已经请来了。”吕后说到这里狡黠地一笑。

于是,彭越在盼星星、盼月亮、盼吕后的好消息时,盼来的却是又一张逮捕令。罪名是:“彭越舍人孙毅,控告彭越不服朝廷判决,前往蜀地的途中招兵买马,欲有不轨之举,特捉拿叛臣彭越。”

彭越又回到了那个熟悉的监狱,直到这时的他才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寒意。最毒妇人心,可惜他已明白得太晚了点。可怜的彭越最终落得和韩信一样的下场。

而吕后在韩信的问题上初露锋芒后,这一次再展雄风,一个蜕变后的皇后正逐渐露出狰狞的面孔。

背后的故事

韩信死后,蒯彻对他进行了一场极为特别的“祭祀”——只祭不拜。而彭越死后,有没有人为他进行特别的“祭祀”呢?

也许是为了防止出现韩信死后蒯彻那惊世骇俗的祭祀方式重演,刘邦下令把彭越的头颅挂在城墙上,下写有一封诏书:敢有收起或祭祀彭越的头颅的人,与彭越同罪。

一连几天都没有人敢来祭祀。这天,忽然出现一个身穿白衣白裤,脚踏白靴,头扎白巾,总之一身“白”的人。他手里拿着祭品,对着彭越的头颅边拜边哭。那些守吏也不是吃素的,不由分说,就把那人抓起送到朝廷。

“你是何人,”刘邦怒骂,“敢来祭礼彭越?”

“我乃梁大夫栾布是也!”那人平静地道,“前些日子某奉彭王命到齐国出差,今日回来,特向他复命……”

“你难道没有看到诏书吗?居然敢在大庭广众之下哭祭,这是同谋之罪,来人啊!快快把他煮了。”刘邦怒火冲天。

此时殿前正摆着汤镬,卫士一接到命令,二话不说,将栾布提起,就要往汤镬中送。说时迟那时快,就在卫士要下手的当空,栾布撕心裂肺般大叫了一声:“臣有一句话,如果不说出口,将死不瞑目。”

“但说无妨。”刘邦这时倒显得很大度。

既然你要我说,那我就不客气了,于是栾布的口才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举出了彭越的两大盖世功劳。

1.陛下败走彭城,败走荥阳、成皋之间,项羽强兵压境,如果没有彭王居梁地,助汉击楚,这天下早就是姓“项”的了。

2.垓下决战,彭王如果不来,项王也未必就会败。

结论是:如今天下已定,彭王受封,肯定想将封地传于万世,又怎么会去想造反的事呢?

刘邦是聪明人,个中缘由一点就破,静心一想,彭越的事他也自知做得太过分了。于是不但赦免了栾布,还给了他一个官来当。于是乎,栾布就靠这样一场祭祀得到了一个大官职,让人哭笑不得。

刘邦的做法是欲盖弥彰,然而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正如栾布所言:功臣人人自危,不反也被逼反了。

不该反的都要反

记得曾看过这样一个笑话。一个主人请客,他一共只请了三个客人,来了两个后,还有一个没有来。于是主人就发话了:“该来的还没有来。”听了主人的话,两个在场的客人都很难堪,其中一个大为恼火,竟然拂袖而去了。这时主人急忙去阻拦,他是这样说的:“该走的还没有走。”这下剩下那个客人气量再大也忍不住了,于是他也愤然而去。最后这个主人请客,却只剩下他一个人了。

这个故事从我们现在的角度来看,主人错就错在他的言行,是他逼着客人都怒而离去的。

而此时的刘邦所遇到的情况也一样。吕后先设计来了个先斩后奏把韩信干掉,随后又想方设法干掉了彭越。要知道当初张良就曾把韩信、彭越和英布归为三虎将的。现在两虎将死了。另一员虎将英布自然也坐不住了。吕后斩韩信诛彭越,实际上正如“请客的主人”,已经把“客人”英布逼上了绝路。

前面已说过,韩信的造反,彭越的造反,都是因为手下的人因为个人的利益,又利用皇帝对他们的猜疑来“恶人先告状”的,从而给了吕后借刀杀人的机会。

而相对于韩信的人头落地,彭越的死就惨不忍睹了,他被剁成了肉酱。于是一个月后,也就是公元前196年端午节这一天(彭越遭诛杀在3月),各大诸侯都接到了刘邦送上的一份特殊的礼物——彭越的肉酱。

有了一包剁碎的肉酱,端午节包粽子的肉不用再犯愁了。单从这一点来看,这刘邦真是善解人意啊!还真是急大臣之所急啊!当然,刘邦想用这种方式来唬住手下重臣,使他们安分守己,不再生出“谋反”之心。但事实证明,刘邦这种做法非但没有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反而适得其反。

英布接到肉酱后,其个人的震惊是无与伦比的。于是他加紧了个人防备,把自己的地盘守得严严实实的(说白了,这时的他采取的是观望的政策,他还远远没有到达造反的地步)。然而,该来的终归会来,躲也躲不掉,把英布逼上绝路的同样是一件小事。

韩信被人告发,是因为麾下一个侍妾和手下的臣子私通,他愤怒之下欲斩了那通奸之人,最后被那通奸之人反咬一口。结果,被吕后砍了头(刘邦确确实实当了一回观众)。彭越则是因为放纵一个心腹,平时管教不严,偏生他犯了人命官司时才想到要治人家的罪。心腹就不干了,逃出去到刘邦那里直接就告了他一状。结果,被刘邦砍了头(吕后算是幕后主使了)。而此时英布被告发也是因为一个妾。

这个妾是他最为宠爱的女人——陈姬。

话说有一天,陈姬突然病了。英布对这个大美人宠爱至极,自然马上就叫医生给她看病了。按理说,生病看医生,这都是自然的事。但有人却想利用这个看病的医生大做文章。这个人便是英布的一个部将,姓贲名赫。

他想趁陈姬生病时,多去照顾陈姬,赢得这个美人的芳心,到时候她只要在英布面前美言几句,那么他的仕途就会青云直上了。于是他今天提着燕窝来看陈姬,明天又提着人参汤来看陈姬,后天等陈姬的病好了一些后,还请她到自己的府上去“接风洗尘”。

女人是水做的骨头,这话一点都不假,贲赫一切的努力并没有白费,几个回合下来,陈姬又是激动,又是感动。只恨不能以身相许了。

英布不大不小也算是个英雄了,但他却是典型的“英雄难过美人关”的代表。陈姬病刚好,他可就按捺不住了,抱着这个心爱的大美人又亲又啃起来。一番亲热之后,陈姬也不忘贲赫在她生病时的关心和照顾。于是,她柔声地说了这样一句话:“中大夫贲赫真是一个好人啊!”

这原本是一句类似于感慨的话,言者无意,但听者却有心。英布听了疑窦顿生:“此话怎讲?”

陈姬便把她生病时贲赫的照顾简单地说了一下。说到动情处,她的大眼里竟然闪动着些许晶莹。她满以为英布听了也会感动的,但哪知英布越听脸色就越阴暗,到最后就像乌云密布的天空要下雨了一般。

陈姬这才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那就是在男人面前永远也别提另一个男人怎么样好怎么样优秀。因为男人很容易对心爱的女人吃醋的。然而,此时已晚。英布爆发了:“你们该不会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吧?”所谓爱有多深,恨就有多切。当时英布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因为“爱生恨”而直接派人要去把贲赫抓来。

贲赫哪里知道自己拍马屁没拍好,反而拍到马脚上去了。幸好他还有“顺风耳”这一绝活,因此,英布派的人到他的府上时,他早已脚底抹油逃了个无影无踪了。其实他逃跑的路线也很明确,直奔刘邦所在的京城(和韩信、彭越手下告状的形势如出一辙)。

刘邦此时已是草木皆兵,英布造反的事引起了他高度重视,于是乎他马上派人去调查这件事。而英布听说贲赫拒捕而逃,自然认定他这是“畏罪潜逃”了。看来他果然给我戴了绿帽子了,英布盛怒之下,便把贲赫的家人全部给杀了。

事实上证明,英布制造“灭门之灾”是很不识时务的,这给了刘邦派出来调查的最高检察院的工作人员机会,本来就是走过场的他们,这时只在英布的地盘上白吃白喝了几天,就马上打道回府向刘邦报告调查的详情去了。结论是:英布诛杀贲赫全家,确实想谋反啊!

刘邦一听,火冒三丈。英布你这小子活腻了是吧!看我怎么收拾你。但在派人去出征的问题上他却左右摇摆起来。

思来想去,他最终决定派太子刘盈出征。此时朝中已无能挑起大梁的帅才帮他出征了,他自己也已年老力衰,有点心有余而力不足了。他现在派太子出征是有很深刻的目的的。归纳起来为两点:

1.试一下太子的能耐。后宫的戚姬和吕后之争日益严重。而戚姬自太子争夺战失败后,一直郁郁寡欢,刘邦为此也很着急。现在这样做,正好可以试一下太子的斤两(能力大考验)。换句话说,如果太子这次胜了,他就死心塌地地让他作为自己的继承人。如果太子败了,对不起,这太子的位置还是交给他最宠爱的妃子戚姬的儿子如意来当吧!

2.打击一下吕后嚣张的气焰。自从太子保卫战告捷后,吕后一下老练多了,她处心积虑,表面上对戚姬嘘寒问暖,处处关心。但实际上,她的暗刀子已瞄在戚姬身上了。只是因为刘邦尽力保护她,才使得吕后不敢轻举妄动。因此,刘邦此时派太子出征,也有杀杀吕后威风之意。

太子出征,正可谓一箭双雕。

当然,这是刘邦出的招,吕后会甘心逆来顺受做待宰的羔羊吗?

看过韩信和彭越怎么死的,肯定会知道吕后定然会反击的。那么她究竟是怎么反击的呢?

太子保卫战

在武侠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称号:什么“黑白双煞”,什么“江南七怪”,等等,不一而足。反正大侠们一般都有属于自己的绰号。而绰号取得好不好,将直接影响到你的知名度。

这不,这里就得提一个特别的名号——“商山四皓”。这“商山四皓”顾名思义,肯定是四个人的组合,他们虽然不是江湖上一等一的大侠,手上功夫虽然不咋的,但肚子里的学问可就只能用“博学”来形容了。

戚姬策动废立太子的事情虽然未果,但取得局部胜利后的吕后并没有放松警惕,她对朝中重臣很是重视起来,每一位重臣她都会去争取去拉拢,对于支持她的大臣,她会感恩戴德(她不顾自己皇后的身份和地位给周昌下跪就说明了这一点)。而对于不听她的话的人,她就会千方百计去除之以绝后患(韩信和彭越等人就是被她认为的“危险股”而直接给咔嚓掉的)。

当然,朝廷中除了听话的和不听话的人,还有一个特殊的人——张良。

自从刘邦夺得天下后,张良就归隐家中练“辟邪剑谱”去了,因为他练功的目的就是为了明哲保身。他那把老骨头,还想真练成绝世武功,那只是痴人说梦吧!但为了能保住性命,练功对他来说已是别无选择的最佳的办法了。

废立太子的事出现后,吕后把目光锁定在了这个极有分量,而且又很“懂味”的明白人身上。她向张良去求教,太子该如何才能“明哲保身”。

张良本来已是两耳不闻朝中事,一心只练圣贤功。但面对吕后的苦苦纠缠,他被逼得情非得已,只好说了这样一句真心话:“能阻止陛下废立太子的事,有四个人可以去请。”随后他说出了这四个人的名字: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角里先生。这就是所谓的“商山四皓”。

据说此四人都年逾八旬,长得童颜鹤发,仙风道骨,非同常人。又据说当年刘邦曾派人去请这四个人下山来助他,但都遭到了拒绝,可见这四人来头不小。吕后被张良点拨的茅塞顿开后,便决定亲自去请“商山四皓”下山。

于是,《三国演义》中的三顾茅庐的故事提前上演了。吕后备好重礼,先后三次上商山,终于凭着金钱效应和一颗真诚的心打动了这四个世外高人,结果是吕后三顾商山,终于抱得四位仙人归。

就这样,太子身边拥有了“商山四皓”组成的强大智囊团,实力和地位得到了大大的巩固和提高。因此,面对刘邦的出招,吕后就询问太子身边这四人组成的智囊团该怎么办?

四人马上就给吕后支了招。吕后自然依计行事,先是端着一碗熬好的鸡汤来到刘邦的身边,然后极尽温柔体贴之能事。“今天太阳是打西边出来的吧?”刘邦也不禁被吕后的温情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

吕后表演完后,再借机提起太子出征的事来。而且严格按照商山四皓的部署,只说了几句就放声大哭起来,“盈儿还小,而且从来也没有打过仗,你现在叫他带兵出征不是把他往绝路上赶吗?”此后吕后的泪水一发不可收拾,滔滔不绝,大有“水漫金山”之势,刘邦只好乖乖地投降了。

“既如此,还是我亲自带兵去出征吧!”刘邦说完这话时,吕后立马收住泪水,破涕为笑,高兴地抱着刘邦又亲又啃,全然不顾自己的粗嘴厚唇磨在刘邦的脸上,要有多恶心就有多恶心,要多难受就有多难受。就这样,在这次刘邦和吕后的“暗斗”中,吕后又一次取得了胜利。

料事如神

刘邦决定自己再次领衔出征时,他的亲信秘书长兼私人保镖(马夫)夏侯婴变得很忙碌起来。他通过各种渠道打听到原楚国的令尹薛公很了解英布的人,就向刘邦推荐此人。

夏侯婴那是啥人物,他的话自然极具分量,刘邦于是马上传薛公前来问话。密室里,两人的对话开始了。“你看朕跟英布的形势如何?”刘邦意思已经很明确,是问自己的形势好呢还是英布的形势好呢?

“英布有三条路可走,如果走正确第一条路,他的形势一片大好;如果走不好不坏的第二条路,鹿死谁手,双方还是一个未知的结果;如果走错误的第三条路,他必败无疑。”薛公语出惊人。随后薛公详细地分析了所谓的上、中、下三条路的情况。

1.上策(上路)。英布的进军方针:向东攻取吴地,向西夺占楚地,吞并齐地,占据鲁地,巩固燕、赵两地,然后固守大本营淮南。结论:崤山以东就不再是朝廷所有的了。

2.中策(中路)。英布的进军方针:向东攻取吴地,向西夺占楚地,吞并韩地,占领魏地,掌握敖仓的储粮,阻塞成皋通道。结论:谁胜谁负将充满悬念。

3.下策(下路)。英布的进军方针:向东攻取吴地,向西夺占下蔡,然后把辎重送回越地,自己返回长沙。结论:这是一条神奇的通往天堂的天路。

面对薛公有条不紊的分析,又惊又喜的刘邦马上生出一问:“英布会采取上、中、下中的哪一策呢?”薛公胸有成竹地说英布绝对会选下策的路走。然后又说出了论据:英布只能够看到眼前蝇头小利,他哪里能看到更远的东西呢?

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问完话后,刘邦心里的底气更足了。于是他在带领十万大军出发前,就立皇子刘长为淮南王(已经把真正的淮南王英布当成是透明的了)。

正在这时,久未露面的张良出现了。他消瘦的身子盈盈一弯,苍白的头发在阳光下格外刺眼。

“陛下,恕臣身体有恙,不能随你一起出征。”张良道,“臣特为你这次出征饯行,并且告赠陛下一言,那英布乃匹夫之勇,只需智取不要硬拼啊!”

“朕明白了。”刘邦此时向个温顺的小孩,对张良频频点头哈腰。

“陛下还应任太子为将军,监领关中军队,以防陛下走后发生意外啊!”张良提出自己的第二个忠告。

“朕明白了。”刘邦说着马上下了一道命令,抽调关中三万精兵作为太子警卫队,由太子亲自指挥,负责关中的安全保卫工作。

临走前的两个忠告,看似微不足道,却让刘邦更加看重他了。从这些细微之处,我们不难看出,张良就是张良,他的计谋比起“汉中三杰”中的其他两位韩信和萧何都要高明百倍。也正是因为这样,刘邦先后对韩信和萧何都动了手,唯独对张良始终没有一点“表示”,最后让他平安完整地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怒剑狂花

英布自从被逼着起义造反后,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出发前,为了活跃气氛,鼓舞军中士气,英布首先宣读了出发前的口号:“宁可站着死,不可跪着生。”

也许是他的口号说出了大家的心声,众士兵一时间热血沸腾。OK,出发。

他首先选择了东边最弱的刘贾进攻。事实证明,英布的出发点选择还是很不错的,这刘贾看似马屎面上光,但肚子里哪里有一点真才实学呢!因此,英布的大军很快就势如破竹般杀到了吴地荆王之地。刘贾打仗的本事没有,但逃命的本事却不是一般的强。

他很快就逃出了英布的包围圈,然后慌不择路之下,带着几个亲信逃到了一片荒凉的坟地里。这里成了刘贾最终的归宿地。晚上,自感无颜回去见刘邦的刘贾,乘陪同他的几个亲信睡着之际,用一根绳子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上吊了。

英布旗开得胜之后,马不停蹄地挥师渡过淮河向楚国杀去。

刘邦称帝后,本来是立封韩信为楚王的,但后来因恐韩信功高盖主,在陈平的妙计下,借用狩猎之名擒住了韩信,剥夺了他的楚王之职。后来刘邦最小的弟弟刘交成为了楚王。这个刘交想必大家还有印象,他是当年班上三个学生中唯一的“三好学生”。但最终勤奋好学的“三好学生”刘交还是回到家里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当了一介农夫。而刘邦经过流氓的洗礼后,站在了革命的最前线,并且最终在楚汉之争中战胜了不可一世的项羽成为一国之君。以致刘邦后来常用这样的打油诗来表达自己的心声:书不在多,能读就行。学不在深,识字就行。斯是流氓,唯吾独尊……

在刘邦的提拔下,刘交一下子由老农升格为楚王,可谓时来运转,飞黄腾达。因为从小就喜欢读书,当了楚王后,刘交不用再像以前那样,整天在田地里干活做事了。空闲时间多了后,他整天抱着兵书研究行军打仗的事。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活到老,学到老。

现在他骤然听闻英布的反军朝他这里来了,经过一番冥思苦想后,决定兵分三路去迎敌。他这样安排是有根据的,兵书有云:兵分三路,可以彼此呼应,出奇制胜。可以说刘交对兵书了解得还是比较透彻的,但他同时也忘了一句很重要的话:尽信书不如无书。

试想,英布那是啥人物,他和项羽一样,都有以一当十之勇。对于兵力本来就不多的刘交来说,兵分三路,让自己的实力进一步削弱了。只要英布的大军集中火力击败了刘交三路大军的其中任何一路,那么其他两路大军就会不战而败。

可惜当时的刘交只懂得一点表面理论的东西,哪里知道用兵的精髓?英布集中火力,击败了刘交布好的“三龙阵”的中路军马,其他两路果然不败就崩溃了。就这样,英布几乎没有费什么周折就取得了第二次大胜。

就在英布乘胜将要再度出击时,刘邦的大军终于来了,真正意义上的对决终于要展开了。公元前195年10月,英布和刘邦的大军在蕲州属境会甄相遇。

不是冤家不聚头。英布早就盼着和刘邦决一死战了。因此,他马上就摆出决战的阵形。而刘邦那是何等人物,他观察了一下形势后马上决定:坚守不出。你不是急于跟我决战吗?我偏不给你打的机会。刘邦把军队退守在庸城。

既然你守我就攻好了,面对刘邦的坚守,英布也不是吃素的,他学着项羽当年对付刘邦的绝招,采取强攻之术。但对刘邦来说,这招就像对牛弹琴一样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英布决战又没有决战的机会,强攻又强攻不下,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兵法有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两军相持了一段时间后,养精蓄锐的刘邦,终于趁城下英布疏于防备时,来了个突然袭击。刘邦连续多日都闭门不敢出战,英布本以为他吓破了胆,哪里料到他会突然来进攻?于是乎,面对铺天盖地而来的楚军,他很快就只有退的份了。退了一阵就到了淮河了。

此时已是初冬的寒霜时节,淮河啊淮河,一个字:冷。形势所逼,英布只得下令将士们进行游泳比赛。于是士兵们都以转体一周半或腾空前后翻的高难度跳水动作跳进了淮河。只是当他们落到冰肌侵骨的河里时,才发现这一趟浑水赶不得。

除了抗寒能力特强的或者是像杨过一样练过“御寒功”的人外,绝大多数士兵都步屈原的后尘去了。可谓:“淮河尸骨臭,内有冻死骨。”

英布举行了游泳比赛后,刘邦自然也不甘落后,他马上举行了砍瓜比赛,把河里的冰冻人一阵胡剁滥砍。等游泳和砍瓜比赛结束后,英布回过头来清点人数时才发现自己数万人马只剩下一千多人了,而且这一千多人还都衣冠不整,伤痕累累。

但此时英布除了拼命地逃命还能做什么呢?而刘邦充分发挥其骨子里的流氓作风,穷追猛打了两天两夜,直到英布身边只剩下百来人了,他突然下令停止追击。刘邦不再去追杀英布,并非手下留情,想放英布一条活路。他早已胸有成竹,已成瓮中之鳖的英布,是逃不出他的手掌心了。

舍身忘义

事实上刘邦只写了一封信给长沙郡郡主吴臣,就一切都搞定了。刘邦为什么单单写了一封信给长沙郡的吴臣,不写给别人呢?其实这是有原因的。英布的妻子乃长沙王吴臣之妹。换句话说,吴臣就是英布的妻兄。以刘邦的聪明才智自然知道走投无路的英布首先会选择去投靠吴臣。吴臣本来当郡主当得好好的,哪里料到自己的妹夫真的造反了,接到刘邦的信后,他吓得两腿直打哆嗦。他面临两大艰难的选择。

1.放下眼下的荣华富贵,支持妹夫(造反),和他一条道走到黑,从此踏上人生的不归路。

2.坚决和反革命反政府的阶级敌人划清界限,来个大义灭亲,以确保自己的地位不动摇。

考虑来考虑去,最终吴臣还是理智战胜了冲动,个人利益战胜了亲情,为了保住自己的“乌纱帽”,他决定:大义灭亲。

于是接下来发生了这样一幕,刘邦写信给吴臣,吴臣居然回信给英布。这其中的原因我们且不去多说,且来看一下英布接到吴臣的信的表情吧!喜,大喜,非常喜,特别之喜,胜过洞房之喜。

吴臣写给他的信的内容很简洁明了,一句话,就是请妹夫去长沙他的地盘去避难。

绝望中的英布似乎看到了一丝光明,他本来就打算投靠妻兄去,现在妻兄居然主动来请他这个败军之将,他能不喜不自胜吗?他认为有了妻兄的帮助,东山再起还是有希望的。

于是,英布马不停蹄地日夜兼程,不消几日就走到了鄱阳的洞庭湖。八百里洞庭湖风景之美那没得说,有诗为证: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连日来的奔波,心力交瘁的英布也确实感觉到太累了。于是他在这样风光秀美的洞庭湖边找了一家客栈住了下来。到了客栈后,他和他的亲信们开始喝酒了。正所谓,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这些大老爷们儿所有的伤感和怨恨都化在酒中了,不久他们就都醉得像死猪了。

这时,客栈里闪出了一群黑衣蒙面的提刀刺客。他们对着这些醉得东倒西歪的醉客们就是一阵刀光剑影。

末了,为首的一名黑衣蒙面人还发出了阴冷的笑声:“这七里香不错吧!无色无味,混在酒里喝下去,神不知鬼不觉,你们现在的内力已失,成了我的刀中之鬼也在情理之中了,哈哈哈。”

这些黑衣蒙面刺客其实并非什么杀手或是黑道打劫的团伙,他们是吴臣派来的“半路杀手”。说白了,这一切都是吴臣精心设下的局,一个必杀之局。可怜的英布还没有明白是怎么回事就成了刀下冤魂了。

而此时的刘邦没有追击英布,除了知道英布必死无疑外,更重要的是,他在冲出庸城和英布搞偷袭战时,中了一支冷箭。他边养伤边听英布的消息,不久吴臣就将英布的头颅给献上来了。

一切尽在他的掌握之中,刘邦对这样的结果很满意,马上给吴臣开出了奖赏单:赏黄金一千两。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qw/4250.html

上一篇:人生如梦
下一篇:韩信之死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