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趣闻

为什么宫斗都在乾隆时期?乾隆为啥一直都是宫斗剧的宠儿?

历史大观园 历史趣闻 2021-08-05 13:30:02 0 乾隆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这是历史带来的回忆。一起来了解下“乾隆宫斗剧”的相关话题,看看是否能解决您的疑惑。

1765年,乾隆南巡途中与皇后,乌喇那拉氏决裂,原因神秘。乾隆朝的宫廷,有太后皇帝的母子情深,有无情最是帝王家的兄弟阋墙,有命运沉浮的后妃,有堪比马拉松的储君之争,后宫有时还与前朝政治纠缠不清……为什么宫斗都在乾隆时期?乾隆为啥一直都是宫斗剧的宠儿?

为什么宫斗都在乾隆时期?乾隆为啥一直都是宫斗剧的宠儿?

作为一个宫斗剧的新人,乾隆这几年火得一塌糊涂。

在这个时代的流行认知中,乾隆是那个接力父祖两代“康乾盛世”的盛世之君,是那个与“文字狱”捆绑在一起的阴鸷帝王,是那个喜欢吹嘘“十全武功”的虚荣老者,是那个酷爱在传世书画上题字的“盖章狂魔”……而在电视剧《延禧攻略》和《如懿传》中,乾隆终于成为宫斗剧的男主角。

国人在追剧时也突然发现,乾隆原来天然就是一个宫斗剧男主角啊,以前的宫斗剧怎么就忽视了他呢?多亏了《延禧攻略》和《如懿传》,才帮助我们“重新发现”了这个宫斗版的乾隆。

宫斗剧自然有太多虚构的部分,但以真实历史来看,乾隆本人的情感生活自带八卦体系,乾隆时代则更是有很多深度契合宫斗剧的“特质”。乾隆朝的宫廷,有母子情深的太后,有阋墙的乾隆兄弟,有命运沉浮的后妃,有堪比马拉松的储君之争,后宫有时还与前朝政治纠缠不清……

细细想来,真的没有比乾隆更适合宫斗剧的皇帝了。

太后

乾隆朝的太后是钮祜禄氏,历史上著名的“崇庆皇太后”,也是《甄嬛传》中的女主角“熹贵妃”,这位太后绝对是个有故事的人。在《延禧攻略》上演时,她还被网友戏称为“上一届宫斗冠军”。

可以说,钮祜禄氏(甄嬛)是将《甄嬛传》和《延禧攻略》这两部宫斗剧串起来的关键人物。

在大清朝的官方记载中,崇庆皇太后(钮祜禄氏)当然是乾隆的生母。但在《甄嬛传》和《延禧攻略》中,钮祜禄氏只是乾隆的养母,乾隆的生母另有其人。特别是在《延禧攻略》中,还有了一个乾隆生母为“嘉兴钱氏”的说法,太后钮祜禄氏将这个秘密隐藏了很多年。

在各种野史中,乾隆的身世之谜素来是一大显学,金庸的《书剑恩仇录》还采用了乾隆为海宁陈阁老之子这个经典的“谣言”。

那么,在历史上,乾隆的生母究竟是谁?

或许只能这样说,大概率仍然是钮祜禄氏,毕竟伪造身世是一个极其繁杂的政治工程,可不是像宫斗剧中那样拍脑袋想当然。

但不得不说,《延禧攻略》中的“嘉兴钱氏”之说倒也不是胡编乱造,而是有史可依的,清宫的原始档案中就有“钱氏封为熹妃”的记录。据此,历史学者金满楼在《皇城秘史》一书中称,钱氏有可能就是钮祜禄氏,雍正给钱氏换了个满人身份;也有可能是毫不相干的两个人,正如《延禧攻略》所说的那样,钱氏这个名字被隐身了,钮祜禄氏“代替”钱氏成了乾隆生母。

无论乾隆的生母是谁,这本身已经带有了强烈的宫斗剧悬疑色彩。最妙的是,你完全可以像《延禧攻略》那样给乾隆来个身世之谜的桥段,然后冷艳地声称:这才是历史的真相。

如之前所说,乾隆生母是谁可能并没有什么猫腻,大概率还是钮祜禄氏。即使宫斗剧采用这一正统说法,仍然有很多故事可以衍生出去。

在历史上,乾隆非常孝顺太后,母子关系极其亲近。在太后生前,乾隆几乎每次出巡都会带着她,光南巡就同游了三次。

可以说,在乾隆的后宫中,崇庆皇太后(钮祜禄氏)很有可能就是最终的大boss,而由此演绎出来的太后与皇后之争的情节正是宫斗剧最喜欢的。更关键的是,崇庆皇太后一直活到乾隆四十二年,享年86岁,是清代皇太后中最高寿的一位,由此,你也可以说,崇庆皇太后对后宫的掌控几乎覆盖了乾隆朝的一大半时间。

这也并非全然出自推测。在历史上,乾隆最后下决心立乌喇那拉氏(也作辉发那拉氏,《延禧攻略》就采取了此说)为第二任皇后,就是出自太后的一力推动,《延禧攻略》倒也采信了这则靠谱的史料。更能显现太后的后宫掌控力的是,乌喇那拉氏后来“被废”很有可能与太后有干系。乾隆曾专门下诏批斗继后的错处,其中专门强调“皇后性忽改常,于皇太后前不能恪尽孝道”。

你看,又是太后,又是婆媳矛盾。好一个“成也太后,败也太后”的精彩细节,这不是天然适合宫斗剧发挥的真实历史素材吗?就算把这一段拍成了太后在宫斗中击败了皇后,上届宫斗冠军完败本届宫斗冠军,也算是有历史根据吧?

有这么兼具身世之谜与权斗冲突的太后,乾隆朝的后宫能不精彩吗?乾隆时代的甄嬛,完全可以与《甄嬛传》中的她一较宫斗高低了。

兄弟

在宫斗剧中,帝王的兄弟之争似乎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套路。比如《甄嬛传》中有雍正十七弟果亲王允礼作为“第三者”的出现,《延禧攻略》中有乾隆之弟和亲王弘昼的篡位阴谋。

当然,“第三者”和篡位阴谋都是假的,但乾隆朝的帝王兄弟关系的确有不少料可以挖,有不少史实可以一路延展成宫斗剧情。

在历史上,排行老四的弘历有九个异母兄弟,弘历即位成为乾隆后,还在世的兄弟只有五弟弘昼和十弟弘曕。

弘昼仅比弘历小四个月,他俩从小生活在一起,同吃同住,同师读书,朝夕相处,可谓手足情深。但乾隆即位后,君臣之隔压倒了兄弟情,两人的关系变得诡异了起来。

《延禧攻略》倒是没有乱说,乾隆的确一度很放纵弘昼,弘昼曾因和军机大臣讷亲闹矛盾,当众殴打讷亲这个乾隆朝前期第一宠臣,乾隆目睹了整个事情的经过,既不怪罪,也不出声阻止。

本性骄狂的弘昼还曾对乾隆闹过小性子,说过一些在帝制时代算得上“大不敬”的话,多亏了傅恒好心提醒弘昼(果然是《延禧攻略》中那个暖男啊),弘昼这才惊慌失措地去找皇帝哥哥请罪,乾隆貌似不经意却又不无恫吓地说了一句:“如果我答复一句,我们顶撞起来,你就该粉身碎骨了”。

这是多么好的宫斗剧素材啊。

在乾隆的敲打之下,弘昼逐渐变成了一个“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浪荡子,当然,也有人将这解读为收敛锋芒的避祸之举。弘昼在家里养着戏班子,自己改写戏文,亲自上台弹唱;弘昼在历史上最有名的荒唐举动是,弘昼喜欢装成活死人,一遍遍地排练演习自己的葬礼,亲人奴仆哭得越投入,他越开心。

乾隆三十五年(1770),弘昼因病身亡。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弘昼是死于政治斗争,至于说弘昼和继后乌喇那拉氏有私情,那就完全是《延禧攻略》的促狭发明了。

十弟弘曕的故事倒是没有那么多,但却也很宫斗。

在《甄嬛传》中,弘曕才是甄嬛的亲儿子,甄嬛不想让弘曕卷入残酷的政治斗争,只想让他做个岁月静好的快乐皇子。

而在历史上,弘曕和太后倒是没有什么亲子关系,但他的确如甄嬛所愿,成了个胸无大志的闲散王爷。颇有戏剧性的是,弘曕十分贪财,运用王爷的特权疯狂敛财,甚至还卖官鬻爵,当然,他干预朝政只是为了钱。

而且,弘曕和乾隆倒是真的有过“兄弟失和”。乾隆越看贪财的弘曕越不顺眼,不断地敲打他,有一次动了真怒,将弘曕由郡王降为贝勒,罢免了所有官职。

谁知道,被皇帝哥哥打闷了的弘曕此后一蹶不振,闭门不出,后来还一病不起。病危时,乾隆亲自来看望弘曕,一向刚愎自用的乾隆表示出了极为痛悔的心情,一边呜咽,一边拉着弘曕的手忏悔说:哥哥因弟弟你年少不懂事,因此教训得稍微严厉了一点,想不到你会因此得这样重的病。

乾隆很快就下令恢复弘曕的郡王爵位,但弘曕还是很快于乾隆三十年去世了。

如果按照《甄嬛传》的逻辑去拍,有没有点乾隆刻意逼死太后亲子,以绝后患的意思?

后妃

乾隆一共立过两位皇后,一位是结发妻子富察皇后,逝世于乾隆十三年(1748);一位是乌喇那拉氏,也就是《延禧攻略》中佘诗曼演的那位“继后”,《如懿传》中周迅饰演的女主,她是在乾隆十五年(1750)被立为皇后,乾隆三十年(1765)南巡途中突然“被废”(严格说来是“不废而废”),次年便在痛苦中去世。

《延禧攻略》没说错的是,富察皇后还真是乾隆一生的“白月光”,中国历史上像乾隆与富察皇后这样完美的帝王夫妻关系的确很罕见。

既然是很罕见,就很天然带有戏剧性。在《延禧攻略》中,帝后CP被网友作为该剧的第一个热点反复热炒,网友似乎是第一次知道,后宫剧中竟然可以有如此真挚的感情。

不过在历史上,富察皇后不是《延禧攻略》中那样自杀身亡的,是在南巡途中在济南不慎染病而逝的,当然,这应该和她在皇子去世后的大受打击也很有关系。

富察皇后去世后,如张宏杰先生在《乾隆:政治、爱情与性格》一书中所说,对富察皇后的思念,成了“乾隆后半生感情生活的主旋律”。

因为富察皇后,乾隆再也没有去过伤心地济南,南巡时刻意避开;为了富察皇后,乾隆写了100多首悼亡诗;为了富察皇后,乾隆八十岁了还来到发妻坟前,一心想活到百岁的他,竟然触景生情说出了“我想早点和你团聚”这样不吉利的话。

更别说,为了富察皇后之死,乾隆性情大变,施政风格发生了巨变,动辄大开杀戒,彻底结束了他与大清官员之间的蜜月期,从“宽仁风”开始回归父皇雍正的“严峻风”,这一年,也就是著名的“乾隆十三年”,成为乾隆时代的重要转折点。

富察皇后死后,乾隆为何变了一个人,宫斗剧一定可以挖出一个巨大的阴谋;后宫深刻影响了前朝政治,这又是一个宫斗剧可以好好着力发挥的点。

第二位皇后是乌喇那拉氏,可以说,乾隆立她只是因为“大清朝需要一位皇后”,恰好乌喇那拉氏条件符合,而不是乾隆有多么爱她。

乌喇那拉氏尽管看似上位之路顺风顺水,也为乾隆生下两位皇子、一位公主,但实际上她从未获得乾隆的真正宠爱,富察皇后去世后,乾隆的人生可能再也没有了爱情。而在以乌喇那拉氏为主角的《如懿传》中,她被演绎为乾隆最爱的女人,和乾隆一起经历了爱情幻灭的过程。

更重要的是,没有爱也就罢了,乾隆与乌喇那拉氏的感情也说不上和睦,后来帝后反目时也暴露出双方其实早有积怨。

乾隆三十年(1765),乾隆在南巡途中突然与继后失和,据说乌喇那拉氏不可思议地剪掉了头发,而满人只有在家中老人去世时才会剪发,引得乾隆大怒,虽未正式废后,但从此形同打入冷宫。

而积怨是什么,究竟为何失和?对此,历史上并未有明确记载,而此种“空白地带”正好可以留待宫斗剧尽情发挥了。

一些野史的说法倒是很“宫斗”,据说在南巡途中,乾隆临幸了多位江南美女,还试图将其中的一位带回宫中给个位分。皇后听说后,或是妒火中烧,又或是“出于公心”地想劝阻乾隆,不要有违汉女不入宫的祖制,总之皇后是和乾隆为了江南美女起了严重的冲突,最终导致了乾隆的总爆发。

尽管失和原因成谜,但乾隆此后对乌喇那拉氏的极度痛恨是显而易见的,完全看不出还留存有什么夫妻情分。当乌喇那拉氏于乾隆三十一年去世时,乾隆并未以皇后的规制来举行葬礼,仅仅以“嫔”的规格来安葬,日后也并未随葬乾隆的裕陵,在礼制上进行了等同于废后的严重打压,按照流行的说法是,“不废而废”。

乾隆对乌喇那拉氏的评价更是十分凉薄,“举动尤乖正理,迹类疯迷”,活脱脱一副女疯子的形象。而《延禧攻略》显然也刻意沿用了乾隆的说辞,强化着继后“发疯”的人设。

但可能就是由于命运多舛,乌喇那拉氏成为清宫剧出镜最多的皇后,不过人物形象多以负面为主,特别是《还珠格格》中的恶皇后形象,几乎成了一代人心中的梦魇。

《延禧攻略》的女主角是魏璎珞,但这个名字在历史上其实“查无实据”,史书上只简单地留下一个“魏佳氏”,不过这也算正常,清朝几乎所有的后妃,包括尊贵无比的皇后,在史书上都很难留下名字。

魏佳氏比富察皇后小15岁,比乌喇那拉氏皇后小9岁,乾隆十年时刚刚被封为魏贵人,富察皇后去世的乾隆十三年,魏佳氏才刚刚被晋封妃位,成为我们现在熟悉的“令妃”。

乾隆自然是喜欢令妃的,否则也不会和她在十年内连生六胎,足见宠幸之多,乾隆三十年时还将她封为皇贵妃,大清朝后妃序列中的“二把手”,仅次于皇后。但要说“爱”的话,前面说了,乾隆把所有的爱都给了富察皇后,令妃也没有得到。令妃只能说是最接近“爱”的后妃吧。

至于令妃为何没有成为乾隆第三任皇后,可能有三个原因。第一,乾隆心目中的皇后只有富察皇后一人,惹乾隆大怒的继后“被废”之后,乾隆对立后一事更加心灰意冷;第二,令妃被晋升为皇贵妃之后,担负起了“母仪天下”主理后宫事务的重任,虽无皇后之名,但却有皇后之实,乾隆也无谓多此一举;第三,令妃之子永琰,后来被乾隆秘密立为皇储。乾隆在此前后如果立令妃为皇后,就近乎泄漏了秘密建储的人选。

在乾隆将所有感情都留给了富察皇后之后,令妃为何可以异军突起赢得乾隆的青睐,为何可以迅速接管乌喇那拉氏“被废”之后的后宫权位,为何可以获得太后的认可,为何可以受宠长达二三十年而不衰,为何可以让自己的儿子成为帝国继承人,史书上并没有给出答案,这又轮到宫斗剧出场“填补空白”了。

你要说这真如《延禧攻略》中那样充满神迹一般的戏剧性,明眼人肯定不信;但你要说这其中平淡如水,什么都没发生,我也一百个不相信。

真当大清后宫是过家家了?

更别说,令妃和充满传奇光环的“香妃”(容妃)在后宫中还有十几年交集,高手对招啊,这其中的可演绎之处那就多了去了。可惜了,《延禧攻略》只是蜻蜓点水。

皇子

在我看来,令妃在历史上最重要的存在感未必是她在后宫内有多受宠,反正乾隆也并不真心爱她;或者说曾经做到了皇贵妃这样的高位,反正也没成为皇后;而是在于,她生下了十五阿哥永琰,也就是未来的大清皇帝嘉庆。

乾隆一生一共生了十七位皇子,十位公主。皇位能被永琰拿到还真主要是靠运气,而不是永琰从小就有多么英明神武。

乾隆是个正统观很强的皇帝,一心想把皇位传给富察皇后生的嫡子,但奈何被乾隆夫妇寄予厚望的皇次子永琏9岁时就病死了,皇后所生的第二个皇子——皇七子永琮则更是只活了20个月。富察皇后不久后也部分因为悲伤过度而撒手人寰,乾隆的嫡子梦就此碎了。

当两个“嫡子”相继去世之后,五阿哥永琪一度成为乾隆最喜欢也是最给予厚望的皇子,这一点,《还珠格格》和《延禧攻略》在大方向上倒是没有乱说。

永琪年少时便精通满语和骑射,而这正是乾隆及大清皇室最为重视的两项技能,被视作满人打天下、保天下、维持民族特性的看家本领,因此也让永琪在乾隆心目中得分甚多。

还有个野史流行的说法是,乾隆二十八年,乾隆在圆明园时恰逢火灾,时年22岁的永琪此时表现出为了君父不惜性命的勇气与忠诚,亲自将乾隆从着火的宫殿中背出,让乾隆深受触动。

两年后,乾隆将只有24岁的永琪晋封为“荣亲王”,永琪也成了乾隆诸子中生前第一个得到亲王封号的。

但凡有点政治眼光的人此时应该都看出来了,永琪很可能是乾隆属意的帝国储君了。

但让乾隆没有料到的是,永琪活得也不长,乾隆三十一年(1766)便已早早去世,年仅25岁。

由此,乾隆已经接连丧失了三位属意的帝国继承人。你看,这是一个多么符合宫斗剧气质的“阴谋论”啊,三位有望继承皇位的皇子都去世了,特别是永琪,封亲王即去世,谁是那个潜伏在宫中数十年的主谋啊!

永琪去世留给乾隆最大的难题是,皇子中已经没有特别优秀的“好苗子”了。在康熙晚年,是因为出色的皇子太多,才让康熙对继承人问题头疼不已,而乾隆则遇到了一个完全相反的问题,根本找不到出色的儿子。

另外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乾隆实在太高寿,活了八十九岁。按照当时皇族的平均年龄,五十多岁已经算得上高寿。

乾隆的很多儿子,都在乾隆生前就纷纷“到点”去世了。我们如果以乾隆最喜欢的嫡子永琏为例,他生于雍正八年(1730),即使幼年不夭折,他也基本不可能活到乾隆去世的1799年,即使活到这一年,永琏已经69岁了,要知道,除了乾隆之外,大清朝活得第二久的皇帝就是康熙了,刚好69岁。

再以永琪为例,他出生于乾隆六年(1741),1799年时他也58岁了。你说,即使能活到58岁那么久,乾隆放心把江山交到一个随时可能到点驾崩的皇子手中吗?

事实上,到了乾隆晚年,也就5个儿子还活着,皇六子永瑢、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五子永琰和皇十七子永璘。

在这么小的范围里面,永琰倒是真有点“脱颖而出”了,他有三个相对的优势。第一,永琰年轻,乾隆二十五年才出生,此时,乾隆已经50岁了;第二,永琰虽然平庸,但身上没什么明显的硬伤,不像十一子永瑆虽然文采出众,却过于文弱,而十七子永璘不好读书,喜欢寻花问柳;第三,永琰的母亲是令妃,最高曾做到主理六宫的皇贵妃,多少也有点“子以母贵”的政治光环。

永琰上位究竟和令妃有无关系,这又是一个史书中的空白之处,宫斗剧不上更待何时?更有话题性的是,永琰那么平庸,是怎么被乾隆看上的,按照宫斗剧的逻辑,背后一定有高人。

后宫中的乾隆,一生经历了这么多恐怖无情的宫斗与政治阴谋,竟然还活了89岁,当了60多年皇帝(太上皇),真正是宫斗之王了。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qw/31332.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