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容妃

容妃(清高宗弘历妃)

容妃简介

容妃:容妃(1734年09月15日-1788年5月24日),霍卓氏(又作和卓氏),维吾尔族人,生于雍正十二年九月十五日,阿里和卓之女。乾隆二十二年(1757),回部大、小和卓发动叛乱,清朝派兵入回疆平叛,伊帕尔汗的五叔额色尹、哥哥图尔都配合清军作战,立了战功,乾隆二十四年(1759)平叛之后,乾隆封额色尹为辅国公,封图尔都为一等台吉(仅次于辅国公的爵号),图尔都送妹妹伊帕尔罕氏入宫,以示联婚友好。乾隆二十七年五月十六日,皇太后降旨,册封和贵人为容嫔。她的哥哥,原封为一等台吉的图尔都,也因追论进攻喀什噶尔有功。而同时晋爵,封为辅国公。乾隆三十三年六月,皇太后懿旨,将她由容嫔晋为容妃。同年十月,持节册封容嫔为容妃。乾隆五十三年四月十九日,容妃离世,享年55岁。

容妃传记——

档案:

姓名:和卓·伊帕尔罕

生卒年:1734~1788年

籍贯:叶尔羌

婚配:清高宗弘历

封号:容妃

在乾隆帝的后妃中,有一位来自新疆的妃子,长久以来,人们都称之为“香妃”,即和卓氏,后被册封为容妃。她名伊帕尔罕,其家族为和卓,故被称为和卓氏。其父阿里和卓为回部台吉,哥哥叫图尔都,世代居住在叶尔羌。和卓氏深得乾隆帝宠爱,曾随乾隆帝东巡、南巡,特允于宫中着本族服装,专配本族厨师。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四月病故,时年五十四岁。

1755年,清政府平定了新疆阿睦尔撒那的叛乱,解救了墨特的两个儿子波罗尼都和霍集占,即大小和卓。可是这两个人却聚众叛乱,容妃一家反对叛乱,不顺从大小和卓,被迫离乡背井,全家从天山以南的叶尔羌迁移到天山北侧的伊犁居住。

1759年,这次叛乱被平定。和卓氏的叔叔额色尹和哥哥图尔配合清军平叛有功,一家人受到清政府的重视,被召入京师。于是容妃和叔叔兄长一起,骑着骆驼,浩浩荡荡地向北京进发了。

在他们起程之前,乾隆帝就派人在西长安门外修建了一所住所,供额色尹等人到京后居住,这一带就叫回子营。历经三个多月的长途跋涉,一行人来到北京受到了乾隆的召见后,额色尹和图尔分别被封为辅国公和扎萨克头台吉。为了感谢皇帝的恩德,表示对朝廷的忠心,额色尹和图尔都决定将美丽聪明的容妃送进皇宫,服侍皇上。

其实,乾隆早就听说图尔有一个妹妹,长得端庄秀丽,窈窕娇美,一直想一睹芳容。见图尔有意送她进宫,便欢喜万分。

1760年,容妃进宫,不久,晋升为和贵人,时年二十七岁。两年后,乾隆奉皇太后懿旨,册封和贵人为容嫔,后又晋升为容妃。

乾隆同比自己小二十四岁的和卓氏的结合虽然充满了政治色彩,但由于乾隆能熟练地使用维吾尔语、蒙古语等语言,使得他与和卓氏之间可以无障碍地进行交谈,两人之间的感情也非常好。和卓氏的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受到了皇帝的尊重和特殊的关照。

此后,乾隆皇帝出宫或者巡游,容妃都随驾同行。即使在外,乾隆也会照顾到容妃的饮食习惯,尊重她的信仰。

1786年,容妃的身体已经开始出现状况,在宫内各种活动中都很少露面。乾隆帝因容妃有病,经常赏给她枣糕、梨膏和西瓜等。后来,容妃的病情加重,对宫中朝夕相处的妃嫔、本宫太监宫女和家里的叔叔、哥哥、姐妹等都寄以无限的深情,把毕生积存的衣物和珍贵首饰分赠给他们留作纪念。

1788年,容妃因病去世,时年五十四岁,葬清东陵。